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新雀之巢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八一征文】弹片

精品 【八一征文】弹片


作者:碧古轩主人 秀才,1447.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39发表时间:2014-08-17 05:35:21
摘要:“弹片”讲述的是一位15岁参军、17岁就身负弹片,死里逃生的普通一兵的故事。他作为一等残疾人放弃了原本可以享受集中休养的优越条件,主动申请回到故乡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他凭着顽强的意志力自学成才,给工厂翻译、查找外文资料;给学生补习英语。不厌其烦为别人答疑解惑。 除了用脑,他还练修理手艺,热心助人做好事,为他人修理钟表等。深得相邻尊敬喜爱。    

黎明时分,战斗结束了,倚着村里的土墙,伴着尚未息去的硝烟,在冬日的阳光下,他睡着了。他实在是太困了,三天三夜,几乎没吃饭没合眼。
   战斗异常的惨烈,北海独立团打的是阻击战,连同九纵二十七师、新五师、西海独立团一起,对准备撤离掖县的国民党第八军实施阻击。这当口,鲁南会战正酣,第八军奉命不惜一切代价支援。国民党第八军是全套美式装备的军队,军长李弥。这本就是一场不对称的战斗。还是地方武装的北海独立团参与了这以弱阻强的绞肉机似的战斗。三天三夜里,阵地反复易手,双方死伤已不计。终于坚持到增援部队到来,这才将敌人打退。
   这一仗消灭了敌人3300多人,而我军亦伤亡惨重。他所在的连队已经有三分之二人员伤亡。灰埠一带阻击的是敌103师,胶东子弟兵使得这支武装到牙齿的部队全线溃败。
   带着胜利的喜悦睡着了的他不会想到一发炮弹恰恰落到了他的身旁。这发炮弹铸就了这名普通士兵的一生,他一辈子只能是一名士兵,一名终生伤病的士兵——这名士兵便是我的岳父,我爱人的父亲,我孩子的姥爷。
   伤极其重,弹片自岳父的颈部一侧射入,留在了他的颈椎上。这块可恶的弹片致使生龙活虎的岳父一辈子手脚不能自如,他的颈神经被损伤。
   浑身是血的岳父被抬到了一所破庙的临时急救所里,与已经死去的重伤员摆在了一起。事实上医生已经宣判了他的死刑。
   事情很多情况下会具有传奇色彩。这时候恰好一名女军医注意到了这名小战士。注意的原因是因为他说的是黄县话,而她恰恰也是黄县人。接下来的交谈具有戏剧性,女军医得知小战士的爷爷是黄县一名著名的中医,而这位老中医在她小的时候曾救治过她,使她获得重生。
   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胶东的人们都知道这个理。女军医用了当时非常紧张的盘尼西林针剂,这使得岳父侥幸从死神手里逃脱。而此时家里接到的信息是岳父牺牲了,全家人万分悲痛。要知道岳父是家里唯一的男孩。爷爷甚至自责说悔不该当初不听和尚的那句缄语。那是岳父生下来时,一名云游和尚路过门口,见有红灯笼挂于门上,便兀自敲木鱼不去。老爷爷出门问缘由。和尚答小公子长大后有血灾,想求破解之法当付大洋五块。老爷爷没有交五块钱,自然讨不来破解之法。
   有遗体被抬回村里,不是岳父,而是邻居的另一户本家。这种事情当时在胶东并不稀奇,根据地当兵的人很多,一个村里,有不少的烈属,甚至双属、三属,不足为奇。胶东为中国革命和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著的贡献。
   接着被运回的岳父并没有给家里带来多少欣喜,他的伤情的确很重,颈椎神经的损伤已经比较严重地影响到手与脚的功能,他不得不借助于拐杖与轮椅生活,甚至用牙代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中国没有忘记这些为她流血牺牲的人们。不久,泰安成立了残废军人疗养院,岳父作为重病号,成了休养员。有数字统计解放战争中我军将士伤亡达130余万。这其中没有分牺牲和致残。山东是老区,当兵的多,牺牲与伤残者亦多,这很正常。
   修养院设在风景秀美的泰山脚下,对当时正在恢复经济的新中国来说,能够把这些重伤员汇集起来一起康复治疗,那已经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了。
   岳父成了修养员当中的积极分子,学文化,办报、演出。还年轻的他很想为国家做些事情,他觉得这样被国家和百姓供养着是他的耻辱。于是他反复要求能够取出颈上的弹片,恢复身体机能。
   也许这件事放到现在并不是件难事,但在那会儿,一是医疗技术水平和设备条件不具备。二是战争刚结束,此类需要医治的重伤员一定很多。我相信五十年代那会内务部的工作人员一定很忙。
