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新雀之巢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雀巢散文】伊犁河畔的怀想

编辑推荐 【雀巢散文】伊犁河畔的怀想


作者:天山红叶 布衣,205.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81发表时间:2014-07-17 04:37:52
摘要:伊犁的美丽富饶必然招来贪欲,这片沃土一直让沙俄帝国垂涎三尺;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侵略者的铁蹄踏破西部边陲重镇伊宁黎明的宁静,那奔腾的伊犁河,不幸成为我们民族落难历史的见证河。在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中俄伊犁条约》以前,伊犁河潺潺的流水声,吟唱着大海般的空阔和澎湃,留给我们了一幅诗情画卷般的回忆。

发源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巩乃斯乡的伊犁河,曾经是我国的内陆河,自东向西流经伊犁,最后注入巴尔喀什湖。
   已经无历史资料可考,谁也不知道伊宁市是因为河流而得名,还是因为河流流经城市之后而得名。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条孤独了几千年的河流,曾用自己的温情细腻的乳汁,在天山的西北面浇灌出一块富饶肥沃的土地,自然而然地养育了这座美丽的城市——伊宁。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在历史的烽火狼烟中,这条河流伴随着一个腐朽没落的王朝,印证并曾痛苦地经历了中国近代那一段悲壮而屈辱辛酸的历史,而伊宁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无可奈何地由外伊犁向后退缩了近百公里,形成了现在事实上的伊犁地域。
   软弱必然受欺,落后就要挨打,自古弱国无外交,这是一条千古不变的定律。
   伊犁的美丽富饶必然招来贪欲,这片沃土一直让沙俄帝国垂涎三尺;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侵略者的铁蹄踏破西部边陲重镇伊宁黎明的宁静,那奔腾的伊犁河,不幸成为我们民族落难历史的见证河。在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中俄伊犁条约》以前,伊犁河潺潺的流水声,吟唱着大海般的空阔和澎湃,留给我们了一幅诗情画卷般的回忆。
   据史料记载,出生在中亚碎叶城的唐代诗仙李白,就是沿着伊犁河一步一步东进伊犁到长安,后迁居四川江油。他那“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浪漫主义夸张手法和豪放不羁的性格也正得益于这条奔腾不息的大河。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骄横奢侈的八旗子弟更没有能力护卫自己的家园,入关时横卷千里的雄风,早已在养尊处优中丢失得荡然无存,根本没有能力守住自己的西北大门;在侵略者软硬兼施的铮狞笑声中,美丽的伊犁河被痛心裂肺的撕成两半,连同中亚碎叶城在内的55万平方公里土地,无情地沦陷于异族之手,清王朝不可一世的九龙旗在伊犁河水的呜咽声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一道冰冷的界碑咫尺成为天涯,给历史留下了绝望的期待。虽然伊犁河也曾等到了林则徐这样杰出的民族英雄,但是一个腐朽透顶的没落王朝绝不允许这样一位中兴名臣能有所作为;同时仅凭一个人的杰出伟大和能力,也难以支撑、拯救一个腐败王朝的没落,这都是古今中外历史之必然。随着《伊犁条约》的签订,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多么绝妙的讽剌话题——我国诗仙“李白不但成了外国人,而且还出生在外国”。
   “洪波涌起”,“逝者如斯夫。”我站在伊犁河边,透过时空苍茫的暮色,眺望历史的尽头,心中涌起的是一份永久的无奈和悲怆。历史的狼烟烽火虽已渐渐远去,但一个民族自尊的丢失还时时让国人隐隐作痛,而伊犁河的不幸早已定格在时光消逝的年轮里,它的每一声澎湃都饱含渴盼回到祖国怀抱的呐喊挣扎,压抑着低沉的叹息。从我知道伊犁河经历的那一天起,我的双耳就一直回响着水声,我的胸膛就一直激荡着涛音,仿佛是在千岩万壑间奔走,是黎明朝阳的爱抚,是早晨露珠的融汇,是黄昏晚风的吻别,是如水月光的濯洗,使伊犁河悲壮的倾诉正汇集成浩瀚的时代潮流,向我们不停地诉说着这样一个真理: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清廉的政府与官员,土地再肥沃,山川再秀美,人民再勤劳,物产再丰富,那不过都是侵略者屠刀下的一块猎物和肥肉,带给百姓的只能是一重又一重“人祸胜过天灾”的无穷灾难。望着缓缓流淌的伊犁河水,我久久沉思“国家不幸诗人幸”,那又有什么用呢?
   也许经历了太多的伤感,岁月的磨难已使伊犁河失去了往日的欢畅。但有多少爱它的人依然在远方的星光下为它祈祷,多少梦它的人依然在潮起潮落的涛声中,读出了它的悲音(悲伤和心的颤动)。
   为了让多少条如伊犁河一样的河流不再呜咽,多少热血男儿像沙漠中孤独的骑士一般,痛饮一杯烈酒,策马而去,在外侮内患的漫漫长夜中寻找中国命运的主宰。“一鸣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当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的一声炮响,唤醒了东方这头酣睡的雄师,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处都升起中华民族的希望。潺潺悠韵的伊犁河水,终于不再以泪洗面。一次次涨潮的涛声,都澎湃着奔腾的喜悦,新时代的交响曲已经奏响崭新欢快的乐章。虽然时过一百二十多年,岁月的风霜雨雪已经剥蚀去几多纯真的欢乐,但都已成为刻骨铭心的往昔和难以忘怀的过去;今天的伊犁河终于再次绽放出甜美的微笑,美丽的边城伊宁也成为中国有名的粮仓和塞外明珠。
   今天当我站在霍尔果斯边境线的界碑前,不禁感慨万千,因为这里曾经留下了伊犁河撕心裂胆的痛苦,也铸就了它博击命运的坚韧与它直面历史的成熟。值得庆幸的是:如今我们完全有能力向伊犁河的明天和未来作保证,历史的悲剧绝不会重演,这是十三亿中华儿女共同的庄严承诺!
   伊犁河,您放声地欢唱吧,您尽情地奔流吧!
  

共 187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伊犁河见证了历史:“软弱必然受欺,落后就要挨打,自古弱国无外交,这是一条千古不变的定律”。“李白不但成了外国人,而且还出生在外国”这样可笑的史论,就是因为在历史的烽火狼烟中,这条河无可奈何地由外伊犁向后退缩了近百公里。当年郭沫若先生在《杜甫和李白》中就考证了这段历史。推荐阅读。编辑:邵魁先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缘分二月        2014-07-17 07:35:48
  记得初听说李白出生碎叶城时,大吃一惊,连忙搬地图查询这个地方,而后常常感慨伊犁河屈辱的历史。
   感谢作者赐稿!
骨宜刚,气宜柔,志宜大,胆宜小,心宜虚,言宜实,慧宜增,福宜惜,虑不远,忧亦近。
2 楼        文友:天山鹰        2014-07-17 23:20:19
  历史是面镜子,它教会人们珍惜幸福的生活的道理,谢谢作者!
做一个诚实守信而以文交友,以文为乐的人。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