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绿野荒踪 >> 短篇 >> 作品赏析 >> 【绿野】千秋诗词话爱情

精品 【绿野】千秋诗词话爱情


作者:楚慎言 秀才,1304.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35发表时间:2014-08-18 19:42:51

“如果一个姑娘想嫁富翁,那就不是爱情,财产是最无足轻重的东西,只有经得起别离的痛苦才是真正的爱情。”这就是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对于爱情的诠释。而我国的唐代诗人白居易更是写下“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类脍炙人口的佳句。都说诗人是感性的,所以诗人的爱情也更为世人所关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唐诗宋词的世界,去分享诗人片刻的温馨与浪漫,痛苦与彷徨。
  
  
  
   一、《暮秋独游曲江》
  
   作者:【唐】李商隐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故事:相传李商隐在结婚以前,曾有一红颜知己,名叫“荷花”。荷花姑娘天生丽质,秀色可餐,更为难得的是她心地还淳朴善良。而当时候的李商隐相貌出众,才华横溢,乃当世之有名的青年才俊。两人花前月下、情投意合、恩恩爱爱,羡煞旁人。就在“荷花”姑娘的陪伴下,李商隐的才学一日千里、突飞猛进,两人就此一起渡过了一段幸福甜蜜的时光。
  
   就在李商隐快要进京赶考的前一个月。荷花姑娘突然身染重病,李商隐虽请来郎中为其诊病,但可惜以回天无术、药石无灵。李商隐只能在病榻前陪伴荷花姑娘度过其最后一段时光。不久一朵娇艳的“荷花”不幸早早地凋零。
  
   荷花姑娘的早逝,给李商隐带来了无比沉重的打击。后来诗人每每见到湖塘里的荷花,心中便泛起阵阵涟漪。他自始至终也不能忘记那段刻骨铭心的记忆。《暮秋独游曲江》中:“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意思是说荷叶初生时相遇恋人,不久分离,春恨已生。荷叶枯时恋人辞世,秋恨又成。只要身在人世,对伊的情意,地久天长永存。多少惆怅,只有那流不尽的滔滔江水声。所以,李商隐又写诗一首七言古诗曰“《赠荷花》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煞人!”
  
   其中最后那句“翠减红衰愁煞人”更是无奈面对满池的荷花,无限缅怀“荷花”的内心悲戚之情。不论这个传说真实与否,痴情文士李商隐的爱情诗,多与荷花结缘则是勿庸置疑的事实。
  
   二、《江陵愁望寄子安》
  
   作者:【唐】鱼玄机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本诗乃是唐代女诗人鱼玄机的作品。这是一首抒情诗,通过对秋景的描绘,表达了女诗人因孤独寂寞而对远方情郎的思念之情。此诗前两句写盼人不至,后两句接写相思情。全诗运用句中重复、句中排比、反义字相起等手段,造成悠扬飘摇的风调,有助于加强抒情效果,深切地抒发了诗人的相思之情。
  
   据传,李亿、鱼玄机两人在大诗人温庭筠的撮合之下一见钟情。李亿将鱼玄机迎娶到他在林亭的一栋精致别院之中。林亭在长安城西十余里,此地依山傍水,风景宜人,是长安达官显贵们所喜爱的一个度假休闲之处。在这里,李亿与鱼幼微度过了一段风花雪月的美好时光。
  
   而在江陵,李亿还有一个原配夫人裴氏,见丈夫去京多时仍不来接自己,于是多次来信催促。在无可奈何之下,李亿只好亲自东下接眷。李亿有糟糠之妻,鱼玄机早已知晓,接她来京也本是合情合理。鱼玄机饱读圣贤之书,自然通情达理,于是深情款款地送别了李亿。可是情窦已开,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不久便牵肠挂肚地写下这首《江陵愁望寄子安》。
  
   鱼玄机姿色倾国,天性聪慧,才思敏捷,好读书,尤善于工诗。与李冶、薛涛、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她大约十岁时便与著名诗人温庭筠相识,并吟诗作对。她嫁于李亿为妾,却为李妻所不能容,只得入长安咸宜观出家为女道士。出家后,依然对李亿一往情深,写下许多怀念他的诗。鱼玄机至此孤零一身,她寂寞悲愤之余便发出“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的感叹且又绝望的心声。据记载,后因打死婢女绿翘,为京兆尹温璋以打死婢女之罪名处死。
  
  
  
