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绿野荒踪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绿野】浅议杂谈红楼女儿

精品 【绿野】浅议杂谈红楼女儿


作者:浅念一夕 秀才,1921.0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32发表时间:2014-07-31 17:55:22

【绿野】浅议杂谈红楼女儿 《红楼梦》这部巨著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是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其中最让人传颂的是那些性情各异千娇百媚的女子们。曹雪芹笔下刻画了上百个女子,从容貌、衣着、性格、语言、动作……细节处无不精准到位,无一败笔,她们带着曹公赋予的鲜明的特色穿行于姹紫嫣红的群芳中,摇曳在痴情女儿的红楼一梦里,情貌形容辗转渗透了几百年,应该说《红楼梦》是一部写女人的巨著。出于对此书的热爱,在这里就议一下我眼中的红楼女儿……
   一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这林黛玉、薛宝钗是要放一起说的。
   世人皆不喜林黛玉,说她爱使小性儿,爱生气,多愁善感。都只因她小小年纪就寄人篱下,上无父母怜恤,下无兄弟扶持,无依无靠,没宝钗、湘云娘家背景厚,难免会处处小心,时时戒备,可是却极其聪慧。刚入贾府才十岁不到,一个小女孩就会察言观色。初见时,邢夫人带她见大舅舅,要留她吃饭,忙说还未拜见二舅舅,怕失了礼数。去见王夫人,王夫人逼她坐上位,她暗自揣度该是贾政的位子,愣是没坐,年龄这样小就看事分明,若是别人,怕是早入了圈套,招人耻笑了。
   黛玉是聪明,可若说城府哪及得上宝钗。“蘅芜君兰语解疑癖”,“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里,几句话再加几副药,几个燕窝就让黛玉感动的只当错怪了好人,从此后把她当成个贴心的人,浑不知薛宝钗步步为营,把黛玉赚进设好的局里,才有了后来的那一幕宝钗抢茶喝的那份试探。提到钗黛之间,细究红楼梦的人都或多或少的对林黛玉那半盏茶有深刻印象,尽管许多评论文章已经描述过,但还是有必要在这里阐述一下观点:应该说这半盏茶是黛钗之间对待感情,展示姿态,玩弄手段的一个生动的体现,一个归结——宝玉寿宴之时,袭人送来一杯茶给黛玉时,黛玉正跟宝钗在一处,袭人说,哪位渴了先接着,我再去倒。宝钗笑道,我却不渴,只要一口漱一漱就够了。喝了一口,剩下半盅递给黛玉。袭人说再去倒,黛玉笑道,你知道我这病,大夫不许我多吃茶,这半盅尽够了,难为你想的到。说完饮干。
   薛宝钗在贾府处处守礼谨慎,这杯不属于她的茶竟然抢着喝了,而且并不是口渴,还说用来漱口的,然后竟然把漱过口的半盏茶递给了黛玉,这跟薛宝钗平时的处事风格截然不同。而林黛玉是个清高洁净的人,依往日的性格断不能去喝别人的剩茶但她却喝了。其实这个中关节黛玉心里岂有不知之理。古时候的茶说道多,有“喝了谁家的茶进谁家的门”之说,因为这个原因,这杯茶就是薛宝钗在把林黛玉赚进她的算计中的成果检验,他们之间对婚姻的暗示及态度。到了这一步,有了宝钗前面对黛玉友善的铺垫,黛玉已经接受了宝钗的知己之缘,又因为爱宝玉之深,既感宝钗的好,竟不想与她争什么名分了,接人家喝剩的茶,明摆着奉宝钗为大了。
   林黛玉是大观园里诗词曲赋写的最多的女子,她有着清雅脱俗的诗人气质,无论是葬花词的幽怨自怜,还是菊花诗、柳絮词的哀婉动人,若论文采风流黛玉却是众人中当属第一了。大观园中的最后一场诗社题目拟咏柳絮,这诗作出的自是合各人身份、各人命运,而且隐喻极多。黛玉拈的是《唐多令》的词牌,感怀伤痛,都在词中: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球。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拾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而在贾宝玉心中,黛玉与宝钗之于他,自有亲疏。宝玉要瞧宝钗腕上的红麝串子,看到她雪白一段酥臂,很是羡慕,暗想:这个膀子要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偏生长在她身上。
   再看薛宝钗,她圆滑世故,心计太重又城府太深,上上下下逢迎周到,但只这一点黛玉如何是敌手?
   这也罢了,可落井下石、栽赃陷害的事也没少干,在滴翠亭中自己偷听了丫鬟红玉和坠儿的对话,知道了这不能说的秘密,后被发现,硬赖上黛玉,使上一招金蝉脱壳,岂不阴险?
