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我站在三峡的码头上(散文)

精品 【流年】我站在三峡的码头上(散文) ——三峡地理文化散文


作者:三峡刘星 举人,4468.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95发表时间:2014-08-03 23:21:53
摘要:济沧海也好,摆渡彼岸也吧,人生匆匆过客也好,同舟共济也吧。这脱离了缆绳,被江河左右的船只,这必须面对波峰浪尖的的命运,不是顺水推舟,就是逆流而上。没有选择,也不得不选择。我就这样站立在三峡的码头,沉思这浩浩淼淼又飞逝而去,吟诵在滚滚荡荡又滔滔不竭中……

【流年】我站在三峡的码头上(散文) 一、
   江河湖海的码头,不仅是交通的起点和终点;现在由于交通方式的改变,许多的码头已经成为一个文化的符号,成为一地的旅游的景点,甚至是该地休闲文化的亮点——这活的化石,就这样被我缅怀。
   此刻,我站在清晨的三峡的码头上,兜三峡的洞箫吹奏的荡漾的清风,看高峡平湖青翠之汤汤漫漫的风景,思淹没与诞生、想过往和未来、一股诗意的芳香自满腹神奇的升起,一阵失落又诞生的喜悦,一阵永恒的逝去又新生的涅槃……其实,这种感受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特别是对当地三峡百万大移民来说,更有着难以忘怀的五味陈杂的感受。这五味中最难入怀的是极度的非“自然”味。
   是的,不是“自然”的原因——所以有种不自然的感觉,不是三峡人主动变化的社会生活方式,而是因为著名的三峡大移民工程,更因为因为新时代以来工业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中迅速更新的交通方式和交通工具……于是人文的码头、诗意的码头、历史的码头、淹没的码头、血与火的码头,勾连此点和彼岸的码头,集散和辐射的码头这些词汇一下子涌上心头,像一连串的不断冒泡的水珠,从心灵的深处诞生,长大,最后破灭在水平面之上,化为水汽,袅袅地淡化、消散。
   用舟楫的方式穿透在三峡众多的水运码头,不是故意,也不是煽情,而是每一个站在三峡某个码头必然面对的思绪,就像被一截一截点燃的香烟,总有袅袅升腾、逶迤飘散,最后无踪无影一般。
   这悬崖峭壁间奔流的三峡之水,这江水回旋之处,可以停歇船只的最原生态的码头,这码头间从不间断的上上下下讨生活的过客,匆匆的来,又匆匆的去;或逆流而上深入不毛,或顺流而下闯关夔门。三峡的红叶绿了又红了,三峡的江水浊了又清了。除开这季节性的河流,不断变换船只停靠的码头之外,巫山寂然,云雨依旧;神女楚楚,夔门威威。比如刘禹锡听见了这样的歌“东边日出西边雨喽,倒是无情却有情喽”;再比如李白“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这些曲调在山间和云雨一起宝贵,和江水一起合唱,和时间一起永恒……此刻,川江号子,正沿着河床的江风从峡口处悲呛的传来。而我,正因为常年横渡于此码头和彼码头之间,经历着四时不同的江风,看惯春秋迥异的江月,听同一条峡谷独唱不同的歌谣……更不幸的事是,总有种纵身一跃跳入三峡,畅游在这永恒的河流中——是三峡好男儿,都会一身水性;而只有长于在江河湖海中游泳的汉子,才是真正的三峡人。
   倘若,我们穿越文化的河流,徜徉在诗歌的激情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三峡的码头给与我们更潇洒,也更无奈;更悲情,也更自豪的情愫。
   诗人只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殊不知这“诗经”的在中原的一个充满诗意的码头,这和三峡的景物之特殊毫不相干;世人只吟诵“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这是唐宋八大家的苏子与客泛舟离开长江赤壁的码头;而我今,关注的不止于此。我在听远方传来“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这是在巫山情歌的码头;“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是诗仙离开白帝,遥遥而去;切入长镜头的码头;“高矣显矣、临望远矣。广矣普矣,万物祖矣。上属于天,下见于渊。珍怪奇伟,不可称论。”这是宋玉神游巴山,俯瞰三峡的河床,这巡礼似的广角镜头般的三峡的码头。
   济沧海也好,摆渡彼岸也吧,人生匆匆过客也好,同舟共济也吧。这脱离了缆绳,被江河左右的船只,这必须面对波峰浪尖的的命运,不是顺水推舟,就是逆流而上。没有选择,也不得不选择。
   我就这样站立在三峡的码头,沉思这浩浩淼淼又飞逝而去,吟诵在滚滚荡荡又滔滔不竭中……
   二、
   文涛至极处,是诗情的泛滥——比如屈原离开秭归的码头,登上了那一条细长的“独木舟”——至少,在我看来,这就是龙舟的前身今世吧——用最自我的方式,用最民族的语言,用最华美的文汇书写了第一个独立人格的艺术诗歌。更比如不知道王昭君姑娘离开香溪的码头,是怎样的一种心怀,喜悦或者悲伤,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三峡走出来的村姑有那种敢说敢当的大果敢和大智慧。
