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时事聚焦】昆山惨剧涉企与安监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编辑推荐 【时事聚焦】昆山惨剧涉企与安监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作者:空中飞 榜眼,24615.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627发表时间:2014-08-05 17:14:50

江苏昆山市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于8月2日7时37分,发生特别重大爆炸事故。目前事故已造成75人死亡,185人受伤。国务院事故调查组今日通报:该事故是粉尘浓度超标,遇到火源发生爆炸,昆山爆炸是一起重大责任事故(8月4日人民网)。
   震惊!从视频中我们看到惨烈的爆炸现场,大部分伤者的烧伤面积都已超过90%,伤势最轻的烧伤面积也超过50%,几乎所有人都是深度烧伤。据事故医疗专家组成员说,“从未看到如此严重致命的爆震伤,预计接下来死亡率会很高”。这起事故直接原因虽然是企业安全意识淡薄、措施不得力、职责不到位造成的,但监管部门管理不严、监管漏洞大,则是发生事故的幕后推手和实际纵容者。
   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属于台企,创办于1998年,坐落在昆山经济开发区南河路189号,员工500多人,法人代表吴基滔。主要核心业务是电镀铝合金表面抛光处理,共有四条自动化生产流水线作业。该企业曾在两个月前就发生过一次同类事故,只是侥幸没有人员伤亡。如果及时进行整改、严加防范,这次重大伤亡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据该企业办公室主任向记者透露,就在此次事故发生前的一个小时,从台湾赶来的公司法定代表人吴基滔,还在会议上敲着桌子强调安全,他要求必须更换两个月前起火的除尘设备,并找一个有经验的安全员。然而,一位副总却提出异议,原因是“现在更新安全设备会影响产能,完不成任务”,没想到一场巨大的灾难随即到来,最终引发事故之殇。
   粉尘爆炸事故发生后,国务委员王勇率国务院工作组紧急赶赴昆山指导救援,国务院事故调查组同时成立。同时,最高人民检察院也迅速派员介入事故调查,着手查办事故背后存在的渎职等职务犯罪。此次事故定性为重大责任事故,目前5名相关责任人已被警方控制。追究相关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是给逝者、伤者以及整个社会必需的交代,也是避免此类事故一再发生的必需举措。痛定思痛之后的当务之急,是要深挖监管部门渎职背后的利益链条,涉及权钱交易的要重罚。同时,在追责过程中要接受社会监督,把乱政干部毫不姑息地晒一晒,形成警示。此次事故已属于“造成30人以上死亡”的特别重大事故,地方政府负责人自是难辞其咎。在昆山市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昆山市长路军面对记者当场哭泣,哽咽不能言语。这眼泪,既是人性中悲悯之心的自然流露,恐怕更多的还是对履职不力的深深愧疚与忏悔。
   这起极其惨烈的安全事故,让刚刚过去的这个“七夕”蒙上了一层浓浓的阴影。无论有多少堂而皇之的理由,都应认真吸取这惨痛的教训,它在呼喊有关各方,安全生产不是一句轻飘飘的口号,而是关乎一个个鲜活生命的救赎。每一次事故或许都源于很小的疏忽,而每一次很小的疏忽背后,向来都存在一个通病,哪就是监管的缺位——有关部门对企业的监管形同虚设,必然放任企业在日常生产中形成日渐散漫的作风,才酿成了今天的恶果。按照著名的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昆山中荣公司的这起惨案,同样不例外。事故在重复,更可怕的是,事故的诱因与教训,也同样被重复。
   教训让人痛心疾首,但是健忘与侥幸却又一次次让血淋淋的惨剧重演。人们曾记得在2010年,河北秦皇岛发生玉米淀粉粉尘爆炸事故,造成19人死亡、49人受伤;2012年,浙江温州发生铝粉尘爆炸,造成13人死亡、15人受伤;就在今年四月,江苏如皋就发生粉尘爆炸事故,造成了8人死亡、9人受伤,难道这些伤亡数值还不足已值得当地监管人员的警醒吗?粉尘爆炸并不是天灾,而是人为的灾祸,而且公司有一位职工就企业环境及安全问题向主管部门举报过,“大盖帽”也到工厂里去了检查过,就是不解决粉尘满天飞的问题,企业依然我行我素未见整顿;而且不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该厂大多数工人告诉记者,根本就不知道粉尘这么危险,多了还会爆炸。
   国家安监总局曾于2011年5月,下发过《进一步加强冶金等工商贸企业粉尘爆炸事故防范工作的通知》。2012年国务院安委办再发通知,要求对铝镁制品等加工企业开展为时3个月的专项治理。应该说,“安全检查”是各地政府和主管部门每年必做的“规定动作”,但到了下面,执行的结果又怎样呢?工人反映,有时车间粉尘多的看不见人影,仍然还要坚持生产。每年都有安全生产检查通知,层层检查也是家常便饭,但来人了就做做样子蒙混过关,过后还是老样子。安监人员明知存在问题,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进行追究,这就说明安监部门明显存在渎职。政府三令五申推进的安全生产的专项治理,到了地方、到了具体企业就染上形式主义的痼疾走样变形。当整个安全防线都千疮百孔的时,出事是迟早的事,不出事才怪。可以说,涉事企业与安监部门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干一天活后,除了牙齿是白的整个人都会变黑,上班时每天清扫自己工作台上粉尘有一小桶”,员工告诉记者这里工作环境极差。而抛光是汽车轮毂生产中一道必要工序,抛光之后轮毂可获得光顺的表面,之后再进行电镀或涂装。正是轮毂抛光工序,产生大量金属粉尘,除了有爆炸的危险,如果工人平时没有完善的防护,还容易罹患矽肺。矽肺可造成劳动能力丧失,一旦发生极难治愈。由于环境恶劣,待遇不高且工作时间超长,都是外地来的农民工在这里工作。这些年粉尘高伤亡率的安全事故多次发生,证明既有的事故处理模式并未带来实质性的安全保障的提升。因此,我认为有必要从安全生产保障机制上予以反思,而非仅仅停留在大整顿之上。整顿风一过,又会是原样。