   有红学家对这一出戏给出的评论是:薛宝钗不是真的就想诬陷林黛玉,只是说出是黛玉就会让两个丫鬟不敢再做出对于他们那个封建社会来说的丑闻,红玉就不敢再跟贾芸来往了。这样说倒成了薛宝钗顾大局,这根本没有站在林黛玉的立场去思考,作为林黛玉本人,她凭什么要做别人的挡箭牌,而且是这样不雅的事的挡箭牌。薛宝钗不愿惹这样的麻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凭什么要移到黛玉的身上?谁又愿意惹这样的麻烦了?根本没经过别人同意的事就做了,任你说出什么理由来都绝不成为一个好理由。也许她并没有真心企图地做个坏人,可是不可原谅地在伤害着别人。
   世人皆评薛宝钗是宽容大度的,林黛玉是小肚鸡肠。薛宝钗是做事得体,但谈不上大度,读者要细品书中细节的描写便会明白,宝钗的宽容大度是表露在外给人看的,而黛玉只不过是给人以小心眼,爱拈酸吃醋的印象。林黛玉在宝钗十五岁生日时被史湘云当着许多人的面比为戏子,她虽然甚是恼怒,却并没有如平时的尖酸刻薄,反唇相讥,只是一笑置之把事化解了,过后对宝玉的安抚一顿发泄,晚上去看宝玉时正看到宝玉悟了禅道写的词,黛玉遂拿去跟湘云一起看,对宝玉对湘云都无芥蒂。她的小性子只是对宝玉一人,更加不会在别人面前让宝玉下不来台。而薛宝钗在宝玉讨好似的说她:难怪人家说姐姐像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呢之后甚是恼怒,对宝玉指桑骂槐的羞辱,让本无恶意的宝玉尴尬地离开。
   薛宝钗咏柳絮的词拈的是《临江仙》的调子: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此词中的意思简直就是她处事风格,内心思想的写照。
   旧时婚事,原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把长辈哄牢了,贾宝玉还不乖乖就犯?只可惜应了那句,留住了人留不住心,最后连人也没留住,薛宝钗终是一场空。
   若在现今社会,这两位绝世女子中——林黛玉是真性情女子,她的爱情是单纯彻底的,并不是因为宝玉的身份背景,她爱的是这个人,只要是这个人就行了:你只管你,你好我自好,你失我自失。这种纯净专一的爱在现今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已经很少有了,但即便如此,林黛玉的性情也不会被大多数人接受,她学不会圆滑处事,终究吃亏。薛宝钗却不同,左右逢源,工于心计,可以做得贤妻良母,也可以做得厅堂上的女强人。如果让婆婆选儿媳妇,估计没几个婆婆会选林黛玉,自然是选外表温柔敦厚贤淑的薛宝钗了。如果是丈夫选妻子,大部分的也都会舍林取薛吧。这原因大概应是林黛玉就象征着虚幻世界里的爱情,虽然至纯至美但不实用,只可远观而不可近亵也。
   史湘云是一个说话直来直去、天真烂漫的女子。虽出身侯门,却无亲情可以依靠。曹公在写史湘云的时候,是把她比作海棠的,文中出现了几处描写她的“海棠春睡图”,她的性情体现的清晰明了。而她又常常口不择言容易得罪人,别人心有顾忌,不便说出口的她迎风直上。初时跟黛玉并不合拍,直到凹晶馆那夜,两人联对成诗——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才跟黛玉有了亲近。也因为这时是宝钗冷落了她,她心生埋怨,黛玉宽慰着她。史湘云文才了得,出口成章,曾一人独对黛玉、宝钗、宝琴。她性格爽朗,她的豁达是一种入世的情趣,而不是潇洒出尘的,一直以来跟宝钗来往甚多,受她影响极深,对仕途之道跟薛宝钗如出一辙。
   王熙凤在众女子里算是最毒、最狠、最会见风使舵、最会玩弄权术的女人了。可笑的是那贾瑞了,想偷情也不选对人,凤姐也敢惹,真是死得活该,只是也太惨点。够狠体现在对付尤二姐上,这一回兵不沾血连用数计,什么借刀杀人,连环计的都用上了,许是幼时看过兵书吧!如果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看,尤二姐就是个小三儿,王熙凤作为正室而言,对这小三儿是有着天经地义的理所当然的恨。但古代人的婚姻制度不公平,男人三妻四妾的正常,就是正室也不能干涉夫君纳妾,否则就犯了“七出”之“妒”了,因此,王熙凤才不愿表现出妒意来,只表面作个友善的样子,暗中设计来加害尤二姐。这一招其实是挺高明的,贾府的内宅里,只在贾母和王夫人的面前做足了功夫,让她们感觉自己是个贤惠的媳妇,暗地里还不是自己说了算?