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缘春天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文缘】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随笔)

编辑推荐 【文缘】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随笔)


作者:长白怪兽 童生,615.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236发表时间:2014-08-17 07:34:15

【文缘】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随笔) 中国有句话,叫“英雄莫问出处”。三皇五帝神圣事早已久远的漫灭了,流传下来的寥寥数件,也成了神话里的故事!最让人信服的最早印证这句话的还应该是汉刘邦,提三尺剑,起于草莽之中,灭强秦,亡项羽,数年间而一统河山,英雄故事不得不让后人击节!诚然,也有不以为然的,竹林七贤的阮籍曾经登临楚汉相持的广固山,天风浩荡中,发出了一句“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的感叹,似乎就是非议刘邦的。其实,唯有英雄才能识得英雄,所以有英雄相惜的说法,市井凡夫是无法度得英雄的心境的。阮籍当然不是无名之辈,但后人对他的评价基本就是猖狂二字,所以滕王阁赋中有“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一句。对他广固山之语,似乎就不必太在意了。
   江南绝对不是一个产生英雄的地方,她的风月太柔润了,直欲把生活在这块土地的人酥化,而英雄是需要棱角的!五千年的历史中,北方奉献的是铁马弯刀,南方多的是吟风弄月!秦皇汉武以来,起于草莽中的豪杰就没停歇南下的脚步。金国的海陵王完颜亮读柳永的望海潮词,说杭州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竟悠然神往,立刻提兵南下,直觑的江南无人物!
   江南的繁华,似乎就在南京与杭州二城,说来让人惭愧,这二城的兴盛,竟是被铁蹄弯刀催生的!五胡乱华,西晋灭亡,司马睿称帝与建康,开启了江南的第一个繁荣时期,此后便有了宋齐梁陈,南京也由此被称为六朝古都。梁朝的白袍战神陈庆之素来轻视北方人,可是在完成使他名震千古的北伐后,再见到北方人,陈庆之却分外恭谨起来,有人不解,问他何故前倨后恭,陈庆之道:衣冠人物,还在北朝啊!南北之高下,于此可见一斑。
   英雄必然有他自己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前,他无声无息;在这个时代后,他或已如巨星陨落。惟独在这个时代里,他才叱咤风云,星光灿烂!诗人说:各领风骚数百年。数百年的时光似乎说的过长了,大多的英雄也就风光生前吧?不过二三十年而已!
