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菊韵】归宿(小说)

精品 【菊韵】归宿(小说) ——爱是曲曲弯弯路


作者:昔杨 举人,3501.7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71发表时间:2014-08-09 16:24:16

第一章 生日家宴
  
   前几天,小李就对老孙说:“孙总,大家员工都知道过几天是你的60大寿,又是公司成立10周年庆,都想备一分礼,为您庆贺庆贺呢。”
   老孙却说:“是谁这么费事的呀,免了免了,小李你告诉大家,全免了,到时通知财务造个册子,员工不管新老,每人发100元就算是公司成立10周年的一个小意思吧,公司能发展成今天这个样子,那是全体员工的贡献,这100元就算我老孙请大家吃顿饭,我不喜欢搞得那么张扬。”
   我在一旁听了,就插嘴说:“老孙你也太那个了,能熬到今天你也不容易呃,员工们有心和你同乐一乐,不就找个酒店聚一聚嘛,又不要你劳什么神!”
   老孙冲我说:“你们做女人的有时就有点啰嗦。设个家宴就行,到时请亦非夫妇也来。其他别搞什么名堂了,我不喜欢的。”
   我知道老孙的脾气是说一不二的,特别现在年纪大了,事务忙了,更加不能强求他。但我心里总为他想不开,他能走到今天这一步,真的很不简单。过去的岁月,经历了那么多的风风雨雨,若不是改革开放,那能有这么一个好局面呢?人逢喜事精神爽,庆祝庆祝是人之常情,又不是舍不得这点钱,又不要自己操劳什么,干嘛要辜负员工们的一片好意呢?
   那天,真的只好按老孙的意思办一桌家宴。一同就餐的,除了从外地赶回来的儿子桃桃,媳妇陈珍和孙子小奇外,公司的小李,亦非夫妇就这么几个人了。
   席上,小李最先斟了一满杯酒准备向老孙祝寿,小李刚欲起身,还没站直,老孙就向他摆摆手,示意他坐下,说:
   “大家先喝酒吃菜,别那么多俗礼。”
   小李一阵脸红,一番好意竟讨了个没趣。只好朝大家讪讪地笑了笑,自找台阶下似地呷了一口酒,夹了块糖醋排骨吃。
   三岁的小孙子出人意料地站起来说:“爷爷,我先不要喝酒,我要吃生日蛋糕。”惹得全桌人都笑了。
   儿子赶忙用眼睛盯了他一眼,说:“哪有现在就吃蛋糕的,要懂规矩!”
   小孙子是宠坏了,哪由得他爸说,把头偏了又偏说:“就要就要,我偏要吃蛋糕!”
   老孙对孙子挺疼爱的,笑迷迷地对他说:“小乖乖真懂事,先吃了饭,然后吃蛋糕的时候,让你来切!”
   桃桃说:“今天若不是爷爷生日的大好日子,看我不把你的头揍偏了!”说着用眼瞪着他,他竟撒娇地大哭起来。
   阿珍向桃桃一边递眼色一边说:“小孩子嘛不懂事,不要动不动就把人揍偏,说话多难听啊!”
   老孙看心爱的孙子哭了,就疼惜地说:“好,吃蛋糕就吃蛋糕,反正迟早就是要吃的”,边说边示意小李将蛋糕拿过来切。
   这时亦非说:“干脆把桌上的菜都先撤一撤,吃过蛋糕再来喝酒吧。”边说边把桌上的菜往旁边的便桌子上挪。
   于是,把蛋糕摆到桌上,插上蜡烛,打开了预先准备好的光盘播放生日快乐歌,小孙子高兴得大声和唱,边唱边拍手。小李连忙过去关灯。
   闹完了这一阵,小孙子的嘴上脸上糊得到处是奶油,才高高兴兴地叫他妈妈替他洗干净。小李卡擦卡擦地给他拍了不知多少张相。
   我对老孙说:“你对小孙子这样宠,怕会宠坏他的,小孩子不能让他任性,现在3 岁了,不出身还等什么时候?”
   “他难得回来一次,满足他一回就算宠坏他了?没有的事,你放心好了。”老孙固执地说。