而她的见风使舵,体现在宝黛钗之间,看谁最有胜算靠谁前。最初也认为宝黛是一对,后来看薛宝钗甚得老祖宗的心,很有希望发展成潜力股,就一心一意撮合宝与钗了。至于她行贿受贿更是轻车熟路了,并且涉嫌多起谋杀,悲剧的是最后还被自己丈夫算计。秦可卿在死前托梦于她: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此时若不早为后虑,临期只恐后悔无益了,临别赠你两句话,须要记得——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要她留着后手,这一点却因为太过得意,被她早抛到脑后了。王熙凤一生做的最对的一件事,就是交了个刘姥姥,也算为巧儿积了点德。
   元春贵为贵妃,也只不过是封建大家族的牺牲品而已,自己都做不了自己的主还管着别人的亲事。她的死应该不会像高鹗续写的那样太平死去。曹雪芹最早对她的死是有预示的:荡悠悠,把芳魂消耗。很可能是上吊什么的死法。她的出现就是为了告诉大家,风光总是此一时彼一时的,太骄奢的生活是不会有好结果的,任你家大业大也有败落的一天。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探春是个很有男儿气,料理事情毫不逊色于凤姐的一等人物,甚至因为识文断字,比凤姐更厉害一层。在她独自掌管家事上所做出的种种行为,连王熙凤都连连赞叹。在对形势的敏感上来看,更是比凤姐高出一筹。抄检大观园那一幕,因为一个什锦春意香囊,就惹来好一场风波,这一段探春的表现尤为精彩,她已经察觉出大家族要败先从内里开始的。“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常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也许是古时封建等级观念根深蒂固地植入在探春心里,让她对自己的亲生母亲和兄弟冷酷无情。可是庶出又怎样,赵姨娘尽管如何不堪,为众人所不齿,毕竟是亲生的娘啊,千方百计的撇清,只这一点,纵是她有千般的好也遮不过了。
   妙玉其人,性极孤傲,然实不知自己何身份,刘姥姥用了她的茶具,被她嫌脏给扔了,并且说:若是我吃过的,就是砸碎了也不能给她。并叫人打水洗地。好吧,就算你嫌脏是因为有洁癖,那么对宝,钗黛还有贾母的茶具又为什么另有不同?既然是好洁之人,怎么就把平时自己吃茶的绿玉斗让与宝玉用?既然是出世之人,又为什么不能对芸芸众生一视同仁?看似清高的一个人,又清高在哪里呢?可见也是个势利的、懂得眉眼高低的俗人罢了。她自称“槛外人”,对宝玉却暧昧不清,宝玉对她自称“槛内人”,结果反是宝玉跳出红尘成了槛外人,她与宝玉的情况正好互换了。妙玉的判词是: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这么个清高洁净的人结局是被几个强盗掳去,强奸致死,却是有些讽刺。有的版本写的是被某王爷强娶做了小,又有说是做了强盗头子的压寨夫人,总之脱不了那句——终陷淖泥中。
   秦可卿是个绝色美女,集宝钗黛玉的美貌于一身,自古红颜命薄,年纪轻轻就亡故了。关于她的死因,曾看过一个版本在这一回是写她淫丧天香楼,后来不知怎么就改了,所以死因并不明确,跟贾珍有关是一定的了,但不一定是全部。而秦可卿的身世是一个谜,她的平时用度,出殡时的排场及用了义忠亲王老千岁的棺木这一选择上都给人一种猜疑,刘心武在他的红学研究里曾推断她是皇室之女,如果是这样,倒也有些道理。以曹雪芹当时所在的生活背景下,这个身世只能含糊其辞,不能明示。她在贾府未败之时死去,也算是个会死之人。什么三品将军、二品男的,什么公什么王的,全来送殡,场面盛大,死后倒也风光。
   再谈红楼二尤,两姐妹本就跟贾珍贾蓉父子夹缠不清。尤三姐虽然刚烈,然则臭名远扬,硬是让柳湘莲不敢要,只好以死明志,可是就算是死了也不能证明就是个清白之人啊,顶多算是求亲无望,羞恼悲愤之下,刚烈的性格使然。可疑的是柳湘莲竟为此出了家,有这必要吗?他既认准了贾府里除了门口那两个石狮子是干净的,其它的都不干净,为何在尤三姐自尽后就认为是清白之人的呢?可见这柳湘莲是个脑筋不灵光的人。看到尤三姐死后托梦给尤二姐那一段,让人不禁想,这死了的人再刚烈也是无用的,总不能把《红楼梦》变成《聊斋志异》,再从阴间杀回来吧。尤三姐的出场就好比一把锋利的剑带着龙吟般的出鞘声,刚刚挽了几朵剑花,还未瞧出端倪,就戛然而止,销声匿迹,未完却不续了。尤三姐的自杀是她的不幸,也是读者的不幸。如果三姐不死,在尤二姐嫁入贾府之后将上演一场大戏,绝对有看点,尤三姐对决王熙凤,胜算少少,结局应该是可以预料到的,但过程会相当精彩,不把贾府弄得天翻地覆也会人仰马翻,怎能让王熙凤就这样全身而退?两姐妹这样死的才值得,胜于曹老给安排的这窝囊的死法。而那尤二姐,未嫁琏二爷前,和妹子一样水性杨花,风流成性,奇怪的是一进贾府倒成了温柔贤惠、任人宰割的羔羊了?王熙凤再如何厉害,也总该过过招吧,一招不出就被人逼到了绝路,又一个不必同情之人。

