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菊韵】我的佛缘(随笔)

编辑推荐 【菊韵】我的佛缘(随笔)


作者:类猿人911 进士,6835.0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92发表时间:2014-08-10 09:46:09

大雨,去市场买菜,回来的路上遇一妇女拦住我,她一边往我手里塞着传单一边说“信菩萨吧,不用打针吃药,瘫子都能跑.....你和佛有缘。”一手忙着给我指点菩萨说因果,另一只手提着一个布兜,她耸着肩斜着脸颊夹着雨伞……虔诚得不像骗子。可,从她弘法布道的言语里我听出她对佛教的浅读。
   空,放下,听释迦摩尼讲“如是我闻”,修得“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境界,才是摆脱尘世之苦的“道”。
   东祉寺,没有山门,没有院墙,藏式木屋和简易板房依山而建。一个美丽的大学女生,改名叫了“才真旺姆”,剃光了一头秀发来到这海拔4200米的雪域高原做了喇嘛。为什么?“如果出家是为了解决人生中的难题,那么这个难题就是烦恼和生死。”留在山上出家后,才真旺姆断掉了与外界的大部分联系,甚至没有告诉父母。其年轻轻地出家的原因无非是“不经历尘世间这个苦的话,就很难升起出离心。”她下山弘法,讲的第一课就是“人生八苦”。“人生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生是苦难的开端。”才真旺姆讲起课,声音里透着一股坚定。
   大山里,那里太苦了,没有电没有网络没有厕所,曾经的一个十足的文艺青年,如今“一年多没理发、没洗澡、没洗衣服,‘走到哪儿,别人都会回头看我,挺恐怖的’”……但“心很平静。”她说。
   母亲找来了,但是母亲还是没把持住,见到才真旺姆身着僧衣,已经剃去头发,顿时抱头痛哭。“一种说不出的滋味。”逼良为僧,似乎逼良为娼,背后的历史和社会的原因很复杂,不去说了。
   皈依佛门,很时尚,歌手李娜皈依了佛门,又传闻离了婚的王菲也要出家皈依佛门……最近,那个发财和家暴都很出名的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通过微博公布自己皈依佛门,说已拜高河南登封少林寺拜少林寺方丈释永信为师,起了个法名叫延依。有人问:“为什么?”他庄严地说:“佛教是真正的大智慧,需要我一生去感悟和修行!”说着说着,一不小心麒麟皮下露出了马脚:“我计划在登封市建立全世界最大的的武术和语言训练中心。”在商言佛,做作,他永远是个商人。其实,在佛言商,释永信也只是个披着袈裟的商人。惺惺惜惺惺,尽在不言中。
   眼皮跳了数日,便心惶惶地去问人“不会有什么事吧?”国人从来不自信,却很迷信,却并不真的信佛。一张灶王爷贴在灶堂上,一年烟熏火燎得……直到腊月二十三,听说神仙们要回天宫去向玉皇汇报人间的状况,于是,我们心有惶惶,于头天晚上就熬了麦芽糖,供在了“爷”前,甜了或粘了那厮的嘴,然后,“爷”前跪下,屁股撅得老高,捣头如捣蒜,祷告“爷”:“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心里不踏实,却相信“爷”和我们一样的,“拿了人手短,吃了人嘴短。”
   其实,国人大多不是有神论者,只是“不可知”论者,奉“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为信条,而不是精神的信仰。敬上关公想发财,摆个观音求福寿,贴张道符避祸灾……其实,我们在神或佛的面前是很“实用主义”的。“南朝三百六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香烟缭绕,梵声嗡嗡,如今,佛前,跪着的一片善男信女,却多是油脸肥臀的官员和商贾,或杂有一些懵懂状的小青年……以往是官员伴大款,大款如今伴大师。不是礼佛,而是求佛,挟掖了几多私货,“临时抱佛脚”,是国人“势利”心态的写照。本是清净的佛门已经是乌烟瘴气,所以,我不入。只是,今天,见到街头的雨中还有念佛弘法的她们说我“与佛有缘”,我却叹息一声:“阿弥陀佛”。
   郁达夫说,杭州的特产有两样,一是夏天的蚊子,一是庙里的和尚。人们可能不记得西湖边的虎跑寺,却知道两位高僧:圆寂在此的济公,还有在此剃度的弘一法师。
   民国初,李叔同在虎跑寺剃度出家,毅然决然。抛撇妻孥,去忍受寂寞、苦守古佛青灯……为何?世人多有猜议。为何?一个富家子弟,一个“二十文章惊海内”的文化名人?只是,他出家的故事里有一个情节让我很“泪奔”,据说,李叔同散尽自己收藏的书画古玩,携带了几件布衣就头也不回地去了杭州虎跑寺。妻子得知后,疯了似地跑到寺院寻找,“可是,无论妻子在房门口如何苦苦哀求,他都避而不见,妻子索性跪在那里不走。见此情景,连同去的人都忍不住落泪,李叔同却只是托人捎了一句:‘当作我患虎疫死,不必再念。’”
   我不知道,后来,他临终前写的“悲欣交集”四个字是怎样的思绪。我知道,他悄悄地去做了和尚,他做和尚做得很彻底。
   我和佛有缘?我说,我才不出家呢。假如我是李叔同。他的才华他的财富和他的漂亮的女人都是我垂涎的。我舍得吗?就我和佛的缘分也只不过是偷闲读读《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之类的佛门公案……当然,也看一休大和尚的《性爱日记》,比如:“十年花下理芳盟,一段风流无限情。惜别枕头儿女膝,夜深云雨约三生。”一休老和尚76岁高龄时,遇到了一名叫森女的40岁盲女,两人一下子坠入爱河……爱得,一发不可收拾。“格叽格叽,格叽格叽,格叽——格叽,一,休,哥!”,一休哥说“云雨三生六十劫,秋风一夜百千年。”性是种子,禅是花开;云雨是禅,女人是佛。
   同是和尚,写诗给一个热爱自己的姑娘,却说“乌舍凌波肌似雪,亲持红叶索题诗。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他叫苏曼殊,一个中国人,那个姑娘叫百助枫子,是个日本女人,一个弹筝女。“恨不相逢未剃时”,什么话?说的窝囊,听的也窝囊。
   在东京的一场小型音乐会上,苏曼殊认识了温柔美丽的弹筝女百助枫子。二人一见如故,同床共枕数夜,却相安无事。百助枫子不无幽怨地问:“大师和我究竟如何?”苏曼殊说:“我怕达到沸点也。”一句话让百助枫子知道了曼殊的心意,她决意远走他乡。临分手时,百助枫子淡扫蛾眉,款款来到曼殊面前要其作画留念。面对情人从容的神态,一股生离死别的悲壮情愫涌遍曼殊全身。画成,百助枫子转身离去,苏曼殊则双手抱着空空的画板,愁肠百结。不久,他与陈独秀、邓以蛰等人返回上海,途中说起百助枫子,众人佯装不信。情急之下,曼殊走进船舱将百助枫子赠予的发饰一一拿给众人看,然后全部抛入海中,放声大哭——“一自美人和泪去,河山终古是天涯。”
   流连于青楼,招妓而来,瞪目凝视,久无一言,随即遣去。一生纠结于情欲,却自感愧对佛祖。“偷尝天女唇中露,几度临风拭泪痕。”人们称他情僧诗僧或痴僧。据史料载,曼殊第三次出家广州蒲涧寺期间,有草堂游方僧见其眉宇间常有愁惨之色,便问:“披剃以来,奚为多忧生之叹耶?”曼殊回答:“今虽出家,以情求道,是以忧耳”。以情求道?却使得“无数红颜为其黯然神伤,甚至,还有一位日本少女投海殉情。”最后,他参透的却是“忏尽情禅空色相,佛说原来怨是亲。”负了几个孽缘债,空了(此处读liǎo)一身臭皮囊。
   佛,各有各的修法。如,我们凡人,各有各的活法一样。前日里,我曾写过一句“此身不上如来座,半缘癫妄半缘痴”。妄和痴,佛说的三毒(贪、嗔、痴)之一,我已病入膏肓,佛不能渡,讲的就是我和佛的缘。
   我佛慈悲!
   补记:
   里里拉拉写了佛与和尚,有网友“丝竹乱耳”读后质疑:“真谛呢?”
   真谛吗?我挠头。佛家禅语:若心常清净,离诸取著,于有差别境中能入无差别定,则酒肆淫房,遍历道场,鼓乐音声,皆谈般若(般若,梵语。佛教用以指如实理解一切事物的智慧,为表示有别于一般所指的智慧,故用音译bō rě)。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即是离诸取著。经云:不可取相,不可执著,不取法相,不取非法相……读文寻真谛,似乎,执着了,生了障碍。
   需要读懂什么?需要吗?
   这是真谛吗?似乎是。结果,又几乎什么都不是。我想起赵州和尚说的那句:且去喝茶。这才是真真的“真谛”。
   呵呵,问网友“丝竹乱耳”好。
   2014-08-07