   “赚钱你比我会,带孩子你不如我,当年桃桃若不是我出身出得好,能有今天的出息吗?”
   “我没有说过你的不是,你永远是这个家的主心骨,我就听你的吧。”老孙马上转成笑脸对着我。
   我们结婚那年,我27了,老孙都31岁了。第二年生下桃桃,也算晚年得子吧,高兴当然是高兴得不得了,但我们那时还不富裕,既吃不起乳粉,更用不上纸尿裤,老孙他妈早过世了,生下桃桃又没有大人照料,总是缠在身边,好辛苦的。
   所以那时能让孩子吃饱穿暖已经很讲究了。除了老孙自己给孩子做的一些玩具之外,也从来没给孩子买过玩的。那能对孩子宠爱呢。
   现在老孙这么宠爱孙子,大概有心要弥补从前对待孩子的粗放吧,我心中觉得不该这样的。
   吃完饭,我们继续在桌边闲聊,小李要放音乐,老孙又向他挥挥手,示意他别放,大家好安静地聊聊家常。
   亦非说:“老孙,我们几个同辈的人当中,就你命最好,最有出息。今天我们大家都沾你的光了。”
   老孙说:“我命怎么算好?有几个钱就算命好吗?要说命好,还得数你,你一辈子都没受到什么磨难。”
   亦非苦笑地摇摇头说:“老孙,你莫非讥笑我吧,今天若不是你老孙收留我,能在你的屋檐下遮风挡雨,我连饭都没得吃呢。”
   老孙说:“那不至于的,你别说得这么难听,命好的人总是左右逢源。改革开放后,你尽早跳出官场的话,哪里不是你发展的大舞台?”
   “我倒霉就倒霉在当了那么多年的临时工,没有去学技术,没有去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甚至连种田都下不了苦了。要是听你说,早早跳出来了,可能不至于今天这样一事无成,生活无着。”
   亦非的老婆红红插嘴说:“他亦非没有技术,脑子也没你那么好用,除了做那个临时工,还能做什么?没料到后来连临时工都做不成了。若不是你老孙这么待他,我们一家都只能喝西北风呢。”
   说完红红又朝着我笑笑:“囡囡,你有眼光,虽然为老孙吃了那么多苦头,终于是先苦后甜,现在多幸福啊。”
   我说:“我不是现在才幸福,我说过到我和老孙结婚那日起,我就就会是很幸福的。”说完我也很自然地笑着。
   红红和亦非结婚后,还时常向我炫耀她嫁了亦非如何如何的幸福呢,那时的亦非虽然只是公社的临时工,但能够在公社找到事做,好像就高人一等了。
   由于亦非上代是三代贫农,真正的根正苗红,在刚去公社的时候,不是做一般的临时工,是公社里的交通员,和乡长书记是时时接触的。若是上级有招干指标下来,他是稳稳地转为正式干部的了。
   可是上级一直没下招干指标,亦非熬过一年又一年,就盼不来招干的事。亦非的希望一次次破灭。后来年纪大了,明知道招干是没有希望了,但回家种地种不惯,出门做生意也没有那个经验和胆略,只好一直在机关混下去,有一天算一天。当时也没有想到,后来上级来了红头文件,一刀切要清退所有临时工,亦非在机关也待不下去了。命呼?
   我很少插话,我听他们瞎聊,心里默默地想,古人说的一点不假,万事全由天注定,一朝落地命安排。当初亦非比老孙通达得多,谁知道三十年水流东,三十年水流西呢,若不是改革开放,老孙至今也摆脱不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就是他学会了再多的手艺,也改变不了他受穷的命运。当初亦非不断地追我,若是嫁给亦非了,有今天这样幸福吗?自古姻缘天定,老孙也真的是爱我爱到底,一片真诚永不变心,我现在老了不好看了,他也一如既往地爱着我。我能嫁给老孙,真是我命中注定,到老了还能享这个福分。
  
