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南烟雨

编辑推荐 江南烟雨


作者:尚善厚德 布衣,145.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970发表时间:2014-07-31 17:10:19
摘要:江南的美景需要用心去体会。

人们常说北方给人的感觉是狂野的,南方的感觉是温润的,假如把北方比喻成体格健魄的汉子,那么南方就是一位体态静娴的淑女,时常听从南方回来的人们提到“烟雨江南”,也时常从古诗词中体会江南的温润,却从来不曾亲自感受过!
   当列车踏上通往西塘古镇的时候,那温柔的古镇让我充满了无限的遐想,一条静谧的小河上氤氲着浓厚的烟雨,两岸垂柳在清风中飘浮,小船儿融合着清风慢悠悠的轻抚着河面,乳白的墙壁撑起的是一排排青砖灰瓦的建筑,挥发出一丝高雅的韵味,脑海里浮想着秦淮河畔当年的风花雪月,兴许那风月往事今天依然被后世所乐道!
   没有邂逅过南方,这个半遮琵琶半遮面的美人只能浮游于梦幻或诗词中,然而此刻,驻足温润的江南已有时日,说江南像美人却不如说江南像美玉,玉有温润的特点,是再恰当不过的比喻了!
   夏季的江南是个多雨的季节,初次涉足,便接受了一场夏雨的厚待,雨下的很平和,淅淅沥沥的滴落在荷塘里,泛起缕缕波痕,南方的雨是感性的,感性的似乎说下就下,忘了携带雨伞,所以便要接受雨水的洗礼!雨是情感的载体,“连云接塞添迢递,洒幕侵灯送寂寥,一夜不眠孤客耳,主人窗外有芭蕉。”雨生来就像是为文人承载离愁的,雨也让江南多了一份诗意,孤行于江南的烟花之地,尽处皆是白壁灰瓦,如果再增添一丝蒙蒙细雨,让南宋的美人撑起一支墨色绝妙的油纸伞,也许江南的多愁善感尽被这幅美丽的丹青画卷所衬托!
   朱自清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荷塘月色》,将夜半的荷塘描写的淋漓尽致,美不胜收,只不过他所描写的是北京颐和园的荷塘月色,对于江南来说,虽然美但颇有一丝遗憾;江南的斜塘古镇里到处蕴藏着各色的荷塘,只是因为陌生,所以我很少夜半出门,却出于对荷塘夜景的渴望,我还是夜半踟蹰在了古镇的魅影中,江南的夜半静的祥和,连清风走过都要踮起脚跟,徘徊于荷塘阡陌之上,灯光透过树的缝隙,一簇一簇的投进了河面,在清风邂逅的时候,波光粼粼的煞是好看,河面上到处飘浮着荷花,只是月色朦胧,不能与之相映,荷花只能孤傲的静放,站在荷塘之畔,我知道自己言微词浅,不能用文字尽收江南荷塘的韵味,却只能一个人静倚独赏!
   提起江南古镇,则不可不提古镇那白壁灰瓦的建筑,中国古代文人画里面,不乏人们对它艺术形象的造就,不仅仅是水乡的缘故,也不仅仅是它造型结构独特的缘故!简而言之,兴许是它灰白相衬的色调非常符合古今人们的基本审美标准!简约而不奢华,古朴而不俗气,因此,千百年来这样的建筑模式被完好的继承下来!走进西塘,处处都是水乡宜人的蕴气,傍水而居,推开门是水,打开窗户依然是水,这里的建筑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在于它既保留了古典建筑的基本风格,屋檐勾心斗角,长廊曲折漫回,部分建筑又吸收了西洋建筑的经典架构,除去古典建筑的元素,另一些红瓦小洋楼式建筑让古镇和谐而不单调!
   追溯曾经,这里是吴越腹地,地理位置的显赫造就了它承载历史的作用,“吴钩越角”引无数文人墨客来次膜拜赋词,千百年太短,烽火硝烟,毁了再建,建了又毁,将历史的兴替在此演绎!走进吴越故地必然要翻开那浩瀚的历史典籍;回眸曾经,是非成败皆已是过往云烟,慢慢的往日的恢宏厚重被细腻温情所取代!
   积淀了几千年,每个地方都有自己厚重的文化底蕴,只是显现的方式不同罢了!是水造就了温润的南方,打开心扉,游弋于生活的海洋,方能感受生活的美好!
  

共 137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有关江南的散文总是让人感到温婉和雅致的意蕴,此篇文字也不例外。散文的作者通过书写自己在夏日里游历地处江南的西塘古镇的见闻和感悟,入情入理的描绘了烟雨江南的温柔和雅致,那阴雨绵绵的古典神韵,让人读后对心驰神往。【编辑:铁血胡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铁血胡杨        2014-07-31 17:12:39
  烟雨江南,如诗如画。
铁血胡杨
回复1 楼        文友:尚善厚德        2014-08-21 14:11:38
  谢谢铁血胡杨老师品读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