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新雀之巢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八一征文】两个睡在异乡的亡灵

精品 【八一征文】两个睡在异乡的亡灵


作者:星点 童生,873.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57发表时间:2014-08-11 09:56:15
摘要:金子般的年龄,离开父母,离开家乡,自觉履行青年与这个国家的义务契约责任,为捍卫祖国主权,赶上了那场生死未卜的战争,然而他们没有倒在那片红土地,也没有惨死在枪林弹雨之中,却在战前和战后惨烈地离开了人世,青春年华,尸留他乡。

金子般的年龄,离开父母,离开家乡,自觉履行青年与这个国家的义务契约责任,为捍卫祖国主权,赶上了那场生死未卜的战争,然而他们没有倒在那片红土地,也没有惨死在枪林弹雨之中,却在战前和战后惨烈地离开了人世,青春年华,尸留他乡。35年过去,难以忘却年轻的生命,今天回忆成文,以告慰两位死在异乡战友的亡灵。
   ――题记
  
   刘老兵“撞列”殉难
  
   自打部队进驻太行山坳,基本与世隔绝,整日训练或营建,单调乏味的连队与百姓有限的接触,是周末晚上军民同乐的电影场上,连队与连队的拉歌此起彼伏,引来同场百姓的欢呼与共鸣。歌唱累了,连队值班员会时不时带头喊几句“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之类的口号,随着口号声落地,也会引来四周百姓稀里哗啦的鼓掌声,这种与当地百姓少有的互动,尽管口号声、掌声略显苍白,战士们与百姓的这种有限接触,也会为战友们带来无限的乐趣。
   1979年2月,南疆火药味正浓,部队进入一级战备将随时出征,请战血书汇聚,求战情绪高涨。已经参军四年的高炮二连老兵刘木生主动请樱,要求担任开进途中的军列警戒任务。
   满载着武器装备和指战员的专列,从太行山出发了,沿京广线日夜兼程向南方开进。刘木生如愿以偿,没有进闷罐车厢,而是守护在平板列车的火炮位置。
   专列飞驰,担任警戒任务的指战员无瑕顾及沿途祖国河山风景,远远地看见沿途百姓在向军列招手致意,一路招手回敬成了车上车下的无声互动。“此地无声胜有声”,百姓脸上带着期待,带着敬佩的眼神目送子弟兵远行!
   进入湖北境内,刘木生盼望专列早点到达武汉,因为那里有他的家。在非常时期部队不允许通信往来的情况下,兴许在武汉兵站吃饭时能见到自己亲爱的妈妈。
   母子连心,那里真有许多军人的妈妈在默默地等待,等待着与儿子见上不同寻常的一面。刘木生的妈妈也来了,而且在那里已经等了三天三夜。音信不通,预感到儿子所在的部队要去打仗,就早早地到兵站来碰运气。清一色绿军装的军人,远远看看模样个个相似,难以辨别哪个是自己的儿子,她就找显眼地方站立,好让儿子来认妈妈。迎来一列,送走一列,始终没有见到自己的儿子刘木生。心里猜想:莫不是儿子没有在此停留已经去了前线?
   直到三天后的午后,又一军列停靠在该兵站,这便是我们营乘坐的专列,刘木生老远就认出了妈妈,欣喜若狂地跑了上去,和母亲寒暄过后,接过妈妈手袋里的核桃、奶糖、巧克力、牛肉干等食物让战友们分享。20多分钟的吃饭时间成为他们母子间最后的团聚,母亲还没有看够儿子的模样,载着全营人员装备的专列就又出发了。
   列车驶过湖南衡阳,岔道向西南开进,铁路变成了单线,列车因待避会车停靠点增多,行进速度也变慢了许多,南疆已经打响,车上的指战员心急如焚。每次临时停车,沿途百姓就会蜂拥而至,为指战员端茶送水,深夜临时停靠,也总会有百姓自发等待,那怕是倒一碗热茶水、送上几个煮鸡蛋,也算是了却对上前线指战员的一点心愿。
   夜半,军列驶进广西柳州北站,因会车又一次在站台外的第三股道临时停靠,等待送行的百姓们又一次蜂拥而至。为了铁路安全畅通,担任火炮、车辆警戒任务的同志提醒百姓不要翻越铁路靠近军列,可有些百姓处于对子弟兵的爱戴却不听劝告,毅然跑向军列表达心情,战士们不得下车劝离谢绝。
   老兵刘木生见一位送行老太太不愿离去,便下车搀扶这位老人跨越铁路回到站台,当他从站台再次跨越铁轨返回专列时,不料从北京至凭祥的5次特快呼啸而至,忽然间列车车轮与铁轨间喷发出刺眼的火花,摩擦声也刺耳欲聋,本不该在本站停靠的5次特快此刻却紧急制动停车,人们猜想,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黑暗中,有人说一个军人被特快撞了,很快确认被撞军人就是刘木生。兵站的军代表来了,简短的军地交接,5次特快再次起动,载着高炮营全体指战员和火炮装备的军列也继续前行,而老兵战友刘木生的尸骨永远留在了柳州。
   战后,23岁的刘木生被定为烈士,成为参战而不是牺牲战场的孤魂,葬于柳州市烈士陵园,
  
