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笔尖为暖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笔尖拉练】 皇城根里窥皇城(随笔)

精品 【笔尖拉练】 皇城根里窥皇城(随笔)


作者:胡春雨 秀才,1278.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86发表时间:2014-07-27 12:00:51
摘要:诚然是“京城居,大不易”,但首都所以成其为首都,正在于它属于全国民众,不仅仅是一方乡梓。这皇城根下匆匆的一瞥,虽无从窥视其中的宫室之美,也足以让来自各地的游客回去各自品味。

“京城居,大不易”。说起京城,让我们平头百姓首先想到的典故,也许便是这句话。尤其,是在当下。入夜不久,终于驱车来到崇文门附近。这里可是京城的中心,宽大的马路,高大的楼宇,穿梭着车水马龙,来往着俊男靓女。京者,大也。城市的氛围里隐隐透着一股大气,即便是在大上海一望无际的城市丛林里,也没有这种特殊的氛围。在我们住惯的山东省城,更是感受不到的。至于这种“大不易”,一下车便可以感受到了:白天停车按十五分钟计费,每晚少则30元。幸好收费的是个山东老乡,主动让少交点费:“他妈的谁停的起啊”!早就熟知北京的房价金贵,这回到了实地还是来了个下马威——前往预定的旅馆,几步路上不时闪出房屋中介的门头,贴出的售价一平方都在五六万,放到县城里毫不起眼的民宅动辄上千万,让我这土老帽还是吓了一跳。大概是旅游旺季的缘故罢,崇文门附近的小标间没窗户的也得二三百元,住一晚五六百实属稀松平常。都者,会也。偌大个中国,全国的人口和财富都向中心流动,也便难怪如此。皇城根下,大归大,难归难,该来的还是要来的。
   次日下午办完公差,趁着天色还亮,抓紧到天坛一瞥。赶到天坛,被告知天坛已经不售票了,公园里看看还是可以的。“既来之,则安之”。我只知道天坛是明清帝王祭天的场所,圆圆的蓝顶耸入寂寥的天宇,是普通中国人头脑中经典的画面之一。从东门进入公园,看到的是一排排整齐苍劲的古柏,将那些辉煌的建筑掩藏在深处。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到此一游,这里却原本不是什么“玉勒雕鞍游冶处”,沉浸着的,乃是肃穆庄重的氛围。在古柏间循道路前行,便可到达七十二连房。“连房”看起来就是一座长廊,七十二的数字象征着地煞之数。只是这条长廊连接着作为后勤场所的神厨、神库和宰牲亭,祭天时便将祭品从这里郑重地送往天坛的核心建筑——祈谷坛。也罢,既然是从旁门溜进来的,只好沿着这条路“登天”了。好在天色已晚,不必像当初的“牺牲”一样登堂入室——天坛的门已经关上了。于是沿着天坛外的围墙做旋转运动,从这万仞宫墙外向里面不时的一瞥。可就这匆匆地一瞥,让我在缝隙间看到了经典的“敬天法祖”,想到了深邃的“天人合一”。过去,我只知道国学中有可以和西方的“哲学”相当的部分,只是我们更注重于人性的关切与社会的治理,却忽略了其中丰富的“神学”的部分。我们华夏民族的头上,也是有神明的。信仰,是敬畏,不是愚昧。
   原来天坛是祈谷和圜丘两坛的总称,圜丘坛在南,是冬至祭天的场所;祈谷坛在北,是孟春举行祈谷大典的场所。看来既要致敬于天,也要祈福于民。《左传》上说“神不钦非类,民不祀非族”,在我国悠久的祭祀文化中,代表天下苍生举行祭祀天地的大典,只能是天子的神职。祭祀,在华夏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上,寄托者信仰,承载着传统,培植着恭敬,化育着民俗。在明清六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正是天坛履行着这种神圣的职能,影响着这个伟大国度的精神与文化面貌。祈谷坛上,便是作为天坛象征而为天下熟知的祈年殿。无论是圜丘坛还是祈谷坛,都是圆形的建筑,象征着天圆地方的古老观念。的确,天是圆的,因为它浩瀚无际,周行不殆;地是方的,因为它总是有边际的一方水土,承载着一方苍生。《易经》上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又说“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带苍履黄的人类,原本是天地的孩子,哪怕长大了,也要敬畏上苍。