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春秋】人是需要有一点精神的——我本张扬(散文)

编辑推荐 【春秋】人是需要有一点精神的——我本张扬(散文)


作者:镜吾 秀才,1825.6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032发表时间:2014-07-04 07:14:41

【春秋】人是需要有一点精神的——我本张扬(散文) 春暖花开,大地回春,汉江碧波涟涟,两岸绿柳婆娑,山岚和原野百花争艳。襄樊,由两城区组成,江南为襄阳,古城雄峙;江北叫樊城,工厂鳞次栉比。襄阳为古代军事重镇,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演义》的很多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襄阳有座完整的古城墙,那护城河是全国所有城池中最宽的,也是最美的。历史上,樊城是拱卫襄阳的重镇,无险可守,倘若樊城失守,襄阳就危矣。襄樊市委设在樊城,而襄阳地委设在襄阳。上世纪70年代初,抢修焦枝铁路,修建了一座铁路公路两用大桥,将襄阳和樊城连为了一体。
   我的心情随着春天的到来而躁动。我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需要有精神的,否则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就危矣。一个人也是需要有一点精神的,否则这个人就会浑浑噩噩,到老了,一事无成。
   我是堂堂交大本科毕业生,岂可安于做一个小美工而蹉跎岁月,我内心张扬的个性让我寝食难安。就一般人看来,我们已经调到襄樊,工作单位又不差,工作又清闲,应该知足了。然而,我心里老是纠结三个问号:“我来到这个世界干什么?——天生我材必有用”;“国家出助学金,培养我上大学干什么?——为国家的富强出力”;“襄樊市委从安康把我们调来襄樊干什么?——为襄樊科技发展做出贡献。”其实,我的答案已经有了,就是看行动了。
   我和妻子商量,我说:
   “我想干事,干出一点成绩来报答市委、科委、情报所的领导。”
   妻子知道我的个性,我又想折腾了,于是,她叹了一口气说:
   “你想好的事情,谁也阻挡不住的,就是提醒你,要注意前后左右的同事,干事可以,不要太张扬了,岂不闻‘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吗?不要重蹈安康的覆辙!”
   “我顾不了那么多了,要怕得罪人,你就什么事情都干不成了。活在世上还有什么意义呢?”
   “总之,你悠着点吧!”妻子几乎是在央求我。
   翌日,我一上班就找到孙学才,汇报我的一整套想法。我说,我想组建襄樊市铸造交流队,首先用市科委的红头文件发文到襄樊的各工矿企业,包括三线军工单位,通知襄樊市拟成立铸造交流队,请有关单位派铸造专业技术人员或者有经验的工人参加;然后从中挑选出优秀者组成委员会,再从中挑选几位队长;我则担任交流队的副队长兼管理员(其实就是学会秘书长)。
   接着我又汇报了我在大学实习期间、以及在安康农机厂期间改造过铸造化铁炉,对化铁炉有一定的研究,并且我这里有多排小风口化铁炉的图纸;另外,最近在科技情报所资料室查看了不少国内外的资料,发现苏联一家工厂使用两排大间距冲天炉的论文,资料显示,比我国推广的多排小风口冲天炉更先进,值得在我国试验推广。铸造交流队成立以后,第一个交流推广的项目就是“改炉节焦”——改造化铁炉,提高铁水温度和质量,节约焦炭。说着,我拿出了我以前设计的化铁炉的图纸给孙学才看。
   孙学才是一位事业心极强的基层领导,听完我的汇报,大喜!立刻向市科委主任鄂万友汇报了我的计划,鄂主任当即批准,他说:“就按小李子说得办,我说他是个人才,一点也没有说错。”
   那时的襄樊办事效率哪像安康和邢台,真是雷厉风行。于是,市科委《关于成立襄樊市铸造交流队的通知》红头文件很快就发出去了,不久就收到了50多份申请参加铸造交流队的回执以及具体人员登记表。我根据登记表,骑着自行车,到10多个单位去摸了一下情况,遴选了几位队长人选。
   第一位是,市机床厂铸造车间技术员严和梅,40多岁,上海人,长得白白净净,斯斯文文,性格温和,好像从来没有发过脾气的样子,华工铸造专业毕业,一直从事铸造专业工作,既有理论、又有实际工作经验,是铸造交流队队长最佳人选。第二位是,市印刷厂机修车间铸造小组技师唐洪祥,上海人,45岁,6级工,他是从上海机床厂引进的人才,身材魁伟,长得有些像电影演员孙道临,他一直是炉前工,对化铁炉技术很熟悉,他来到襄樊工作,是为了爱人的农村户口进城市,他在印刷厂机修车间工作真是大材小用,一个月才开一次炉,其他时间都是在聊天,他有的是时间,是铸造交流队副队长最佳人选。第三位是,航空部609所精密铸造研究室工程师谢丽清,40多岁,上海人,人如其名,清新雅丽,对精密铸造技术有深入研究,可以作为交流队学科带头人,也是副队长的人选。
