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北风情 >> 短篇 >> 情感小说 >> 【东北】期盼(小说)

编辑推荐 【东北】期盼(小说)


作者:朱暖 童生,516.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141发表时间:2014-08-06 13:11:31
摘要:深秋的风呼啸着,秋雨打着寒战下了一夜。邵家微弱的灯光也亮了一夜,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夜晚。这里正在上演的是母子亲情生死离别的人间惨剧。窗外的风还在刮着,雨点拍打在窗棂上发出噼啪的响声。这声音是那么令人恐怖,那么令人惆怅。此时屋内邵和的妻子春子妈妈怀里抱着明早就要送走的儿子,正低声哭泣着。惨白的脸庞无数次地贴着儿子的小脸,她想把自己对儿子一生的爱,通过这肌肤相拥传递给睡熟的儿子。她努力地想拭去不断涌出的泪水,想清清楚楚地把儿子天真可爱的模样烙印在脑里,心里,灵魂里。她更想让儿子睁开双眼看看自己,永远记住妈妈的模样。可她知道不能这么做。不能让这人间惨剧留在儿子的记忆里,更不能让他幼小的心灵染上一丝阴影,留下任何障碍。她要让儿子无忧无虑地,阳光向上地,身心双建地,快乐地成长。此时的她,多么希望时间永远地停下来,夜幕永远不要拉开。就这样让儿子永远地留在自己的怀里,让厄运永远不再光顾自己的亲人,自己的家。她颤抖的双手一遍又一遍地抚摸着儿子的每一寸肌肤,低头闻着儿子身上的味道,想永远地把儿子的一切留在记忆里。

新中国的步履崎岖艰辛。三反五反------各种运动接踵而来,昨天还是朗朗晴空艳阳高照,而今日却是乌云密布暴雨狂风。记得那时一九五七年,令人心颤的反右运动犹如一场始料未及的大雪崩,无情地将新中国本来就为数不多的高级知识分子,埋葬在这场令人心寒的雪崩之下了。 而此时, 正在中国南方一线城市的某一所大学担任教学副校长的归国华侨,年富力强,风华正茂的邵和当然也难逃此劫。学校的几个人,几次碰头,几个小会,他便轻而易举地被戴上了右派的帽子。劳动教养三年,全家老小举迁老家。这便是这场运动送给他这个立志为新中国贡献自己全部知识和智慧的爱国华侨的“礼物”。这突如其来的晴天霹雳,几乎击垮了邵和付校长和他那温馨幸福的小家。天,塌了下来。满腹委屈无处诉说,没人能给他一个合理的解释。此时的邵和就这么糊里糊涂地被学校开除了。满腹冤情的他觉得自己被逼上了绝路。于是他决定把自己唯一的儿子邵润送到妹妹家去寄养,好歹也算留下了自己的一脉香火,而自己则要带着妻子女儿们共赴黄泉,以死来抗争这个莫须有的罪名。眼下也只有一死,是摆在自己面前唯一的出路。可如若不然,35岁的妻子就将独自带着四个孩子,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那么她将如何面对余下的岁月。她又如何担得起养家糊口这副重担呢。主意拿定后,得到了妻子的支持,妻子愿追随丈夫同生共死。夫妻俩泪眼对视后,看着四个尚未懂事的孩子,眼前一切都变得模糊了。夫妻俩一会儿摸摸这个孩子,一会儿抱抱那个孩子心如刀绞,泪如泉涌,四个孩子则瞪大着一双双惊慌的眼睛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深秋的风呼啸着,秋雨打着寒战下了一夜。邵家微弱的灯光也亮了一夜,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夜晚。这里正在上演的是母子亲情生死离别的人间惨剧。窗外的风还在刮着,雨点拍打在窗棂上发出噼啪的响声。这声音是那么令人恐怖,那么令人惆怅。此时屋内邵和的妻子春子妈妈怀里抱着明早就要送走的儿子,正低声哭泣着。惨白的脸庞无数次地贴着儿子的小脸,她想把自己对儿子一生的爱,通过这肌肤相拥传递给睡熟的儿子。她努力地想拭去不断涌出的泪水,想清清楚楚地把儿子天真可爱的模样烙印在脑里,心里,灵魂里。她更想让儿子睁开双眼看看自己,永远记住妈妈的模样。可她知道不能这么做。不能让这人间惨剧留在儿子的记忆里,更不能让他幼小的心灵染上一丝阴影,留下任何障碍。她要让儿子无忧无虑地,阳光向上地,身心双建地,快乐地成长。此时的她,多么希望时间永远地停下来,夜幕永远不要拉开。就这样让儿子永远地留在自己的怀里,让厄运永远不再光顾自己的亲人,自己的家。她颤抖的双手一遍又一遍地抚摸着儿子的每一寸肌肤,低头闻着儿子身上的味道,想永远地把儿子的一切留在记忆里。铛,铛,铛------时针敲响了六下,神情凝重的邵和看了看双眼已经红肿的妻子说:“把孩子放下你躺一会儿吧”。春子妈妈抬起满是泪痕的脸,红肿的双眼里布满了血丝,那种绝望与无奈的眼神冲着丈夫歇斯底里地喊道:“不,不,我绝不能没有他。