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新雀之巢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八一征文】我要去井岗山

编辑推荐 【八一征文】我要去井岗山


作者:曲新同 探花,18658.5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17发表时间:2014-07-28 08:38:19
摘要:井冈山矗立在那里,它的意义不言自明,它至今原始的老区风貌,也许更适合它万古的情操,它不是拜金主义所能抹杀的,又何须贴上珍品的标签加以点缀呢?

我想去井岗山,站在苍茫的山巅,顺着伟人当年的手指方向,胸有成竹地饱览这片豪迈的山川,看景色青翠,望丛林尽染,看红旗插遍寰宇,看革命的怒涛在广袤的土地上推波助澜、不可遏止的民运风潮一往无前,终于形成史无前例、壮怀激烈的辉煌和壮观。
   井岗山迷人的景致,不会为我的激动而改观,而我心切地想去井冈山,也不为观光现代文明的成绩,不是领略名山大川的风采,不为红色景观的名牌招揽,而是要在它巍巍的山冈上、险要的路径旁和葱茏的密林中,去随意捡拾、真诚寻找那些曾经遗落、而今珍贵、到处飘荡的、革命意识和行动发于草莽、起在幽微的那些生动的理念。
   井冈山是因为那场波澜壮阔的革命和一个胸襟豪迈的伟人而名播天下的,尽管它有竹林芊芊,不必说它有秋色烂漫,风景静寂还是蓬勃无关紧要,而观览并衡量一个地方的意义和价值有很多方式和角度,也可以从哲学涵蕴与文化沉淀方面去理解。井冈山没有多少值得夸耀的历史文化、缺乏典章遗迹可供文人翩然畅思、做悠然的遐想,但正是这种蛮荒而清寂的境界,成就了见证农民革命孕育于草芥、自发在林莽的象征意义。
   伟人曾经钟爱垂青这片山川,是因为他清贫的足迹,更因为他壮阔的胸怀,适合这片古老而清新的土地。毛泽东不是北大的教授,也非上海滩的名流,更不是飘洋过海、学贯中西的现代派学子,他的骨血成长在农民淳朴的民风里,他的操守溢漾在古典文韵的氛围里,他的眼界是因为随着马克思主义打开的那扇窗户里吹来的劲风而远播到革命的前程,他立足在这里而洞悉着天下,因此他要开辟新的天地不会是在名山大川、不能是在文韵古城,更没有设想远赴发达的欧美,他立足现实,从实际出发,在推动工农意识和平民力量从产生到爆发这个过程中,所解决的都是实际的问题,他展望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象征,他推断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信念,他改革旧部、“把党支部建在连队上”的措施,这些实际问题逐次恰切巧妙的解决,都是为了实践他满含冷静自信与雄阔激荡的期望。毛泽东后来的足迹遍布祖国的山山水水,登上过许多名山大川,譬如庐山和华山,给美好的山河留下了壮丽的诗篇,那都是功绩圆满成就伟业之后的事情,而他在当初那些最富激情和朝气、而又非常坚苦卓绝的苍茫岁月,他却只能满腹豪情地登上井冈山。他在古老春深的山川中尽情点染着,民运的浪潮才适合他蛟龙摆尾的幅度,他最早的篇章是在这里浓重地挥洒、恣情地翻卷。
   我要去井冈山,去看看那里的今天,因为一个伟人而改天换地,它就被赋予了新的文化含义,在当今物质文明最迫切最值钱的时代,不要忽略了它曾经的意义。井冈山矗立在那里,它的意义不言自明,它至今原始的老区风貌,也许更适合它万古的情操,它不是拜金主义所能抹杀的,又何须贴上珍品的标签加以点缀呢?建设物质文明不是为了构筑精神文化吗?当年,一个湖南人在江西求得发展,正如一个隆中人到新野谋到出路一样,那是符合天下分合大势、汇聚到历史浪潮里的结果。
  
  
  

共 120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井冈山,那片红色的土地,革命者向往、投奔并洒下热血的土地,我们这个年代的人又何尝不向往那片热土?我们向往的,不仅仅是那青山翠绿,红旗飘扬;我们向往的,也不仅仅是那险要的路径,葱茏的密林;我们向往的,不仅仅是一代伟人挥斥方琼的壮丽诗篇。我们向往的,是去寻找那些被这个时代遗落的、弥足珍贵的革命意识、爱国理念。所以,我们向往的是一片净土,是与拜金主义格格不入的精神情操。推荐阅读。编辑:天海蓝蓝。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天海蓝蓝        2014-07-28 08:38:50
  井冈山,那片红色的土地,革命者向往、投奔并洒下热血的土地,我们这个年代的人又何尝不向往那片热土?我们向往的,不仅仅是那青山翠绿,红旗飘扬;我们向往的,也不仅仅是那险要的路径,葱茏的密林;我们向往的,不仅仅是一代伟人挥斥方琼的壮丽诗篇。我们向往的,是去寻找那些被这个时代遗落的、弥足珍贵的革命意识、爱国理念。所以,我们向往的是一片净土,是与拜金主义格格不入的精神情操。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荫凉,一半沐浴阳光。
2 楼        文友:邵魁先生        2014-07-28 10:22:09
  “我想去井冈山”文眼是“想”。作者想那“草芥”,想那“林莽”,实际是在想那片“净土”,那里积淀的精神文明。看不出,新同还有如此的忧患意识。“非常坚苦卓绝”非常与卓绝语意重复。
3 楼        文友:风中的云儿        2014-07-28 16:48:46
  在现在物欲横流,金钱至上,还能如此向往井岗山那片心灵的净土,追寻革命先辈们的足迹,也唯新同这样有着纯净宁静的灵魂之人才会有,因此也更珍贵。看你的文字,也升腾起想去井岗山的冲动了:)问候新同!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4 楼        文友:晴翠儿        2014-07-28 19:03:20
  “因为一个伟人而改天换地,它就被赋予了新的文化含义”,井冈山的确如此。与其他宗教色彩浓郁的大山不同,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曾经是即将点燃的星星之火,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人,都曾被视作解放劳苦大众的根据地与革命者。去过两次,还想去!
5 楼        文友:垦荒者        2014-07-28 20:50:26
  这篇井冈山情怀,极美!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