   很快襄樊市铸造交流队召开了成立大会,鄂万友亲临大会讲话。基本上是根据我的提名,大会选举严和梅为队长,选举唐洪祥、谢丽清和我为副队长。
   铸造交流队成立后,立即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改炉节焦。我设计了两排大间距冲天炉,画出了图纸,并请严和梅在机床厂晒了几十份蓝图,首先在襄樊几家大型机械制造企业试行推广,如襄樊机床厂、襄樊纺织机械厂、襄樊拖拉机厂、襄樊空压机厂推广,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大厂好说,技术力量雄厚,只需提供图纸、技术资料,本厂就可以自己做炉子了,既省力、又省心。棘手的是那一大批小型铸造车间——全市大约有30多家,就不好办了。那年代,每家中大型工厂都讲究小而全,很多厂都有自己的维修车间,也就有铸造小车间;再就是有一些街道、公社办的集体所有制工厂,生产小型农机具,也有铸造车间,如何改造这些小车间的化铁炉就是一个量大面广的难题了。
   我针对这些小铸造车间,设计了小型的两排大间距三节炉,决定首先搞一个试点,然后召开现场会,在全市推广。于是我和严和梅、唐洪祥选定了位于襄阳的襄城机械厂,这个厂是街道小厂,生产小型打夯机,有一铸造车间,车间只有20多人,技术力量差。因为铸件生产任务大,厂长很支持改造化铁炉。我们决定以这个厂为试点。
   严和梅的工厂生产任务比较繁重,他不能整日盯在襄城机械厂,只是偶尔来看看。我就去市印刷厂找管技术的副厂长张宗宣——也是引进的技术人员,将唐洪祥借调到铸造交流队一个月,张厂长爽快地答应了。于是我和唐洪祥每天骑自行车过江,到襄城机械厂上班。我像在安康农机厂一样,亲自在钢板上划线、亲自氧割钢板、亲自抡起八磅锤把钢板砸成筒状、亲自焊接成三节炉体。那时已是五月天,我为了抓进度,干脆住在厂里,就在厂职工食堂吃饭,在厂办长条椅上睡觉,加班加点,终于在一周不到的时间内把新式三节炉建成了。炉子内部,砌耐火砖、留风眼、涂耐火泥的工作则都是唐洪祥完成的。他的技术水平不比交大实习厂铸工史师傅差。开炉那天,严和梅也来了,我们三人同心协力,开炉一次性成功,白花花的铁水流出来了,我拿光学温度计一测量,达到1430度,铸件的成品率由50%提高到了90%。
   我们回科技交流站向孙学才汇报,孙学才大喜,他当即决定在襄城机械厂召开现场会。一周后,襄城机械厂第二次开炉,除了铸造交流队的队员都来了,还有市科委的几位主任——当然有鄂万友,也都来了。鄂万友原先在市机床厂工作过的,深知铸件质量对于一个机械制造厂来说是多么重要,看着那白花花的铁水,看着那大批的铸件成品,他很高兴,和我们三人一一握手,连连说:“辛苦了!辛苦了!”
   接下来,襄樊市科委发文,要求全市中小企业,凡是有铸造车间的,都要改炉节焦。我和唐洪祥又帮助襄樊望江机械厂建造了一座新炉子,也很成功。接着把两排大间距三节炉的图纸印发给各个需要改造化铁炉的厂子。到了是年夏天的7月份,全市改造化铁炉40多座,估计全市每年可以节约焦炭2000吨。真是旗开得胜,马到成功。我享受着成功带来的喜悦。孙学才是市科技情报所党支部书记,他建议我写入党申请书,我就写了,我深知,我的家庭出身问题阻碍,入党肯定是很难的,写个申请,表示一下要求进步而已。
   有一天,孙学才通知我,让我写一个改炉节焦的总结材料,说市科委决定,要在近期召开1976年上半年科委系统先进表彰大会,鄂主任点名要我在大会上发言,让我重点讲改炉节焦。我才来襄樊市科委半年,就获此殊荣,我有些惶恐,再三推辞,孙学才就是不允。结果,我还是在那大会上发了言,我发言的题目是“自找压力,热爱襄樊、献身襄樊。”我的发言,引起了大多数同事的共鸣,但也招致少数老资格的科技人员——那些终日无所事事之人的嫉妒。我感觉到了,他们“口中不言,而目笑存之”。
   7月中旬,姥姥户口已迁入襄樊,妻子随姥姥回巨鹿农村处理房产等事情去了,而我终于病倒了,患的是痢疾,儿子只好放在岳父母家中。病得有些重,还发烧,孙学才来我家看我,给我倒屎倒尿,还给我送来稀饭和咸菜,令我感动极了!想想安康农机厂那些领导,真是天壤之别。