   第二章 儿时记忆
  
   我八岁那年的9 月1 日,阿爸说:“囡囡,今天阿爸送你上学,学识字,学算数,学到了文化将来长大了才不吃亏。”
   我说:“红红也去上学吗?她若是也去,我就去,我和红红一样多岁,她如果不去,我也不去。”
   阿爸笑着说:“学来的知识是你自己的,红红去不去关你什么事!我们这里没有幼儿园,城里的小孩四岁就上幼儿园了呢。”
   “可是我和红红是好朋友,她如果不去,我在学校里就没人玩了。”
   “学校里会有很多小朋友和你玩的,红红的爸爸比较封建,不知道会不会让红红去上学的,我可不同,我把你视为掌上明珠,我不能让你长大了没有文化。”
   当时我也不知道阿爸说的什么是掌上明珠,只知道红红也是女孩子,我也是女孩子,为什么偏要叫我去上学呢。谁知道第二天,红红她爸也让她上学了,因此我没有什么话好说了,就背着阿爸为我买的新书包上学去。
   我住的那个小山村,是很重男轻女的,虽然解放那么久了,老一辈的人还是头脑顽固不化。他们的观念,女孩子始终是要嫁人的,读书也为别人读,女人一生只是上山砍柴,下田种地,洗衣做饭,生儿育女的事,读不读书也没有关系。
   阿爸初中毕业,在村里算是文化较高的人,思想也比较开通,他到县上开会,看到一些妇女干部,也看到很多女中学生,他也知道,现在这个年代,有文化有知识,女人也可以做大事,县医院的护士就全都是女的,实验幼儿园的老师也都是女的,因此阿爸希望我和男孩子一样接受良好的教育,将来能跳出贫困的山村,一生人过着舒舒服服的日子。于是他极力主张我8 岁就要破学。
   那天早晨,妈妈做了两个红蛋,煮了一碗米粉摆到我面前,说是按农村风俗,吃了这红蛋和米粉将会比较聪明。平时家里生活清苦,想吃个蛋都不容易,要开学了,有两个红蛋吃,又还有米粉,我很高兴。
   吃完早饭,阿爸给我背上书包,牵着我的手送我到学校,我的学校设在村口的水口宫,妈祖菩萨的大殿是我们的复合班的教室,妈祖菩萨旁边的侧殿上,自从设立小学起,就加安了一个孔夫圣人的画像,新生入学,要在孔夫圣人的像前烧香,顶礼膜拜,以示接受教育。
   这一切完了,阿爸就把我交给班主任老师,临走时阿爸再三交待我:要对同学和和气气,不要和任何人吵架打架。
   下午放学回家是我和红红作伴的,第一天的的生活虽然觉得很单调,好在有红红一起,下课后有个说话和玩耍的对象。
   但是第二天,红红要去外婆家做客。她不能去上学了。我对阿爸说,红红不去我也不去,可是阿爸说:“红红去外婆家做客,你不是去做客,怎么能不去上学呢,你自己去吧,不要怕的。”
   我再三想不去,阿爸说:“不去就不是乖孩了,也不能做好学生。旷课了老师会骂的。”
   我只好很不情愿地背着书包自个儿上学。
   我的家在离村口好远的地方,学校设在村口,一路去要断断续续地经过好几簇人家。当我走到一家人的门前时,突然从那家人的家中窜出一只大黄狗来,对着我汪汪地叫,把我吓得半死,我赶紧拼命地往前跑,可是我越跑,那只狗越是朝我追来,我吓得几乎晕倒。正在危急之时,后面有个人叫:“别怕,别跑!”我听到有人这样叫我,好像捞到了救命的稻草,虽然还在奔跑,却回过头来看看是谁叫我的。
   只见他快步追上来,走到了我和狗的中间,把我挡在了危急之外了,这时我心神始定,他一边说不要怕看我的,一边把身子蹲下,只见那只凶巴巴的黄狗掉头往家跑了!赶跑了狗,然后对我说:“你以后遇到狗千万别怕,一般的狗只朝人汪几句,是不会咬人的,但是你若是跑,他就会追上来,你越跑它也越追。跑是没有用的。”
   “可是怪吓人的,我怕。”
   “不用怕,越怕越糟糕的。”
   我问他:“刚才我看到你蹲下身子,狗就掉头往家跑了,这是怎么回事?”
   他笑着说:“这也一是个经验,狗是很聪明的,当我蹲下身子时,它会以为我正在检石头击它,所以它一看到人蹲下身子,就吓跑了。”
   我高兴地说:“那我以后对付狗也有办法了,它要追我时,我就蹲下身子吓跑它。”
   他说:“这也不是绝对的,如果是猎狗,你蹲下身子时,它有可能反而向你扑来呢。”
   我这下犹豫了。怎么能识别哪个是猎狗,哪个不是猎狗呢,没等我再问,他说:
   “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狗去汪,不要理他,你照样一步步往前走,也别老是回头看它,它汪了一阵就不汪了。”
   原来他就是老孙。他比我大4 岁,已经是读五年级了。他的家也和我很近。从此我把他当作大哥哥一样,希望他保护我。每天上学都约他陪我一同去,放学一同回。我阿爸知道这事,觉得有老孙这个大孩子陪我,安全多了,也很高兴。
   我们星期天不去上学,都要帮家里牧牛。老孙家有一头牛,我家也有一头牛,红红家也有一头牛,于是每个星期天,我和红红就邀老孙同我们一起去牧牛。老孙喜欢把牛赶到有荒田的山窝里去放牧。这样,只要在道路口上摆守着,牛就不会跑到哪里去。人或者可以坐在树荫下看书,或者玩什么游戏。有时伴比较多,还玩捉迷藏呢。
   经常是老孙叫我和红红在总路上看住牛,他跑上山去采野果。秋冬天,山上有许多野果子好吃的,老孙每次采来很多,挑最好的给我吃,奖励我把牛看住了,红红很有意见呢,她说牛是我们两个人一同看住的,为什么就偏心了。
   有一次,我赶牛去放牧时,发现牛的屁股上,流了很多鼻涕一样的东西出来,那天的牛一点都不听话,一放出栏,就乱蹦乱跳,朝大路上走去,拉都拉不动它。我爸妈这时又已出门干活去了,家中没有大人,急得我没有办法,想去叫老孙帮我想办法,又怕牛走不见了,只得随在牛的后面跟着牛走。
   原来是我家那只母牛发情了,正要寻找公牛交配,我一路跟着牛屁股走,一路有几个较大的男孩看到这种情况,知道是怎么回事,不但不给我帮忙,还笑话我,他们说:“囡囡,你的牛今天想嫁老公了,嘿嘿嘿嘿……”
   我心里本来就急,又被他们冷嘲热讽,心里十分难过。我一边跟着牛走,一边大声哭着, 就在不知所措的时候,好在又是老孙赶来了,他说:
   “我在家门口一直等你们把牛赶过来和我的会合,却左等右等等不来,红红的牛都来了,你本来总比红红先来的,今天却没有来,后来我就到你家的牛栏里去看,才知道牛已放出来了。于是我才一路寻了过来。”

