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新雀之巢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雀巢散文】惠远古城沉思录

精品 【雀巢散文】惠远古城沉思录


作者:天山红叶 布衣,205.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66发表时间:2014-07-13 08:50:23
摘要:惠远古城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景色古雅。入北门朝南走,登上古城中心的三层钟楼,一城风光,尽收眼底。钟楼居古城中心,以钟楼为支点面向东西南北四座城门的马路宽阔平坦,全都笼盖在林荫之下。站在钟楼的廊檐下举目远望,但见城垣之外又是一种景致;绵延的雪山横旦天边,雾霭迷蒙,苍茫戈壁默然无言,一片灰褐;奔腾的伊犁河宛如一条银色的彩带,曲折萦回......

国庆节第三天,我们从巩乃斯出发向伊犁行进。这天彤云密布,秋风瑟瑟,阵阵寒气袭来,让人感到“天凉好个秋”。
   越野车从幽深的巩乃斯河谷急驰而出,在戈壁荒滩上向西疾驰,天边的雪岭冰峰云雾缭绕,雄奇险峻,路旁的戈壁了无际涯,苍凉无奈,荒蛮浩瀚;古老的胡杨,在夕阳的辉映下放出壮丽的辉煌,白茫茫的芨芨草在秋风中摇曳,倔犟的骆骆剌在砂砾卵石中顽强地挺立,显现出柔韧坚毅的特质。沿途的极目荒凉,辽阔戈壁超逸肃穆的神韵,使我不由想起唐代边塞诗人高适在征戌途中,对塞外风景真切生动的描绘“山川萧条极边土”,“大漠穷愁塞草衰”。然而,当车一个急左转弯,驶上通往伊犁边陲惠远古城的国道时,眼前出现了繁荣的景象,路两边布满了村落和金色的田野,农民正在收秋,路边堆着一堆一堆金黄色的玉米,路边伟岸的杨树笔直列阵,像武士身着黄金盔甲整装等待出征,国道尽头一座飞檐斗拱,巍峨壮观的古城钟楼巍然矗立,扑面而来的就是惠远古城。
   惠远古城是伊犁河畔的一座名城。汉系乌苏,唐属突劂,明为俄绰罗斯部,后属准噶尔部。公元1757年乾隆皇帝彻底平息了长达七八十年之久的准噶尔部上层反动首领的叛乱,把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的新疆,重新置于中国政府的有效管辖之下。为了确保边疆的安定和领土的完整,清政府在这里建城并设伊犁将军府。1763年城池峻工,乾隆皇帝为此城赐名为“惠远城”,意思为“皇恩赐给远方”。
   惠远古城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景色古雅。入北门朝南走,登上古城中心的三层钟楼,一城风光,尽收眼底。钟楼居古城中心,以钟楼为支点面向东西南北四座城门的马路宽阔平坦,全都笼盖在林荫之下。站在钟楼的廊檐下举目远望,但见城垣之外又是一种景致;绵延的雪山横旦天边,雾霭迷蒙,苍茫戈壁默然无言,一片灰褐;奔腾的伊犁河宛如一条银色的彩带,曲折萦回。
   哦,这是一座荒蛮野地中的古城,愈发散射着醉人的诗意。夕阳的余辉斜射着钟楼,飞檐下的风铃在风中发出悦耳悠扬的脆响,在旷野中回荡,使我仿佛听到了古丝绸之路上商贾驼队的驼铃,听到了移民实边,屯田足兵马队的啸啸嘶鸣。
   步下钟楼向东走不到一公里,便是伊犁将军府旧址。踏入这座坐北向南的空宅大院,如同走进江南水乡的一座江南名园,使人有目不暇接之感。高大的门楼之内,庭院广阔,古木参天,厅堂、台榭、曲径、回廊,虽然历经沧桑,但仍然可以看出它在当年的气宇轩昂和巍峨壮观。那残存的段段内城城墙上的枪眼炮台,使人不难想见昔日武备的威凛整肃。
   我在将军府观看了简介:当年的惠远古城城高一丈四,周长一千六百余丈,扼中西交通要道,形势极为险要。“伊犁将军府驻将军一员,领队大将5员,满驻防四千余名,伊犁将军掌管天山南北和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军政大权。与惠远城同时建成的惠宁、广仁、赡德、拱宸、绥远、熙春、惠定、塔勒奇等八座卫星城,史书上称“伊犁九城”。鼎盛时期,惠远古城内大街小巷商铺林立,百货云集,市肆极为整齐,有“小北京”之称。成为当时新疆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之一。