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新雀之巢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雀巢散文】心中的诗圣

编辑推荐 【雀巢散文】心中的诗圣


作者:恋海如歌 布衣,309.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54发表时间:2014-07-23 09:43:35
摘要:在这块文学圣地悠闲徜徉,心情却不能因眼前的景物而轻松。诗圣流离失所的一生,和他在文学史上无可企及的地位,使这里充满了庄严和肃穆。

走出成都双流机场,我便把行囊打发在宾馆的沙发上,直奔杜甫草堂。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中学时代读杜甫的这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幼小的心灵便感受到了诗人那忧国忧民的心声和襟怀。
  
   诗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那种对家国悲惨遭遇的深切关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那种敢于怒斥权贵阶层恣意妄为的愤恨,只有饱含对艰难时世里民众生活的关心,才能写出如此深情的诗章来。杜甫,这个在我心灵深处刻下深深烙印的一代“诗圣”,我崇拜以久,仰慕以久。此次进川,了却了我多年想瞻仰草堂的心愿。
  
   在这块文学圣地悠闲徜徉,心情却不能因眼前的景物而轻松。诗圣流离失所的一生,和他在文学史上无可企及的地位,使这里充满了庄严和肃穆。
   走近草堂正门,即可看到“草堂”两个大字,大门的两侧一副对联为“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从正门进去,一湾碧波横在眼前,过石桥,穿梅林,来到了草堂大庙,正中屹立着杜甫拈须沉吟的巨大石像,清瘦的面孔,写满了诗人一生的苍桑;深邃的目光和一缕随风飘起的胡须,展示的则是诗人“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情怀和忧国忧民的神态。单薄赢弱的身姿表现了诗人一生饱经忧患、贫病交困、郁郁不得志的不幸经历;透过那永恒的神情姿态,我们仿佛感觉到诗人胸中仍在激荡着不平的浪潮,仍在向苍天悲怆地发问:“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又仿佛看到,诗人那一腔孤愤正化作行行诗句,从心底喷涌而出!这尊塑像内涵厚重,感人至深!
  
   诗史堂位于杜甫草堂的中心,两端都有曲折的回廊,广檐深廊,恢宏古朴。堂内楹柱、门额、横匾、墙壁,处处有历代名人的书画、联句,四周高楠冥冥,翠竹娟娟,梅枝横曳。再向前便是柴门、工部祠。“柴门”是取杜诗“柴门不正逐江开”之意而得名,“工部祠”则是由于曾在成都挂了半年“检校工部员外郎”的空衔,人们为表示对他的尊重而建造的。
  
   杜甫是河南巩县人,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一生坎坷,终不得志。公元759年12月,为避安史之乱,他从长安经甘肃逃亡到成都,第二年3月在友人的帮助下选定在西郊浣花溪畔建起一座茅屋,自诩为“草堂”。诗人先后在此居住3年多,创作诗篇240多首,很多诗都是以草堂为题,触景生情而作。如“万里桥西一草堂”是写草堂的位置:“浣花溪水水西头,春江一曲抱村流”是描写草堂的环境。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更是为后人推崇的千古绝唱。
  
   在杜甫草堂游览区的正中央,有座碑亭,亭的结构为圆顶六柱,亭顶由茅草搭成。亭内石碑上,镌刻着“少陵草堂”四个大字,为雍正弟果亲王允礼所书,其笔法苍劲浑厚,为杜甫草堂增色不少。据说,这座象征性的茅草顶小亭,就是杜甫茅屋的旧址。在小亭四周,荷池环绕,四周种满了花木,疏密相宜,浓淡相间,繁花似锦,特别是翠竹成林,把“少陵草堂”掩映其中,与荷花池、浣花溪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细竹葱翠,圆荷娇艳,绿波荡漾,春光常在的田园山水画,使这里成为整个草堂最吸引人的地方,也使人对诗圣杜甫能在远古的战乱年代,择居此地,幽居自得的赞叹。
  
   在诗人的草堂,我解读了诗人的一生。“七龄思即壮,开中吟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游历山水在诗人的时代是一种时尚,于是诗人也“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此时的杜甫,胸怀大志,自比契稷,于是就有“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言。此后诗人寓居长安十来年,“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只作了一个掌兵甲器杖门禁锁钥诸事的小官。之后安史之乱暴发,诗人也开始了颠簸流离躲避战乱的生活。就是这一段经历,使诗人看到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人间惨象。后友人严武镇蜀,诗人也随之到了成都,结茅屋以居。而诗人却时时不忘离蜀还乡。在军官收回部分失地后,竟“万卷诗书喜欲狂”。却仍不能成行。及至严武去逝,蜀中内乱,诗人失去依靠,于是离开成都,在云阳、夔州等地寓居,而后出三峡,飘泊于荆、湘,以舟为家。而“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仍旧不能还乡。自知去日不多,作《风疾舟中伏忱书怀》一首,竟成绝笔:“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如何关塞阻,转作**游”。770年病逝于湘江舟中,卒年59岁。
  
   我漫步在杜甫草堂的梅园,处处是画,时时为诗,园林幽静,溪水婉蜒,桥亭相间,曲径通幽;并有春兰、夏荷、秋菊和冬梅四时相伴。秀丽而略带几分粗扩,宁静中透出些许热烈,确实是一处令人难忘怀的园中之苑。在这幽雅恬淡的园林中缅怀诗圣的一生,深感权贵荒淫无耻专权误国,兵燹战火蹂躏黎民百姓。诗人以对家国的忧患,对百姓的同情,挥毫赋诗,直书情怀,酿出了万代流传的诗章。
   冬日的草堂枫叶红似火,是油画的草堂,是泼墨的画廊,是诗的圣地!
  
  
   注:此文节选自本人《金樽邀月》一书。 2002-01-05
  

共 199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杜甫草堂的景、杜甫写的诗、作者心中的情、以及作者心中的思,情、景、诗、思四者交融在一起,让我们心中升起无数崇敬,也感叹诗人一生流离,郁郁而终。同时,为诗人那种忧国忧民的大悲悯情怀深深感动!推荐阅读。 编辑:何宇红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康蕾儿        2014-07-23 12:15:41
  欣赏,期待恋海老师更多佳作!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