共 311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从清晨买菜被别人布道起篇,洋洋洒洒写出了作者对佛教的认识,有当今美女大学生出家的例证,也有名人出家的故事,真心向佛的也好,借向佛之名的也吧,终身向佛的也好,不能守住的也罢,让人很信服的看法:“佛:各有各的修法。如,我们凡人,各有各的活法一样”。看来作者真读了不少关于佛教方面的书,也的确有佛缘。此篇随笔铺展得开,有说服力!赞!【小芹】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小芹        2014-08-10 10:06:27
  对佛研究得很深啊!问好类猿人!
一个游离在枯燥与浪漫之间的行者
回复1 楼        文友:类猿人911        2014-08-10 13:21:59
  谢谢小芹,辛苦。致意!
2 楼        文友:守望在安静的边缘        2014-08-10 13:01:25
  我看了这么多文章,最能符合我的口味是你俏皮的文字了,如果你不说自己60岁了,我真想不出来这是你这个年龄写出的风格,流畅,信手贴来,通俗易懂。太棒了
回复2 楼        文友:类猿人911        2014-08-10 13:22:38
  谢谢朋友欣赏。致意!夏安!
3 楼        文友:小禾        2014-08-13 23:37:21
  真好,有幸在您的佳作里领会“佛”门知识,受益匪浅!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