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新雀之巢 >> 短篇 >> 杂文随笔 >> 【雀巢随笔】不堪回首,你是谁的新娘

精品 【雀巢随笔】不堪回首,你是谁的新娘


作者:老树老树 童生,907.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265发表时间:2014-07-07 10:40:17
摘要:知青,已经成为一个历史名词,知青的故事已经被女儿这一代人,称为“过去的事”。也有一些既使有过知青经历的一代人,也不去深入其中寻求任何理解,因为他们觉得,寻求理解是弱者在生活中无可奈何的叹息的表现。但是知青的起源、发展和结束,必定成为了人们不能不关注的课题,这才是有过知青经历的一代人,原动力发动之后的惯性所为,简单的讲,是对那个时期、那一代人的自我认定和尊重历史的碑铭。

【雀巢随笔】不堪回首,你是谁的新娘 朋友送给我一本王国斌画册,有相当一部份是“知青”题材的。由于我有三年的知青经历,所以很容易在这些画中找到共鸣。
   其中一幅《我的前夫》,引起了我长久的注视。这幅画几年前我就看到过,原名叫《青春之歌》,画中描绘的是一名女知青和一名当地青年农民的结婚的场景。
   今天重新看到,就像有一只无形的手,又紧紧的擢住了我的心,只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才能看懂这样的画。
   心,在隐隐的痛,有泪的冲动和哭的感觉,但是哭不出来。
   画面中,婚姻彷佛抛弃了金钱,爱情却哭泣着追求贫穷----他们俩人坐在一条简陋的木头板凳上,身后是连玻璃都没有用塑料布钉着窗户的一孔旧窑洞,门上大红的双喜字,提示着今天是他们两个人的喜庆日子。新郎手中的结婚证书,证明他们要开始了今后的日子。新郎脸色黝黑,手指粗大,穿着新布鞋和褪色的粗布棉衣。很开心,很快活,幸福不用掩饰,写了满脸。
   新娘手持一本那个年代人手一册的“红宝书”,身边的旅行袋抑或是她的全部嫁妆,脚上那双绣花的红鞋和红袜子,也可能当地的习俗,她拗不过而不得不穿,但与她浆洗得发白的旧军装是那样的不和谐。眼神和坐姿则透出了她的委屈、忧伤和无奈。她父母或已身陷牛棚或遭不测,她或已无家可归,但她嫁给了村干部的老光棍儿子却是不争的事实。
   这幅画以绘画的语言告诉人们:用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那如花的青春做砝码,换来的婚姻,实在是太沉重、太沉重。同时它也展示了,一个在那场运动中的宏大叙事中被推上祭台的个体的悲剧命运。
   这是我在近三十年中看到的最令人震撼的中国现实主义艺术作品。据说前几年,在这幅油画初展时,很多当年的女知青站在油画前泣不成声。
   是的,他们今后的生活能幸福吗?他们的婚姻走了多远?走到现在了吗?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会有疑惑,但也一定都会有答案。作者将画的名字,从原来的《青春之歌》改成了现在的《我的前夫》,就是最好的注脚。
   女知青与农民结合,意味着将终生厮守脚下那一块土地,意味着完全割断与城市生活的联系,意味着一切关于对招工、招生、返城的企盼,前途的憧憬都将随之化为齑粉。更重要的是,两个家庭出身、社会背景、文化差异迴然不同的人结合在一起,这样畸型的婚姻,谈得上质量吗?既然如此,为什么仍有一些女知青走上了这条前景并不光明的道路呢?
   其实,并没有人去逼着她们去这样做,她们与农民的结合也不是被动的,除了真心实意地把这视为革命的“洗礼”外,也不排除一些彼此感情契合的因素。不管怎么说,农民的本质基本是淳朴善良的,对于处在困境中的下乡知青,许多当地农民给予过各种形式的帮助。有的知青在极端沮丧之余,从农村青年的热情关心帮助中体察到世间温情,进而产生爱慕之情。也有一些出身“黑五类”的人,不得已采取这种婚姻方式,以期把那个“黑”字多少改变一些颜色,进而对在社会上生存的状况,期望有些改观。