   三、《杨柳枝·其二》
  
   作者:【唐】温庭筠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此篇是以女子口吻,抒写她对情郎的眷恋。首起二句,是叮嘱之辞。“井底点灯深烛伊”,这“井底点灯”四字,谓在井底点上灯。何以偏在井底点灯呢?原来这井底之灯,必是深处之烛。而“深烛”,隐喻“深嘱”。“伊”是人称代词,在此代“你”。 “深烛伊”也就是“非常诚恳地嘱咐你。”显然,是作者刻意运用谐音双关的手法叙事。因而使词意隐晦了。
  
   温庭筠诗风上承南北朝齐、梁、陈宫体的余风,下启花间派的艳体,是民间词转为文人词的重要标志。温庭筠作为词人的地位很高。他著有《握兰》、词集《金荃》二集,均已散亡,现存的《花间集》收集了66阕他的词作、列为篇首。温庭筠词风婉丽、情致含蕴、辞藻浓艳,今存310余首,后世词人如冯延巳、周邦彦、吴文英等多受他影响。
  
   可以说温庭筠是第一位专力于“倚声填词”的诗人,其词多写花间月下、闺情绮怨,形成了以绮艳香软为特征的花间词风,被称为“花间派”鼻祖,对五代以后词的大发展起了很强的推动作用。词这种文学形式,到了温庭筠手里才真正被人们重视起来,随后五代与宋代的词人竞相为之,终于使词在中国古代文坛上成蔚为大观,仍然有着极广泛的影响。温庭筠对词的贡献,永远受到后人的尊敬。
  
   四、《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作者:【北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词上片写登高望远所引起的无尽离愁,以迷离的景物描写渲染出凄楚悲凉的气氛;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最后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憔悴。全词巧妙地把飘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融为一体,表现了主人公坚毅的性格与执着的态度,成功地刻画了一个思念远方亲人的女性的形象。
  
   柳永,宋代词人。字耆卿,原名三变,字景庄,崇安(今属福建)人。景祐元年(1034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或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善为乐章,长于慢词。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与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词风婉约,词作甚丰,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词人。创作慢词独多,发展了铺叙手法,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对北宋慢词的兴盛和发展有重要作用。词作流传极广,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之说。
  
  
  
   五、《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作者:【北宋】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李之仪,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他是北宋中后期“苏门”文人集团的重要成员,官至原州(今属甘肃)通判。李之仪一生官职并不显赫,但他与苏轼的文缘友情却流传至今。
  
   李之仪这首《卜算子》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明白如话,复叠回环,同时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深婉含蓄的特点,可以说是一种提高和净化了的通俗词。
  
   此词以长江起兴。开头两句,“我”“君”对起,而一住江头,一住江尾,见双方空间距离之悬隔,也暗寓相思之情的悠长。重叠复沓的句式,加强了咏叹的情味,仿佛可以感触到主人公深情的思念与叹息,在阁中翘首思念的女子形象于此江山万里的悠广背景下凸现出来。
  
   三、四两句,从前两句直接引出。江头江尾的万里遥隔,引出了“日日思君不见君”这一全词的主干;而同住长江之滨,则引出了“共饮长江水”。如果各自孤立起来看,每一句都不见出色,但联起来吟味,便觉笔墨之外别具一段深情妙理。这就是两句之间含而未宣、任人体味的那层转折。字面意思浅直:日日思君而不得见,却又共饮一江之水。深味之下,似可知尽管思而不见,毕竟还能共饮长江之水。这“共饮”又似乎多少能稍慰相思离隔之恨。词人只淡淡道出“不见”与“共饮”的事实,隐去它们之间的转折关系的内涵,任人揣度吟味,反使词情分外深婉含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换头仍紧扣长江水,承上“思君不见”进一步抒写别恨。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用“几时休”“何时已”这样的口吻,一方面表明主观上祈望恨之能已,另一方面又暗透客观上恨之无已。江水永无不流之日,自己的相思隔离之恨也永无销歇之时。此词以祈望恨之能已反透恨之不能已,变民歌、民间词之直率热烈为深挚婉曲,变重言错举为简约含蓄。
  
   写到这里,词人翻出一层新的意蕴:“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恨之无已,正缘爱之深挚。“我心”既是江水不竭,相思无已,自然也就希望“君心似我心”,我定不负我相思之意。江头江尾的阻隔纵然不能飞越,而两相挚爱的心灵却相通。这样一来,单方面的相思便变为双方的期许,无已的别恨便化为永恒的相爱与期待。这样,阻隔的双方心灵上便得到了永久的滋润与慰藉。从“此恨何时已”翻出“定不负相思意”,江头江尾的遥隔这里反而成为感情升华的条件了。这首词的结拍写出了隔绝中的永恒之爱,给人以江水长流情长的感受。
  