   病好了以后,妻子和姥姥从河北回来了。我又振奋精神,投入到新的工作中。铸造交流队的新工作是,请谢丽清举办精密铸造、以及有色金属铸造讲座;与襄樊地区机械局合办“襄阳地区球墨铸铁短训班”,旨在推广球墨铸铁,以铁代钢。短训班为期一个月,聘请了华中工学院铸造教研室教授主讲,我则主讲球墨铸铁的熔炼设备——两排大间距冲天炉,我的讲义都是自编、自己刻印的,那时都是用钢板蜡纸刻写,然后用油印机手推油印。
   接下来,襄樊市铸造交流队还与襄樊市粘接交流队合作,在全市推广氧化铜无机粘接剂修补铸件缺陷,如铸件气孔、砂眼等缺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到襄樊市科技情报所工作以后,开始注意收集总结工作中的资料和技术参数,写作论文。仅1976年一年内,我就写了铸造专业三篇论文:《两排大间距冲天炉综述》、《氧化铜无机粘接剂在修补铸件中的应用(一)》、《氧化铜无机粘接剂在修补铸件中的应用(二)》,后来,这三篇文章都先后发表在全国正式发行的铸造专业权威杂志《铸工》上。
   襄樊市铸造交流队的工作在襄樊搞得热火朝天,几乎每周有活动,每逢开讲座,都到市科委二楼会议室举办,那时,科委大院里总是乌泱乌泱地停满了自行车。我们还组织了两批交流队员赴外地参观学习。一批是赴上海、南京等地,由严和梅带队;另一批是赴湖南、广东等地,由我带队。
   9月,毛主席逝世,举国哀伤。
   “化悲痛为力量!”于是,我设计了民用节煤炉。以前市场上卖的煤炉,我发现有三大缺点,一是炉门很大,多是四方形,那面积大约有100平方公分,进风量太大,燃煤中的一氧化碳还没有充分燃烧,就被风带走了,所以浪费大,而且炉子不容易封住,第二天早上,就灭了,还要重新生火;二是保温层多用的是煤渣,保温效果不好;三是炉子太矮,只能放两块蜂窝煤,掏出的炉渣里,有不少煤还没有燃尽。
   我重新设计了炉子,作了重大改进:第一,改炉门,经过计算,炉门只需25—30平方公分就行了,对于烧蜂窝煤的来说,只需用直径6公分的钢管,锯下一截,氧焊在炉子下方,再配一个小圆盖子,盖子上钻一个小洞,做饭时,取下小盖子,封炉子时,则盖上小盖子;对于烧煤球的来说,则在炉体下方开一5×6公分的口子,铆上滑槽,再做一铁皮插板,用来开关炉门。第二,改保温层,用草木灰代替煤渣,既减轻了炉子重量,保温效果又好。第三,加大炉膛高度,一次可以放入三块蜂窝煤。
   我在安康时有过将汽灯改气炉子、以及做煤油炉子的经验,所以我自己在科委院子里用印刷厂的废油墨桶做自己设计的煤炉子,炉膛则用耐火泥自己做,敲敲打打,一天就做成了,在自己家试烧,一次性成功!非常好用,把我家姥姥高兴得不行,一是节省煤,二是火力大,三是能够封得住火了。于是我找来了很多油墨桶,每天下班以后,就做我的新炉子,送给领导、同事、亲朋好友们。后来,我把炉子的图纸送给了专业做炉子的市五金厂,从此,市五金厂就按照我的图纸生产炉子,这种新型的炉子不胫而走,很快就在全市推广了。
   这年的年末,国家煤炭部在广东湛江市召开全国民用节煤炉经验交流会,我有幸收到邀请函,带着我设计的炉子参加了会议。哦!到会上一看,全国各地的代表们带来了10多个新型炉子,而且与我的炉子大同小异——小炉门、高炉体、改进了保温层,有的炉子还采用珍珠岩作保温层。在会上,有专业部门对每一炉子做了测试,一是热效率,二是火力的大小。经测试,我的炉子得了第二名,第一名当然是湛江市的了。这次会议以后,在全国范围内,我们的炉子得到了全面推广。
   在调入襄樊市的第一年,我的事业心、我的闷聪明,得以充分地张扬!

共 484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个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作者想干出一番事业的精神着实感人。文章从作者内心躁动、不甘平庸、想干事业、寝食难安切入,不顾妻子的规劝,自找压力,主动出击,引出了后面组建铸造交流队的一系列故事。不难看出,作者身上体现了上世纪70年代襄樊市引进的一大批科技人员的精神风貌。语言流畅,叙事简洁明了。推荐阅读。【编辑:秋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14-07-04 07:17:13
  可以看到,事业开始起步,这是作者不甘平庸、想干事业的必然结果,后面一定更加精彩
秋觅
2 楼        文友:潮仙        2014-07-05 07:39:57
  在会上,有专业部门对每一炉子做了测试,一是热效率,二是火力的大小。经测试,我的炉子得了第二名,第一名当然是湛江市的了。这次会议以后,在全国范围内,我们的炉子得到了全面推广。欣赏问好!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