   在江南的第一个繁荣期东晋王朝中,桓温绝对是个名震遐迩的人物。桓温少年的时候,他的父亲被当时的权臣苏峻的部将江播所害,桓温带着母亲和三个弟弟流落乡间。一次,他的母亲病重,忽然想吃羊肉,桓温无钱可买,无奈把最小的弟弟桓冲当给了卖羊肉的老板,换得了一点羊肉,他的母亲吃下羊肉后,病也就离奇的好了。桓温白天辛苦劳作以养家,夜里勤练武艺以备复仇。在他十八岁的时候,江播死去,桓温以吊丧为名进入江播府邸,亲手杀死了江播的两个儿子,也算为父报了仇,桓温由此成了江南无人不晓的人物。东晋的皇帝十分赏识,把他招赘成了驸马,桓温也就挤进了上流社会,逐渐掌握了东晋朝廷的权力。桓温做荆州刺史的时候,割据四川的成汉政权发生内乱,桓温上书请求讨伐。东晋朝廷所有的官员都极力反对,想要阻止,无奈桓温上书时就已经发兵了。官员们认为桓温的这次出征必定失败,因为蜀国道路险远,桓温的兵马又不多。只有大臣刘琰认为桓温必定成功,有人问他根据,刘琰道:看桓温赌博就可以看出他的性格,在牌桌上,没有必胜的把握,桓温是不会下注的,由此可知,没有必胜的把握,桓温也是不会出兵的!后来的结果,果如刘琰所料,桓温灭了成汉,大胜而回。
   桓温的威权日重,于是他便有了篡位的想法,他的一个谋臣劝他道:您的声威还不足以让臣民服从,若想提高声威,必须得立有大功。于是,桓温决定北伐。第一次北伐的目标是盘踞长安的前秦。桓温进兵极为顺利,在峣关大破前秦兵马六万后,就挥师来到了距离长安一箭之地的灞上。在这时,桓温的军粮出现了匮乏,于是桓温决定在此驻军,以待灞上的麦子熟后收割以充军用。就在这时,一个叫王猛的年轻人求见,王猛穿着一件破羊皮袄席地而坐和桓温纵论起了天下大事。不知是做作,还是平时就是这么副神态,也或许那天身上的虱子咬人太狠,王猛脱下羊皮袄抓起了虱子,一边抓着虱子,一边回答着桓温的话,全然不理会周边将佐诧异的神情。桓温也感到了这个年轻人的与众不同,请教道:我吊民伐罪,挥师至此,关中的豪杰为什么不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呢?王猛道:将军您千里转战,到了长安脚下却逡巡不进,关中的豪杰实在不明白将军的思虑,所以不敢冒然前来。这话就直接点中了桓温北伐的心思,桓温默然良久,道:江南的人物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你!桓温在灞上驻军,给了前秦喘息的机会,前秦调集大军终于击败了桓温,第一次北伐就此失败。桓温回师江南的时候,想让王猛和他一同去,王猛笑着婉拒了。
   “关中良相唯王猛,天下苍生望谢安”这个扪虱而谈的青年就是日后有名的贤相王猛。王猛幼年的时候家里也很贫穷,以卖簸箕为生,这和刘备的卖草鞋有的一拼。有一天卖簸箕的时候,来了一个衣着十分华丽的仆人要买王猛所有的簸箕,并且给出的价格比王猛平日所卖的要高出几倍,只是身上没有带钱,得让王猛和他去取。王猛和仆人走了很远的山路,来到了一个十分壮观的所在,一个须发皓然面目慈祥的老人接见了他,王猛给老人行礼,老者笑道:王公,我怎么敢受您的大礼呢。给了王猛十倍的价钱,派人送他出山。王猛后来在嵩山庙中见到中岳大帝的塑像,依稀就是那个老者的面容。
   王猛在灞上和桓温一见后,便察觉桓温并不是自己理想的辅佐人物,他不可能给自己提供一个施展抱负的舞台,在桓温回师江南后,王猛又回到山中隐居起来。三国时的郭嘉曾经说:方今乱世,贤主在寻访良臣,良臣也在择主而事。诚然。
   桓温回军的第二年,前秦发生了内乱,苻坚登上了国主的宝座。提起苻坚,很多人怕是立时就想起了投鞭断流、草木皆兵这些典故,于是也就认为苻坚是个志大才疏、胆小如鼠的无能之辈。实话说,我在高中的年纪前,也这么认为过。这种认识实在是读教科文的历史书之故,学生时代的历史写的过于断章取义,而对于一个历史人物来说,必须纵观他的一生的作为,绝不可能拿他的一个片段来述说,这就容易给无知者造成错觉。其实,苻坚绝对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国君,只是一生的英名毁在了八公山上!