   武略到至尊,是关乎民族生死之存亡——张献忠的大军登上了血淋淋的三峡的码头,一时间,所有的人头落地,所有的田野荒芜,所有的生灵都会祈祷;而抗战八年间,三峡的河床上见证了数以千百计的船只在民族存亡的河流中如何与自然、于命运的最后的抗争……
   所以,三峡的码头,有许多种方式定义,相对于每一个具体的码头,每一个曾经抵达的码头,或者是中途临时停靠的码头,总会以独特的个性让你惊诧不已,而且记忆深刻。这些串联在长江三峡段的珍珠,总是以你期待之外的惊奇,迎接你的到来,或者告别你的背影。除开三峡的流水常新,除开贯穿长江的那股江风常吹……
   纵横交织的经度是长江川江段像一根细长的红头绳,是我母亲河永远奔流不息的动脉;而这个纬度则是穿越记忆的时间筹码,这个筹码是关于码头,特别是水码头的一个个地图上的圆点。时间被声线仪以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八十年,一百年,五百年,千年,数千年为间隔,在我的生命的空间两端定格,在我的思绪的纠结之海中游泳,在我被包裹在最底层的灵魂深处开始发芽、壮大……
   蜻蜓点水的旅游和深入实际的生活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在娱乐性的休闲中,码头给予我们一种感官最直接的冲击,而这种冲击带着短暂的新奇、些许的遗憾,然后,我们便背起行囊匆匆告别,甚至来不及回眸,便将渺小的身影汇入茫茫、匆匆、碌碌的人群,仿佛好像从来也没有来过。过客一词注定了归宿。但是,静下心来深入实际生活、考察和当地融汇起来,或者定居绵延下来,其中的感受非浪漫可喻。
   杜甫起航的码头还在西岭的雪影中,李白的码头总是被浪漫的云彩渲染着,沈从文抵达的湘水的码头,还在秀秀的背影中;泰戈尔抵达的上海的码头,还在合影中;刘白羽的川江码头,成为一个奇特的符号;而余秋雨在三峡神女峰前痴情的臆想中,随着流水轻飘飘的流走,他没有码头可以停靠……
   对文学的影响力不言而喻。我们往往流连于湖光山色,而被表象所蒙蔽,我们没有身临其境的深入就绝对没有真切的感悟。看见的未必是真实的,未看见的未必一定都是秘密;巴山云雨,被历代文人浪漫得总是“湿漉漉”的暧昧;薛涛的书签寄给了三峡便变成了最诱惑的欲望;水面之下,埋葬得很深很深的不仅仅是三峡的浪漫的鹅卵石,不仅仅是你的我的故乡的记忆,不仅仅是我们曾经的青春……理解不能仅仅凭借表象,亲身经历与走马观花是不可相提并论。生活如此,文化如此。此时此刻,我站在三峡的码头上。
   三、
   摊开大三峡的地图,宜昌、巴东、秭归、巫山、奉节、云阳、万州、忠县、丰都、重庆……沿途的大大小小的码头像点亮在三峡航道上的星星。而这些闪亮的码头,摆渡过多少希望,也颠覆过多少阴谋,诞生过多少梦幻、也移植过多少文化。
   川江号子,汇集大江大河最洪亮的合唱;滔天洪水,冲积长江最富饶的沃土。屈原,潇洒出峡,用最华美的语言,绽放属于“唯楚有才”的文化奇葩;李白,荡舟三峡,用最淋漓尽致的方式抒情心底的解脱;杜甫,顺流而下,在夔门的旋窝处开出“诗圣”的奇葩。宋玉的杜撰,让我们看见了最瑰丽的浪漫;郭沫若的编剧,让女神在个性解放中新生……
   郦道元的随笔中引用的渔者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无疑正是对生活在峡江时代的三峡记录;而“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无疑正引诱浪漫诗人李白写出最经典的“轻舟已过万重山”的那种轻松。事实上,三峡从来也不轻松,总是用最绝境的方式给予中华文化以最醒目的注释。这种文化不仅诞生豪迈的诗情,而且更多的是回旋历史关节点民族生生不息的契机。
   因为心底存在渡的欲望,我们才这样重视码头,假如仅仅是此岸到彼岸的距离,我们不需要这汪洋之中的码头,这山之边,水之涯。但是,我们就这样生活在三峡的两岸,从远古到如今,从现在到未来;从原住民的坚守到大移民之后的移民自觉的回归。
   其实,三峡的历史,从来就是一部灿烂的历史。
   远古,204万年前的“巫山人”被发现,200万年前的“建始人”被发现,14万年前的“奉节人”被发现,12万年前“长阳人”被认可。单单是三峡工程175米海拔以下被发现被认可被淹没的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活动的遗址就有50多处……这并非“荒蛮不毛之地”,这也并非“被文明遗忘的角落”。6千年前的“大溪文化”和自古就开凿利用的“盐巴”,成就了一个民族。比如巴人。书上说,三峡最神秘最文化的地方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群“巴人”。这是一群以掌管“盐”,并且形成独特的政治经济的一群人。之后,巴人走了,楚人来了;楚人走了,蜀人来了;三国时代以降成为民族文化的大通道,而三峡也成就了民族文化融合的大舞台……
   我,就这样站立在时间之河流上沉思……
   四、