   全词以长江水为贯串始终的抒情线索,以“日日思君不见君”为主干。分住江头江尾,是“不见君”的原因;“此恨何时已”,是“不见君”的结果;“君心似我心”“不负相思意”是虽有恨而无恨的交织。有恨的原因是“不见君”,无恨.的原因是“不相负”。悠悠长江水,既是双方相隔千里的天然障碍,又是一脉相通、遥寄情思的天然载体;既是悠悠相思、无穷别恨的触发物与象征,又是双方永恒相爱与期待的见证。随着词情的发展,它的作用也不断变化,可谓妙用无穷。这样新巧的构思和深婉的情思、明净的语言、复沓的句法的结合,构成了这首词特有的灵秀隽永、玲珑晶莹的风神。
  
  
  
   六、点绛唇·蹴罢秋千
  
   作者:【南宋】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此词写少女初次萌动的爱情,真实而生动。上片荡完秋千的精神状态,妙在静中见动。词人不写荡秋千时的欢乐,而是剪取了“蹴罢秋千”以后一刹那间的镜头。此刻全部动作虽已停止,但仍可以想象得出少女在荡秋千时的情景,罗衣轻飏,像燕子一样地在空中飞来飞去,妙在静中见动。“起来慵整纤纤手”,“慵整”二字用得非常恰切,从秋千上下来后,两手有些麻,却又懒得稍微活动一下,写出少女的娇憨。“纤纤手”语出《古诗十九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借以形容双手的细嫩柔美,同时也点出人物的年纪和身份。“薄汗轻衣透”,她身穿“轻衣”,也就是罗裳初试,由干荡秋千时用力,出了一身薄汗,额上还渗有晶莹的汗珠。这份娇弱美丽的神态恰如在娇嫩柔弱的花枝上缀着一颗颗晶莹的露珠。“露浓花瘦”一语既表明时间是在春天的早晨,地点是在花园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整个上片以静写动,以花喻人,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少女荡完秋千后的神态。
  
   下片写少女乍见来客的情态。她荡完秋千,正累得不愿动弹,突然花园里闯进来一个陌生人。“见客入来”,她感到惊诧,来不及整理衣装,急忙回避。“袜刬”,指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走路。“金钗溜”,是说头发松散,金钗下滑坠地,写匆忙惶遽时的表情。词中虽未正面描写这位突然来到的客人是谁,但从词人的反应中可以印证,他定是一位翩翩美少年。“和羞走”三字,把她此时此刻的内心感情和外部动作作了精确的描绘。“和羞”者,含羞也;“走”者,疾走也。然而更妙的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二句。它以极精湛的笔墨描绘了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微妙心理。最后她只好借“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他几眼。下片以动作写心理,几个动作层次分明,曲折多变,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划出来。李清照这样描写也是有所本依的。唐人韩偓《香奁集》中写过类似的诗句:“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但相比之下,“和笑走”见轻薄,“和羞走”现深挚;“手搓梅子”只能表现不安,“却把青梅嗅”则可描画矫饰;“映中门”似旁若无人,而“倚门”则有所期待,加以“回首”一笔,少女窥人之态婉然眼前。较之韩诗,有青出于蓝之胜。

共 854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喜欢诗,她总是如此多娇。字里行间流露着碧草青青、千娇百媚、蜓飞蝶舞、莺语花开、且阵阵芬芳。天边一行柳绿、阡陌一片桃红,芳姿摇曳,缕缕轻柔,落英纷纷,夕阳昏醉。仿佛间如同美人恬睡;如同美人画眉;更是如同一种感觉,那便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喜欢诗词,跟随作者的步履一路走来,然后掩卷长思,流连于不同时代的爱情里:李商隐、鱼玄机、温庭筠、柳永、李之仪、李清照、陆游、司马相如,才子佳人,风流韵事,一一道来,感谢作者,给编者带来一次关于爱情的享受。期待更好的作品问世,遥祝幸福。【编辑 禾上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0820004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禾上土        2014-08-18 19:43:38
  喜欢诗词,跟随作者的步履一路走来,然后掩卷长思,流连于不同时代的爱情里:李商隐、鱼玄机、温庭筠、柳永、李之仪、李清照、陆游、司马相如,才子佳人,风流韵事,一一道来,感谢作者,给编者带来一次关于爱情的享受。期待更好的作品问世,遥祝幸福。
回复1 楼        文友:楚慎言        2014-08-20 14:18:14
  谢谢你的赞赏,我回继续努力的!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