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绿野荒踪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绿野】缅怀记忆

精品 【绿野】缅怀记忆


作者:禾上土 秀才,1749.1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49发表时间:2014-07-17 22:42:59

2014年5月,驱车来到滦南老家。
   老家在滦南高速路的入口处,醒目的标牌,已经找不到曾经原始的记忆。要找记忆中“梁子上”的那条小路,转悠了好半天,才在高速路东南方向的养牛场附近,看到了一条疑似的小土路。无法驱车,只好弃车步行。绕道高速路下方,沿着已经不是路的小路往前走,东侧是养牛场,西侧是高出地面约一丈的通往沿海的高速路。路上传来轰鸣的汽车声,多货车,沉重地碾压着我久违的故土,看来已经麻木,没有了疼痛的呻吟声。而我的心却有一种面对飞速发展的现实而怀念曾经安宁的遗憾。
   发展应该带来村民们的富裕,对面走来的一个老农,身上穿的是我记忆中的衣服:深蓝的制服上衣,被泥土浸染成土蓝色,下身是一条黑色的肥腿抿档裤。这样的衣服,少说也有三十年的历史了。头发灰白,看来好久没有洗了,似经历冬天冷干后开春还没有泛绿的杂草。他和我打招呼,一眼就认出了我。我端详了好久,才确认他和我曾经是前后桌的小学同学。
   我们相互打着招呼,他一开口,门牙已经脱落,笑的漏风。看着他,不知该说些什么,问问他的现状。听他笑呵呵的说着,知足者常乐地满足:现在好了,有了路,交通可方便了。想去趟海边,一会儿就到。我在这承包了点地,弄了个养牛场。我心生敬畏,养牛场主哦。随口问他:现在养牛场里有多少头牛,雇了多少人帮忙呀?不用雇人,我一个就行。现在有两头牛了,呵呵。用心伺候它们,产奶多。
   和他告别,踏过臭气滚滚的一堆堆粪便,看到几个或是一头或是两头的养牛场,每头牛的旁边,都有猫腰干活的勤快人。
   走到一个拐角处,这个拐角是高速路的出口,通往乐亭方向的。路面一马平川,路下,曾经的水沟早已干涸,去年的杂草成堆成行,上面挂满了塑料袋、残渣烂纸。下面堆放着村里人远路送来的不可描地的垃圾。垃圾旁边,还有几只死去的猫、狗的尸体。一股股恶臭散发于空中,被轰鸣的汽车带到远处,淡化与远方。近处的我,闻着这样的气味,寻找那条叫“梁子上”的路。因为那条路的旁边,埋着一位我记忆中的烈士,不知他的墓地是否还存在?
   绕过沟沟坎坎,终于来到东向马路的下面。路高出地面的角度正好被几行树木填平,远远望去,路面北侧是平行的绿树,绿树的北侧,是平整待种的田野。树行的脚下,一条已经长满杂草、野花的条状线,看来就是那条消失的“梁子上”的路了。久不踩踏的路已经失去了坚硬,杂草野花的根须已经把它拱的松软。一片苦菜已经老了,摇曳着零散的小白花,形单影只,难成一簇。远望残花满地,走近,只是不挨边的几朵零散,依然昂扬着野性的纯白。在往前,几颗蒲公英从野草间泛出片片叶绿,嫩黄的小花迎我而笑,干净、清新。近看它们好像刚刚开放,正值青春张扬时节,正好被我赶上。我蹲下身来,想多看它们几眼,一解它们等待观赏的娇媚。也许一场大风,它们的娇媚不在,也许一场大雨,它们一世的容颜就会没入黄土。我来伴你几分钟的精彩,入我深深的思乡情结之中,让你永远鲜黄,永远摇曳在我不枯的热血中。走过它们,有些不舍。前面又是一片叫不上名字的碧绿野草,不知它们可否开花,在我的记忆里,没有这种东西,不知它们来自何方,是怎么都这里的,是像蒲公英那样,还是路上飞驰的汽车捎带来的?远远地看见一堆紫色的小花,根茎很长,摇曳生姿,最下方是托举着它的几大宽叶,叫不上名字。记得小时候老人们是不让小孩子摸这种植物的,说它们有妖气,不干净。这样的植物,喜欢长在坟地里,越是离坟地近越是长得茂盛。我已经走进了我要寻找的地方,远远望去,一个水泥墓碑闪着孤独的白光,碑后面,一堆黄土,有些扁平,光秃秃地不曾有一颗过冬的枯草。我心跳已经没有规律,慢慢走近怕惊动安睡于此的英雄,又想让他知道,他不曾让时光淹没,还有人记得他,还有人怀念他的事迹。
