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二姑妈(散文)

编辑推荐 【流年】二姑妈(散文)


作者:韩宝玲 布衣,292.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329发表时间:2014-08-19 11:42:08
摘要:豆蔻年华的二姑妈,从抗婚到认命,自强不息,任劳任怨,又颐指气使……

1948年春,在渭南县来化镇西北我们村里,解放大军排着整齐的队伍隔三差五就会从我家门前的巷道经过,队伍两旁不乏有看热闹的人群,后来传闻村西头大财主家正上中学的女儿跟着队伍走了,对此,看热闹的人群里说三道四中也夹杂着年轻人的羡慕口吻。豆蔻年华的二姑妈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被严加看管待在家中。我大姑妈找婆家时我爷爷尚且有心情和时间打听亲家的家境和相看女婿,迫于形势我二姑妈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当时住在村中间的媒人这样对我的爷爷讲:“距村四里有人家,家中四口人,独子,院内青石铺地,三间上房,十多根房柱每个都有一人粗,房梁两个人都合搂不住。两村相距不远,回娘家看女都很方便。”闻此,我爷爷立马答应了婚事。
   村中有好事者,其亲戚就在给二姑妈介绍的婆家对门住,好事者向人叹道:“咦,这么好的姑娘,咋给了那么个人家,太穷了,房子露天,一家四口人两个吸烟的,不事农耕,懒得出奇……”这话传到了二姑妈的耳朵,二姑姑不愿意了。有一天,我二姑妈和我妈妈去外婆家还骡子,我的一个妗子毫无顾忌地向我的二姑妈爆料她所找的婆家有一个外号叫“大少”的爷爷,如何在家境倒了但架子还不倒,依然长袍马褂不干活满世界瞎转悠,破衣服脏得油黑发亮,“像个大要饭的!”要饭的前面再加个“大”字,妗子们夸张的河南腔,愁煞了我的二姑妈。当时我的一位投笔从戎的舅舅正好回家,把他的一位在剧团吹笛子的同学要介绍给二姑妈,这事被我的外婆知道了,那还得了,剧团吹笛子的不过一戏子何足挂齿,妗子舅舅们被外婆大加斥责,外婆更对二姑妈劝导安慰一番,说好儿不在家当,好女不在嫁妆,关键是人好就行。
   为了抗婚,我的二姑妈除了不吃饭表示抗议,还在正值麦收虎口夺食的大忙时节待在家里呕气不下地干一天活,这在以往勤劳致富至上的爷爷眼中是决不允许的。听说洋火(火柴)是一种药做的,能毒死人,我的二姑妈悲愤地喝下了一整盒洋火药……媒妁之言不可违,终究抗不过父母之命,这年冬天,二姑妈出嫁了。
   婚礼上,我爷爷和我二姑妈一样,是第一次见到新郎,也是第一次亲临号称是财主家境的亲家。我爷爷的脸拉了半尺长,阴沉得几乎成黑青色。我家的亲戚都是河南人,他们操着河南腔叹道:“咦,我的亲娘啊……”
   新郎二姑夫身高一米八以上,我们家的人都看不惯个子太高的人,新郎二姑夫的礼服是穿他爷爷的老衣(寿衣),衣服太短逾显出二姑夫的大长腿,我家一个亲戚不顾礼貌盯看着新郎说:“哎呀,我的娘啊,新郎像个大刀贼!”我们家从河南落户到陕西,我爷爷讲究结亲结义,所以嫁女儿是不计较甚至不收彩礼的。爷爷能干,我们家里家境殷实,虽然不讲究穿戴,但也容不得以至于置办不起婚服竟要借穿寿衣。二姑夫家的院子是铺着青石板,房子很高,但的确是露着天,缺瓦少檩。二姑夫家四口人:爷爷奶奶父亲和他本人。二姑夫幼年丧母,其祖上下川(到四川)做生意发了家,到了他爷爷手里家境已开始败落了,二姑夫读过私塾上过学,但不识字的爷爷当时根本没有发现或认识到这是二姑夫有别于大姑夫或其他人的一个特点或特长,只在心里自责后悔不该只听信媒人一面之词。我奶奶更绝,吃完宴席回去,从此不再搭理住在村中间的那位媒人两口子。我爷爷也不再幻想结交陕西人脉,往来打交道的基本是河南老乡,但二姑妈家从此成了我们家唯一的一户陕西亲戚。
   我的爷爷民国十八年就落脚陕西,他的吃苦能干让我们家不愁吃穿,但在礼仪往来精神层面上还谈不到晋级,基本相当于富一代,条件相当的陕西当地人,一般不愿意与我们结亲,这主要是礼仪上的差异,其实,爷爷只要稍用心想就能明白,号称财主能和我们结亲的陕西当地人二姑夫家是远远穷得不能再穷了。
   这年春节前,二姑妈回到娘家不愿再回婆家,太穷了,想喝口热水连把柴禾都没有。爷爷赶着车拉了一大车柴禾连同粮油送到了二姑夫家。不几天,二姑妈又回来了,要过年了,年货一点都没有置办,这日子还怎么过?无论如何二姑妈不回婆家了。当二姑夫最后一次来请二姑妈回去的时候,爷爷让高大的二姑夫背了两大捆棉花先行回走,先卖了棉花置办年货过了年再说。随后,先是棉花,再是粮油再到红薯萝卜柴禾等,不断地送到了二姑妈家。这年春天,靠近二姑夫他们村的六亩地划归到二姑夫家。我们家当时有地六十亩,从河南奔陕西不惜心血与苦累一心发家的爷爷和奶奶拿出十分之一送给二姑夫家并不是很痛快就做出决择的,为了这六亩地,我爷爷心疼了好长时间,但有什么办法,爷爷觉着他亏欠二姑妈,他得弥补。
   之后,和爷爷一样勤劳能干的聪明的二姑妈开始了纺纱织布,二姑夫家的四口人才穿得象样儿,日子走上正轨。
   我长大后,和二姑妈聊天时,二姑妈常对我这样讲:解放,解放,主要是妇女解放;翻身,翻身,主要是妇女翻身,其他都差不多,唯独是妇女的变化太大了,姑妈没有赶上好时候,要是姑妈生到现在就好了。
   二姑妈对爷爷有两点不能释怀:一是重男轻女,把她从学堂硬揪了回来,二是婚姻上的自我做主,不征求她的意见。二姑妈也感觉到了爷爷的歉疚,说她每次回娘家,想住多长时间就住多长时间,爷爷从不枉加干涉,相对这点,大姑妈就没有这样的权利。
   因欺生欺客的陋俗,常有祖籍是河南的孩子大人被戏称“河南蛋”,但我二姑妈本人及其孩子却没有这样的经历。“哼,谁敢叫我河南蛋!”二姑妈的凛然让戏谑者止步。二姑妈家对门的主妇也是河南籍人,两家孩子打嘴仗,对门的孩子因被骂河南蛋经常哭回家。对门的嬢嬢就叹息说:“嬢嬢这个河南蛋是河南蛋,你妈妈那个河南蛋就不是河南蛋。”也是,对门嬢嬢的陕西话里总透着一股子河南味,而二姑妈的陕西话地地道道不说,家务操持利落干净,待人厚道大方,丝毫让人无可挑剔。
   从我记事起,我就感觉到了二姑妈勤劳善良的朴素人格,她聪明能干,持家有方,颐指气使,象个佘太君。有时我想,二姑妈也太厉害了。对此我妈妈总会重复以上内容肯定的说,应该的,二姑妈劳苦功高,给他们家(二姑夫家)把日子过成了!这“日子过成了”,主要是指二姑妈领着他们家包括二姑夫在内的一帮失了势的财主家的老爷少爷们放下架子从零做起,一点一滴积累,方方面面发展,以至于昔日财主家的气势渐显端倪。
   二姑妈最突出的才干是,自学成才,掌握了新式接生法,几十年来在十里八乡接生的婴儿多不胜数,直至新农村医疗制度设施健全以后,二姑妈才告老歇息。这份收入,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相当有份量的,不光给表哥们娶妻盖房,也让讲究吃穿爱摆谱的二姑父有了资本。所以,二姑妈在家里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
   夫妻恩爱,子孝孙贤,麒麟添瑞。二姑妈与二姑夫携手走过了六十年风风雨雨,二姑夫八十大寿与结婚六十周年共庆,可喜可贺之际,我写以上内容以添色暨聊发思故之幽情。
   2014农历甲午年三月,我的二姑妈因病辞世,享年81岁。表姐对我说,母亲劳苦一生,敬老人育儿女持家有方名扬乡里,为母婴助新生医德高尚口碑载道;家里日子过到今天,母亲功不可没,你是才女,又是娘家人,写幅挽联吧。我沉思良久,欣然命笔道:
   兰心慧质伴随桃花朵朵杳然去,劳苦功高空留遗韵桩桩奈春晖,驾鹤西归。

