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麦子熟了

编辑推荐 麦子熟了 ——儿时麦收情节


作者:孤烟致远 秀才,1503.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582发表时间:2014-07-05 15:46:20

回家的大巴急速地行驶在西禹高速路上,透过车窗望着外面的优美风景。快到富平的时候,只见麦田里站满了人,一阵麦浪吹来,麦香散发在原野上,映入眼帘的是黄橙橙的麦穗,原来麦子熟了。待割的麦子沉甸甸地笑弯了腰,等待着勤劳的人们收割。只见收割机忙碌地穿梭在麦田里,农民们脸上绽露出丰收的喜悦。望着这一幕,我的思绪一下拉到了久远……
  
   一、昔日红缨在手,再现少年英雄
  
   记得那是小学三年级的时候,麦收时节,学校让我们红小兵在麦场站岗放哨,帮农民伯伯看护麦场,以防坏人到麦场作乱,或者偷粮食。我们一个个红小兵喜滋滋的,乐呵呵的,甭提有多高兴、开心。有的在家里拿来了红缨枪,有的拿来了大刀,有的拿来了黑板,一副飒爽英姿,倒有几分军人的气势。记得自编的歌谣:“我是少年小英雄,紧握红缨在双手,敢叫坏人丧胆去,莫想踏进半尺来。”长枪紧握,英雄气魄顿生,煞有一副小英雄气概。大胆毛贼胆敢进场偷拿人民财产定叫你去人民公社,绳之以法,锒铛入狱。回想当年那架势,不觉哑然失笑。
   当年,在我们少年的心目中,最敬仰的就是英雄。尤其是《闪闪红星》中的潘冬子,令每个人都很敬慕。小小年龄,足智多谋,勇敢机智,和敌人斗智斗勇,最后光荣地牺牲。记得影片内容大致为:1931年,红军解放了柳溪,建立了红色政权,7岁的潘冬子也参加了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父亲潘行义在手术中主动将麻药让给阶级兄弟的行为,使潘冬子深受教育。3年后,红军主力被迫撤离柳溪,潘行义随部队转移。临行前,他给潘冬子留下了一颗闪闪的红星。柳溪随红军的撤退又处于白色恐怖中。不久,红军干部吴修竹向潘冬子和母亲传达了遵义会议的精神,增强了他们坚持斗争的勇气和力量。潘冬子母亲的壮烈牺牲,使潘冬子变得更加坚强。在闪闪的红星照耀下,潘冬子积极参加对敌斗争,他在战斗中破坏了吊桥,巧妙地把盐化成水送给游击队,把情报送给游击队;他勇敢地砍死了睡梦中的胡汉三,有力地配合了游击队攻打姚湾镇的军事行动。1938年,江南的红军游击队准备开赴抗日前线,潘冬子戴上那颗闪闪的红星,加入了红军的行列,踏上了新的征途。
   每当听起《红星闪闪》这首歌的时候,内心就无比的激动,时至今日,这首歌曲还清楚地记忆在我的脑海中。
   红星闪闪放光彩
   红星灿灿暖胸怀
   红星是咱工农的心
   党的光辉照万代
   红星是咱工农的心
   党的光辉照万代
   长夜里红星闪闪驱黑暗
   寒冬里红星闪闪迎春来
   斗争中红星闪闪指方向
   征途上红星闪闪把路开
   红星闪闪放光彩
   红星灿灿暖胸怀
   跟着毛主席跟着党
   闪闪的红星传万代
   跟着毛主席跟着党
   闪闪的红星传万代
  
   那时,村子里一年半载能放上几次电影就很不错了,我们小孩都喜欢看战斗片,尤其是邱少云,黄继光,董存瑞,一个个英雄人物呈现在眼帘时,内心就会无比的激动,心潮澎湃,热血顿生。仿佛自己也是其中一个,冲锋陷阵,勇往直前,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今天能够手持红缨枪,为群众站岗放哨,也不失为英雄作为,呵呵,因而个个都很卖力。凡是有人进入麦场,都要全身检查一下,看是否拿有火柴之类的易燃品,仔细的盘问后,在黑板上登记后才放行。发现可疑人物,立即几个人揪到村委会,报告给大队长。个个尽职尽责,坚守岗位。为人民站好每个岗。绝不姑息放纵一个坏人。每天都很快乐,也不顾天热,口渴。想想那时的情节,真的乐趣无穷。
  