共 55052 字 12 页 首页1234...12
转到
【编者按】一部二十章五万字的小说归宿,依托的是文革的背景,借由文革这个历史事件去关注一个个受牵累的普通人的人生轨迹。小说以直白的语句,细腻的描写,再现了那个特殊年代底层青年男女的悲欢离合的情感历程。小说以第一人称倒序的手法展开,主要人物我囡囡孙飞达夫妇,红红李亦非夫妇,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小学、中学的同学发小。小说从第二章儿时记忆始,开始了几十年他们之间悲欢离合的感情纠葛。他们四人在感情上,孙飞达喜欢囡囡,而囡囡和红红同时倾慕孙飞达,李亦非紧追囡囡不舍,最终的结果是,因为孙飞达被关押,红红投奔李亦非,囡囡坚守爱的执念,苦等心上人,最终等来同船渡,修得正果。文革中小说主人公孙飞达因为台属的关系,被无中生有罗织罪名,迫害是在劫难逃。为了心上人,囡囡资助孙飞达成功脱逃。逃亡路上,步步艰辛,令人揪心。虎口余生,大难不死,回来不久的孙飞达,又遭陷害,再陷囹圄七年,这期间囡囡为了探监筹路费,(当时的农村一天十个工分只值几毛钱)白天出工,晚上收工后编鞭炮,农闲季节,上山砍竹子,只是为了短短的半个小时的探监时间。这凄美真挚感人的爱情,直戳泪点。小说结尾云开见日,孙飞达出狱平反,有情人终成眷属。囡囡制衣有限公司赶上了改革的时代,致富不忘乡亲,爱心桥见证了他们纯真的爱情和爱心。执子之手,与子相守!故事演绎了人世间最深挚的情感,小说把读者带进了那个特殊的年代,那个疯狂的年代,那一段凄美感伤的爱情故事。赞!【编辑 钟声】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0813002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钟声sqz        2014-08-09 16:31:34
  三十多年前,这种文革题材叫做“伤痕文学”,主要是指一些描写文革的小说,得名于卢新华的小说《伤痕》。
2 楼        文友:钟声sqz        2014-08-09 16:48:14
  需要说明的是:一 小说第八第九章重复,删去第九章。二 小说已经做好了修改和整理。但是不知按了那个键,小说又复原到整理之前,只能这样了。如有不妥之处,敬请作者飞笺通知,再做调整。问候朋友!
3 楼        文友:小禾        2014-08-09 17:30:00
  拜读佳作,期待更多精彩!邀握祝好!
4 楼        文友:叶雨        2014-08-09 21:37:42
  辛苦了大哥,总是把最难的文稿交给你,不好意思啊。以后再审核的时候,复制在word里进行编审,然后再复制进去,这样出错了容易悔改的。江山编辑里面不能倒回,很麻烦!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5 楼        文友:土著人        2014-08-20 09:10:29
  很久没有看到这样长,这样有内容的小说了,都是那个时代烙下的深深印痕,才会有今天的回忆。先封存在此,以后再来拜访。
土著不土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