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周湾的80年代

精品 周湾的80年代


作者:听晓 秀才,1679.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26发表时间:2014-08-02 11:37:44

周湾的80年代是从阵阵擂鼓声中开始的,烟花在白天绽放,春雷在夜晚声响,长者们披上粗布马褂,对着无边的田埂演说,似是信马由缰。而旁听的乡民们,彼此吆喝,还要凑上几句泛泛回响,才得几分尽兴,来回度量。
   周湾田埂里的热闹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乡民们守着各自刚分来的田地,还要为此不断唠叨“家庭联产承包制”的优劣之分,发几声豪言壮语,充满了对未来生产的憧憬之意。田埂在80年代周湾人的心里和房屋的地位是一样的,周湾里的汉子多半就是耕耘在田埂边上,女人们在家里,烹饪好的美食,手提外出,美味的食物和芬芳的泥土,夹杂在一起,是最浓郁的乡村味道。
   田埂在一年四季的样子是不同的,两季的水稻,一季的油菜花,粮食作物的耕耘是必须。当然也有腾出少许空地种植其他作物,夏秋时节的瓜果,西瓜或者荸荠,在主人家真正收获完毕后,还要被孩童们反复“扫荡”。田埂上堆积着果子,孩子们散向远方然后又回来,一去一来,叫人念念不忘。
   田埂之外是绵延的乡道,大路和田埂相连,泥泞的路上,砂石漫步。盛夏的雨后,乡道上铺满小雨滩,孩子们欢欣鼓舞,从雨滩的一边走向另一边。田埂近在咫尺,老家的房屋也在一侧,那里有相互聊天的阿婆,孩子们凑在一起,几声呓语后,脚步就又奔向了无边的田地。
   乡道在整个80年代都是泥泞的,能跑两个轮子的自行车,虽然好玩,却难以学会。然而乡道上跑自行车也是寻常得很,最新奇的当属不知从何处来的四个轮子“大怪物”,冒着腾腾黑雾,叫得轰隆隆响,停在周湾的不远处,它是好久难得一现,现身后又很久不离开。汉子们挑着收割完毕捆好的水稻、高粱走向那些大怪物机器,孩子们则趴在一旁看热闹,看得心花怒放,骄傲不已。
   阿婆们是到了太阳下山后才从家里走出来的,小脚步走得不快,甚是稳健,她们喊着各自孙子的名字,在灿烂的霞光中显出了鹤发童颜的样子。这样一老一少的附和让周湾的样子慢慢丰富起来,还好在整个80年代里,周湾不是特别庞大,她的复古矮房,林荫小巷,都是清澈十足,古韵悠悠,她能够接受那种最纯净的光阴,让孩童和老人们欢心不已。
   老人和孩子的游走多是始于周湾也是汇于周湾,汉子们的周湾之行就要广大许多,他们通常选择离开周湾,带上各自的梦想,一去就是多年。流浪汉子们的目的地不知道是在远离周湾的哪些地方,家书虽然众多,老母亲们却看不了那些密密麻麻的思念和狂想,直到多年以后,周湾变了模样,那些汉子们也换了装扮,再走近周湾的时候,多少有些惶恐,有些怯懦。
   那些在80年代离开周湾的汉子们很少有再回来定居的,多是走马观花,似乎浏览成了他们的生活方式,汉子们改变得彻底,周湾何尝不是呢?老了的汉子和老了的周湾长者们再聚于一桌,酒过三巡,不由细说着这些年的经历。“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2000年的农业税取消”等等话题,不绝于耳,让人还是一阵欣喜,以至于大家还是习惯用熟悉的憧憬之情,展望明天。
   当然也有例外,那就是年龄稍长的汉子了,他们在外奋斗多年,子女独立,家境殷实,唯独心里还挂念着周湾,于是寻根问祖,不懈归来。周湾的改变足以让他们感觉陌生,只有依稀的印象和大概的土地建筑格局能够勾起执着的回忆。30多年在周湾成长,30多年在外面打拼,两段时光都是厚厚30十年,回想开来,也只有在周湾成长的那段光阴最具怀念之味了。
   即便年龄稍长的汉子回归了周湾,仍有络绎不绝离别周湾的人存在,他们拉着行李,振奋不已,似乎离开周湾让他们觉得异常庆幸。有长者坐在周湾的村头,目送那些人离开,没有表现半点挽留之意。周湾的光景何其漫长,周湾人的情感何其深重,每个人都愿望周湾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斑斓,最好是越来越繁华,那些离开的人谁不想让周湾变得强大?