老天呐,为什么人间最惨的生死离别这么早就降临到我们头上。我的孩子还这么小,这不公平啊”。春子妈妈的哭声惊醒了所有的孩子。他们先后都一骨碌地爬起来。儿子邵润望着妈妈红肿的眼睛举起小手为妈妈擦着还在不断涌出的泪水。几个孩子看见妈妈这样都不由自主地围到了妈妈的身边,小三邵林则冲到妈妈身边拉着哥哥嚷道:“你快下来,快,是不是你弄痛了妈妈,你这个坏家伙”。妈妈见状立刻拦住了邵林,并将邵林也一起搂在了怀里。一家人抱成了一团哭着,听妈妈诉说着。不知过了多久,邵和才从悲痛中清醒过来,他把儿子从妻子怀里抱了出来。给他穿好了衣服,饭也没吃便登上了北去的列车。三小时后,邵和邵润父子俩便出现在家住邻省省城的妹妹家,他详细地把这一段时间所发生的一切都告诉了妹夫妹妹。这一席话可吓坏了妹夫妹妹夫妻俩。邵和的妹夫在省委组织部任职,妹妹在市委宣传部任职。他们听了哥哥的打算,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为了安慰哥哥那颗脆弱流血的心,他们小心翼翼地维护着他那再也禁不起任何刺激的自尊。和风细雨地平抚他那过激的情绪。答应找人帮忙,以打消他那以死为代价捍卫自己清白的念头,并坚定地告诉他:“等等,先不要那么做,相信我们,一定要相信我们,肯定会等来事情的转环。”妹夫的话确实给邵和吃了一颗定心丸,他决定按照妹夫妹妹说的办,一边接受改造,一边等转环的到来。淅淅沥沥的秋雨不知何时停止了流泪,翩翩起舞的秋风也不知何时停止里舞动。傍晚,邵和带着儿子伴着夕阳回到了家中。神情恍惚的春子妈妈一见儿子从天而降,一天的恍惚,一天的悲痛,一天的疲惫瞬间得到了释放。她立刻冲到丈夫的面前,几乎用抢的方式把儿子一把揽入怀中,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夺眶而出了。不知是哭还是笑地嚷着:“回来就好,回来就好”。邵润被妈妈这突如其来的举动搂得已经喘不过气来,好一顿挣扎,才从妈妈的怀里挣出一条缝隙来,他伸长了脖子大口大口的呼吸着。其他姐妹三人站在一旁,仰着脖子望着早已失控的妈妈,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邵和望着激动的妻子,十分理解妻子对孩子,对自己,对这个家的爱,是多么的无私,他知道这是她的全部。夜深了,孩子们都睡熟了。邵和则把妻子揽入怀中,悄悄地告诉她,我们一起期盼吧!一切都会转环的。春子妈妈在丈夫的抚爱中,脸上重新绽放出昔日的幸福。同时也坚定了面对未来生活的勇气。一九五八年,对邵家来说是昏暗的,残酷的,无情地,痛苦的,难熬的。邵家人被这些东西催残着,折磨着,煎熬着。这一家子,是刚刚从死亡线上走回来的。便又接到了全家限日举迁的通知。无奈的邵和也只好硬着头皮按上级的要求,把妻子儿女送回了老家。于是这一家子便于五月三十一日,忍痛踏上了北去的列车。经过一天的颠簸,傍晚,列车把邵家人丢在了东北的一个小县城后呼啸而去了。瞬间站台上便人去楼空了,只留下邵家大小六口孤零零地站在站台上,不知该去往何方。当然,这里曾是邵和的老家,可是如今邵家在这里已经是举目无亲了。邵和苦思冥想不知领妻子儿女投向哪里,奔往何方。突然车站上的大钟声打断了邵和的思路。钟,钟,对就去找我儿时的玩伴钟铁哥哥。想到这,邵和带着一家人走出了车站。几经周折终于来到了钟家。钟哥家有五口人,住着两间平房,一个居室南北对面两铺大炕。钟家,邵家一家一铺火炕。此后这也将是春子妈妈与那四个孩子的家了。邵和望着这幅惨景,这幅悲凉,想着明天自己就要离开这个悲惨凄凉的家,而要到另外一处陌生的地方去接受改造。痛苦,悲哀,无奈,自责,甚至还有些愤怒一起涌上了心头,泪水又不由自主地滚落下来。
   夜深了。两家人大都睡去了,只有邵和夫妻俩没有一丝睡意。他们相互对视着,两颗受伤的心彼此相依着,抚慰着,鼓励着,直到天明。满腹冤情的邵和带着从妹夫那看到的一丝曙光,离开了学校,离开了妻子儿女,离开了家。来到了辽宁省凌源县劳动教养院接受劳动改造。这个教养院是由来自全省三千多名右派组成的。他们当中有建国初期为了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曾受周总理接见,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的归国华侨,有旧中国培养的工程师,科学家,研究员,大学教授,讲师,也有大中小学教师,学科带头人和一定比例数额的在校就读学生。就是这样一个运动,这些国家的知识分子就被一一掀下马来。而他们还没来得及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知识和智慧,还没来得及施展他们的特殊才能,就被闲置搁浅在劳改队里了。