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流年】报告中的别字(短篇小说)

编辑推荐 【流年】报告中的别字(短篇小说)


作者:黄土地 秀才,1292.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91发表时间:2014-07-29 00:19:24
摘要:乡政恩怨,波及学校,故事是非,后人评说……

【1】
   大王乡王书记带着乡政府五大班子领导匆匆来到大王乡中心小学,那阵势严肃、庄严,一辆伏尔加轿车,两辆仪征在校门前停下。我接到通知,早早地在学校大门口恭候。秘书小刘为书记开了车门,王书记从伏尔加轿车抬步下车,他拎着一个黑色的公文包,下车时似乎没有看到我一般,只回头说了句:“走,先看看再说。”便快步进了校门,张乡长第二,贾人大第三,蒯政协第四,肖妇联第五,分管副乡长第六,乡文教候干事第七。另外,乡建筑队的王队长也尾随其后,我紧跟在最后面。因为张乡长是我的同学,他故意放慢脚步和我说话,王书记回头瞥了我一眼,说道:“史校长,你真是牛逼,把我们五大班子的领导都弄到你的一亩三分地,关于学校建设,今天我们就来个现场办公可好?”我连忙掏出红塔山香烟,首先给书记点燃了,王书记猛吸一口,吐出一缕黑烟,那黑色烟雾慢吞吞地升向天空。
   领导们进了办公室,分宾主坐下,书记清了一下嗓门,淡淡地说了声:“今天请大家来,等于是召开书记联席办公会,史校长破例参加,专题研究大王乡中心小学建设教学楼的问题,前不久史校长写了个报告《关于大王乡小学教学楼迁址的报告》,他的报告在关键处存在错别字,不,准确地说是别字。”说着王书记抬眼看我。
   我一阵脸红,内心忐忑,我低下头在想:哪里出错了,怎么是在关键处出错的?我写报告向来比较严谨,如何就出现这等疏忽呢?反正意思表达准确了,那就先听听再说吧,我向在座的领导们微笑着,算是自我解嘲吧。
   关键是王书记接着又追问了一句:“史校长,你能说说是什么地方写得不准确吗?”
   我苦笑笑,当然不能回答。此时我真后悔如何就当了个校长,不然这个暑假,我会哪儿凉快去哪儿赶趟的,何必遭这份罪呢?
   王书记微笑着:“还是我来说吧,小史在报告中写是‘迁址’盖楼,我觉得不妥,应该说是选址盖楼,既然同志们都现场查看了,我丢个意见,这个学校地方不错,地势高高的,也紧凑,很适合办学,就在原地建设教学楼吧。”
   “书记英明,书记的决策我拥护,上百年的老校,迁什么地方。”贾人大首先表态。
   王书记笑了笑。
   “按照书记的决策办。”蒯政协声音洪亮,王书记点了点头。肖妇联及分管的副乡长也连忙附和着。
   候干事立马自我检讨:“史校长的报告我没仔细看,都怪我没把关,我向各位领导做检讨,这么热的天,特别感谢领导们关心教育,亲临学校指导建校工作。”
   “废话少说,现在乡里五大班子都在,既然同志们意见统一了,我们就讨论一下建设教学楼的总体方案。”王书记说这话只轻轻瞥了张乡长一眼,那“废话少说”几个字显然也是说给张乡长听的。
   张乡长皱了皱眉,轻声叹了口气,没有参与意见,权且当做一个听众。
   其他领导似乎也觉察到这一幕,自然没给出意见,因为乡镇办教育向来都是赔本的事情,何况学校是个清水衙门,每年也很少请客送礼,学校在平时似乎与这些领导们也无多少关系,若不是县里的“两基”要求,这些领导请也不会到学校来的。
   面对这沉默,书记突然抬高了8度声音说道:“把学校中间的两排房屋拆除,建设一幢三层教学楼,由乡建筑队建设,8月30日交付使用,今天乡建筑队的王队长也在这,没问题吧?”
   “当然,当然。”王队长立马从口袋掏出玉溪牌名烟。
   王书记接着说道:“关于资金问题,我的建议是,目前乡里财政比较困难,有史校长先做做工作,让每位教师集资5000元,没有利息,两年后乡里归还。”
   “干这么大的事情,当然需要群策群力。”人大、政协快速附和着。
   王书记等我表态。我抬眼环视了在座的领导们,唯独张乡长没有附和。我的内心很清楚,这件事情,看样子我是麻袋装菱角,内外不讨好,我便来个沉默寡言应对,这让我怎么表态呢?
   张乡长是个性情直爽的人,县委宋书记对他颇为赏识,去年让他从县机关到大王乡任乡长,其目的就是让他更多的接触底层,锤炼锤炼,以便于以后的提拔任用,宋书记亲自送他来大王乡任职,走时,宋书记告诫他:“小张,这个大王乡有些复杂,你得多观察,多思考,多磨合,少表态,一个主要任务就是把好财政关。”
   没想到,张乡长在短短的半年时间中,因为财政问题经常和书记发生矛盾,终究还是张乡长让步。
   面对学校建设,今天又出现如此状况,也是我意料之中的事情,这注定是我的错,可我又有什么办法呢?若要追究原因,这还得从学校的危房说起。
  