   75个生命的逝去,也将“昆山模式”再次带入了公共舆论空间。大多数网友认为这“血汗工厂”不能学,需要对“昆山模式”进行检讨。显然,从媒体披露的消息来看,这次爆炸事故恰恰暴露出了“昆山模式”的阿喀琉斯之踵。据了解,在昆山形成四种共识,即“来帮我们投资的是恩人,来投资我们的老板是亲人,能打开招商局面的是能人,影响投资环境的是罪人”。在软环境的建设上,政策环境是“老板怎么顺心怎么办”;法治环境是“老板怎么安心怎么办”;服务环境是“老板怎么开心怎么办”;人文环境是“老板怎么舒心怎么办”。如果处处迎合企业主,必然与政府监管职责存在逻辑冲突;倘若以老板的顺心、安心和开心为重,地方政府也难以在老板和职工以及公共利益之间获得平衡。这起爆炸事故发生在中国一个曾被广为学习的“先进”身上,更具有反思与检讨价值。
   而今,悲剧发生,很多家庭的生活将永难如昨。这不仅关乎人命与公共利益,还关乎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改革。毫无疑问,“昆山爆炸事故”又一次直指安监追责积弊。责任心不强,对工人生命缺乏敬畏,是这类事件的共同肇因。在真金白银面前,一些地方政府难挡污染环境且损害劳动者健康的“黑色GDP”的诱惑。“黑色GDP”与“带血的GDP”只有一步之遥,一个漠视员工身体健康的企业,几乎等同于谋财害命,这样的企业,怎能指望它珍惜员工的生命安全?如果没有企业的重视,而作业员工又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这种安全监管也就很难真正发挥作用,它只会沦为数据与报表的游戏,这无疑是把毫不设防的员工和企业,置入一个迟早会爆的炸弹之中。
   目前,不少地方出于发展经济的目的,往往有一种错误的认识,将安全检查当作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的杂音,从政府层面就有厌烦、抵触情绪,这显然是一种极大误解。现实中很多企业对工作环境、工人的职业病风险漠不关心,只要不出突发事故、不出人命,就会被认为是“安全”的。而很多地方政府对企业的这种做法,也持默认纵容的态度。正因为政府相关监管部门没有端正认识,才会在开展工作上存在疏漏,使得相关规定未能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希望监管部门的反思不能只停留于爆炸上,要真正关注那些粉尘,督促工厂改善环境。事实上,即便没有这样惨烈的爆炸,一个能让工人全身变黑的工作环境,本身就是危险的。相对突然夺命的粉尘爆炸,那些平时粘在皮肤上、被吸入体内的粉尘,本身就是潜藏的杀手。
   企业为了缩减成本,根本没有把员工当人看,而是把他们当作机器的一部分,唯一使命就是多干活、多挣钱。正因为工人们被视作机器,“中荣”在追逐利润时,才不提供必要的技能培训与安全避险培训,不配备国家要求的抽风集尘设备和粉尘预警装置,甚至两个月前出现小事故后依然未有整改就是明证。如果该企业真正吸取了教训,做到“功夫在平时”,在各个安全环节上严防死守,又何至于引发如此重大事故呢?正是这种“能省则省”的心态,最终酿成大错。而此时如果政府监管部门还不“当头棒喝”,企业就可能会在放松标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说明洋品牌并不代表免检精品,监管部门更需要从严督查。这就需要将安全突击检查、集中行动与日常监管结合起来,实行常态化的安全监管,才能保平安。
   针对“中荣”事故,习总书记要求:“查明事故原因,追究责任人责任,汲取血的教训,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这说出了工人的心里话。是呀,对于企业来说,如果一味地只看重经济效益,没有打心底里重视安全生产,永远也就不会有安全的环境;对于监管部门来说,如果不把手中的权力当成使命,不心存敬畏,只是去应付、作秀,甚至谋取个人不正当利益,再多再细的规章制度、法律条文仍将是一纸空文。当安全警钟一次次敲响却唤不醒“梦中人”时,依法追责,问责动真格,让相关责任人付出法律代价就是必需的议程。与其下文件空喊“高度重视安全”,不如让法律的威严去警醒那些无视安全和生命的责任者。
   2014-08-0423:20:09

共 382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昆山爆炸事件,是一大悲剧,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和反思。文章叙述了整个事件的过程,透过事件文章分析了昆山模式存在的理念,分析了这种模式中存在着的巨大的监管漏洞,分析了企业对安全监管的忽视态度,分析了企业盲目追求经济而忽视安全的现象。这些才让一次又一次的工厂安全事件,都没有成为让企业管理者的警钟的原因。有深度的文章!【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4-08-05 22:20:08
  文章标题就是该文的中心论点。企业安全,应该是多方面的事情,政府应该有明确的督促行为,作为企业所有员工必须改变观念,从行动和科学上重视安全。
语文教师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