   岳父锲而不舍,他有那种精神。一如未负伤时崴了脚依然随部队急行军不掉队的那股劲头。他甚至给内务部领导写信,给毛泽东主席写信,表达自己的决心,一名负伤了的年轻战士要求治疗,不给国家添负担的决心。国家尽力了,但毕竟条件有限,那块子弹片未能取出。
   带着那块弹片,他开始了自己的长征路。四肢受限制,但大脑是健全的,脑子可以用,知识并不会因为肢体残疾而规避你。
   开始时他想上学,但困难太大。不能像正常人那样从课堂上得到知识,他便自学。订了刊物,买了书籍。哲学、心理学、动物学、植物学、历史地理。他还自学英语,半夜里让岳母帮助穿上衣服,收听英语广播,一本英语字典翻成了碎纸片。岳父脑子特别好用,学过的东西一般不会忘。记得他给我们讲故事,绘声绘色,极富感染力。
   辛勤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他可以给省假肢工厂翻译资料,帮助院里查外语资料,给学生补习英语。经常会有人向他讨教一些问题。领导、大人抑或孩子。
   1963年,中央号召残废军人分散供养。岳父是一等伤残军人,按政策是可以不必分散的。但当时很多人不愿意分散供养,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回农村,无论是医疗还是生活,都是个大问题,很多人抵触甚至公开反对。但此时岳父带了头,他积极拥护中央决定,向院里写了请求信,主动要求回老家,并且第一批就回去,这在疗养院引起了不小反响。
   一年后岳父全家回到了老家,住到了自己的老屋里。
   在土坯垒成的阴暗的老房子里,忍受着弹片带给他的诸多痛苦和不便,他长久地与药物,与自己的圈椅、书籍和收音机为伴,与疾病、与疼痛、与寂寞在做持久地搏斗。
   至今还记得那个情景,夏日里,赤着上身的岳父大口喘着气,以排出身上的热气,因为他的汗腺失去了排汗功能。脚上已经被蚊子咬得血紫,因为脚上已经没有了疼痛感觉。冬日里,北窗上的冰花糊住了窗外的光亮,使得小屋里愈加昏暗,煤炉上的水开了,冒着热气,热气的朦胧中岳父坐在那里如同一尊雕塑,一动不动。
   家里经常有人来的,这是因为岳父岳母好客,待人热情。
   夏日的傍晚,岳父门口总有那么一些人,早早坐在那里,大人小孩围成一圈,摇着蒲扇,听岳父讲“说岳全传”、“三国演义”。
   除了用脑,岳父还练手,他学会修理钟表,谁家钟表坏了,他乐意免费帮忙,坐在那里,用嘴、用下巴,一点一点把坏了的钟表拆开,修好,又重新组装起来。
   街坊邻居来,总也带些家里自己种的瓜果蔬菜和粮食,他们觉得岳父是个有情有义的人,还是个有能耐的人,让人觉得可亲又可敬。所以每逢岳父摔倒或是要到医院,总是有人帮忙,从没有一个人讲过代价。村里干部也经常来嘘寒问暖,每逢春节前,学校少先队员就敲锣打鼓来家里送对联和灯笼。这使得岳父感到温暖。
   依然是那块可恨的弹片作祟,渐渐地岳父身体每况愈下,开始时,岳父除了穿衣解手,其它都还可以自理,慢慢地,岳母感到照顾不了岳父了,直至有一天岳父连慢慢挪动都困难,甚至坐到椅子里起不来。
   到济南看病的主意是岳父自己提出来的,先前他不愿意,怕给我们添麻烦。这一次他有些着急,他担心自己躺下起不来,成为一个废人。他还心存一点希望,无论如何现在的医疗条件要比三十年前好许多。
   那是1988年,我和战友到了火车站里面,需要过天桥,我背着200多斤的岳父,休息了好几次,满身大汗,终于将岳父背出了站台。住进了空军456医院骨科,456医院当时没有CT,我和处里的几个干事身穿军装,用担架抬着岳父在省立医院楼上楼下跑,引得众人注目,以为哪里来的伤兵。
   手术方案是缜密的,请了省立医院的专家。岳父是清醒的,头部没有麻醉。岳父一边接受手术,一边与医生轻松聊着天。空心钻钻掉了骨头,取出了部分增生的骨质,岳父的颈部压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从胯部取了一小块骨头,补到了颈部。手术用了三个小时,比较成功。那块弹片依然留在岳父脖子里,医生讲已经从神经处游离,岳父四肢主要是骨质增生压迫神经,与弹片没有关系了,可以不必取。
   手术后的岳父似乎感到精神很好,刀口恢复得也快,一段时间里他觉得脚轻松了许多,并且可以从窗户走到门口了。
   但是毕竟年龄大了,毕竟颈椎有了损伤,毕竟因为长期活动受限,身体各个机能恢复起来有很大的难度。
   岳父终于躺倒了,他不能行走站立,甚至不能坐立。
   疼痛已使得他整夜无法睡眠,无奈之下医生用了杜冷丁,先是半支,再是一支、两支,逐渐增加剂量,再后来杜冷丁也失去了作用。岳父开始昏迷。终于,那天夜里,岳父闭上眼睛,再也没有醒来。
   岳父去世前最后一句话说得是:“我不甘心呐。”是啊,他有着强壮的身体,顽强的超过常人的意志,原本他应该活得年龄大一些的,现在百岁老人已经多得是。这是因为那场战斗,和那块弹片,使得他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穿上那身军装时,他仅仅只有十五岁,那弹片进入他的身体时也仅仅十七岁,十七岁还是个孩子。还是孩子的他带着对新生活的憧憬与这块弹片、与自己的命运搏斗了47年。
