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忆】初游南京(散文)

精品 【忆】初游南京(散文)


作者:河杨 举人,4310.9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123发表时间:2014-07-12 11:40:35
摘要:春秋征文

上世纪的七十年代末,社会虽然进入到改革开放的时期了,可是,物资条件都还紧张得很,有关生产上的必须物资,都由国家统一分配。当时的农业生产是在大集体的框架下运行,柴油机已经应用。生产上像抽水机、拖拉机都是用柴油机做动力,需要柴油才可以运作,而国家分配的数额十分紧张,生产上老是受到限制。这样的情况总令我们大队(现在的村部。当时生产队是最基层单位,大队是生产队的上一级)干部们分神。我当时是大队的行政主任,当然希望能够找到充足的柴油使用。
   我所在的公社供销社主任老万,有个弟弟在芜湖专区石油供应站工作。万主任将我们这方面的困难向他弟弟说了。这位“弟弟”还算热情,说可以为我们设法解决柴油计划。方法是由公社出面,列出一个特殊的理由来,他可以在计划中给我们安排。这样安排一次,都是三吨、五吨,数量上在我们这样的生产单位来说,是蛮大的。安排一次可以满足全年的需要。不过,手续非常繁杂,必须是在头一年的四季度上报手续,第二年才可能安排供应。
   一九七九年的冬天,我们以大型排涝为理由,从公社办理了请求解决柴油供应计划的报告。十一月21日,我与大队会计老徐去芜湖石油站办理供应计划。报告递交给了那位“弟弟”以后,是当天的午后。我们虽然担任大队干部,平常到市里的机会很少,我与老徐便想趁此机会逗留一番,以便观光城市风光。
   早几天,我曾接到了当涂县我的表兄来信,他告诉我,他已经由右派平反,担任了县商业局的副局长。如果需要猪油的话,去他那里,他可以给我办一些。当时,我们食用油很紧张,尤其难得吃到猪油。于是,我与老徐说,想去当涂买猪油。老徐听了,也要与我一起去,说既然能买到猪油,他也想买一点。芜湖与当涂是毗邻的,仅是一车之地,很方便。当时,私人还很少有电话,到哪里去,也没有事先告知的习惯,于是,我们便直接乘车往表兄家里来。
   我们来到了当涂城里我的表兄家里。可是,表兄去芜湖市开会去了,要到第三天才能回来。我们看看时间,才是下午三点,如果就这样返回家来,则辜负了我们的来意,要是在这里等候,三天时间,怪急人的。老徐说,这里离南京很近了,听说,南京是很繁华的城市,我们在这里没有什么事,去一趟南京,也可以长长见识。我听了,也来了雅兴,便询问表嫂去南京的情况。表嫂说,四点钟有火车去南京,很方便。
   于是,我们告别了表嫂,从表兄家往火车站走来。路上,忽然想起来,南京属于江苏省,我们是安徽省人,事先没有这方面的准备,现在没有江苏省或者全国粮票,到了那里后,该怎么吃饭啊?这样,我俩都犹豫了起来。到底还是好奇心的驱使,老徐说,南京那样大的地方,还能没有饭吃吗?去,船到桥头自然直,总不会饿着的吧。于是,又兴高采烈地走到火车站。买好火车票后,火车还没有到。当涂火车站是个小站,乘客不多,我们来到车站外面游览,等候火车。
   火车站出口处旁边,有一个小吃部,正在出售大烧饼。因为我们没有南京的粮票,心里都有些顾虑,为了把稳一点,便拿出安徽省的粮票来,每人都买了2斤烧饼。心想,到了那里,有这些烧饼垫底,也可以多应付一时了。
   我们上了火车后,在南京中华门站下了车,时间是下午五点。因为初来乍到,弄不清东南西北,无轨电车虽然很多,却不知道应该乘哪一路。于是,我们商量了一阵,计划不乘车,完全步行,走到哪里是哪里。因为,南京的任何地方,对我们都是陌生的,应该都值得游览,不必确定到什么地方去。其实,也不知道什么地方是应该去的。
   我们顺着车站附近最宽广的大道往市里走,这便是雨花路。当经过中华门时,见是一个大城墙的门洞,略微看了一下,又沿着中华路继续前进。当到达中山路时,天已经黑了,只好决定找住宿的地方。举目望去,街口处一家店铺门楣的玻璃上,有一排被亮丽的灯光照眏着的红色大字,“旅客住宿接待处”,我们便走了进来。