   孙继环:1948年农历8月15,牺牲于解放北戴河的战役中,年仅20岁。
   我的眼前,似又回到了那个饥荒的年代。
   因为家里穷,养不起他和弟弟妹妹,父母把他送到姥姥家寄养。从小就显出聪明机灵的他,看到有钱人家的孩子们到了可以认字的年龄,大人们都会请来私塾先生,教授《千字文》《百家姓》之类的知识,看到小伙伴们能写出自己的名字,他偷偷地哭了,跑回家,和父母说自己要认字。父母含着泪找到当时在村子里的私塾先生,求他收下这个可怜的孩子。私塾先生曾经在外面上过专科学校,本不想回来的,是村子里的人们凑钱买来鞭炮诚心把他请回来的,他感动于淳朴的老乡们,回来后,他在自家的一间屋子里,办起了私塾学校,收取一定的费用,以维持自己的生活和学校的运转。全村及周边的孩子们,也有大人们,都来这里和先生学习认字。孙继环终于走进了他梦想的学校,整整一个冬天,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那时私塾先生只教《千字文》《百家姓》《名贤集》等一些可以认字的课程,一个冬天,如果学习好的,写信呀,记事呀,不成问题。先生还会讲些他在外面的所见所闻。
   孙继环受了最基础的启蒙教育,最突出的是练就一手毛笔字,先生知道他家的情况,对着这样的好学生也只有摇头叹气和惋惜了。等到来年交学费了,家里拿不出钱来,孙继环含泪告别私塾先生,又回到了姥姥家。从12岁开始,跟着船东家在海上抗长活儿了。一条飘摇的小船,在海里打渔摸虾。夏天冒着酷暑,穿梭于渤海湾里,一个夏天晒掉几层皮。冬天顶着严寒,在冰碴子里淌水作业,直到大雪封海,才能上岸小住几天。一年下来,挣不了一袋棒子面。船主还是看情看脸地勉强要他。一年以后,船主发现他干活有门道,聪明,踏实,能认字,会记账,到年终才挣得一袋棒子面了。下海打渔是跟着节气走的,只要立春,不管年前年后,天气多冷,立马推船下海。哪里有御寒的衣服,买不起下海的叉裤,所经历的苦难,生活在今天的人们是无法想象的。直到19岁:妈,为什么我们一年年地干活,挣不来几个钱,还没有饭吃?到什么时候,我们能吃上一顿饱饭。妈妈无力回答这样的问题,只是说:是你命不好,没有托生到有钱人的家里。
   那时他们哪里知道,这不是父母没有本事,动荡的社会造成了他们贫困的境况。闭塞的环境和不识字的父母,不知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不知中国正经历艰苦的八年抗战。1947年秋后,村子里来了一队解放军。解放军的到来,让整个村子热闹起来,宣传教育在先,实际行动在后,让贫困的村民看到了希望。青年人接受能力强,从海里走来的孙继环报名参军了。他当时并不是真的懂什么大道理,他只有一个想法,仗打完了,日子就会好起来,一家人就能吃上饱饭。1947年,村子里一共走了十名解放军新兵,他们是:孙继动.孙继俭.孙继林.孙挺军.李胜旺.张海涛.孙继环.孙太明.孙太勤.孙继连.。他们先到了遵化,在遵化换上了军装,真正成了解放全中国的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然后他们随部队过了铁路,投身到东北的战场上,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战斗。在解放长岭县的战斗中,村里的人曾见到过孙继环。从离开村子,基本上就和家人失去了联系,家里一点也不知道他们在哪里,在干什么。只知道是当兵打仗去了。