   没有花圈,没有仪式,没有更多的送行的人。他只是一个兵,一个伤残了47年的老兵。岳母说,他生病已经麻烦了不少人了,善后事不要给人添麻烦了。这样好,一个原本平凡着来的人,应该平凡着去。
   岳父的骨灰送回了老家,埋在了泳汶河边家乡那块墓地里,和他的父母长久地为伴,那里还有他熟悉的乡亲们。生已尽忠,死要尽孝。岳父早有交代。
   每年清明,我们全家都要回去,祭拜我的父母和我妻子的父母。他们都在一起,相互也都熟悉。带着孩子们,目的是告诉他们,他们的姥爷一代是怎样的人。将来,他们应该做个怎样的人。
   每当在岳父坟头跪下,伴着香烟的缭绕,我就想起了那块弹片。坟冢的骨灰盒里没有那块弹片,其实岳父遗体火化时本想找到那块弹片,放到岳父的骨灰盒里的。但工人师傅说很难找,只好作罢。其实现在想想没有也好,一块折磨了他一辈子的无情的钢片片,难道在他长眠后还要继续受它的折磨吗?
  

共 402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很感人的散文。“弹片”讲述的是一位15岁参军、17岁就身负弹片,死里逃生的普通一兵的故事。他作为一等残疾人放弃了原本可以享受集中休养的优越条件,主动申请回到故乡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他凭着顽强的意志力自学成才,给工厂翻译、查找外文资料;给学生补习英语。不厌其烦为别人答疑解惑。 除了用脑,他还练修理手艺,热心助人做好事,为他人修理钟表等。深得相邻尊敬喜爱。战争过早地摧残了他的肢体,弹片伴随了他47个春秋,但是他无怨无悔,身残志坚,平凡而伟大!但那块弹片始终折磨着他,他的身体终究不敌摧残,因而过早地离开了人间。故事很感人,推荐阅读。编辑:王希萍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0818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碧古轩主人        2014-08-17 11:52:07
  谢谢编辑,如此认真阅读此文,又如此认真地给予点评。都说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实 在需要人们倍加珍惜。那一矗矗墓碑,那一掬掬丘坟。无不蕴着个个或壮烈,或凄美,或深沉的故事。哪一个讲出来都可以给人力量,予人启迪。可惜的是此种事,做得人却并不太多。
2 楼        文友:黑人阿明        2014-08-17 18:05:28
  战士的忠诚,不仅在于战场上的流血牺牲,也在于负伤之后顽强的活着,艰苦的奋斗,不给组织带来更多的麻烦,尽量为人民做更多的事情,从某种意义上说,后者更难,更能够考验一个战士的忠诚。因此,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部怕死,三不怕活。今天,在这位共和国的功臣的英雄事迹面前,我更赞成这样的口号了。
3 楼        文友:碧古轩主人        2014-08-17 20:02:01
  阿明说得好极了。流血牺牲不易,失去生活能力活下来却难,活下来做个真正的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更难。岳父做到了。都在我们的视线之内,我们亲眼看见他如何生活、学习,修理钟表、翻译书籍,给乡亲们讲故事、调解家庭纠纷,解决邻里困难。
   余华有文《活着》。那是一种坚韧,如同皮条,任你拽,我也不断。岳父的活着,却是一种坚强了。没有这样的信念,即使活着,也是惯常,会失去很多精彩。
4 楼        文友:落霞与天使齐飞        2014-08-18 11:07:15
  感谢碧古轩主人老师赐稿,您的此篇文章已被新雀之巢文学社团的微信公众账号选择推送给文友共赏,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账号“quezhichaorongshuxia”后在可“查看历史消息”中查看。
   您在微信-通讯录-添加朋友-查找公众账号-输入“quezhichaorongshuxia”或“雀之巢—榕树下”,点击“关注”即可经常看见自己和文友的文章,感谢常来雀之巢赐稿。
仁者乐山山如画,智者乐水水无涯,从从容容一杯酒,平平淡淡一杯茶。
回复4 楼        文友:碧古轩主人        2014-08-20 11:53:54
  谢谢,即刻登录。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