共 286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此文中,作者描写了她的二姑妈。作者从二姑妈的婚姻开始说起,在那个男尊女卑,父母之言的社会中,不管多么要强的女子,终究抵不过一纸媒妁之言。二姑妈是抗争过的,但她依然无奈地选择了屈服。这一份屈服中,有爷爷的内疚和不舍,更有二姑妈的遇挫则勇的坚韧。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熬过最初贫穷的二姑妈,将自己的日子过得风生水起,她用自己一颗博大的爱心,支撑起那个没落的家,并母慈子孝,将爱传承下去。 二姑妈是一个让人尊敬的人,是一个劳苦功高的人。文章叹往事悠悠,感人性之伟大。当二姑妈因病仙逝,一副挽联送姑妈:兰心慧质伴随桃花朵朵杳然去,劳苦功高空留遗韵桩桩奈春晖,驾鹤西归。以示对二姑妈的敬仰和怀念。此文描写细腻,情感厚重,通过二姑妈的努力奋斗的一生,引导我们都要积极向上,一心向善,饱含正能量。佳作,流年欣赏并倾情推荐!【编辑:平淡是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14-08-19 11:43:03
  看过,对二姑妈充满敬意,也对姐姐的分享表示感谢,艰难困苦都抵不过一份信念。
   祝福。
2 楼        文友:瑞雪无雨        2014-08-19 22:54:33
  其实作者的《如烟往事》里的文章都可以发表的,二姑妈让我想起了《活着》中的女主人的命运,期待发表更多的美文。
3 楼        文友:土豆泥        2016-03-23 12:47:57
  2014年8月19日,就用瑞雪无雨参与了评论,说可以发表了,俺还是挺有眼光的,再次拜读,依然敬佩!老人们都走了,他们天国团聚去了,你的文章让他们的精神永存!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