昔日的鲜花族拥,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这些都恍如昨日之事,他们的雄心大志,科学研究也都随着那一夜的电闪雷鸣被击溃的无影无踪了。许多人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自己会从实验室,设计院和讲台上被赶了出来。又为什么自己突然从自己从事大半生的专业中,事业里,被转型到劳改队中来了。而恰恰就是这个转型,它致死了多少禁不起这种身心重创的知识分子。试想,如果邵和不是从妹夫哪里看到了希望,有了期盼,恐怕悲剧早发生了,而且陪葬的还有她的妻子女儿。而如今,邵和的心路历程已经经历了那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绝望过程。他坚信自己心中的那个期盼,一定会到来的。心底的那一缕阳光就像火种一样燃烧着,他充满信心地等待着,期盼着------ 岁月是一串风铃,它挂在期盼的门口,随着风儿叮当作响。它努力地摇摆着身姿,好像在向邵和预示着什么------那是一九七九年的阳光,十分光鲜耀眼,仿佛大千世界的任何地方都被它照亮。果真那一年,邵和接到了为右派平反的文件。他一生的等待,一生的期盼终于在二十二年后的今天得到了实现。这一年邵和已经五十六岁了,但他仍然怀着感恩的心一直为党和国家工作到七十岁才离任回家。

共 356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期盼】这篇纪实小说,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在三反五反那个年代一位高级知识分子遭受迫害的经历和磨难。归国华侨邵和,正值年富力强,风华正茂,也正当他满怀热情和壮志把自己的知识和才华奉献给祖国人民的时候,却遭来莫名其妙的陷害和打击。带着右派的帽子,顶着巨大的压力。一家老小颠沛流离,过着逃亡的日子。满腹的委屈无处诉说,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突如其来的厄运,让卲和全家人无路可走,无家可归。轻生之念油然而生。而唯一的儿子是卲家的血脉,也是他和妻子一生的最爱。他不想带着儿子一起入天堂。当然这种轻生的念头也是卲和没有办法的办法,只要有一丝的希望,他不会这样做的。小说在围绕卲和生离死别的时候,注重了人物的心里刻画,犹豫、挣扎、挣扎、犹豫。必然是有文化之人,有思想之师。相信乌云总会过去,太阳还会升起。劳动教养的日子里,卲和认真接受改造,也在不断期盼自己昭雪之日。幸运的是,卲和终于等到了黎明,盼来了平反的喜讯。重获新生,让卲和更加勤奋努力,怀着一颗感恩之心,为祖国和人民发挥余热。小说在突出主人公上做到了承上启下,合情合理。语言凝练,构思巧妙,催人泪下,回味无穷。值得品味和欣赏!感谢赐稿!问好作者!倾情推荐!【编辑:雪梦儿】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雪梦儿        2014-08-06 13:12:38
  小说在突出主人公上做到了承上启下,合情合理。语言凝练,构思巧妙,催人泪下,回味无穷。值得品味和欣赏!感谢赐稿!问好朱姐!创编愉快!致安!
很多风景,都很随意;至失去了你,我在 独赏自己的风景......
回复1 楼        文友:朱暖        2014-09-13 15:57:27
  雪梦儿老师编文辛苦,谢您给予小文的赞誉。
2 楼        文友:天之骄        2014-08-06 17:03:22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学习,欣赏。
回复2 楼        文友:朱暖        2014-09-13 15:55:21
  谢老师的关注与鼓励。
3 楼        文友:一笑了之        2014-08-07 10:11:18
  读此篇,仿佛回到学生时代,仿佛又在读卢新华、从维熙、王蒙、张贤亮。伤痕文学开启了新时代文学发展的大门,诸多作品对建国以来诸多的荒唐运动进行了深刻反思,鞭挞了对人性的摧残,触目惊心。过去虽已成烟云,但铭记历史,用文学准确地反映历史,毫无疑问是永不过时的。感谢作者感动人心的好作品。
闲暇时读书写作,诗歌散文小小说道尽生活的酸甜苦辣咸
回复3 楼        文友:朱暖        2014-09-13 15:53:38
  谢老师的赞誉,我会更加努力的。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