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微型小说 >> 反串儿

精品 反串儿


作者:王老大 举人,5444.8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38发表时间:2014-07-12 00:00:02
摘要:王小二33了还没娶媳妇儿。 不是王小二不想娶媳妇,而是姑娘们不喜欢他这路人。

反串儿
   王小二33了还没娶媳妇儿。
   不是王小二不想娶媳妇,而是姑娘们不喜欢他这路人。
   王小二是那路人?
   王小二是演员,是县丝弦剧团的男旦演员。
   王小二12岁那年,在学校里被选进团,拜马凤仙为师,专攻旦角儿。
   他苦学八年,如今已成为剧团的主要演员,在《李天宝吊孝》、《小二姐婚配》、《打金枝》等剧中扮演主要角色,并小有名气。
   那年,剧团进深山慰问老区百姓,来到王小二的村里演出,把王老大两口子兴坏了。
   儿子学了八年戏,老大两口子还没看过儿子在台上啥摸样呢。
   “天黑看戏去呀婶子大娘们,咱家小二回村来唱啦!”
   “咱家小二回村唱大戏来啦,爷们儿都去呀 !”
   王老大和老伴儿挨家挨户地去通知。
   其实,树上的大喇叭早广播了,上至九十九,下到刚会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了。可老大还是跑遍了全村。
   儿子出息了,也长大了,今儿个不显摆啥时显摆呢!
   山村唱戏比过年还热闹,锣鼓家伙敲过三遍,戏台下面密密麻麻围着一村人。唱的是《穆桂英挂帅》。
   老大悄悄对老伴儿说:“看那穆桂英多能耐,儿媳妇可得按这样调教,听见没?”
   “嗯,行。可咱山沟里没过门的儿媳妇能和台上那么俊俏的戏子比吗?”老伴儿嘟囔。
   东邻家婶子问:“满台戏子,哪个是咱家王小二呀?”
   “个个俊巴巴的,眼睛都瞅酸了,还是没把小二认出来,到底哪个是小二啊?”西舍的大娘也问。
   老大老婆看老大,用胳膊肘捅捅问:“哪个是咱小子?”
   老大目不转睛看戏台,“还用问,杨宗保呗!”
   “俺咋儿看着那个穆桂英像咱儿呢?”老伴儿说。
   老大吧嗒着旱烟袋,喷出阵阵刺鼻的烟草味。“你的俩眼瞎了,那是个娘们儿!”老大数落着老伴儿。
   老伴儿不言语了。东邻西舍的婶子大娘可不依老大。
   “连自己的小子也认不得,是个屁爹!”
   “那穆桂英分明是咱小二男扮女装的!”
   任凭说破天,老大也不信。“俺小二堂堂的五尺汉,又不是个女儿身,咋儿会演那坤角儿?你们是在寒碜俺老大呀!”
   “是小二咋儿办?”
   老大一咬牙:“是小二俺就不认他这个不学好的王八羔子!”
   戏台上穆桂英手捧金印挂帅出征。
   戏散了。台下掌声不断。“穆桂英来一个!”
   王小二卸了妆,又上台清唱。先唱李铁梅,再唱小红娘,后唱打金枝。
   老大看清了,老伴儿也看清了,全村老少爷们都看清了。
   那个烟视媚行,婉转低回,舞台上比女人还要千娇百媚的女娇娘,不是别人,就是自己的亲生儿子王小二呀!
   老大拽着老伴儿从人缝里钻出来溜回了家。
   第二天天刚亮,村东张老三托媒人把彩礼退了回来。还带来一句话;俺不能把闺女许给一个人妖!
   王小二的婚事儿黄了。
   男不男女不女的,山里人看不起。好听的,说王小二没成色。难听的,说王小二是二姨子。几天功夫,传遍一道山川。王小二的名声成了臭狗屎,顶风还臭三十里,谁家的闺女还嫁给他呢!
   王老大的头发几天全白了。儿子没人要,抱孙子?抱逑吧!
   老大骂小二,死活不再让他去唱戏。
   剧团要走了,小二失踪了。团长派小二的师兄白会民求老大还人。
   “大叔,俺知道你把小二藏起来了,俺也不唱了,俺也想回河南老家去。剧团走远了,俺只想和师弟说句话,告个别,你就行个方便吧!”白会民哭哭啼啼地求老大。
   老大婆心软,早偷偷开了柴房门,老大还没发话,娘把小二就放出来了。
   老大把街门上了锁说:“恁俩在院子里说吧!”老大想院墙一房高,反正也飞不了。
   师兄弟相互使了个颜色。
   小二进屋说:“爹娘,山里人不要俺,俺从城里给您找个儿媳妇,一准儿让你二老抱上孙子,放俺回剧团吧,行呗?”
   “谁要你个下九流呢!你是高干呀?”老大讥讽儿子。
   王小二赌气说:“找不到媳妇俺就不回来见爹娘!”小二扑通跪下,拜了三拜。扯着师兄出了屋。
   师兄白会民是武生,俩手托住小二轻轻一送,小二早站立在墙头,老大看时,小二抱拳:“爹娘,俺走了!”一个后翻,到了墙外。
   白会民对老大夫妇施了礼。一串鹞子翻身,连院墙都没挨着也出了院。
   老大连忙从裤腰带上拽钥匙开街门,人早跑得无影无踪了。
   老大干跺脚,没了招儿。
   王小二一跑十几年杳无音讯。
   正月里闲着没事儿干,老大一壶烧酒一盘油炸花生米自斟自饮看电视。中央戏曲频道,白燕升正在主持“男旦女生戏曲梅花奖”颁奖晚会。
   白燕升口若悬河:“在戏曲舞台上,男演女不是简单的反串而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由于男性演员本身不是女性,与女性演员相比,他们会格外仔细地观察、思考和学习女性气质,准确地揣摩、掌握女性人物的内心节奏,用男人特有的角度和眼光去观照女性。所以往往在刻画人物上能够鲜明地体现于生态之间,使之更加入木三分。本次大赛的梅花奖获得者男旦是王小二!女生是赵小丫!”
   “真是那臭小子!二她娘,快来看!”老大大呼小叫。
   二月二那天,王小二回来了,真的带着个城里的媳妇儿。
   娘对爹悄悄说:“俺咋儿看着那么眼熟呢?”
   “俺也好像在哪儿见过呀!”爹说。
   娘突然想起来了:“电视!电视上!”
   “女包公!赵小丫!”两口子异口同声说。
   这才叫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呀!王老大不知是喜是忧。
  
