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南】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随笔)

精品 【江南】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随笔) ——家乡半世纪的岁月变迁


作者:楼兰轻梦 布衣,169.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83发表时间:2014-08-05 00:44:48

炎炎夏日,骄阳似火。连日干旱,陕南秦巴地区经历着有史以来最炎热的夏天。我的家乡地处秦巴深处汉水之子——月河沿岸,已足足半月未曾落雨,地面碾土扬尘,蔬菜更似沸水洗涤,耷拉着菜叶子无精打采地贴与泥土之上。庄稼地里更是一派繁忙景象,不是收割的忙碌,而是一场勤于旱的较量,一场生与死的搏斗。凡是有水的地方,都会传来一阵阵轰隆隆巨响,一台台抽水泵潜卧于水中竭尽吞噬着几近干涸的河水,一条条白色塑胶长龙由水源处一直延伸往各块庄稼地里,一点一滴滋润着这片燥热的土地。
   因久旱少雨,发电站也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供电局发来限电通知,时不时伴有断电发生,在这个炎热的夏季,缺电少水无疑是火上浇油。心情因天气燥热而坐立难安,突然间想到老屋旁边的小巷子,心头掠过一丝欣喜,手握小蒲扇向老屋走去。老屋是一栋坐西朝东的土胚房,距今已历经三十多年风雨洗涤,珍藏我童年·少年时期的美好画面。老屋旁边有一条约莫一米多宽的小巷, 小巷原是隔壁邻居家房屋与我家老屋之间的一条分界线,后来因其地里形式,东西方向通风好,夏天便成了一处理想避暑之地。八十年代,与偏远农村而言,电风扇都未曾见过,更别说是空调了,闻所未闻。大家普遍的祛热方法便是,要么在清幽阴凉处扑哧扑哧摇曳着蒲扇,要么找一处庇荫且又通风好的场所,乘着凉风安然度过一个夏天。
   小时候,每逢伏天,小巷便成了全村最热闹的地方。不管是中午艳阳高照,还是傍晚霞光晚照,小巷里总是人头攒动,笑声盈盈。小巷与我家老屋同一个方向,坐西朝东,正面东方是一大片水稻田,后方西面则是一大块菜园地,菜园地旁边有一条小河。夏天,河风穿过小巷吹向稻田,稻田泛起一片绿波,绿波翻滚,激起一股力量。稻风与河风相互冲撞挤压,荡起一股更强大气流,气流在小巷间转换流通,为邻里家人带送来一个清凉的夏天。那时候的我们在巷子里看书,讲故事,玩纸牌,踢石子玩的不亦乐乎。
   当我再次走进小巷的时候,呈现在面前的是一片狼藉。现在因有了电扇空调等降温设施,除了母亲偶尔去自留地路过之外,其他已无人光顾。久而久之未经拾掇,巷子四周杂草丛生,道路中间的泥土也被常年的雨水冲出一道道浅浅的沟壑。没有当年的平整洁净,也少了当年的热闹沸腾,摆在眼前的是一片废墟遗忘。矗立于巷子中间,闭上双眸,屏住呼吸,想再次重温那童年幸福,找寻那昔日清凉,然矗立许久,也未曾感受到一丝丝凉风,心中不免有几分失落。母亲走过来说,这里再也不会凉快了,水稻田里建起了那么多移民搬迁高楼,风再也吹不进来了。是啊!风再也吹不进来了。随着拉近城乡距离,城乡一体化的号召,村政府积极响应号召,沿路大面积整合土地转手开发商,昔日大片大片的水稻田已被钢筋水泥所掩盖,一栋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座座新城新村一夜而就,崭新的容貌闪闪发光熠熠生辉。嘹亮的歌声吹响胜利的号角,老百姓们告别那生我育我养我的土胚房,纷纷住进了洋楼新家,真正过起了城市般生活。
   母亲说,在家闲着也是闲着,你还是骑车去桐寨沟吧,那儿现已开发成生态旅游地,风景好,环境也舒服。吃罢午饭,带着孩子邀约上几位年轻的邻居,骑着轻便电瓶车一路向桐寨沟奔去。说起桐寨沟,在这里我先简要向大家介绍一下。桐寨沟位于陕南秦巴深处凤凰山之半腰处,海拔五六百米。这里常年青山苍翠,绿水萦绕,山上蕴藏着丰富的矿物质以及多种名贵中药材,山间清水潺潺,更是野生动物娃娃鱼的安逸之家,金银花,野生湿菖蒲,何首乌,富硒……等等数不胜数,这里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大伙一路逶蛇入山,上山之路虽逶迤难行却也光滑平整,一路水泥路面直达山顶。没多久,我们便到达了目的地,这在十多年前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如若沿山路步行,以我们的速度估计半天也难到达目的地,而如今我们仅仅用了不足半小时。映入眼帘的是一派欢腾热闹景象,从入口到山顶历经三道河流,从第一道河流直到最后一道河流,每道河流里都聚集的人山人海,有年轻的少妇在河边浣洗衣物,有年轻的小伙子光着膀子在水里游泳戏耍,也有高高挽着裤腿在河里摸鱼捉虾的小孩童,还有烫着卷头发在河边给宠物狗狗洗澡的贵妇人……形形色色,什么样的人都有。河水清澈见底,映衬出一张张欢快的笑脸,难以抗拒欢快的诱惑,迫不及待跳入水中加入这嬉戏的阵营。 山青青,水蓝蓝,凉风几许笑开颜!难怪会有这么多游人来此,此处真是一架自然空调,人间仙境!
   话说,三十多年前,此地也曾有着如此繁荣热闹的景象,甚至还尤为过之,只是三十多年前的人们没有现在这般轻松,悠闲,自在。经常听闻父亲提起自己年轻时的生活,每每看到孩子们不好好吃饭,不爱惜食物时,父亲总会语重心长的讲述那个有关于桐寨沟的故事。三十多年前的桐寨沟未经开发,也没有直达山顶的水泥路面,有的只是一路荆棘坎坷。
   六七十年代,历经文化大革命,筑田造坝,大批城镇知识青年下乡接受中下农改造。天之骄子的他们毅然放下手里的笔杆,以瘦弱的臂膀扛负起时代的使命。桐寨沟便是他们生产驻扎地之一,他们在这里勤勤恳恳,风风火火,掀起一股生产浪潮。原本一片荒山的桐寨沟在他们的手中魔术般转换为一块青山绿水的富饶之地。而同年代,在城镇郊区居住的父亲一干人,由于洪荒干旱等自然灾害,加之生产对中部分人投机耍滑,不好好干等原因,致使生产力严重下降,其中几年,父亲同辈人们都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很多老人为了调节家里口粮,减少吃饭人口,便早早将自家女儿以娃娃亲的方式嫁到富饶的深山里。我家姑姑便是以此方式嫁入本地的一处大山里,以至于后来童年时期的我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城镇的姑娘会嫁到那么偏远的地方,直到后来从父亲的故事里,虽着年龄的慢慢长大,才逐渐明白那时候的心酸。
   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土地改革下放的每家每户。大活儿再也不用过那做活偷懒磨蹭,吃饭排队的生活了。家家户户忙碌着播种除草,种植自己家的那份责任田。干活动力是提起来了不少,可老天爷还是不怎么给力,不是干旱就是洪荒,加之那时候的水稻品种不像如今的杂交水稻那般高产量,年年辛苦劳作,年年收成不见涨,除了上交的公粮以外,仅能勉强度日糊口。为自己干活,大家不再满足那勉强维持生计的生活,农闲之余,年轻力壮的姑娘小伙子们便打起了大山的主意。
   天还未破晓,不等鸡打鸣,汉子们便各自怀揣两个干巴巴的黑馒头(那是后小麦没有像现在这般机械脱皮精细加工,大多都是石磨撵制,因此蒸出来的馒头不似今天的馒头白皙),抄起扁担绳子,手握砍刀便朝桐寨沟走去。漆黑的山间小路上起初是一人,二人,三人……随着天幕的越发光亮行人也越来越多,大家一路攀爬前行,一路挥洒着手里的砍刀斩荆披棘。听着父亲的故事让我想起了鲁迅老先生曾说过的一句话:“世间原本是没有路的,走的人多了也自然就有路了。”是啊,路都是人走出来的,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凌晨,大伙沿着自己砍刀砍出的路进入大山深处,傍晚时分又担着沉甸甸的柴火沿路返回。大伙忙着赶脚,累的时候便原地停下来歇息片刻,吼上几句信天游,或者来上几句荤段子苦中作乐,驱赶一日疲劳。饿了,便拿出自己的干粮肯上几口。渴了,便找一处干净水源喝上几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常年的踏行,山间便自然开阔了一条白泥小道。花儿草儿们也自动生长在了小道两旁,每天为沿路的过客们欢送笑迎。
   桐寨沟这样的劳作热闹场面一直维持到九十年代。随着沿海城市的大力发展,打工浪潮的掀起,大伙再也按捺不住那颗悸动跳跃的心,纷纷背起行囊加入打工行列。从此之后,桐寨沟的小道上便少了那嘻嘻哈哈之声。近几年,国家又出台了退耕还林,移民搬迁等一些列新政策,大山里的村民大多都搬出了大山,住进了移民搬迁小楼,仅剩寥寥几位不愿出山的耋耄老者居住旧院,而他们最多也是时常坐在自家的竹林小院里仰望群山叹息。
   如今, 宁静的大山又活跃了起来,只是曾经的荆棘小道换成了今天的康庄大道,曾经的赤脚布鞋也换成了摩托汽车代步,面对家乡半世纪的几经蜕变不禁感叹,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作为渺小的我们永远不知道前面的路会怎样,也不愿费尽心思去揣摩,去杞人忧天,唯有顺其自然,顺势而生……