   1949年华北解放,大部队下江南以前,部队通知,让家属去部队和亲人见面。看着村里的人们陆续走了,孙继环的家人焦急万分,父母在村口一整天地站着,眼望从北面走来的人们,始终没有孙继环的消息。
   直到有一天,一队骑马的军人来到家中,才知道孙继环已经在解放北戴河的战斗中牺牲,时间是1948年农历8月15日。那天的月亮又圆又亮,敌人的炮楼在月光下是那么刺眼。埋伏在炮楼下的士兵秉气等待命令。掩体里一排年轻的热血男儿,双眼盯着一个目标,我想象不出他们在想什么?是解放全中国的理想,是打败眼前敌人的勇气,还是在思念家乡的双亲或是妻儿。一个遥远的年代,留给我们的只有记录在那场战役中牺牲了多少士兵,战斗的惨烈,牺牲的过程已经随硝烟散尽,留给亲人的只有流不尽的泪水和无尽的思念。
   在临近北戴河的一个叫大柳庄的村外,一片荒凉的田野里,四块木牌相同的三个字:烈士墓,钉在见方的四个角上,里面是战士们未寒的尸骨,孙继环就是其中的一员。
   1949年2月,弟弟孙继英把哥哥的尸体接回家中,埋在村南的马路边。父母在时,年年上坟,天天看守。现在已经没有人为其扫墓了,整个家族没有留下可以扫墓的后人。由于修高速路,村子里的人们把他迁址于此,以示纪念。
   今天我来到墓前,不仅仅是为了缅怀烈士,还有就是想看看这个村子的灵魂能否继续保留,流芳万世。我围绕坟墓仔细观看,坟墓的后面是一条深深的壕沟,冬季干涸。到了种地的时候,尤其是雨季来临之时,壕沟里注满了水,风吹水面,波浪滚动,把两侧的土沿冲刷软化,水流吞噬着沿土,齐刷刷地往水里倾斜,坟墓离壕沟越来越近,几年或是几十年以后,也许会坍塌于水中,让人揪心地担忧。水泥砌成的墓碑已经风化,上面的字迹已经模糊,这是烈士的根基,站在墓前,心绪百结。烈士墓,它身后的村子,一片安详。
   静默几许,我原路返回,来到村子里。本来不大的村子,站在东头就能望到西头,现在已有了一个新的村外村了。马路东侧,原来的荒地盖起了排排新房,年轻人多数都搬到新房子里,老房子留给了年老的父辈们,这里,还是我记忆中的样子。打听到曾经的十勇士里,健在的只有孙继动老人了。我沿着修好的街心甬道,感受着实实在在的变化,曾经坑洼不平的街道,尤其是雨后,一片泥泞,不穿胶鞋根本就不能出来。路好走了,两侧栽种的树木,没有杨柳的影子,都是些形状各异的景观树,绿叶反光,寂静中有鸡鸭陪伴,一躲躲的干树枝子,稻草,在院墙外面,家家备用着。院子里有养猪的,散发出一股股味道,闻着,走着。来到孙继动老人住的老房子前,三间灰败的房屋,缩在周围新房子的阴影里,孙继动老人正坐在家门口,抽着旱烟,用昏花的眼睛望着我走近。我上前打招呼,看到老人身上穿的是一件褪了色的绿军装,袖口带穗,兜口翻出暗色的兜布里子。黑色的裤子,还是抿档的,前面打着一个大大的结,麻绳系着裤子,两个麻绳头耷拉在大腿上。花白的头发在秃顶边缘显得无精打采。看着我,表情呆滞。我走上前去:您老认识我吗?他摇摇头。我说出自己的名字,他想了好久,咧开嘴,露出牙床子,嘿嘿的笑了。我坐在他身边,向他询问起孙继环来。他目光远望,像是找寻着什么,一条时光的长线上,他的思绪走走停停,微风掀翻了时间的记忆,他想起来了,细节是那么鲜活:孙继环可是好人啊!我们行军到铁道北,那是冬天呀,天可冷了,脚上用茅草编的草鞋,路走长了,鞋帮子都掉了,老乡送的一双布鞋我都快穿烂了,他的那双还在背包里一直舍不得穿,翻出来看看,又塞回背包里。有一个东北的小战士,脚上的冻疮烂了,一步一个血印子,孙继环把那双鞋子給了那个小战士,小战士看着孙继环流眼泪,孙继环拍拍小战士的肩,快步追赶前面的队伍去了。
   在战长岭时,那个小战士牺牲了,不知道他的名字,看着他模糊的尸体,脚上的鞋子还是干净的,我看着,直晃眼。要是他还活着,多好啊!看看现在的好日子,该多好啊!