   二、踏遍方圆麦田,拾麦趣闻频播
  
   小时候,麦子熟了的时候,农民伯伯们忙碌地收割,我们小同学,学校组织到麦田捡拾收割完遗漏下来的麦穗。那时候,在老师的带领下,大伙各自挎着竹笼,一路嬉笑打闹着来到麦田捡拾麦穗。有说有笑,比在学校快乐多了。沐浴在大自然之中,享受着无边的快乐,分享着劳动的喜悦,忙碌着,快乐着,足迹踏遍方圆百里麦田,躺着汗水,但心情却是无比的愉悦,舒畅。同学们象星星般散落在广阔的麦田里鞠着躬捡拾着零散的麦穗,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宝塔下,听说那个宝塔是宋朝所建,以前是个寺庙。传说在塔底可以听到蛤蟆的叫声,同学们一个个兴奋地趴在塔底,仔细地听着,挤兑着,打闹着,什么也没有,不觉有种被欺骗的感觉。
   走在半途中,在一个土梁下,不知谁无意发现了一个小小的洞穴,好奇心的使然,爬进去看看究竟,结果发现了死人的颅骨,吓得大喘粗气,跑了出来。据说那是战争年代留下的红军遗骸。
   排着队,挎着竹笼,一路高歌开始了回家的返程,走到滚瓜坡的时候,不觉毛骨悚然,因为那地势很险要,两岸山谷耸立,没有人烟,人迹罕至,老鹰高高地盘旋在空中,寻觅着猎物。尤其在中午的时候,一声唳叫,让人毛骨悚然,浑身起鸡皮疙瘩。陡峭的山坡,摔上一脚,就会滚落下来,因为山坡陡峭,放个西瓜就会自动地滚落下来,因而人们给此地取名滚瓜坡。同学们小心翼翼地走过了这险要地段,紧张的心情开始释放,然后又高歌着嬉笑着迈向了回家的路……
   回到麦场交麦子的时候,个个都很兴奋,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个个喜笑颜开。但有的同学,因为玩耍,自己竹笼里没多少麦穗,不到一半,就会耍小聪明,在竹笼里放进土块或者砖块,这样称的时候,分量就会加重。有的或许为了看捡的多,就在竹笼底用树枝架起来,这样外人看起来竹笼满满的,岂不知却是那样。但这种作弊方法只能骗自己,在过称后倒的时候,马脚就会暴漏出来,引得同学们的嬉笑和老师的批评。
  
   三、看欢乐打麦场,绽农忙新景象
  
   记得那时候,每到收割麦子碾场的时候,特别的繁忙,不论多少人都能容纳上,人越多越好。首先是一大早,不等太阳出来就来到麦场,把麦垛用叉把麦穗摊起来,摊的时候麦穗必须立着,留有一定的空隙,让阳光照晒,再就是通风,都是为了很快地晒干。然后每隔一段时间再倒几次,等到中午吃饭的时候,麦穗也就晒得差不多了,然后就开始碾场了。很早是用牲畜拉着辘轴来碾,后来有了拖拉机,就用拖拉机来碾场了。碾上几遍然后人们用叉把麦子翻过,再继续碾上几遍,然后就大功告成。这时候也是用人最多的时候,大人小孩都能用上,各有各的活路。大人用叉把麦稷卷起,然后两个人就开始积麦垛。有的人是行家,积的麦垛圆圆的,很好看。其他人有的用扫帚扫碾过的麦粒,有的用推子推麦粒,堆成一个个小山丘。小孩子这时候也就夹在大人之中,用推子推麦粒。最后就是扬场了,技术要好,扬得也就很快,当然要有风,风大也不行,容易把麦粒和糟糠混到一块。风小也不行,麦粒持不开,一个人专门用扫帚来扫糟糠。记得那时候,自己和哥哥总是用木锨扬场,爸爸用扫帚来扫糟糠。这时候,整个麦场尘土飞扬,个个人都乐呵呵的,喜滋滋的。看着丰收的果实,内心无比地高兴、快乐。有时候,正在碾麦的时候,忽然天空一声炸雷,倾盆大雨从天而降,人们不顾雨林,吆喝着,快速地把麦子积起来,用油布盖上。然后才回家去,等次日太阳出来,重新把麦穗晒干后继续碾场。
   时过境迁,现在收割麦子都是用联合收割机,人们只需用把收割来的麦子拉到柏油马路上,或自家门前在篷布上晾晒干就行了。从此一年的麦收就算结束。
  
   “旅客们,你们好,合阳站到了。”乘务员用话筒喊着。我才恍然大悟,到家了。拿起行李下了车,步行在通往家里的小路……

共 292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重点叙述了童年时候麦收时节的故事,首先是站岗守麦,由此引出了那个时候看的英雄故事,揭示了英雄故事对童年作者的影响,这也告诉我们,社会重点宣传什么,社会就会受什么影响;讲述了捡拾麦穗的故事,在欢乐故事中写出了不同的思想境界;写打麦场,写出了具体的劳动场景,具有了历史记忆的价值。文章从三个角度,写出了麦收时节的生活特点、社会特点。【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4-07-05 23:08:25
  作者回忆的麦熟时节的故事,很有历史记录价值和意义。看后,对今天的青年人了解那个时代是有裨益的。
语文教师
回复1 楼        文友:孤烟致远        2014-07-07 13:47:11
  谢谢朋友编辑,辛苦了!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