  
   闷“葫芦”洞中寻短
  
   1979年2月,部队接紧急命令进入一级战备,参战已成定局,人员武器迅速从乙等装备扩充为甲等装备。我营从兄弟部队补充兵员,一连司机班战士刘蕲春就是从高炮第71师补充来的技术骨干。
   刘蕲春担任一连火炮牵引车驾驶员,从兄弟部队调来不足三天,就随部队南征参战。全连配属步兵团在越南脱浪县交战,刘蕲春圆满完成战区运输任务,顺利返回祖国的原驻地太行山。
   大概因为从外部队调来,没有同乡,没有故友,日常显得性格孤僻。正课时间只管做好自己的事,不管他人是非,整日沉默寡言;课余时间也常常孤身只影不与人交流,人称他是会干不会说的“闷葫芦”。
   指导员找其谈心疏通,他要么闭口不谈,要么就是以“没想法,没要求”而回敬。直到战后的第一个老兵退伍期临近,已经超期服役的他,正式向连里提出退伍的要求。因保留技术骨干连队没有让他退伍,指导员找他谈话,他起初坚持要求退伍,后经指导员耐心劝导,勉强服从了领导的决定,并表示继续安心服役。
   一年一度的退伍工作开始了,连队干部集中做好退伍老兵的稳定工作,对留下来的战士没有过多的管理,等把所有退伍老兵送上归程,回头却不见了刘蕲春的踪影。
   一天过去了,没有音信,两天过去了,没有影子。连队及时向上级作了汇报,分析可能趁连队一时松懈,他会不会去了战前老部队或者是悄悄回了江西老家?
   于是,营里立即派人兵分几路寻找。去他老部队打探的人回来了,去他家乡打探的人也很快回来了,仍然没有刘蕲春的下落。派往附近寻找的人回来,说30里外一个山村的百姓,曾在几天前见一个穿军大衣戴领章帽徽的军人在当地转悠。军大衣、领章帽徽、体貌特征都十分吻合。
   十天过去了,半个月过去了,部队派人找遍了附近的所有山村,仍然渺无音讯。上级来了指示:“无因非战斗减员,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一定要找到刘蕲春!”
   全营马不停蹄,再次派人去原部队和他的家乡,同时在当地扩大寻找区域。我和一连的副指导员被二次派往他的原部队和家乡寻找。
   我们先是去了他所在原部队的营连,原指导员和他的同乡战友,除了向我们提供刘蕲春原来就是“属于性格内向、不善与人接触的人”的信息之外,别无任何收获。
   来到他的家乡江西赣州,在当地人武部同志的引领下,翻山越岭走进他的山村老家。时值正午,草房内正在烧火做饭的刘母见部队又来人,赶紧停下手中的活招呼我们进屋,接着她泪流满面且略带胆怯地向我们打听:“大娃子(对刘蕲春的爱称)在部队到底犯了什么错呀?”
   老人家使用当地方言我们似懂非懂,好在有武装部的同志当翻译,继续向我们传达着老人的诉说:“几个月前他父亲突然去逝,本想大娃子蕲春能回来料理后事,来信说刚打完仗,符合探家条件的人很多,自己轮不上。”所以直到他父亲入土,他们父子也没有见上一面。
   几个月前刘蕲春父亲的不幸,连队压根就不知道,刘蕲春也没有向连里汇报过,更没有提出探家要求。为了别人战后能回家,自己默默地忍受家庭不幸的悲痛,这就是刘蕲春,这就是“闷葫芦”!
   短期内见部队两次来人,他母亲怀疑自家祸不单行,儿子一定是在部队犯了什么错或出了什么事。说着说着,老人家又泣不成声,并立刻收拾东西非要随我们一起到部队一探究竟不可。
   看到可怜的母亲,我们不得不把刘蕲春的出走和部队正积极寻找的实情告诉了她,并安慰母亲:“一旦有了你儿子的下落,部队会第一时间告诉您!”憨厚的母亲听从了我们的劝说,忍着悲痛目送着我们离开小山村。
   回来后的一段日子里,各路反馈的信息表明,刘蕲春真的成了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无头悬案。
   直到几个月后夏季的一天,接山西晋城深山区一掏猎野鸽子的山民报告,一悬崖峭壁的山洞内发现有人上吊而死,晋城警方判定是穿军装的人,随即通知了我部前往查验。因为上吊的人时间久远,洞内通风干噪,悬空的尸体早已风干,肌肉紧贴于全身骨干,人样变得面目全非。身上穿着参战时的军衣内侧戳记姓名一栏内,清清楚楚地写着“刘蕲春”三个字,后经尸体技术鉴定,死者确系刘蕲春本人。
   刘蕲春尸体的发现,一个悬了几个月的无头命案告破,定性非战争死亡,按病故处理。
   人称“闷葫芦”的刘蕲春,从另一个部队调入参战部队,没有倒在南国疆场,和平条件下却因孤僻不外露的性格断送了自己年轻的性命。
  