   苻坚自小就有救济苍生、一统天下的志向,他也深深地懂得,这必须得有贤人相助。前秦的尚书吕婆楼向他推荐了王猛,苻坚亲到王猛家中拜访,一见之下,相见恨晚!我有时特别奇怪,风云际会的君臣,之前大多素不相识,难得的是一见之下就信任有加,托付重任,甚至托付身家!韩信登坛拜将是如此,三顾茅庐更是如此!贤臣猛将受人赏识,所谓知遇之恩,只得鞠躬尽瘁!以国士待之,必以国士报之!苻坚在王猛的辅佐下,不几年就国内大治,路不拾遗,国家也就强盛起来,连连开疆拓土。
   桓温回到江南后,又进行了二次北伐。二次北伐的对象是姚襄,姚襄在当时也绝不是无能之辈,他本是后赵国的大将,冉闵灭赵后,姚襄南下投靠了东晋。由于姚襄年少时就有很大的名气,所以他渡过淮河一进入东晋,就受到了东晋名流的欣赏敬重。东晋朝廷把他和他的部众安置在淮河一带,和另一个有名士之称的将领殷浩一同准备北伐中原。殷浩做名士可以,做统军打仗的将帅就显得幼稚啦,缺乏控制手下将领的手段,姚襄和他的北伐主张格格不入,两人的关系也越弄越紧张,最终势同水火。部下于是劝告姚襄,不如渡淮水北返,打出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姚襄听从了部下的劝说,但就是走,也要出出心中的这口恶气,在一次军事行动中,姚襄伏击了殷浩的兵马,把殷浩打的大败。姚襄的反叛,引起东晋北部边境的骚动,引起桓温的二次北伐。
   桓温的二次北伐进展顺利,不但大破姚襄,还乘胜收复了洛阳周围的大片国土。桓温上书朝廷:为收复中原计,请朝廷迁都洛阳。这理所当然的遭到了东晋群臣的反对,一方面,群臣偏安江南日久,实不愿再动荡流离一番;另一方面,群臣也看出桓温此举有控制朝廷的意味。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刻,桓温却停止了进攻的步伐,急匆匆的奔回江南去了。究其原因,还是怕领兵在外久了,朝廷中的异己势力有危害他的举动。
   桓温一撤退,让前燕国的君臣兴奋起来,他们赶紧发兵,把桓温收复的地盘抢了过去。看过天龙八部的,可能都会记得,“北乔峰,南慕容”,那个慕容复念念不忘恢复故国,他要恢复的就是这个燕国。鲜卑慕容原居住在辽东,这个时期,慕容家族人才辈出,势力渐盛,终于在今天辽宁的朝阳建立了王权。桓温不甘心到手的地盘就这么失去,于是开始了他的第三次北伐。
   这个时候的桓温已经六十余岁了,北伐大军路过金镛城的时候,桓温看到了自己年轻的时候在金城内史的任上种植的柳树,柳树已经有十围粗了。桓温手抚柳丝,回想起了自己一生的往事,不禁慨然涕下!写下了十分有名的诗句: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魏晋时期,名士辈出,但桓温这六句诗就足以笑傲一切名士!
   桓温的第三次北伐开局如同前两次一样,也是极为顺利。前燕国连续几次失利后,朝野惶恐,前燕的皇帝慕容暐一度想把都城从邺城迁回辽东。这个时候慕容垂站了出来,恳求道:请皇帝准许老臣带兵打一仗,如果败了,那时再逃回辽东不迟。慕容暐无奈之下答应了他的请求。这个慕容垂可不是一般,他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影响了中国历史走向的人物。他是当时皇帝的亲叔叔,受封为吴王。老皇帝慕容儁临死的时候,实在不放心他的年仅十二岁的儿子继位,于是让他的弟弟慕容恪辅政。慕容恪也是慕容家族出类拔萃的人物,智谋勇略名动一时,他没有辜负老皇帝的期望,终其一生不但护理的小皇帝周全,还让燕国逐渐强大起来,只是天命不永!慕容恪临终上表道:方今乱世,诸雄争霸,但陛下也不必过于焦虑,只要任用吴王慕容垂就可保我大燕无事,慕容垂才能十倍于我,希望陛下亲之信之。已经长大的皇帝不但没有听进慕容恪的良言,反而对慕容垂猜忌起来。慕容垂是个心思灵动的主,一见不被信用,也为了自保,便称病告退。在桓温大兵压境的时候,为了祖宗的江山,慕容垂不得不挺身而出。
   桓温绝对是南北朝时期一个出类拔萃的将领,但这个慕容垂似乎比他更为出色。国难当头之际,前燕的后主慕容暐再也顾不得大权旁落,在慕容垂的哀求下,让他领军出战桓温。功高莫若救主,计狠莫若绝粮。慕容垂果然不同凡响,料定桓温远来,军粮必定接济不上,于是深沟高垒,只是派人袭扰桓温的粮道。桓温的军粮匮乏,被迫回撤,慕容垂趁机纵兵追击,在枋头大败桓温,桓温五万人的大军,最后逃回江南的不过数千!枋头之战,让桓温数十年积聚的精锐之师一夕毁灭,桓温再也没有了北伐的资本,终其余生,再也没踏入中原半步。
   桓温三次北伐,终未获得寸许土地,也就没能建立震主的功勋!回到江南后,一个谋士又给他出主意道:让朝野慑服,没有比废立皇帝再奏效的了!桓温深以为然,又说出了一句流传后世的名言:大丈夫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于是桓温带兵向建康进发,此时的东晋朝廷里根本没有一个可以和桓温分庭抗礼的人物,桓温得以顺利的进行了废立。51岁的司马昱被立为新的皇帝,就是简文帝。桓温的本意是直接篡位怕朝野不服,用简文帝做个铺垫。慢慢的让简文帝禅让给他。两年后,简文帝病危,临终之际,写下遗嘱道:让桓温辅政,如周公故事,如小皇帝可辅助则辅助,如其不行,桓温可自立为帝!这道遗嘱被王坦之一手撕碎弃于地上。简文帝叹息道:天下本就是从别人手里得来的,再失去又有什么可惜呢,您不必激动如此!王坦之道:天下是元帝、明帝的天下,您没有权利把祖宗的江山随便让与别人。王坦之提笔重又写了一道遗嘱:召桓温为都督中外诸军事,入朝辅政。王坦之是当时名重士林的人物,出身士族名门,最为当时的朝野所推重,和谢安齐名!