   我就是因着那些人的离开又联想到周湾的80年代变化,乡道上的草垛和粮食堆在一起,周湾人聚在一起,轮流搬运,当做储蓄备粮。祠堂内的仓库在80年代的8月和10月经常是爆满的,孩子们抢着瓜果,在仓库外面奔跑,阿婆们则坐在一旁,看着孩子,也看着仓库。“有粮不慌”的俗语四处传颂,当地人的口口相传里慢慢知道了周湾,知道了那处富余的地方。
   11月的周湾因为粮食的大丰收变得特别热闹,田地里的油菜正在成长,山野中的土味就疯狂滋生。筑路的周湾人扛着锄头等工具游走于山野田地间,乡道开始越来越宽了,也越来越平坦。两个轮子的自行车慢慢多起来,两个轮子的摩托车也渐渐开了出来,唯独孩子们的玩具还是单一的,他们滚着铁环,四处奔跑,好像已经知道,那是一个丰盛的季节。
   游街的活动在12月是最为热闹的,即便在“严打”的时候,也有不少周湾的孩子们跟随家人们去到镇上买卖货物。遇上有即将执行死刑的犯人游街,孩子们都会偷偷跟着起哄,躲在人群中大呼“十八年后还是条好汉!”的句子。大人们于是纷纷拉着孩子走开,继续往商业区里赶,各色的货物、食品大包小包购买,孩子跟在后面,啃着吃的,四处张望,新奇的是这处镇子,还有家人反复掏出的大张票子。
   游街活动在镇上有,在周湾里也多,出现舞龙和舞狮的排场是特别难得的,也有四下散糖果的大头娃娃们。音乐是原生的锣鼓,清唱的主角只有一位,兼顾唱念打做,一句句方言歌曲,往往能捧得连续不断的喝彩。白天热闹过后,夜晚来临的就特别早,周湾的夜晚是一片漆黑,周湾人大多是安安分分睡觉,或者守着黑白电视,也算是另一种独特的娱乐。
   相比之下,80年代孩子们的娱乐很少,精彩的小霸王游戏机和难忘的魂斗罗是个极其特殊的例外。住在矮房间里的孩子占多数,年尾清理屋子的那会儿,总能听到敲着小鼓的卖货郎来到,喊一句“铁破烂换麦芽糖”就可以吸引到一群孩子尾随。长者们总说,冬天里下的雪可以吃,于是总有一群孩子佝偻在雪地里,掏着雪球咀嚼,品尝。也只有这样的长者能遇上更加淘气的孩子了,遇上饭点而他们还在外面时,长者就会轻问他们有没有吃饭,得到的回答永远是否定,然后长者再看着他们在他家大吃一顿……
   周湾80年代的故事即是由着那些孩子和老人,汉子和长者们的故事串在一起的。30年代的光阴不算太长,却足以让孩童变成汉子,让汉子变成长者,故事的发生永远是铭心刻骨,故事里的人大概也是这样念想。想象着那些简单又青葱的岁月最终都变成了如今的似水流年,变得平静,无人知晓,我就一脸茫然。也许我该认真体会下,那些属于周湾的80年代,长者们的80年代,最美的青春故事。

共 258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记忆中的家乡周湾,是温馨美丽的,是充满着活力和深情的。文章描写了周湾的田埂,描写了那里收获日子里的热闹,描写了那里一年四季美丽的农作物风景;描写了布满雨滩的乡道,描写了乡道上收割机带给人的新奇;描写了黄昏霞光中呼唤孩子的阿婆的样子……一幅幅乡土味浓郁的图画,写出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情。周湾人可以走出周湾了,他们走进更大的世界,是因为他们有着让周湾强大的梦,那些坐在村口目送远去背影的老人,那份坦然,让人难忘。特殊年代里的游街情形,那街市的热闹,每一样都凝聚着周湾难忘的故事……叙事流畅,情感内敛。【编辑:春雨阳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0803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4-08-03 09:51:14
  不少人都在反思,在我们物质不算富有的年代里,人却很充实,很踏实,今天的物质丰富不缺了,人却恍惚了,这是为什么?
语文教师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