   我们在服务台前拿出了介绍信,证明了身份,便进行登记。住宿费是每人六元钱。这样的价格令我们咋舌,因为,当时的牌价稻谷才九分五厘一斤,在县城,住宿费至多只是一元五角。可是,已经到了这里,再想找便宜的地方不可能了,只好进行了登记。然而,登记处的工作人员却让我们等候,说你们的住宿处在糖坊桥。糖坊桥在哪里呢?他说,别急,会有人来接你们的。
   大约四十分钟后,来了一位妇女,带我们往住宿处走。我们跟着她,左弯右拐,大约走了十多分钟,来到了住宿的地方。这是个不大的旅馆,还算整洁,我俩被安排在一个房间里。此时,我们还没有吃饭,这晚饭在什么地方吃,询问工作人员,答复说:上大街找饭店吃吧。我们知道,上饭店,必须要有粮票。老徐说,别乱忙了,今天晚上就吃烧饼,凑合一餐吧。于是,我们坐在床沿上,拿出在当涂买的烧饼来,就着旅馆里的开水,吃了起来。我们每人都只吃了一半,虽然都还没有吃饱,还剩下的,就不敢吃了,打算明天早上还要凑合一餐。
   晚上,我们睡在床上,商量着第二天的行程。因为我们是为了消磨时间,才来到这里,并没有明确的旅游目的,因此,计划仍然只是自由逛逛,随便浏览什么都可以。然而,也定下了大致方向:决定还是顺着这条大道继续往北走,待走到长江大桥后,看看大桥,再回转到玄武湖逛逛,而后去中山陵。之后,看情况再说。
   第二天早上,我们洗漱后,便在附近到外面看看,以便熟悉环境。旅社门口有个小吃店,我们去询问吃的事,被告之,面条是五角钱一碗,要二两粮票。我们出示了安徽的,说不行,只好又回到旅馆。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吃掉了还剩下的烧饼,便出门了。
   来到大街上,继续走到了中山路。在路口,遇到了一个卖山芋的,可是被人们围得紧紧的,待到我们接近他时,已经没有卖的了,他收拾家伙走了。
   我们顺着中山路往北走,一路上,只是觉得烟尘弥漫,车流如梭,紧紧相连,川流不息。在街的这边想到那边去,都找不到间隙。这样,我们一直走着,并且询问了可以询问到的人。九点多到达了长江大桥,大桥上行人寥寥。我们顺着人行道来到大桥上面,看了看大桥和长江,大桥横跨在长江上,宏伟壮丽;长江里水位不高,航船来来往往,络绎不绝。此外,便没有更特别的新奇了。我们只到了桥中间,就返了回来,还顺着中山路,经过湖南路,来到了玄武湖。
   玄武湖边游人姗姗,成群结队。我们来到小岛上,这里有许多凉棚式的花格窗子的房子,房子里都是卖各式小商品的店家。也有不少小吃店。
   这时候,已经是十点多了,我们都感觉有些饥饿,便走进了一个小吃店。询问以后,吃的东西都是花色小吃,没有正规粮食制品,不需要粮票。我们走了这么许多地方,还唯有这里没有粮票也可以吃到东西。于是,我们在一张桌子旁坐了下来。实在的,从早上到现在,几乎没有歇脚,也有点累了。我们各人向店家要了一碗粉丝汤,是一元钱。吃过以后,觉得肚子里还空得很,还想再吃一点别的东西,可是却没有可以塞饱的了,只好罢了。略微坐了一会,便往中山陵走去。
   我们离开玄武湖,经人指点,顺着北京东路往东,约在下午一点钟来到中山陵。我们从高大的牌楼门口进去,瞻仰了孙中山的塑像,浏览了刻在石碑上孙中山的文章。而后,从屋里来到屋外,见环境虽然优美,只不过是树木葱茏,游人如织,此外,没有更感兴趣的了。经打听,再往东,便是灵谷寺,也是一个游览景点。可是我们觉得腹中有些饥饿了,便决定往回赶。因为没有粮票,连饼干都买不到。总是吃不到主食,着实难受,决定不再在南京逗留,应该回到当涂来。
   我们回转来时,拐进了石像路,来到了明孝陵。看了一路古代的石人石马,还算有点兴趣;而明孝陵只是一个淡红色方形建筑物,四周封得很严密,像个大盒子。旁边荒草萋萋,连大树都没有,更没有游人。于是,我们便顺着太平门路往市区走来。