   知青,已经成为一个历史名词,知青的故事已经被女儿这一代人,称为“过去的事”。也有一些既使有过知青经历的一代人,也不去深入其中寻求任何理解,因为他们觉得,寻求理解是弱者在生活中,无可奈何的叹息的表现。但是,知青的起源、发展和结束,必定成为了人们不能不关注的课题,这才是有过知青经历的一代人,原动力发动之后的惯性所为,简单的讲,是对那个时期、那一代人的自我认定和尊重历史的碑铭。
   我曾身为知青,在此后若干年里,每逢和朋友谈及当年波及全国的知青现象时,心里总是会想:中国知青运动,是史上人类最大的一次迁移,它无疑应该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如果今日连立锥之地都没有,为什么迄今为止,已过了四十多年,还有那么多经历过和没经历过的人在关注着它?
   当年的知青,已经整体迈入花甲之年,也许是老年症候使他们很矛盾,一方面他们会常常含着泪水向后来者讲述自己的那段人生旅途和青春岁月,同时也会为自己曾经拥有了那段历史感到骄傲和自豪骄傲。在他们天命之年的这些时日里,他们会常常把自己变成了一个事物却走向极端的两头的群体----一边载歌载舞的表现那段岁月,将自己曾经留下青春印痕的那些地方比作自己的第二故乡来加以怀念;而另一边则将一个一个在知青岁月中的那些极端事件集中起来进行控诉。
   他们的从强调苦难到苦难的强调,再茫然无知到茫然有知的过程,这些无疑都是一种从无知的情绪发泄到似乎是有知的思想的肆意作为。
   所以,四十多年前那场声势浩大的上山下乡运动,不仅仅是那一代人的刻骨铭心的记忆,也应该是我们的历史不能忘记的,且需要正视和反思的惨痛的历史记忆。
   去年春天,我们当年的知青在一次聚会时,有人提议,去看看当年插队的地方,也去看看一个嫁给当地农民的女同学。
   当我们一行人驱车赶到乡下,看到一个皱纹已经爬在脸上,面色黢黑而有如风干的核桃的近乎农村的老太婆,不停地在用围裙擦着手,在一一的和我们握手时----我们不敢相信,这就是当年青春绽放,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女知青?由于种种原因,她没离婚,也没有回城,她先生了四个孩子,而后又做了九个孩子的奶奶和姥姥,乡下那粗砺的日子,使她真的老了。
   探访的过程,本以为她会在哭泣中述说和历数自己命运的不公和日子的艰辛,但恰恰相反,她只是木然的一会儿摸着同行当年女知青“香奈儿”包上的标志,一边说:“象挂个铁圈儿似的,多沉。”一会儿又看看她们的脖子上的絲巾,口中唠叨的说:“真好看,挺贵的吧?”岁月和生活的打磨,使人或许都变得麻木了,不忍再看下去,有些心酸也有些心痛,以至于不再想看到这样的场景。
   临别时,我们两人四手又一次相握,我真切的感到了,被乡下琐碎而清苦的生活磨砺着的那双粗糙的手。有人说,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生命,幸福不幸福,她的手便是答案。
   当汽车驶离村子,我不禁扭头回望----她站在家门口的老榆树下,在晚风裹挟的暮色里,远远的向我们不停地挥手。
   回到城市,庸常的日子周而复始,唯有这一次乡下之行,那双手,定格在一生的记忆当中。
   日本在上次地震中死了上万人,全世界的眼球都在紧紧的盯住,而当年举国一千七百多万知青,大规模的迁徙到农村,死掉的人不知是地震中死掉的多少倍,有谁还能记得住这些?有谁还能知道,有多少女知青,做了这样的新娘?
   电视剧《像风一样离去》里的主题曲《你是谁的新娘》在耳畔响起:
  