   ========================================================
  
   (小知识)邢台丝弦
   丝弦,又名弦索腔、弦子腔,流行于河北省中南部,是全国稀有剧种之一。剧种起源于明末,其声腔为元、明流行于燕赵的小令。丝弦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曾遭禁演,1840年鸦片战争后在民间日渐发展,并形成了东、西、南、北、中五路流派,流行于邢台地区一带的为南路丝弦。也叫做"弦子腔",这是因为它最初的主要伴奏乐器是一种叫做"弦子"的小琵琶,故而得名。它曾遍及全区,并扩展至河南、山西等邻省。
   丝弦唱腔流畅优美,字音清晰,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每句末尾用"二本腔"(即"小嗓")演唱,行腔婉转,别具一格。丝弦表演追求热烈、火爆,各行当都有不同于其他剧种的程式动作。除甩发、水袖和各种台步外,还有一些特殊技巧,如耍髯、耍帽翅、耍手帕、耍牙、耍鞭、耍碗等。各行当表演均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生、旦崇尚技巧,表演细致;花脸动作夸张,粗犷豪放;丑角幽默诙谐。深受群众欢迎。
  

共 263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反串儿,现在看来再平常不过的戏剧艺术,在以前却是近乎大逆不道的行为,特别是在偏僻地区,人们的思想被禁锢在旧的牢笼里,想突围,何其难?小说通过著名旦角王小二的经历,深刻揭示了这一现象。是什么让人们逐渐接受了这一事实?是时间,是谁也阻挡不了的社会进步。小说只说了现象,让读者去思考,去领悟,给人印象深刻。赞。【编辑 云台文经】【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071203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云台文经        2014-07-12 00:27:56
  老兄涉猎颇广,兄弟很是佩服。学习了,问好。
愿作云中台上客 一画文章经纬分
回复1 楼        文友:王老大        2014-07-12 13:18:29
  谢谢点评......
2 楼        文友:你猜        2014-07-14 19:15:03
  王老师是一个多面手,篇篇精彩。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3 楼        文友:至简        2017-12-01 00:13:18
  再读《反串儿》,愈加觉得它是王老师的一篇经典小小说。所谓经典难得,唯妙手偶得。这篇小小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一个不了解戏曲艺术的人不可能创作出这样摇曳多姿的作品来。有人物,有故事,有味道,有趣儿,有价值。弘扬与继承民族文化是作家的使命,应该得到尊重与推崇。语言颇具特色,亲切自然,活泼。表现形式信手掂来而浑然天成,一个悬念连着一个悬念引人入胜,结尾以喜剧让人为之会心一笑。人物形象立了起来,细节生动,展现了情感亦展现了人性与命运。读者突发奇想:如果故事以悲剧结局,会不会使本篇更加厚重,给人以更大的心灵冲击呢?当然,只是如果,一个故事很难有两种结局。悲剧与喜剧,各有千秋。王小二也挺不容易的,人家幸福了咱该祝福才是,嘿嘿。读者一时兴起,本来想为该篇正儿八经写个文学评论,奈何胸中无竹,只能挤牙膏般凑合了这么几句,实在杀了风景,惭愧。倾情推荐给文友们学习交流,或许,我们能从中获得小小说的真谛,从审美上有一个飞跃,对艺术有一个全新的感悟。因为值得一评,才评。评不好,以后再评吧。可是,我评完这篇文,就不再江山发文与评论了。问好王老师。祝福。感谢缘分。
上善若水 厚德载物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