在中间把两坛连接起来的,则是略呈北高南低的丹陛桥。祭祀时履行子职的天子要先在桥侧的具服台更衣、洗漱以示虔诚,而后便要在这里一步步朝向高渺的天庭。丹陛桥的中间是供神灵行走的神道,东边是供天子行走的御道,西边是供王公大臣行走的王道,真的是等级分明,各行其道。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荀子说:“分均则不偏,势齐则不壹,众齐则不使”。传统礼制注重的是等级、名分,追求以名统实,各安其分,谋求社会的和谐稳定。与之相反,当代法治追求的是自由、平等,充分尊重个人的价值,这种裂变不由让人联想起老子说的“绝仁弃义,民复孝慈”,不同的价值、理念形成了迥异的社会、文化面貌。但与西方文明不同,历经几千年发展我们早已不是“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时代。也许,“礼法”原本可以相反相成,都是不同社会历史土壤中服务人性的手段,如果不是狭路相逢,未必非此即彼。
   站在丹陛桥上向北望去,祈年门、祈年殿的蓝色殿顶,重叠掩映在天宇之间,辉映出磅礴的气势。于是我突然想起一个自己也觉得幼稚的问题:如此恢宏的天坛,它的主人应该是谁呢?孔子说:“万物本于天,人本乎祖。郊之祭也,大报本反始也,故以配上帝”。看了介绍才知道,这里祭祀的乃是我们华夏民族正宗的上帝——皇天上帝。难怪万人之上的天子也要来此朝拜,大典前还要到斋宫里躬行斋戒以示虔诚。就连斋宫使用的琉璃瓦也是特别的绿色,而非通常代表皇家尊荣的黄色,以示天子对上天的子礼。《说文解字》云:“王,天下所归往也”。于是董仲舒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老子》上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域中有四大,人居其一焉。王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看来,中国文化中“王”的本意是敬天勤民、尊重规律的“王道”,并非凌驾众生的“寡人”。天坛的构建,告诫着这种天与人的关系。随着不同文明的融合、演进,我们的天帝似乎离普通国人渐行渐远,但天的观念依然在中国文化中根深蒂固。在来天坛之前,我甚至以为“上帝”是基督教特有的观念,原来这个“上帝”只是明末利玛窦来华时翻译的概念,这种做法有效的促进了基督教在中华大地的落地生根。西方宗教向全世界的传播,预示着西方文明的全面崛起,宗教的力量可谓先声夺人。随着数百年后大清王朝的终结,民国政府废除了绵延五千年的祭天大典。从此,天坛远离了上帝,降凡了世间。
   如果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去故宫、颐和园算不得来过北京,在普通民众的世界里,颐和园的名气恐怕要比天坛大。次日乘着还在京城蜗居,打算先到颐和园一游,也算对得起这一夜三百元的蜗居费。乘上地铁学做土行孙,不消一个时辰便从崇文门赶到颐和园,通过地铁的报站得知,圆明园的下一站便是颐和园。我的心不由的沉了下来:当年慈禧挪用海军经费大建的颐和园,难道就在圆明园的残址附近么?颐和园的前身,是清朝鼎盛时代乾隆为母亲做寿扩建的清漪园,随着国势的衰颓,咸丰年间与圆明园一道被英法联军焚毁。不到三十年后,那个从此死了丈夫荣升太后的慈禧为了“好好做回寿”,又在此大肆重建。“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难道社稷的倾覆之危、国家的奇耻大辱,就这样容易被遗忘么?的确,那个时代清朝在血雨腥风后经历了所谓的“同治中兴”,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发展,清朝也一度回到了世界大国的俱乐部。但那是一个列强争霸、战争方兴的时代,东边新兴的日本正膨胀着帝国的野心,我们的老大帝国却挥霍着帝国的尊荣。一边是纸醉金迷,一边是宵衣旰食;一边是工于逢迎,一边是锐于进取,一边是挪用军费,一边是扩军备战,终于等到甲午年间五个小时的海战,宣告了两个帝国早已注定的成败。