   【2】
   在上世纪90年代,那时我就是大王乡中心小学的校长了,这个学校的基本情况可用“高、破、小”三个字来概括。学校坐落在一个小山包上,四周地势低洼,面积不大,曾经通过三结合方式盖起的20多间砖瓦结构校舍早已成为了危房,学校没有操场用地,没有水井,没有食堂,没有围墙,没有道路.......两基验收前,我曾向乡政府递交过N次的报告,并坚持多次给领导们逐个汇报请示,学校的基本情况我是倒背如流,报告的主题就是《关于大王乡中心小学迁址的报告》,并且一直沿用到了今天,没想到,用了十多年的报告题目竟然出现了别字?真正是时过镜迁,物是人非。
   说是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也特别不妥,因为在大王乡,书记还是那书记,人大还是那人大,政协也还是那政协,妇联也还是那妇联,文教干事更是那文教干事,唯一不同的就是大王乡的乡长倒是换了几任。
   90年我刚当校长,正好赶上“两基”验收工作,这是教育发展的大好机遇,也是政治任务。在那时,王书记是乡政府两基工作领导组的组长,统领教育全局,我第一次向他递交报告时,书记笑嘻嘻的说:“小史,别急,我先把村小建设好,最后把中心小学建个气派的一流教学楼。”
   后来,其他乡镇的中心小学都盖了教学楼,有的也迁到了新地方建成了一流的学校。在我们大王乡,村小算建设好了,就连乡里的几个企业都圈了地,盖了房,可中心学校仍然依旧如故。
   我在93年第二次递交报告,书记说:“今年乡政府财政困难,明年吧。”
   无奈我找到了时任刘乡长,刘乡长是教师出身,算是我的学长,关于学校工作,自然好沟通,他看了我的报告,很快带领三位副乡长来到学校现场查看,经过考证,几位乡长都觉得,此地地方太小,加上地势复杂,学校现有的教室就是因为膨胀土的原因,校舍才会出现四分五裂的现象,结构建筑专家们的考证,此地不适合建设教学楼,乡长们最后的一致意见是迁址建设新学校,初步的意见是在乡政府隔壁的一块地建设新学校。
   刘乡长说:“我将把意见带到近期的党委会上。”
   没想到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刘乡长荣升了,当书记走了。走了走了,可我的工作还得重新来做。
   恰巧,我的同学来当乡长,书记的话不好说,我就找乡长去。乡长把意见带进了党委会,等来的还是那个结果,今年乡政府财政困难,明年一早重点安排资金解决中心小学的建设问题。
  
   【3】
   学校建设没落实,教师们也都怨声载道的,理解我的劝我,找找关系吧,到中学去捧个课本多舒服,何必在此遭罪呢?不理解我的常在耳边吹风,乡政企业都能盖厂房,学校怎么就不能?说实话,这顶破毡帽没戴想戴,戴上就如同狗逼套头,让人难受。我在心里咒骂自己,可也隐约看见了希望,必定张乡长是我的同班同学,什么话都好说,再者,建校也是政府行为,只要王书记能向县交掉,我管他爱建不建。
   不觉到了年底,候干事来到学校检查,总结会上他宣布一件事:“当前,我们乡的工业正在稳步推进,我乡的特色农业——蚕桑业,在全县闻名,乡党委决定,每位教师自愿集资一个月的工资,以支持乡镇工业的发展。”
   听到这话,教师们立马就炸开了锅,几位老同志当时就给候干事提意见。候干事冷冷地说道:“既然选择了教师岗位,就得服从组织决定,有困难的请克服困难,不同意也没办法,有本事你改行去,我的工资也一样被支援了啊。”
   候干事走了,可问题都集中到我这儿了,几个家庭困难的教师首先找到了我说:
   “史校长,你和乡长是同学,请你说说好话吧。”
   我无奈,却也躲不掉,只好硬着头皮去找张乡长诉苦。
   张乡长听后摇摇头,只淡淡说了声:“幸亏我的工资关系不在这儿,没想到,这个小乡镇竟然存在如此状况,看样子我因为教师的工资问题,要和书记闹不愉快了。”
   后来听说我的乡长同学果真因为教师工资问题在党委会上和书记闹翻了。
   张乡长说:“许多教师的家庭多是单职工,一家人的生活全靠工资过日子,再者还有许多民办教师,一个月只有几十元的工资,如何有钱支援乡政府的工业发展,我反对这样的摊派集资。”
   书记在党委会上就质问乡长:“为了大王乡的工业发展,全体党员干部都纷纷带头集资了,教师为什么就不能参与?”
   党委会不欢而散后,乡政府也没再让教师集资了。
   也就是这个“结”,居然因为中心小学的建校问题,而表露到桌面上来了,因此才出现所谓的“迁址”、“选址”的别字。
  
