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墨香天涯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墨香】枫叶故事(外一篇)(散文)

编辑推荐 【墨香】枫叶故事(外一篇)(散文)


作者:啊菊 布衣,380.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169发表时间:2014-07-15 07:35:47
摘要:今夜,静夜来得很迟,月也盼得很晚,听着馋虫悠闲地和鸣,随着林海的《月光边境》,月光枫树下的童年时光,如电影镜头在眼前一幕一幕回放。家乡的断龙山下,寨前的古枫树林,苍劲挺拔,幽深静谧。这里,珍藏着我枫叶一样多的故事。

(一)枫叶故事
   今夜,静夜来得很迟,月也盼得很晚,听着馋虫悠闲地和鸣,随着林海的《月光边境》,月光枫树下的童年时光,如电影镜头在眼前一幕一幕回放。家乡的断龙山下,寨前的古枫树林,苍劲挺拔,幽深静谧。这里,珍藏着我枫叶一样多的故事。
   在炎热的夏日,古枫树下,老老小小吃了饭最先在这里清凉的石板上,阿婆们织着花带,拿着鞋底,做着布鞋,阿公们就在那儿,打着草鞋,天南海北的扯,古往今来的好些事都在这里神话了。我很小,还不能上田下地,就在这里跟着老人们扯几根稻草,打草鞋,拿起一根“鞋婆针”(特大号针头)串起线,在这里学针线活,阿婆们眼睛昏花,我就是她们穿针引线的帮手。现在,我的手指灵活,能刺绣弹琴,就是那时候练就的童子功。笨拙的手老是学不会,每次做出来的草鞋,都是歪歪斜斜的,像只缺缺的小船,秀出的花朵,针脚东一撇西一捺。惹得阿公阿婆们哈哈大笑。但是,阿公阿婆笑过后总是夸奖我。娘放工回来,就来这里喊我吃饭,放了早工的年轻人也来了,开始大张旗鼓的学做手工活。
   大家都喜欢不多嘴的李婆婆,她是汉族,13岁被卖过来的,一直到去世还没有找到她的亲人。70多岁的她,会讲一口流利的苗语,她做的布鞋,针脚很细,很匀称,就像裁缝铺里缝纫机走过的针脚,总是引来同行们的啧啧赞叹声。
   文静的李婆婆养了一个儿一个女,儿子5岁丈夫去世,她一个人拉扯着孩子。女儿长得像林黛玉,是个“人见人爱树见花开”的美人坯子。被村里一个亲戚攀附,远嫁到一个盛产竹子的县,那个帅气的穷小子一来就看上了她家的女儿,叫人提亲,李婆婆嫌弃地方远,小伙子做得很乖巧,最后,李婆婆同意了这门亲事。结婚一年的女儿回到家,就问她:“娘,我咋不会养孩子呢?”李婆婆到处寻医,十里八乡的医生都说一句话:“你女儿这辈子不会有生育能力了。”李婆婆的女儿第二年就被婆婆打骂,“哈儿,不下蛋的母鸡,要她干啥呀!”女儿实在熬不住,他们两个年轻人回到苗寨子,娘给他们又到处寻医找药,林黛玉似的女儿,在药罐子里煎熬着过日子,很少说话,白白净净的瓜子小脸儿,一天天黄瘦下去,寨子里的人见了她就在背后窃窃私语:“不会生育,婆家人不要了!”她经不住冷言冷语,又回去了。她给李婆婆说:“娘,我要砍我的竹子,卖钱买药,我要给您生个胖孙儿。”她懂事的弟弟在旁边开心的笑。3年后,李婆婆的女儿回来过一次,人瘦得不堪,回去那天,在村口,我们看见她们的母女两个在落叶飘飞的枫树下,哭成了泪人。这一去,李婆婆的女儿就去世了。那时,才23岁,花一样的年龄。那天,李婆婆慌张的收起针线,族人都很生气,认为是那家人害死的,拿起银针,银镯,银碗,扛起斧头铁楸连夜赶到了那个半坡上的竹林人家,大家惊呆了:十有八九是中毒身亡!看见女儿苍白的脸变得黑乎乎的,族人就要撬开嘴巴,拿银针去试探是不是中毒,那家人的婆婆和丈夫跪在地上,李婆婆二话没说就拉起他们娘俩,把女儿草草安葬了,跟去的族人很气,但是,主人不发话,所以,回到家,还是一身怨气,李婆婆说:“人都死了,不要让更多活着的人受罪,她死了也是一种解脱。”