   桓温得到简文帝的遗嘱大失所望,愤恨之余又带兵来到建康,欲武力逼宫。东晋的诸大臣惊慌之下,决定派王坦之和谢安前往桓温的军营,好言相劝。桓温知道二人要来,在军帐之后埋伏下刀斧手,如一言不合,便要将二人剁为肉泥!一进入军帐,王谢二人便看见了军帐后若隐若现的刀斧影,王坦之紧张的在拜见桓温时,竟将手中拿的笏板拿倒了!谢安却神态自若,缓缓道:我听说有德望的将军把兵士布置到边境上,用来防范敌人,将军您在幕后布置军兵,是为了对付谁呢?桓温一时语塞,略带羞愧道:也不能不防备别人图谋我啊!说着挥手让军兵退出。桓温进到建康后,见反对自己的士族太多,便也没敢强行篡位,不久以后,郁郁而终。
   慕容垂大败桓温后,不禁没有得到慕容暐的重用,反而得到了更为严重的猜忌,为了自保,慕容垂不得不逃出燕国,投奔前秦。此时的前秦在苻坚和王猛的治理下,国力强盛,大有一统华夏之势。慕容垂的来投,让前秦君臣喜出望外,只因为有个慕容垂,许多年来前秦不敢对燕国下手!现在燕国自毁长城,前秦焉得不喜?王猛随之发动了吞并燕国的战争,没有了慕容垂的燕国被王猛摧枯拉朽势如破竹,最后国都邺城被攻破,慕容暐做了亡国之君,好在苻坚比较大度,没有杀害他。慕容垂看到燕国投降的君臣十分恼恨,多次冷语嘲讽。一位前燕国的尚书对他道:大王以前是做了许多对不起您的事情,可您也不应该如此对待他们,燕国的复兴将来还要靠你呢,您也必须得把燕国的所有力量汇聚在您的身边。慕容垂幡然醒悟,从此加强了对燕国投降君臣的团结。
   英雄所见往往略同。燕国的复兴力量把希望寄托于慕容垂身上,前秦的宰相王猛也认为慕容复必不肯久居人下,留着他终究是秦国的祸患。王猛多次劝说秦王苻坚,让他除掉慕容垂,在这件事上,苻坚表现了少有的固执,没有听从王猛。于是,王猛便多次设计陷害慕容垂,可惜慕容垂每次都死里逃生了。天妒英才,王猛得了重病,弥留之际,苻坚来看望他,王猛道:慕容垂终非池中之物,大王要早日除掉他;东晋虽然偏安一隅,但目前君臣一心,还没有衰败的迹象,大王不要轻易攻打他。王猛说完,溘然长逝。苻坚放声痛哭道:老天为什么对我如此不公?为什么要夺了我最好的宰相?难道不想让我统一全国吗?