   后记:写完这篇沉甸甸的往事记忆,如释负重,像是施放出憋屈已久的心境。两个尚未结婚成家的年轻军人,两条鲜活的生命,作为同时期的战友,我们不去记录,若干年后就无人知晓。告诉后来的人们,一个时期无数个失去生命的军人,不单单是丢弃在血雨腥风的战场,他们是不幸者中的沧海一粟,他们虽没有后代,却不该随时光消失而无人问津,写出此文,让他们的生前瞬间挂在天高云淡的地方,人们看到它,也将是对年轻亡灵的一丝慰藉!
  

共 360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战争年代的军人,原来并不都是都倒在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文中两个年轻鲜活的生命,一个倒在了去战场的路上,一个因为没能如愿退伍回家而自缢,如果说前一个战友因为护送一位战友的老妈妈而被列车撞倒,死得尚有些壮烈,那么另一个因为性格太内向不善言谈、缺乏交流沟通能力而自缢的小伙子,死得未免太悲哀。但无论如何,他们都永远睡在了异乡的土地上,成为了战友们心中永远的怀念,成为了亲人心中永远的悲痛——我们不难想象,两位老母亲在失去儿子的日子里经受了怎样的痛苦与思念。感谢作者把这样的故事呈现给我们,让我们一起缅怀那些在战争年代英年早逝的所有亡灵!推荐阅读。编辑:天海蓝蓝。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0812002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闲妹        2014-08-11 12:38:38
  战友好文,把我们带到了炮火连天的战场,向为国而战的英烈们致敬。
欢迎来到室雅兰香社团,共筑辉煌。
回复1 楼        文友:星点        2014-08-13 09:41:41
  那场战争让我们每个参战人员都留下许多难忘的回忆!
2 楼        文友:晴翠儿        2014-08-11 14:52:52
  战死战场,是壮烈的;死于工作岗位的突发事件,也是光荣的;然死于自身内向的性格,多少和所在部队思想工作或纪律松懈有些关系,所以遗憾。年轻的生命失去了,有荣誉,也有可惜,更有反省。作者记录下来,其战友之情可鉴,感动!
回复2 楼        文友:星点        2014-08-13 09:43:26
  那场战争让我们每个参战人员都留下许多难忘的回忆,谢谢晴翠儿到访留下精彩评论!
3 楼        文友:屈瑛华        2014-08-11 16:56:20
  真实的故事,虽不是歌功颂德,也非轰轰烈烈,但,确渲染出战友深深的情。
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从事金融业。榕树下“雀之巢”社团常务副社长。
回复3 楼        文友:星点        2014-08-13 09:44:10
  那场战争让我们每个参战人员都留下许多难忘的回忆,谢谢你到访留下精彩评论!
4 楼        文友:辽宁冷玫瑰        2014-08-13 09:08:05
  问好星点,真实的故事,引人深思。
以文会友,以文结缘,景在路上,边走边玩。
回复4 楼        文友:星点        2014-08-13 09:45:03
  那场战争让我们每个参战人员都留下许多难忘的回忆,谢谢你到访留评!
5 楼        文友:落霞与天使齐飞        2014-08-13 11:02:05
  感谢星点老师赐稿,您的此篇文章已被新雀之巢文学社团的微信公众账号选择推送给文友共赏,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账号“quezhichaorongshuxia”后在可“查看历史消息”中查看。
   您在微信-通讯录-添加朋友-查找公众账号-输入“quezhichaorongshuxia”或“雀之巢—榕树下”,点击“关注”即可经常看见自己和文友的文章,感谢常来雀之巢赐稿。
仁者乐山山如画,智者乐水水无涯,从从容容一杯酒,平平淡淡一杯茶。
回复5 楼        文友:星点        2014-08-14 07:04:52
  谢谢编辑推送!
6 楼        文友:军中云鹤        2014-08-30 10:23:31
  读罢,心里沉甸甸的。两个鲜活的年轻生命,就这样令人百般伤感地消失了!
   军人,就是奉献,能够遵从军队特殊的生活方式特殊的生存环境,本身就是大大的奉献!
回复6 楼        文友:星点        2014-08-30 20:53:06
  谢谢李教授、谢谢战友点评!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