大家伙都还在气头上,听她这样成稳淡定的一说,血气方刚的汉子们都不做声了。从此,李婆婆更少说话了。平时不说话害苦了儿子,儿子文文弱弱,很有读书天赋,家里困难,无法维持生活,所以早早放弃学业,在家务工,替娘扛犁耙,后来,也几次去了南下打工,心里牵挂着孤单的娘,又回来,种着田地,终身未娶,陪着娘,直到娘老去。听说,李婆婆去世时,她那个儿子没哭一声,大家都骂他狠心。
   一个月后,李婆婆尸骨未寒,儿子失踪了,书记村长带着全村人满山满岭去找他,没见踪影。有一天,东边的寨子上有一个人去了城里,看见他在大街上捡地上的东西吃,一个劲拽他回来,他不认识寨子上的人了。那人回到家,告知他的大家族,家务堂喊了一辆车,几个汉子夜宿各路街头,终于抓到他,把他硬拽上车,回到家,才晓得,他中风了。请来道士先生给他做了几场法事,还是不见好转,就连吃饭都成问题了。族人一家一家的供养着他,幸好,村里来了社教队,弄得去神经病院的免费治疗的名额,送到医院的汉子说,那里的人都像他那样,确实是神经分裂了。过年了,家家杀猪,进城的带了他最爱吃的灌肠粑去看他,回来说,医生不让看,要等开春再看。过年了,大家在茶余饭后,都在为他不能回家过年而惋惜。
   苗寨子古枫树下的故事从古讲到今,我们讲着别人的故事,别人讲着我们的故事。
   呵!我心中古枫树下的故事如枫叶,在思念的四季,落了又长,长了又落。
   (二)曹家界上打煤油
   很小的时候,我们那个山沟沟里还没有通电,家家户户点煤油灯,煤油不能多买囤积,所以,隔三差五要去曹家界上打煤油。
   一个寒冷的夜里,我们陪娘在拨茶籽,在昏黄的煤油灯下,我们边拨着茶籽儿边听着娘给我们讲故事,娘说:“拨完茶籽就让你们去曹家界上打煤油。”听了娘的话,我们快多了。白天大人上田下地忙做农活,哪里有闲心去打煤油,等到寨子的茶籽都选出来了,我们就跟着大伙伴高高兴兴的出发了。
   沿着家门前那条瘦长的古苗河一直往上游走,爬上猪槽坡,就开始走上弯弯绕绕的茶树林了,走在阴森森的树林里,大伙儿心里都莫名的怕得慌,爬上界,我们就看到了,大路边上的石崖上到处是冰雕,如帘子似的挂在那里,一排排,一坝坝月半弯的水田里结上了厚厚的坚冰,男伙伴往里面丢一个石子,发出“噔噔”的响声。那一块块厚玻璃丝毫没有受损,我们继续往山上赶路,走在一条毛毛糙糙的公路上,路的两边全是绿油油的茶树山,娘说,那是他们栽下的,树已经成林,茶树一山山,一弯弯,一坡坡,一岭岭,茶树林里面没有杂树,丛生的小草铺在地上,野菊花遍地金黄,丝毫没有冬的肆掠。各色小鸟啾啾,串过来,飞过去,在布满雪的茶树上欢快的嬉戏。在弯弯的公路上,天湛蓝,云很淡,眼界很宽,群山都在我们脚下,我们踩在万峰腾龙,空旷的山巅上,在银白的世界,我们感觉走在天上,踩在云里,轻飘飘的。但是,没见车子过来。我们盼望有车子过来,我们畅想长大后,会有自己的一辆车。就这样在白色和绿色的界界上穿行。那是多么美丽的自然景观!秋天,红亮亮圆鼓鼓的茶子挂满枝头,一树树,一闪闪,采摘茶籽的人满坡满岭的缀在树梢上,摇晃晃的,似飞在树上的蹁跹蝴蝶,似落在枝头摇来荡去嬉戏追逐的小鸟。好不热闹!每年山茶花盛开的时候,家家户户钉一个木箱子,用牛粪把缝隙缝好,晒干,放在一棵大大的茶树上,到了深秋,一桶桶蜂蜜就搬回家过年了,那才叫正宗的野蜂蜜。
