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新雀之巢 >> 短篇 >> 杂文随笔 >> 【雀巢随笔】仙踪鬼迹已荒凉

编辑推荐 【雀巢随笔】仙踪鬼迹已荒凉


作者:曲新同 探花,18658.5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69发表时间:2014-08-03 08:50:43
摘要:曾经有人说过中国的儿童没有童话,但如果说我们的童年缺乏鬼故事的话,那就不但是胡说的鬼话而简直就是不能服人的谬论了。这在我们的幼年深有体会,当然今天的安徒生和格林兄弟的童话,已经深入人心的天天陪伴着童心的快乐,而那些不登大雅之堂却经常耳闻目睹的鬼故事甚至迷信传闻,反而每况愈下日渐失传,作为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加以保护的非自然文化遗产的糟粕而遭到沦落屏弃的命运。

曾经有人说过中国的儿童没有童话,但如果说我们的童年缺乏鬼故事的话,那就不但是胡说的鬼话而简直就是不能服人的谬论了。这在我们的幼年深有体会,当然今天的安徒生和格林兄弟的童话,已经深入人心的天天陪伴着童心的快乐,而那些不登大雅之堂却经常耳闻目睹的鬼故事甚至迷信传闻,反而每况愈下日渐失传,作为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加以保护的非自然文化遗产的糟粕而遭到沦落屏弃的命运。那么今天我失望地说我们没有了鬼故事,你是否会认为我危言耸听多此一举荒唐之至呢?谁没在童年清冷的冬夜和无聊的晨昏听过家人说鬼故事讲迷信传说,更不要说《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的大量描摹记述了,其实我要说的是,把这样的鬼故事作为民间传说的一部分引入正统文学,以奶奶爷娘、邻家大哥的口吻形成恰当优美的文字讲述给你听,在你听得津津有味忘乎所以那样入神的时候,突然抖开包袱揭晓疑团冷不丁地吓你一跳,这就是M.R.詹姆斯著名的《鬼故事》所给你的惊厥而快乐的体验。
   詹姆斯(M.R.James)是上世纪初英国著名的文化学者和语言学家兼故事写手,一生职位显赫成绩裴然资质超凡,但人们因以记住他的名号的,还是由于他的《鬼故事》(Ghost Stories)的影响,对于为什么他要写这些鬼故事,他说读者是最终唯一的评判,只要是愉悦人心的东西,就值得你去书写;我想基于读者深厚兴趣的基础上,作者那颗没有泯灭的童心,就是这些故事绵绵不绝的来源,在我们长大的日子里,谁还会有象我们童年那样,听到那些鬼故事和迷信传说的时候,使劲地闭上双眼,两手捂住小脸,吓得直吐舌头,努力地抗拒着,可还是忍不住诱惑的愿意去听呢?长辈们愿意讲这些故事给我们听,大多就是希望收获这份虐待狂似的恐吓弱小的喜悦,而他们自己实际上已经经过苍茫岁月的洗礼、人生哲理的免疫和唯物主义的训导,早已麻木到没有了那份疼并快乐着的感受了;而詹姆斯在对幼嫩的心灵施虐的同时,我想他还保持着那种敏锐的感受,还能设身处地地调动起读者的兴趣,因而他还会进入状态使得自己象幼童一样相信自己描述的这些鬼怪精灵活生生的存在。当有人问他,你自己相信这些鬼故事吗?他是既理智又真诚地回答,我是在努力寻找证明这些迹象存在的证据,如果这能满足我,这就足够我接受它的了。如果假设超自然力(supernatural)是存在的,而在没有有利有效的解释可以让人信服的前提下,詹姆斯选择对它倾注超常的痴迷,怂恿读者从那里获得兴趣,尽管它和魔怪鬼神有千丝万缕的不清白说不明的纠葛和牵攀。
   这样一个大学者,为什么会痴迷于虚构、书写甚至讲述这些给人恐惧荒凉之感的鬼故事呢?如果说《福尔摩斯》是以虚构现实达到波谲云诡波澜起伏而制人于死地的话,那么詹姆斯就是通过虚妄荒诞怪妄不经而显山露水出奇制胜的。有人问,你的鬼故事都是你自己的经验吗?他说,不!除去一个梦给我提供过素材以外;再问,那么是别人的经验吗?还是,不!三问,那么是来源于书籍吗?他承认这要做肯定的回答是困难的,当然别人写过可怕的蜘蛛和复活的画等等。这就是说,他与《福尔摩斯》一样,是完全的文学创作,是以读者的阅读兴趣为目的的虚构,在这方面两者同样具备了结构紧凑节奏快捷跌宕曲折引人入胜的魅力,当然也都采取的是一种并不堂皇可观而是荒凉惨淡的文学形式和描述手段,特别是后者看似一种不为庙堂正统所赏识的、下里巴人的、小小玩闹的雕虫伎俩,可是作者极致的发挥所给予我们的阅读愉悦和灵魂冲击又何其悸动而强烈。
   他的故事大多风格一致而类型个别,都是以平实的叙述营造奇崛的氛围;美好闲逸的城乡风景和平静安然的寻常生活当中,人们不知道冥冥之中有神灵在飘荡,有不可预知的鬼魂在注视着你,忽然之间突起波澜打破清澈宁谧的水面,以尼斯湖怪物的面目露一下狰狞的嘴脸,给你的惊悸只在突发的使你来不及还魂的一霎之间,然后不给你解释说明就带着你莫明而长久的猜测和疑惑悄然沉入水底销声匿迹而去,产生这种效果和感觉当然就是作者的意图所预期达到的。在他那些繁茂芜杂的题材当中,可以看到作者随手随处就可以布置疑阵疑云,在《加农的残书》(Canon\\\\\\\\\\\\\\\\\\\\\\\\\\\\\\\'s Scrap-book)和《铜板印刷》(The Mezzotint)当中,一书一画都可成精作怪,一草一木都能兴风作浪;而在《失心》(Lost hearts)当中,说的却是被害儿童的鬼魂对凶手复仇剜心,以其人之道还置其人之身的故事;当然也有如《哭井》(Wailing well)是专门为童子军的孩子们创作并在营地里亲自给他们讲述的,轻松一些却同样憾人心魄的故事。这样一些篇幅不长而回荡周折的作品,正是作者得心应手回环自如的艺术手笔的体现。
   作者对自己的作品是充满着、倾注了真切而深厚的感情的,多年以后,在他的晚年,当他整理旧稿准备合集出版的时候,仿佛面对熟识的故人和清晰的往事,心潮起伏思绪难安,他深情地引用了斯格特的一句话表露自己的心迹,“我不敢再去看它们。”
   (本文参阅据引自“Ghost Stories”,“M.R.James’Ghost Stories”and“Preface to ‘Ghost Stories’”)
  
  

共 212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中国的孩子缺少自己的童话,这是个存在多年的社会问题,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作者关注到了这个问题,立意很好,并且探索从不同的角度来弥补不足,例如,民间的鬼故事,对这个民间的童话的现状,它的逐渐消亡、或者它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作了个人阐述,并引经据典,从古代的《聊斋》到国外的詹姆斯,看出作者的认真和思考。这篇文章提出了一个社会问题,孩子们需要好的童话,应该丰富多彩,包括鬼故事。感觉语句有的比较长,影响阅读,个见。推荐阅读。编辑:柴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康蕾儿        2014-08-03 15:03:20
  孩子们需要好的童话,的确如此。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