共 328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读完文章,深深地一声叹息。城镇化步伐加快的现代,座座高楼在开发商的“妙手”之下拔地而起,而曾经昔日辉煌热闹的村庄小巷,再也没有了以往的精彩。文章以桐寨沟四十年前后景象作对比,四十年代之前,桐寨沟是一片荒芜,未经开发。文化大革命以及改革开放之后,一路顺畅大道由山顶直通山脚,进步之快,不得不令人唏嘘。不知这是人类的福气还是悲哀?我们所能做的,也只有顺应局势的发展了。文章倒叙手法描写事件,笔功老练,推荐欣赏!【责编:浅黛眉妆】【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0806002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浅黛眉妆        2014-08-05 00:51:58
  问好作者,感谢投稿江南烟雨,愿祝创作愉快!按语不到之处,还请见谅!
回复1 楼        文友:楼兰轻梦        2014-08-05 06:42:25
  谢谢编辑,按语写的很优美,阐述的也很明了,您辛苦了,祝安!
回复1 楼        文友:楼兰轻梦        2014-08-05 06:42:40
  谢谢编辑,按语写的很优美,阐述的也很明了,您辛苦了,祝安!
2 楼        文友:慕容凌云        2014-08-06 10:21:15
  恭喜清梦文章获得精品!
慕容凌云
回复2 楼        文友:楼兰轻梦        2014-08-06 13:26:16
  谢谢凌云,这篇文字能够获得精品,让我感觉好意外,发稿后自己重新看了几遍,发现里面多处错别字,段落安排也有欠妥当,心里还一直在犯嘀咕,已经发出去了该咋办?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