   当走到半途,大约是在廖仲恺墓的南边,有一片树林,两位中年妇女正在树林里用竹耙子收拢树叶。我们也走得累了,便在她们跟前的树下坐了下来,并且与她们攀谈。我们说起了没有粮票吃不到饭的困难。这两位妇女听了我们的叙述后,其中一位说,外省人来南京应该要事先做好准备,不然,吃饭的事是很难办的呢。这样吧,我卖几斤粮票给你们。我们听了,好像是遇到了救星,连连表示感谢。于是,这妇女从上衣口袋里拿出一个纸夹子,翻了翻,说,:“我只有三斤粮票,给你们吧。”我叫老徐给了她十元钱,接受了她的三斤粮票。
   我们有了粮票后,喜形于色地告别了这两位妇女,仍然往市里走来。有了粮票,我们改变了主张,还去糖坊桥旅社,将住宿先安排好,再在市区繁华的地方看看,明天上午回去——因为,我的表哥今天还不能回来呢!
   在那旅社里,我们很方便地被安排了住宿,及时去小饭店里吃了一顿饱饭。于是,有精神了,便在大街上任意溜达。因为没有目的,也没有买东西的钱,便什么都不想买。任意溜达到了新街口,在百货商场诳了一圈,天黑的时候才回到了旅馆。
   晚上休息的时候,我们自己觉得这次旅行很荒唐——无缘无故地被好奇心驱使,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来到了南京。要不是遇到了收拢树叶的妇女,我们还真的要饿着肚子回安徽的地方来!
   第二天,我们从当涂表哥那里,各人买了十元钱的猪油,是十多斤,便赶回到了自己的家里。回来后,为了纪念这次兴趣索然的南京之游,我特别写了这么一首小诗:
   古都帝基南京城,如今风流列前名。在彼三日足胫捷,步及街桥和园陵。
   街宽道广车如梭,人群若水流不停。繁华处所多嘈杂,偏辟小巷少静声。
   高楼顶上烟尘黑,马路移步多拘谨。公园陵园游风景,不及我家田园清。
   从此以后,我对于“旅游”,便没有了好的兴趣。认为任何好的地方,自己如果没有适当的物资条件做前提,都不会有很好的心情。即使是名声遐迩的地方,终不是自己的家;虽然美丽,我只能是一个过客。其所有的一切,于我是没有关系的!
   这是我亲身的经历,虽然过去很多年了,还记忆犹新。其中的事实,在没有这方面经历的人看来,似乎不可信。然而,这确实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并且是那样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普遍的情况。我这次经历,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社会正在开放,而物资条件仍然很匮乏的时候。我看看这些曾经的事,对照如今社会的情况,感到如今的人们生活,真的很幸福呢!
   2014年7月12日重写

共 410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用质朴的语言,生动地记述了上世纪70年代末与大队会计老徐同游南京的有趣故事,俩农民进城,有钱没粮票,饿着肚子逛南京。现在的年轻人一定觉得不可思议,但那时的确是这样的。文章有着那个时代的强烈气息,非常感人——尤其是从那个时代过来的老人。这篇文章告诉人们,如果中国没有改革开放,那肯定是吃饭要粮票,买猪油要走后门。回忆,可以让人们不忘过去,珍惜现在,展望将来。语言流畅,叙事完整,表现了作者非凡的记忆力。推荐欣赏。【编辑:镜吾】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0715002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河杨        2014-07-12 14:07:50
  谢谢镜吾老师点评。那时候,没有粮票真的是寸步难行。其实,何止是粮食,其他任何方面都是一个样子。因此当时任何物资,都要凭票才能够购买,称之为计划经济。因为开放了,物资条件丰富起来,名堂繁多的票证,才自动地失去了作用。因此,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开放社会啊!