   颐和园以久负盛名的杭州西湖为蓝本设计,乃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从北宫门进入颐和园,首先便是仿照江南水乡营造的苏州街,如此用心,应该是当初皇室寻欢作乐的地方罢。穿过万寿山从汉藏建筑风格的四大部洲南行,便是闻名天下的昆明湖,诚然是湖光山色,临湖远眺的佛香阁、彩绘缤纷的长廊,长虹卧波的十七孔桥、载磐石于水上的清晏舫,无不荟萃着中国园林顶级的艺术成就。但是这里感受到的不是西湖的风流雅致、人文积淀,而是皇家的豪华奢靡、政治沧桑。如果说自然的垂青和历史的积淀成就了大美的西湖,而颐和园从降生之日起就只是为它的主人一人服务,从湖山的开凿到建筑的营造、布局莫不如此。颐和者,颐养其和也,养其和者,致其寿也,构成了颐和园的主题。于是作为皇帝理政之处的勤政殿,也被改为仁寿殿。勤政者,勤天下之政,仁寿者,养一人之寿。这里的主题从壮年开拓时的勤政,到暮年偷安时的养寿,似乎隐喻着王朝的宿命。孟子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又说:“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我想,这才是皇家别墅里最大的哲学。颐和园的确很美,堪称中国传统艺术的宝库,但这一切,比不上一艘劈波斩浪的战舰。
   高温的炙烤让人迈不动步子,故宫是去不得了,于是剩下的时间跑到天安门一瞥,免得回去不敢承认去过了北京。天安门广场自然是我们早已熟悉的,这里见证了百年来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很意外,触动我心灵的,却是小时候便在烟标上熟悉的大前门,特别是后面的正阳门。这是一座弘大、巍峨的城楼,它拱卫着六百年来作为帝国心脏的紫禁城,像一位威武、勇毅的将军,浑身散发出雄浑、庄重的气象。也许,镇守我们这样一个泱泱大国,需要的正是这万千的气象。文恬武嬉,再光鲜也守不住祖宗的家财万贯。这城门下的一块砖,比皇家别墅上的一根梁,更能守卫天下的安宁。
   诚然是“京城居,大不易”,但首都所以成其为首都,正在于它属于全国民众,不仅仅是一方乡梓。这皇城根下匆匆的一瞥,虽无从窥视其中的宫室之美,也足以让来自各地的游客回去各自品味。
  

共 370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诚然是‘京城居,大不易’,但首都所以成其为首都,正在于它属于全国民众,不仅仅是一方乡梓。这皇城根下匆匆的一瞥,虽无从窥视其中的宫室之美,也足以让来自各地的游客回去各自品味。”作者的这篇游记,层次清晰,文字细腻,给人美的享受。荐。【编辑:东方鹰】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0728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东方鹰        2014-07-27 12:01:53
  谢谢赐稿笔尖,东方问好江山文友!
让心灵亲近文学,以文学清净心灵。追求“淡雅”,醉心美丽的文字。
回复1 楼        文友:胡春雨        2014-07-28 17:48:27
  水平有限,有麻烦东方君编辑了!
2 楼        文友:你猜        2014-07-27 19:13:52
  很精彩,欣赏了。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回复2 楼        文友:胡春雨        2014-07-28 17:49:24
  拙文见笑了!
3 楼        文友:潮仙        2014-07-28 09:54:22
  诚然是“京城居,大不易”,但首都所以成其为首都,正在于它属于全国民众,不仅仅是一方乡梓。这皇城根下匆匆的一瞥,虽无从窥视其中的宫室之美,也足以让来自各地的游客回去各自品味。欣赏问好!
回复3 楼        文友:胡春雨        2014-07-28 17:50:58
  问好潮仙文友!
4 楼        文友:夜雨寄白        2014-07-28 16:20:37
  我就品味了一番.祝贺!
回复4 楼        文友:胡春雨        2014-07-28 17:54:05
  浅见寡闻,门缝里看见什么就说些什么,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实在是太博大了!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