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家园】李成海老师的前世今生(杂文随笔)

编辑推荐 【家园】李成海老师的前世今生(杂文随笔)


作者:王即之 童生,536.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103发表时间:2014-08-14 23:10:18

作为李成海老师的学生,我对老师的艺术了然在胸,但对他早年的成长环境、学书起始、人生观形成、价值观取向却知之甚少,常常有一种想了解他的童年旧事、到他的生活细节中寻幽探微的渴望与冲动。正好,作家鹤坪先生也有此想法。在2013癸巳年仲春一个艳阳高照、春风荡漾的早晨,我俩便结伴而行,走进西高新李老师偌大的工作室,听老师讲那过去的事情。
   老师虽贵为书坛大家,但他从未改变他沉雄自持、溫纯敦厚的性格,总是待人诚恳真诚,说话不激不厉,为人质朴内敛,做事方正守中。那么,他的这种性格的培养与铸造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当鹤坪先生急切的问这个问题时,老师从容地答到:
   “我是在西安南院门长大的,在西安属于第二代了。我父亲15岁来到西安,在第一市场做生意,慢慢从相公(学徒娃)做成东家,又聘请我舅舅等亲戚做相公娃,生意一直做的不错!说到我的性格形成,从学业和遗传基因上,我父亲给我以重大影响!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的性格和艺术观是老西安这一方水土滋养的!老西安人谦和厚重不张扬,不愿走出去,把皇家血统传下来了,他们宁可把十个说成一个,也不胡吹冒撂,把一个说成十个。”
   “老西安的风土人情、人文环境对我产生了重要影响!西安是十三朝古都,处处洋溢着王者风范和盛唐气象,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花一石都在熏染着我,西安碑林更是有形无形在牵引着我。这样我便自觉不自觉受老西安影响,爱上书法。书法是传统艺术,以字写人,以人写字。自己特别喜欢魏碑的质朴无华和天趣盎然,所以就一直走碑学的路子,至今已经有六十个年头了。”
   鹤坪问:“您的书法荡漾激越,不是工巧一路的,那么您的书法与情感有关系吗?”
   李老师笑着回答“那当然有了,我的书法内在的东西多,用一句话讲就是我笔写我心,我的书法篆隶里边有行草,楷书里边有魏味,行草里边有篆隶魏味,魏碑是我的根子。”
   “书法是感情表达的载体,古人讲‘言为心声’、‘在心为诗,出口为志’,这是在说写诗,其实也是在说写字。天下三大行书都是因为感情真挚、文字优美加上书法精妙才成为传世之作的。王羲之的散淡潇洒、颜真卿的悲怆孤愤、苏东坡的自得其乐都是当时心境的产物,当然这和他们饱读诗书有密切关系。所以我也要求学生要旁通诗词楹联,写自己的东西,不要老是唐诗宋词,我自己在这方面也是身体力行的。”
   鹤坪说:“您的书法是在学术层面的。”李老师说:“我一直在向这方面努力,现在这个社会有名无实的人太多了,不知好坏的人也太多了。不是能写毛笔字就是书法家,任何艺术都有秩序和道路。而现在似乎无法度了。书坛频繁举办的大展,弊大于利,参展者迎合评委,丧失自我,形成所谓现代书法,做的东西太多了,违背了书法的本质,违背了百花齐放的原则。书法作品应该是很自然的表现出来,而不是人为地做出来。”
   谈到如何继承和创新的问题时,李老师说“汉字在唐代定型后再无变化,从法的层面它已经完成,以后宋元明清包括现在,只是在意趣上的追求。我在2004年曾写过两篇文章《神形辩》、《继承中创新》,我对先临形后入神表示怀疑。临帖就是得形,不可能得神,形是神的载体,无形即无神。王铁成演周恩来再像也是形。”
   鹤坪又问:“早知道您是程克刚老和陈泽秦老的高足。薪火相传,而今您也带了好多学生。我觉得您成功有两点。一是守恒,二是通变。能谈谈这方面的情况吗?”
   老师所有所思,深情地回忆起往事。他说:“我的两位老师程克老和陈泽老谦和大度,有广阔的眼界和高深的修养,从文学、史学、古文字学和鉴宝收藏诸方面都有可圈可点的地方。”
   “我先找的程克老,他一看我爱写字,就收下我这个徒弟,并对我的习作进行了中肯的点评,他还告诉我读书做人的道理,使我受益匪浅。不久,我又去拜访陈泽老,那是1976年的事了,当时我三十一岁,胆子也太大了,除了请教书法,还让老师为我治了两方印。其一方是《成海学书》,显然他让我要潜心学艺,不要急功近利。”
   鹤坪穷追不舍,又问:“那您是如何带学生的?学生拜您为师时给您磕头吗?”
   李老师笑着说:“磕头那没有,因为我拜两位先生时也没有磕头。时代变了,形式也可以改,只要心里有老师就行了。”
   “我是前十多年开始收学生的,到现在已经有五十二人了。为了更好的传帮带,于2011年正式登记注册了《陕西省望贤书学会》。名字是费秉勋先生起的,取意为孔子“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学生中,我一直倡导以年龄大小称呼师兄师弟,而不是以拜师先后称呼,这样更人性,也更亲近。我还倡导学生们可以三五个人多见面、多切磋,相互促进。不要承袭老师衣钵,要写出各自面目。学生们诚实、执着,我很欣慰!我觉得我和学生就是缘分,我也不想弄啥,也没想过把学生弄成啥样子,只是想把自己的经验传给他们,让他们少走弯路就是了。”
   “我这个人平时和学生嘻嘻哈哈,但对学生的艺术却从来不马虎!古人不是讲‘误人子弟胜杀人之父兄嘛!’。对于学生我讲究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一是根据各人的基础、兴趣、偏好和个性,为他们选择一个主攻方向,为他们定好法帖,让他们临习,定期检查、点评,写的好就表扬鼓励,写的不好就责其重写,目的是想让学生们打好基本功!让他们走到正路上。社会上高人有的是,人家一看就知道路子正不正。第二点是想让学生学会变通,吸取百家之长,形成自家面目。我经常给学生讲自己为主古人为宾,不能丧失自我。傅山著名的‘四宁四毋’不是说书法要求怪,而是针对馆阁体、台阁体和千人一面提出来的,是说要变通,要有新意。傅山题写的山西晋祠《不老泉》,特别正,没有任何怪的东西。傅山是医生,人家的学问高,品行好,会变通,所以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人们只知道他是书法家,却没几个人知道他是医生。他的字是学王铎的,其成就和王铎不分上下,主要得益于他的变通。还有柳公权说到那句著名的话‘心正则笔正’,也是说做人要正,而不是说笔笔中锋。”
   鹤坪最后问:“您的52个学生职业分布是什么情况?”老师说:“学生有公务员、公司职员,也有以书法为生的,尤其是后者。我告诉他们一定要把东西弄好!不能老是那个样子,要不断追求新意。大家心很齐,一声令下,雷厉风行。截止现在,已经在省内举办了五次展览,在山西举办了一次,在日本举办了一次,要把学生往出推,为他们建平台,找人脉,大家共同进步?”
  