2 楼        文友:赵北方        2014-07-12 14:22:53
  过去事,过去的人,一旦回忆起来,竟是如此历历在目。读着跟着作者回忆的脚步,仿佛看到了那曾经的一幕幕。回忆很难忘,我们用文字珍藏。欣赏好文章!
我心了然,净手焚香,佛在我心,你在我心。
回复2 楼        文友:河杨        2014-07-12 19:34:51
  谢谢北方也来看个热闹。那样的日子大约一去不复返了,我们能够过上这样的日子,当时是想不到的呢。。
3 楼        文友:刘雪儿        2014-07-12 18:15:07
  您的经历让我感觉真像是看电影,真是到哪儿都要‘票',人们的生活是那样的艰辛……呵呵呵,现在出门也要票,不过全国通用,只要钞票,您不必担心,想到哪儿就到哪儿。呵呵呵,跟老师开玩笑了,见谅!
  
   拜读佳作,向您学习!祝老师创作愉快!
刘雪儿
回复3 楼        文友:河杨        2014-07-12 19:37:12
  雪儿好!谢谢你看了这篇文章。你们年轻人,看了会了解过去的情况,会珍惜今天的生活呢。祝你快乐!
4 楼        文友:潮仙        2014-07-13 07:14:13
  我这次经历,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社会正在开放,而物资条件仍然很匮乏的时候。我看看这些曾经的事,对照如今社会的情况,感到如今的人们生活,真的很幸福呢!欣赏问好!
5 楼        文友:黎乐        2014-07-13 15:39:22
  下次带上我
个人文集,会一直出版下去
回复5 楼        文友:河杨        2014-07-13 18:51:00
  谢谢到访。你想到南京来旅游,现在非常方便,绝不会没有饭吃的情况了。请你快来南京看看,现在真的今非昔比。到处都是让人高兴的景象呢!
6 楼        文友:三微花        2014-09-16 21:48:16
  欢迎用心阅读过本文的文友参与到征文评选活动中来,给出本文的打分和点评,春花秋月社团全体成员感谢您的参与!
   具体办法见春秋论坛评选专贴:
   【春秋事务】“忆”征文评选公示:http://www.vsread.com/index.php/bbs/index/topic/30074/512950
三微花
7 楼        文友:秋觅        2014-09-17 16:04:59
  叙述朴实自然,反映了那个特殊的年代。82分
秋觅
8 楼        文友:刘雪儿        2014-09-17 20:35:50
  这篇文章我以前认真拜读过,直接打分 90分
刘雪儿
9 楼        文友:三微花        2014-09-17 20:49:17
  85分
   那个特殊的年代,物质匮乏的程度,是当今的人们无法想象的。作者用平实的文字,记录了那个年代的真实,这是极其宝贵的资料。
   我88年去河北实习,路过北京时,买一种饼干,才一块多钱,但售货员坚持说,没有粮票不卖。结果,我把身上带的一张十斤的全国粮票给了出去,人家找给我一大堆一斤的、几两的北京粮票。我还跟人家理论:北京粮票,我回到黑龙江用不了,还是找给我全国粮票吧!人家理都不理我,自顾自地聊起了天,当我是空气一样。后来,我还自嘲地说:这些北京粮票我收藏了,当成北京首次游的纪念吧……再后来,那些珍藏过一段时间的北京粮票就不知藏在哪了,再也找不到了!
   温馨提示:“当任”=担任;“全国流通的粮票”=全国粮票;文中前两处“浏览”=游览;“倆”=俩
   如果作者同意,我去后台修改过来!
三微花
回复9 楼        文友:河杨        2014-09-21 06:49:32
  谢谢费心,请按照您说的做吧。感谢啊!
10 楼        文友:镜吾        2014-09-18 10:33:29
  这是一篇很好的游记。打分:91分
镜吾
共 20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