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吃饭

精品 吃饭


作者:琴声悠扬 进士,6449.6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43发表时间:2014-08-07 21:22:37

前几天看了朱自清先生的《论吃饭》,实在是感慨良多,记忆最深的是文章结尾的一句话:“人情加上人权,这集体的行动是压不倒打不散的,直到大家有饭吃的那一天。”文章中那个争取民主自由而战斗的时代已经远去,中国的今天已经完全解决了吃饭问题。我自己荣幸地从喧闹的职场走出,变身为一名出色的家庭主妇,为一家人的饮食事业大显身手,觉得也有必要写一篇关于吃饭的文章了。
   吃饭是一种需求。
   吃饭最初是饥饿时的一种基本需求。
   婴儿生来就会寻找乳汁,这是生理本能。
   人类茹毛饮血、钻木取火就是解决吃饭问题的原始表达。历史上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荒年,最后演变成浩大的农民起义,乃至改朝换代,大都是吃饭成了问题。隋朝强盛,“隋开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饥乏。是时仓库盈溢,竟不许赈给,乃令百姓逐粮……”国库粮食充盈,而不开仓放粮拯救百姓,让百姓自己找粮食。皇帝奢华无度,百姓饿殍遍野,矛盾激化,实际上统治者也是爱国不爱民,不去处理百姓吃饭的问题。
   所以我国自古有“衣食足则知荣辱(《荀子·牧民》)”,吃饭的需求解决了,才能谈精神层面的东西。
   记得小时候家乡总有野狼出没,院里的人都很害怕,晚上很早就锁门闭户。有个清瘦的老头总是奇怪地说,什么也不怕,人只有一怕。
   大家聚精会神听他的高见,他摇着脑袋,慢条斯理地说:怕没有粮食。
   我当时一直不能理解粮食比饿狼更可怕吗?现在想来没有经历饥荒年的人,是无法感受老人家的怕。吃饭出了问题,一切就有了问题。
   现代很多词语都源于吃饭。
   “铁饭碗”,引申为比较稳定的职业。网络流行的“铁饭碗”是指拥有一种到哪里都可以赚到钱的能力,到哪里都有饭吃。
   “混口饭吃”,是挣点钱维持生计,养家糊口。
   还有“吃软饭”“吃白饭”……我老家有句特俗的话“嫁汉嫁汉,穿衣吃饭”。林林总总,说明吃饭是生存的基本。
   现在人们从最初的填饱肚子,到大鱼大肉肥胖了身体,又回归到崇尚五谷,城市里还兴起了野菜,让吃饭更加科学,粗细搭配更加精细合理。
   吃饭成为一种文化。
   我国地大物博,饮食习惯古古相传,源远流长,慢慢形成了各地特色饮食,形成了川菜、粤菜、湘菜、鲁菜等等,各地还有自己的招牌名吃。其中光是面食就有兰州拉面、河南烩面、武汉的热干面、陕西油泼面,山西的刀削面等等,代表某一方的吃饭习惯。
   我女儿在北京火车站,一个俄罗斯人问她是哪个地方的人,她说:山西。俄罗斯人立即很兴奋地说:noodles。说明面条是山西的招牌,是代表山西文化的一方面。前一段时间,山西刀削面还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说明吃饭不单单是一种需求,还可以演变成一种文化层次的东西。
   我查过刀削面的起源。大约起源于12世纪的山西太原,后风靡三晋。“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是这种饮食文化的生动表述,如诗如画,削面的神韵鲜活地表达出来。在平遥文化艺术节,表演者头顶面团双手舞削,更有脚踏在独轮车之上表演,惊险壮观,看片片面片飞入盘中,连围观的外宾都不禁拍案称绝。
   山西削面从很远的年代走来,随之而来的还有美丽的传说,佐证它在历史上的应运而生。山西人吃饭以面食为主,二十天可以不重样地做,不论是削、拉、扯、揪、擀等,一招一式,说明吃饭也是一种智慧,是一种有滋有味的文化。其他地方的逐渐演变为一种文化形式也大多如是,就连旅游也打出了特色饮食的招牌。
   吃饭还可以表达一种风俗和愿望,像我们吃过的年夜饭、腊八粥等等。各地以吃饭为主的风俗更是精彩。在我们山西,吃饭还有许多寓意,像鱼表示“年年有余”,糕代表“步步登高”,圆馍代表“圆满”的意思,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期望。
   吃饭是一种艺术。
   中国人很早就把吃饭当做艺术了。吃饭是艺术,爱吃饭的人,往往是爱做饭的人,买几斤青菜,琢磨着搭配什么,一阵叮叮咚咚,大变出几盘色香味俱全的美味,还不忘讲究造型和衬托,哪个不先自我陶醉一番?做饭是快乐的事,想着法来点小创新、小创意,甚至根据心情给自己的杰作起个诗意的名字,绝对有浓郁的艺术氛围。
   说起饭的名字,还真是有艺术性,君不见一盘最平常不过的菜肴,配个诗情画意的名字,兴趣马上就来了。什么“母子相会”“火山堆雪”“穿过你的秀发的我的手?”等等。尽管有的很牵强,但说明艺术已经深入到盘子中。
   吃饭是一种艺术,还体现在人们以吃饭为手段,渲染气氛,达到一种目的。不可以办的事情,吃上一顿饭,亲朋老友,和气一团,很多事情就好办多了。
   如何吃饭?吃什么样的饭?有的人还真进行了研究,把简单的吃饭推上了一个高的层次。
   吃饭是一种精神。
   吃饭也可以体现一个人的气质。朱自清先生他晚年患有严重的胃病,食不果腹,曾经宁可饿死,也不为五斗米折腰领美国的“救济粮”,不肯接受那种侮辱性的施舍,临死前还嘱咐家人。毛主席称他有中国人的英雄气概。
   中学我们学过一篇文章中,里面有句话说:“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饥饿时人的生理表现,一个有气节、有志向的人,是不会为了一顿饭,低三下四接受别人施舍的。
   所以不是什么饭都可以吃,当吃饭上升成一种精神的时候,就赋予了新的内容,成了一个人,一个民族气节的象征。
   吃饭不要是一种毁灭。
   人们在解决温饱问题的时候,开始追逐一种时尚或者攀比,这样吃饭就有档次和品质。
   有一年客户请我们到金太阳大酒店吃饭,满满一桌子菜,有烤鹿肉,烤乳鸽,最后还上了鱼翅,每一盘都有一个鲜活的生命。
   姚明和成龙曾经做过一个关于老虎和鲨鱼的公益广告: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就是因为人们吃饭演变成了一种攀比,一种疯狂的资源掠夺,这些珍贵的动物频临灭绝的境地,一年数以万计的珍惜动物被宰杀,做成味道鲜美,令人垂涎欲滴的美味装在盘子里。
   “民以食为天”,道出了从古至今吃饭的重要,其中的“食”最初就是指的吃食五谷吧!吃好了,吃饱了,就可以了,何必穷极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土里走的?
   我看过一个公益广告:“人类最后的一滴水,将会是自己的眼泪。”警示人们无节制地浪费水资源的后果。人类最后的风景,将会是自己的身影,警示人们滥挖滥采,破坏森林,破坏大自然的最终结果。
   由此我想到一句话,这样吃下去,那样人类最后的晚餐将会是什么?
   前些天去重庆,在一家老字号火锅店吃火锅,仰头就可以看到鲜红的巨幅标语,很是醒目:“吃多少点多少,节约光荣,浪费可耻。”不觉心里一暖。