这种局面维持百年之久,直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沙皇俄国乘我国内忧外患,国势日益衰危之机,大举侵犯伊犁地区,沙俄将伊犁九城和伊犁将军府城池毁弃,大片庐舍被夷为平地,惠远古城遂被彻底破坏。美丽富饶的伊犁也从此被俄国侵略者强行霸占。后来清朝政府虽然收回了伊犁的一部分,但是被迫签订了一个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割去了今霍尔果斯河以西以南和帕米尔高原数十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为代价。
   在惠远古城将军府旧址,因禁烟反帝爱国遭贬的一代名臣林则徐,谪戌伊犁就住在这里。当我以十二分的虔诚拜读了文柜中这些珍贵的手稿时,顿生出仰望长城遥看泰山之敬,想起了林公那句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的座右铭。然而这位值得人们永久怀念和敬仰的爱国英雄与政治家,当时在将军府上仅司钱粮之事。1842年3月林则徐怀着沉痛悲愤的忧国心情,离开河南开封踏上了西进新疆的漫漫长途。穿过百丈严关,踏尽苍茫瀚海,冒风淌雪,顶风淋雨,林则徐到达伊犁之时,正是沙皇俄国加紧窥伺我国西北边陲之日。其实林则徐早在广州查办鸦片之时,就注意观察西北边陲之事,他组织人员编评的《四州志》中记述了沙俄扩张的事实。预见到了沙俄威胁我西北边陲的隐患。当时林则徐在新疆又耳闻目睹沙俄肆无忌惮地吞食和骚扰我国边疆,更是“万感苍茫”,在他发出“我无长缨靖蛮气”的感叹之余,仍旧存着一片忧国之心,不时吟出“关山万里残霄梦,犹听江东战鼓声”的诗句,而且喊出须防蚕食的呼声,提出“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的警告。皇帝本是想用边地的恶劣环境折磨他,他却用自己的意志和才能改造了环境;皇帝要用寂寞和孤苦郁杀他,他却在这亘古荒原上爆出一声惊雷。自古今中外罪臣被流放边地的结局有两种,大部份屈从于命运,于孤独中凄惨地死于流放地;只有少数人能挽狂澜于既倒,重新绽放出生命和事业的光芒。他经历了踏冰而行的寒冬和烈日如火的酷暑,住过茅屋,地坑,风起时彻夜怒号和风吹石头大如斗而殊难成眠,他以罪臣身份,而干忠臣之事,他干了一场非分之举。林则徐虽遭贬谪,身处逆境,志不消沉,仍以安国稳边惠民为已任,经过周密考察向伊犁将军布彦泰提出屯田实边的建议。布彦泰积极支持林则徐的屯田建议,及时向皇帝奏明,应该“量才器使”林则徐,他说:“新疆方兴屯田,无可属,计无逾公者,特疏请公总其事。布彦泰奏请林则徐勘办开恳事宜。在布彦泰的推荐请求下,道光皇帝发布渝者。“伊犁前办开恳事宜,经将军奏明委饬林查勘办理。”1843年至1844年,林则徐在伊犁倡导开垦惠远古城东的阿齐乌苏河废地计三棵树、红柳湾一带三万三千多亩,阿勒卜斯十六万一千余亩,1845年林则徐继续受皇帝委饬办理南疆的勘垦工作。是年二月,各处地上积雪方消,正可及时履勘。林则徐到了库车,在库车组织开垦耕地近七万亩,以后林则徐又依次西行至阿克苏,垦地十一万三千余亩,又至乌什、和田、喀什噶尔、叶尔羌、伊拉是克、塔尔纳沁等地,完成南疆八城的勘垦,垦辟田地六十余万亩。
   林则徐在新疆屯垦,不仅垦辟土地,而且还勘察水源,疏通水渠,规划水利工程,仅在喀喇沙尔就开渠道大小六条,长九千多丈。同时他还把新疆各族人民使用的坎儿井的传统灌输方法,加以改进和推广,竣水漠广野,悉成沃衍,烟户相望,耕作皆满,和兵农而一之,岁省国家传输支出无数,而回民生活亦大裕,为百余年入版图之未有之盛。林则徐在新疆三年,加强边备防御沙俄的侵略,历经艰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1845年10月,林则徐奉旨获释入关,当他被赦入关时,“人以英夷事部之,谓其害直无所底止”。林则徐说:“英夷何足深虑,其都不过以鸦片及奇玩之物劫取中国钱帛而已,予观俄国国势日益强大,所规更布置,志实不小”,英夷由海道犯中国实难,但善守海口则无奈我何!俄夷则从西北包我边境,将来必为大患,实则重可忧也!”他提醒伊犁将军开子提“三载无边烽,华夷悉安堵”,厝薪火难测,亡羊牢必补,必须安中要思危,严防沙皇俄国的突然袭击。