   拐了好多道弯弯,我们就来到一个山包包上,山包下是那个高山上很大的苗寨曹家,清一色的黑瓦木房,鸡鸣狗叫声次第传来。山包上的一栋平楼就是供销社大楼,大门敞开着,有一个老人守在里面,所有的商品都陈列在柜台里,吃的、穿的、用的、老人是供销社的负责人,一看就晓得我们是山脚下苗寨来的,赶忙把柜台里的烤火盆搬出来,添上碳,让我们坐在长凳子上,围着火炉烤火,问起我们都是哪家人的孩子,老大,老二,老三,一一排开,老人头脑清醒,我们一寨孩子他都了如指掌。叫着我们的名字。我们感觉眼前这个阿公很亲切,都喊他“阿公”。我们背篓里哪家哪户的几斤几两,那大大小小的瓶瓶罐罐,他一一在大油桶那儿用那个容器,量着我们的煤油。我们各自把零花钱买几把大白兔水果糖,含在嘴里,甜丝丝的,阿公招呼我们的大伙伴多背几瓶,小家伙少背几瓶,回家的路上,我们看见对门一个叫对冲的小寨子,瓦背上残留着雪,在半山腰上,门前是重重叠叠的月亮田。我们绕过几个弯,就下坡,回家的感觉真好,我们没有看到山那边,山的那边还是山。我第一次来到,这个好平的山巅巅上。回到家,暮色笼罩着小河两边的人家,都用上煤油灯了。我家吊井前边上,有个70多岁“青光瞎”阿婆。娘喊我们给她点灯,我们照着娘的方法给她倒好煤油,点燃了灯芯,她躺在屋里,她哭着说:“大丫、二丫,我一个屋子都亮了!”我们给她送上两颗大白兔,要她吃,她含一粒在嘴里,连连说:“好甜,甜到心里了。”我们开心的笑了。后来,长大了,才晓得,那个眼病,叫白内障,很容易治好,只要动个小手术就可以痊愈了。在那个交通闭塞,信息落后的山沟里,那个阿婆到去世都没得到治疗。
   每个晚上,爹怕我和姐姐眼睛弄瞎,就在大书桌上点两盏煤油灯,我好多时候,作业还没做完,就趴在在书桌上睡着了。娘骂骂咧咧:“小丫,浪费煤油了!”
   直到有一天,我们村竖起电杆子,每户人家都牵了电线,挂了电灯,杀了一头猪,庆祝通电,从此,家家户户告别了黑暗,告别了那段难忘的曹家界打煤油的经历,那段艰苦的岁月,却永远留在我的心灵深处,多么温暖!
  

共 349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李婆婆是个汉人,一生遭遇坎坷,十三岁被拐卖到苗寨,儿子五岁的时候又失去丈夫,女儿二十三岁不明不白去世,直到七十岁李婆婆去世,也没有找到亲人。就在李婆婆身后,唯一的儿子也精神失常。面对李婆婆一家人的遭遇,真的是令人唏嘘不已。年少的记忆,始终印在脑海,每每回忆起来,还是充满温馨。这是两个互不相连,独立成篇的故事,时而欢快的语言,时而压抑的语言,描写了苗寨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貌。欢快时令人雀跃,压抑时令人扼腕。欣赏,推荐!【责任编辑:肖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肖吟        2014-07-15 07:37:18
  欣赏啊菊的苗寨风情!
2 楼        文友:大风歌        2014-07-15 08:45:39
  欣赏佳作,读啊菊的作品,让我们了解苗寨风情。问好。
回复2 楼        文友:啊菊        2014-07-15 14:29:02
  非常感谢编辑大风歌看文。问好!
回复2 楼        文友:啊菊        2014-07-15 14:31:25
  非常感谢大风歌的支持和鼓励!问好!
3 楼        文友:啊菊        2014-07-15 14:27:09
  草草写来没得时间修改,看见鄙陋,实在羞愧!非常感谢编辑肖吟!问好!
4 楼        文友:墨香天涯        2014-07-16 16:59:42
  谢谢啊菊一直以来对墨香天涯社团的支持与付出!敬礼!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