   王猛死去后,前秦又灭掉了几个割据小政权。此时中国的大地上,长江淮河以北是前秦,以南是东晋,两大政权隔水对峙。慕容垂等几个被灭国家的降臣日夜劝说苻坚南下攻晋,苻坚志得意满,也认为攻灭晋朝统一天下的时机已经到了,只有苻坚的弟弟苻生坚决反对。苻生道:大王,您忘了王猛临终的话了吗?苻坚道:假如王猛活到现在,他也不会反对我的。最后,苻坚汇集了全国的兵力近百万人,南下攻打东晋。这就发生了著名的淝水之战。淝水之战,东晋在谢安的领导下大获全胜,苻坚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一路败退回到长安。淝水之战对前秦的打击是毁灭性的,慕容垂等趁机掀起恢复故国的行动,被前秦灭亡的国家纷纷复辟,前秦在风雨飘摇中灭亡了,苻坚也被敌手勒死,北方重新陷入诸国纷争的局面。江山代有人才出,纷争的局面中,拓跋家族迎来了兴盛时期。
  

共 582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是一篇广援博引、力透纸背并有广泛的现实意义的杂文,观点鲜明,论据充足,论证有力。作者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铺垫、步步递进,以魏晋时期的一段历史,表达对历史的反思并影射现实。在江南的第一个繁荣期东晋王朝中,名士辈出,但桓温凭借其卓越的才能足以笑傲一切名士。但历史向来是各领风骚几十年,因为英雄们都各自有他自己的时代,惟独在这个时代里,他才叱咤风云,星光灿烂!同时历史也是:为胜者歌功颂德、败者落井下石的虚假陈述。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中华五千年,悠悠文明史,见证了太多的分合交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于是,我们后人留下了太多的思索。欣赏寓意深刻的文字。感谢赐稿文缘。推荐加精!【编辑:潮仙】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潮仙        2014-08-17 07:35:04
  中华五千年,悠悠文明史,见证了太多的分合交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于是,我们后人留下了太多的思索。欣赏寓意深刻的文字。感谢赐稿文缘。问好老师!
回复1 楼        文友:长白怪兽        2014-08-17 08:34:14
  多谢潮仙的按语,这真是个随笔,写的时候就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或许历史故事写得多了些。
2 楼        文友:秋天的风        2014-08-17 07:57:53
  怪兽终于回来了。风相信怪兽,文缘一直等待着老师回来。高兴!!先去拜读文章。
活到老,学到老,踏踏实实地往前走,做真实的自己。
回复2 楼        文友:长白怪兽        2014-08-17 08:35:26
  有短篇的时候,还是给文缘,好吧。
3 楼        文友:秋天的风        2014-08-17 08:16:21
  王猛的睿智我还是非常佩服的。很多时候,当局者迷,身在其中,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往往蕴含着一种不易发觉的力量,一旦时机成熟,便重手出拳。回顾历史,看看今朝身边的人与事,颇有一番感慨在心中。欣赏佳作,祝写作愉快,同时也盼老师有更多的佳作展示给读者。
活到老,学到老,踏踏实实地往前走,做真实的自己。
4 楼        文友:豪哥        2014-08-17 10:58:26
  历史已经就在那里,后人解读、复述还是篡改历史,可见高下。
   先生开篇可算解读,中后多是复述。只是有一点不解,“江南绝对不是一个产生英雄的地方....”,这话我有同感。但后文大半演绎了桓温这个江南英雄,谢安也算一个。
   在下读史不如阁下细致,此文明晰了我的一些模糊的细节,谢谢!
雨棠莺啼无非常景,见得懂得便是值得。
5 楼        文友:三月传奇        2014-08-17 11:50:45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二十年!开篇以“英雄莫问出处”引出历史的风流人物,各路英雄风云际会,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从历史的烟云中抒发出作者独到的认知和感慨。历史是一面镜子!欣赏老师佳作!更欣赏老师的渊博学识!问好老师,欢迎赐稿文缘!
6 楼        文友:秋天的风        2014-08-17 16:54:37
  好的,只要老师觉得开心就好,风先谢谢老师了。
活到老,学到老,踏踏实实地往前走,做真实的自己。
7 楼        文友:缘分二月        2014-08-23 20:51:06
  英雄莫问出处,当只看以后。果真以后风云际会,遇风化龙遇山成仙的大有人在。
骨宜刚,气宜柔,志宜大,胆宜小,心宜虚,言宜实,慧宜增,福宜惜,虑不远,忧亦近。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