   历史和残酷的现实证明了林则徐的论断,林则徐离开新疆不久,沙俄便于1851年8月6日胁迫清政府签订了《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攫取了在中国西北地区设置领事,免税贸易,享受领事裁判权等一系列政治经济特权。1871年沙俄又公然出兵强占中国伊犁地区,并于1881年通过《中俄伊犁条约》和以后的几个勘界议定书,把中国西部七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并入它的版图。短短的三十年,沙俄霸占中国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我在将军府前,久久驻足沉思,眼前浮起昔日的烽火烟云。当我在将军府前以万分虔诚的心情读着他“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这些诗句时,则顿生一种仰望泰山、遥对城的肃然之情,不觉不知想起林公那句座右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玉则刚”。他选择了上对苍天,下对百姓;无愧己心,为国尽力。我小心地走进了那条小巷,去追寻那颗闪耀中国近代史上空的民族魂,至于其载体为何没有任何关系,小院矮矮,豆蔓绿荫,旧时林公堂前燕,依然展翅迎远客。我又在四周转了几转,西阳下惠远古城掩映在绿洲之中,一条大道直伸延到遥远的天际,我感到林公的魂灵充满天地,贯彻古今。而令人不解的是,林则徐他没有倒在英军的坚船利炮之下,而是倒在本朝投降派与内奸、官僚们颠倒黑白的诬陷之中。正应了那句“真正的勇士不会死在敌人的枪口上,而是倒在内部叛徒内奸们的黑枪冷箭之下”。极具讽刺意味的是,林则徐的那位真正的对手和敌人,英国侵华海军统领伯麦听说林则徐被革职的消息后却不无感慨的说:“林公是中国的好总督,有血性、有才气......”。
   伊犁将军府,您是岁月的见证,您是历史的遗址。千秋功罪,您有权评说。可以说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国各族人民英勇顽强的革命斗争史,一部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运动史。林则徐在身遭贬谪之时,仍然保持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新疆勘垦荒地合兵农而一之,为加强西北边陲,防备沙俄入侵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曾在将军府中司钱粮之职,但他作为一个坚决维护中华民族利益的爱国者和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他的名字必将永远和各族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一起,载入史册而永垂不朽。
  
  

共 371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以凝练的文笔,推开了一扇厚重的历史大门,让人仿佛看到了昔日西部大地的苦难的点滴,于是对以不惜生命为守卫她的儿女们产生了无比的敬重。同时也对今天幸福的生活倍加珍惜。推荐阅读!周日编辑:天山鹰。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0714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天山鹰        2014-07-13 09:29:51
  新疆的和平与发展是千百年来,各族群众共同用生命换来的,我们更应倍加珍惜!谢谢作者!
做一个诚实守信而以文交友,以文为乐的人。
2 楼        文友:天山虹        2014-07-13 11:44:09
  欣赏作者将惠远古城,这部厚重的历史史书介绍给了读者。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