   您对现在的日子满意吗?
   满意,日子可好了,白花花的大米饭,想吃多少吃多少,呵呵!
   你们一起打过仗的人都在哪里?
   都去村南的坟里了,就剩下我了。我到那里也不孤单,可怜孙继环了,一个人,离我们那么远。
   我在回来的路上,不在看四周的景色,因为和几十年前比较,变化最大的就是路了,而我正行驶在这条路上。村南的祖坟,平静下似有繁华,而孙继环烈士,在村子和祖坟中间,他是远望还是回首?他还能存在多久?
   飞驰的车轮,离梁子上越来越远,来时的心情此刻变了,变得有些沉重。之所以沉重,是因为我们留不住岁月,更无法不承认曾经的存在。那么一群鲜活的青年,被风吹雨打成了铜红色的存在,掩埋于黄土深处,任季节更替,姓氏的存留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块土地,时光堆积,时光隐去,历史一代一代地被遗忘与掩埋。
   孙继动还能活多久?最后一位战士,微笑着露出来的婴儿一样的牙床子,没有一点曾经满口牙齿的痕迹,那一条带着疙瘩的麻绳腰带,晃动的我头脑肿胀。一顿要吃多少就能吃多少的白米饭,流动着一种田园纯粹。故乡还是在日出而做,日落而息中存在。改变的除了延伸的公路,就是那些离乡的游子们了,不说他们过得好坏,再过几年,有谁还能记得梁子上那条小路?还有小路旁开出的各式各样的野花,散发出来的清香。
  
  
  

共 489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朴实淡雅,一个离别多事的游子回到故乡,多年的同学相见不相识,家乡的一切都要没有多大变化,唯独那条飞驰远去的公路正是这家想在变化。老路边的烈士墓依然孤单的存在,字迹斑驳,黄土陇头荒草萋萋。当年20岁的战士,静静的在这里安睡半个世纪,还会有人想起他们么?一个贫苦的孩子,一个坚强的真实,一个怀着改变生活梦想的人。文章感情朴素大气,语言朴实,用当着一种积极向上崇拜英雄的思想。推荐阅读好文章。问好禾上土妹妹。【编辑秋心】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0716003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禾上土        2014-07-18 06:39:25
  感谢秋心老师的辛苦编辑。一种心情已经远去,在故乡的小路上婉转。
2 楼        文友:随风无语        2014-07-18 11:54:25
  文笔细腻,感情真实,缅怀故土,缅怀那个掩于黄土之中的英灵。时代变迁,故乡好起来了吗?似乎更加破败,英雄的墓碑也仿佛残破消失,行走在故乡那条形影模糊的梁子路上,心有些令人惆怅……
多关注别人的美好,自己也是快乐的!
回复2 楼        文友:禾上土        2014-07-18 12:06:03
  感谢无语来访,感谢你的共鸣。远握。
3 楼        文友:山清水秀        2014-08-03 22:39:54
  这又是一个大国弊村,乡亲们是富了,还是更穷了,英雄们能在地下安眠吗,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质朴的情感,流露出了对先烈们的缅怀。
读书、教书、写书。
回复3 楼        文友:禾上土        2014-08-04 09:48:50
  感谢山清来访,遥祝心想事成,一切如意!
4 楼        文友:禾下土        2016-07-10 12:47:35
  没想到我还有个没见面孪生兄弟,????????。文笔老练,文情厚重。
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