共 8215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文章对红楼梦中女儿进行了详尽的评论,黛玉才学出众却又清高,因为身世凄凉寄人篱下,时时警觉,小心翼翼。宝钗圆滑世故,城府极深,老于谋划。王熙凤机关算尽,反落得一场黄粱梦。以及其他姑娘、丫鬟们各有各的聪明之处,也个各有各的不幸。若说红楼女儿谁最出众、谁最美丽、谁最灵慧、谁最讨喜,那是春兰秋菊,各擅胜场,只看观者为谁?当步入红楼世界,这些女子们仿佛带着生动的笑容,婀娜的仪态穿越时空翩翩走来,俏生生地站在我们身前身后,莺声燕语地道不尽几许繁华几许悲凉,让每一个热衷红楼的人们陶醉在她们的故事里,陶醉于多姿多彩的繁花中。《红楼梦》也将继续在文学的海洋中,屹立长盛,经久不衰。文章分析恰到好处,人物个性鲜活明了。赞同。推荐阅读好文章。【编辑秋心】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0801002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随风无语        2014-07-31 19:23:02
  浅念一夕,你太渊博了,佩服!此文对红楼女儿剖析得透彻传神,读着你的文字,她们就更加呼之欲出了!好文,欣赏!
多关注别人的美好,自己也是快乐的!
回复1 楼        文友:浅念一夕        2014-08-01 06:56:11
  谢谢随风无语的欣赏品鉴,嘿嘿,哪里有渊博?就是信口雌黄,个人见解罢了,倒是你的文我一直很推崇,很有功底,向你学习!
2 楼        文友:剪贴板        2014-07-31 20:34:57
  个人见解,宝钗虽然看起来世故圆滑,什么都计较,但实际上她是真正的大豁达,对世事看得透彻。。。问好作者。。。
回复2 楼        文友:浅念一夕        2014-08-01 07:19:30
  感谢文友的参与留言,从来在钗黛之间就是有争议的,看法不同很正常,没有谁对谁错之分,就是红学家也各有所爱,何况你我?若说宝钗豁达却也不尽然,在薛宝琴被贾母宠爱的问题上,大家只是以己之心揣度黛玉会不高兴,但黛玉并没有觉得什么,反而是作为姐姐的宝钗却心生妒忌:“我不知道我哪里不如你,来了这么长时间还未受到老祖宗如此宠爱。”她对世事看得很透彻,这个我赞同。若不是她太明白自己在贾母王夫人心中的地位,她也不会在入宫选秀失败后,退而求其次,敢跟黛玉竞争宝二爷正室之位。她知道在那种封建贵族家庭里只有她这样的才能让大家认同。在最初进荣国府时,薛宝钗也是试探式的,贾府里连小厮都知道宝二爷是跟林黛玉是一对的,她也常常开着他俩的玩笑,后来掂量出自己的分量了,就有意开要黛玉嫁给她哥薛蟠的玩笑,这样的玩笑是存心恶心黛玉,薛蟠是什么样的人?薛姨妈曾说,当初连邢岫烟要提与薛蟠,都怕糟蹋了她,改为嫁给薛蝌,你林妹妹这样的人,怎么舍得?,薛姨妈的原话我忘了,大概意思是这样的。再次感谢文友的来访,远握。
3 楼        文友:山清水秀        2014-07-31 21:27:03
  宝黛之争,红楼梦作者另有深意,不仅仅是爱情
读书、教书、写书。
回复3 楼        文友:浅念一夕        2014-08-01 07:29:08
  感谢山清水秀老师的来访留墨,《红楼梦》这本巨著,妙就妙在曹公的伏笔埋得很深,可以挖掘的地方也很多,若想深处挖,大概要写成一部书了,因水平有限,到不了红学家的高度,所以,只敢浅议,只敢杂谈。祝创作愉快!
4 楼        文友:禾上土        2014-08-01 10:06:35
  我只是欣赏,不敢忘语。祝福浅念一夕。
回复4 楼        文友:浅念一夕        2014-08-01 16:22:37
  谢谢禾上土总编的光临指导,姐姐的文章写得极好,等有空去拜读。祝夏安!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