   那是一个以为永远也不会改变的场景。但是却偏偏改变了……
   在云阳境内的铜锣渡码头上,“江山风情”四个很潇洒很诗意的文字就这样镌刻在大三峡川江段“张桓侯庙”临江的墙壁上。而此刻,我正用焦急的心情看着“长河落日圆”的壮观。
   那是高峡没有储水前千万年必然的壮观景象——夏季川江大洪水的季节。奔腾的,喧嚣的,浑浊的长江之水,以一种年度盛会的方式拥挤在三峡的河道上,以眼可见的速度蔓延、上升、鲸吞着水草、灌木、柏树;沙滩、码头、沿江而临时搭建的棚屋、乃至固定建筑……
   我之所以说是“焦急”的心情,乃是因为每年一度的“大洪水”,总会淹没老县城沿江的一些建筑在三峡的河床高地上的建筑,而且,几乎每年一度的搬家场面十分的壮观;当时,生活在江畔的居民并不以此为怨为恨;而小孩子们则像过节一般的从曲曲折折的巷道出口去观看这浩荡的、无忌的、震撼的场面:房屋内能够搬走的家具都已经临时搬迁,而不能搬走的石柱、木桩、大的家具则用粗大的麻绳扭成的纤绳拉扯在固定的地方。临江的街道可以行驶小船儿……
   这就像一场洗礼,而且比洗礼还要来得彻底。因为,从小参与了许多次的洪水季节的搬家;所有的苦难,都成为无法忘却的缅怀……
   在这种情况下,所有从此岸抵达彼岸的船只都已经逃避到两岸的山腹般的岸边,浩浩荡荡的三峡水用一种光影、水影、用震撼的方式自由自在地恣意地席卷着自己的领地。那种狂妄、自尊、舍我其谁、藐视一切、一往无前的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而此刻,你除了感叹造物主赋予川江的那种震撼之外,便是对力量的嗟叹敬畏和对自我渺渺轻贱……
   被震撼,是因为源于来自根底的爱;被觉悟,是因为三峡人从来都不缺乏敬畏和叛逆。
   ……
   清晨,盛夏的黎明十分;阳光用最滚烫的方式照耀我站立的地方。我没有丝毫躲闪的意图,我站立在三峡的河床上——眺望——我渴望被太阳曝晒下我所有可以见诸阳光的文字。
   远处正是被整体搬迁到双江磐石处的“张桓侯庙”,庙宇内树木葱茏,但是,我知道,那些树再大再茂盛,都非昔日的那些土生土长的乔木大树了……
   隔着宽阔的江面,只看见庙宇的飞檐廊桥的雕琢,却绝少了原始的粗狂;更要命的是听不见喧嚣的江水和看不见江水奔流的激情,所有的景色都显得玲珑而精致,平面而静止。尽管隔着江面还是可以看见影影绰绰的“江山风情”四个大字;但是,却远远没有那种“清风上江”之万分贴切而适意;也没有了那种亲切而震撼的力量。
   远处,休闲的人们正在江边安闲地健身、跑步、他们在享受这良辰美景;更有劳作的妇女在江边还在用最传统的方式,在江边洗衣,喜欢垂钓的闲人正三三两两地蹲在江边,打着太阳伞正在潜心垂钓。而我,却独自凭吊着一个无法复制,也无法重建的一段历史。

共 466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我站在三峡码头上》是一篇写给即将消失的风景的文章,众所周知,因为三峡移民工程,很多承载了历史和文化味道的码头,都将永沉水底,此刻,到底应该如何来记录他们呢?站在三峡码头上的他,从不同角度来欣赏码头的风采,不同的形状、不同的名称、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历史、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变迁,此刻却有相同的命运,“长河落日圆”注定成为一种记忆,这是一种幸福还是失落呢?人们已经逐渐适应这种高涨的水位,而码头却如家一样,难以忘却。 此文中作者描写了不同角度的三峡码头,这种记录是流动的历史,沧桑中透着无奈,还有三峡居民的牺牲和大爱,构建了此刻的三峡,虽然失去了最初的自然,却营造了此刻的自然。 看此文,荡气回肠,气势宏伟,亦如三峡的水,三峡的码头,三峡的情。此文,如诗如画,感人至深,记录三峡文化地理,献礼三峡。祝福。佳作,流年欣赏并倾情推荐!【编辑:平淡是真】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0805002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14-08-03 23:22:42
  未去过三峡,却在老师的文章中领略了他的风采,一些遗憾只能无奈,期盼,你们的文字,可以重新辉煌。
   祝福!感谢!
回复1 楼        文友:三峡刘星        2014-08-04 00:05:59
  感谢文友对此文的支持和批注。我希望用一个此时此刻的三峡人的身份记载那些消失在码头,和码头上积淀的文化和精神。
2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4-08-05 07:50:10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回复2 楼        文友:三峡刘星        2014-08-05 10:23:34
  谢谢社团支持。感谢编辑认真阅读悉心点评,特别是插图很有味道,真是我想要的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