   远处的天黑了
   城市的火昏黄
   此刻你在哪里流浪
   我的姑娘
   你坐在水中央
   披上银色的月光
   你神情忧伤
   你究竟是谁的新娘
   一次等待要多漫长
   还要有多久是天堂
  
  
  

共 266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只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才能看懂这样的画”——这一句话,我能感受到作者对那个年代生活的刻骨铭心的记忆。我十几岁的时候上师范,忽然就对知青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本又一本地读描写知青生活的书,《今夜有暴风雪》、《我遥远的清平湾》、《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蹉跎岁月》、《青春无主》等。知青没有当过,所以知青们的生活对我来说是那样的新奇而又丰富多彩,又因为从小生活在农村,所以对他们在农村的经历又感到十分亲切。当然,最让我受触动的,还是那些热血青年面对关乎命运的抉择时刻表现出来的人性的高尚、迷茫、贪婪、无助、悲凉,正如这篇《你是谁的新娘》,选择留守的新娘最终熬成了一个粗粝苍老的农村老太婆,这样的悲凉让作者不能释怀,也让读者唏嘘不已。推荐阅读。编辑:天海蓝蓝。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0708002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邵魁先生        2014-07-07 14:50:12
  蹉跎岁月 蹉跎人生
回复1 楼        文友:老树老树        2014-07-09 09:42:41
  这一蹉,一跎,这日子还能有多少?
2 楼        文友:于湘女士        2014-07-07 18:50:05
  那个特殊的时代,婚姻被烙上了政治的印记。
   不堪回首,也不忍看到当年的新娘那双粗糙的双手。老树的文字既有穿透力,也有画面感。
回复2 楼        文友:老树老树        2014-07-09 09:43:35
  是的,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生命,幸福不幸福,她的手便是答案。
3 楼        文友:屈瑛华        2014-07-07 19:29:24
  那段不堪回忆的往事,那段不堪回忆的历史,深深地烙在作者的心上,也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文章开头就很吸引人,最后那个同学的故事更起到了渲染的效果。好文字!
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从事金融业。榕树下“雀之巢”社团常务副社长。
回复3 楼        文友:老树老树        2014-07-09 09:44:51
  文字并不好,倒是那张画真实
4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4-07-07 19:53:49
  知青这个群体,对同一时代的我来讲,也是陌生的,因为,我作为军人的后代以当兵这个神圣的名义逃避了上山下乡。所以,我无法理解他们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尤其是思想上的苦闷和看不见前途的失望乃至绝望,怎么让他们撑到最后?
   可是,当我与他们坐在一起谈论这个社会以及人生的许多命题时,我能确切地认定,他们比我成熟,比我厚重,比我的内心更强大!
   对绝大多数知识青年而言,那段炼狱式的经历是成功者的财富,也是失败者悲剧人生的导火索。
   老树的文字充溢着激情,同时,也沉淀着思想的重量,沉甸甸的,令人难忘!
“小鸟虽小,可它玩的却是整个天空。”——致江山新雀之巢
回复4 楼        文友:老树老树        2014-07-09 09:47:41
  你当兵前,再下二年乡,经历就够了,然后不入党,民主党派,估计付市,付省以上了
5 楼        文友:林之林之        2014-07-07 20:28:59
  看着题目,心就发沉。一个女人,一生追求的就是一个爱字,一个爱人。可是,知青,女知青,一个时代的产物与代名词却失去了这样的权力,她就像洪流中的一粒沙子,被冲刷到哪里算哪里,被滞留在哪里算哪里。我去西双版纳旅游,曾去看过北京和上海留下来的知青,如老树兄所说,她们没有我想象中的愤愤不平,她们平静,或是麻木,早就接受了命运的安排——这让人更有一种说不出的酸楚和心疼。欣赏老树兄的文笔,于无声处让人心恸。
回复5 楼        文友:老树老树        2014-07-09 09:49:16
  真正的大音可以不藉声律,真正撼人的巨响可以是沉寂
6 楼        文友:黑人阿明        2014-07-07 22:30:00
  这就是雀之巢的大散文,这就是中年人的责任感,尽管这种文学资源饱含苦难和辛酸,但是它所带来的心灵震颤是无可取代的。既然叫做江山文学网,就应该提倡和褒奖这样的厚重的现实主义文学。当然,如果这篇文章更多的带入画面以外的故事和意识,就更感人悟人了。
回复6 楼        文友:老树老树        2014-07-09 09:51:10
  只是想就画论画,光这些就令人心沉重的了
7 楼        文友:纤指素心        2014-07-08 23:24:40
  时光荏苒,岁月蹉跎,韶光暗换,不变的,是记忆深处的暗香。
以我心,写我字。纤指一动,素语如馨
回复7 楼        文友:老树老树        2014-07-09 09:40:40
  欢迎你常来
8 楼        文友:江山梦秋        2014-07-10 20:01:08
  儿时,村子里来过几个知青,不过,他们命好,受了几年罪都回城了。
9 楼        文友:辽宁冷玫瑰        2014-08-29 21:49:20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不堪回首的过往…… 问好老树!
以文会友,以文结缘,景在路上,边走边玩。
10 楼        文友:落霞与天使齐飞        2016-02-01 08:48:37
  感谢文友赐稿,您的此篇文章已被新雀之巢文学社团的微信公众账号选择推送给文友共赏,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账号“quezhichaorongshuxia”后在可“查看历史消息”中查看,您也可以将此文转发至微信朋友圈让更多朋友品读。
仁者乐山山如画,智者乐水水无涯,从从容容一杯酒,平平淡淡一杯茶。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