共 263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围绕吃饭,讲了多个方面的内容,每一个方面都能引发我们的思考:吃饭是一种需要,作者讲述了我们缺吃环境中的艰难,指出了满足吃的需要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国家的安全发展的重要意义,这个难题被中国解决了;吃饭是一种文化、一种艺术,这是吃的质量问题,能吃饱了,就想吃好,吃得快乐,追求生活的质量是我们的正当需求。而吃是一种精神,吃不能是一种毁灭,则是现实的警告。今天,为了满足和追求那些对生命毫无意义的吃出现了众多破坏生态环境、大肆浪费、丢掉尊严等的行为,作者对这些行为进行了警示性的论述,提出了正确做法的建议。特别是文章的结尾,警示我们吃是需要,但是不讲科学不讲节制的吃,害的是人自己!文章论述,条理清楚,逻辑严密,有思想性。【编辑:春雨阳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08081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4-08-08 09:17:22
  文章紧扣“吃”行文,写出了吃和人的紧密关系,在逐层深入的层次安排中,写出了文章的警示性和思想性。没有饭吃时,生存艰难,有饭可吃时没有节制,我们最终会走到哪一步?
语文教师
回复1 楼        文友:琴声悠扬        2014-08-08 09:31:06
  感谢老师精彩编辑和点评。
   文章,因为好编辑的辛勤劳动而精彩,人生,因为好老师的指点而激励。
2 楼        文友:铁禾        2014-08-09 15:35:46
  吃自己的,以吃饱为止;吃朋友的,以吃好为止;吃公家的,以撑不死为止~~
铁禾
3 楼        文友:断肠崖居士        2014-08-12 09:43:48
  形散意不散,是这篇文章的一个特色!赞!
情动便近断肠崖 无情真乃大丈夫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