   【4】
   故事又回到了开始。我收拾了一下心情,我当即表态:“我个人愿意按照乡党委的安排,无息捐款建设教学楼,我很希望乡政府的建筑队能根据校舍建筑要求尽快进驻学校,以确保9月1日能如期开学。”
   预知后来如何?我便简单介绍一下。
   王书记荣升走了,张乡长也被调回县里。大王乡重新换了书记、乡长,其他的领导们依旧。
   我把乡政府关于建教学楼的意见和教育主管局做了详细的汇报,后经过教育局领导的出面协调,引进了外援项目,决定在原址建设砖混结构的四层教学楼,有县局统一招标,建设资金有县乡共同解决,无需教师参与集资,很快一幢崭新的教学楼矗立在大王乡附近的小山岗上。
   关于迁址、选址的故事,后来也渐渐地淡出了教师们的话题。

共 387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很认真地读完了这篇文字,此文围绕大王乡中心小学建设教学楼的问题,大王乡中心小学坐落在一个小山包上,四周地势低洼,面积不大,曾经通过三结合方式盖起的20多间砖瓦结构校舍早已成为了危房,学校没有操场用地,没有水井,没有食堂,没有围墙,没有道路……两基验收前,作为校长的曾向乡政府递交过N次的报告,并坚持多次给领导们逐个汇报请示,希望能够搬迁重建。但是经历了几任书记,仍然得不到解决,得不到解决的回答几乎是一样的:资金困难!但是他们建设乡镇企业却有的是钱。这么一个小学,孩子们在危房里上课,是多么让人揪心的事情!却得不到领导们的关心和重视。他们可以把土质优良的土地用来建设企业,却不能用来建设学校。最后拖的不能再拖了,又从报告上大做文章:把迁址,变成选址,还要教师无息集资。领导们明明知道原来校址不适合建设小学,可他们于孩子教师的安危不顾。最终是:经过校长多年的努力,各级领导的所谓协调后经过教育局领导的出面协调,引进了外援项目,决定在原址建设砖混结构的四层教学楼,有县局统一招标,建设资金有县乡共同解决,无需教师参与集资,很快一幢崭新的教学楼矗立在大王乡附近的小山岗上。可是我不禁要问,在原校址建设四层教学楼,真的安全吗?作者文字娴熟,叙述平稳,但非常耐人寻味,深刻揭露中国官场的种种虚伪,推荐赏阅【编辑:盈儿】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盈儿        2014-07-29 00:21:34
  这里的这个别字真的别具一格!作者文字功底深厚,感谢您赐稿流年,望常见佳作。
甜到忧伤
回复1 楼        文友:黄土地        2014-07-29 15:19:08
  谢谢编辑褒奖,也祝盈儿编辑创作愉快,夏意凉凉!
2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14-07-29 05:57:36
  教育无小事,看到这篇小说,心里一直揪得紧紧的,不仅为那些孩子们,更为那些身处同样危险境地的老师们。小说寥寥几笔便描写出老师的现状,同时用虽然艰苦,但没有老师退缩,衬托老师的伟大。让人动容。
   这些,皆在烘托乡政府的不作为,腐败,官僚。发人深省。
   题目是巧妙,抓人眼球。欣赏并学习啦。
回复2 楼        文友:黄土地        2014-07-29 15:22:41
  谢谢平淡是真编辑的点评。我很喜欢你的作品,希望以后多帮助。
3 楼        文友:一米月光        2014-07-29 09:51:02
  意味深长的故事,非凡的写作技巧,不错不错!
回复3 楼        文友:黄土地        2014-07-29 15:21:41
  谢谢平淡是真编辑的点评。我很喜欢你的作品,希望以后多帮助。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