共 256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读罢王即之老师的杂文随笔《李成海老师的前世今生》,感觉意犹未尽,犹如亲临面对课堂,一字一句的传授学习和做人的理念。从文章中感受李成海老师的沉雄自持、溫纯敦厚和待人诚恳真诚,说话不激不厉,为人质朴内敛,做事方正守中的性格。古老的西安文化底蕴丰厚,刘老师的传授亲历更是学习的宝典,对书法的坦诚:我的书法内在的东西多,用一句话讲就是我笔写我心,我的书法篆隶里边有行草,楷书里边有魏味,行草里边有篆隶魏味,魏碑是我的根子。书法是感情表达的载体,古人讲‘言为心声’、‘在心为诗,出口为志’,这是在说写诗,其实也是在说写字。也谈到对书法界存在的现实问题。从文中感受王即之老师老道和精湛文笔。值得学习和赏读的佳作!推荐赏阅!【编辑: 伊 蕊】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伊蕊        2014-08-14 23:33:58
  欣赏学习!感谢赐稿人生家园!创作辛苦了!伊蕊问好!
时光里流淌着的是故事的足迹。
回复1 楼        文友:王即之        2014-09-23 09:04:35
  感谢伊蕊!
回复1 楼        文友:王即之        2014-09-23 09:04:45
  感谢伊蕊!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