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两脚踏东西之文化,一心评宇宙之文章

精品 两脚踏东西之文化,一心评宇宙之文章 ——读林语堂传记有感


作者:离声旧弦 布衣,359.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16发表时间:2014-08-19 23:44:06
摘要:追求思想崇高的同时以现世为本位,寻求心灵的解放,怀着强烈的文化感和对人类命运的关爱建设精神领域和思想信仰,这就是百年大师——林语堂。

林语堂,一个现代人并不陌生的名字,作为杰出的翻译家,他蜚声世界文坛;作为卓有成就的学者,他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身为卓越的现代作家,他中英文双语写作,几乎绝无仅有。近日读林语堂传记,追随林语堂的精神足迹,让我感受到一位名师大家的风范和一位知识分子的操守。
   一、兴趣,责任与角色
   生于福建山区的一个基督教家庭,宗教的启发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燃起了林语堂对知识的热情,他生长的大山也许可以挡住一个孩子远行的脚步,却无法阻止他走出大山的梦想和对知识的渴望。
   林语堂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人生之路。他率性而为地探索,信仰的选择,求学的历程,爱情与家庭,都有着独特的经历。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求学,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任外交部秘书,主编《论语》半月刊,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用英文写作《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丰富的人生经历源于他不断的探索与追求。
   林语堂从语言学起步,走进学术界,从技术专家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亦是他自己的选择。他在与语丝派融合前,是一位优秀的学者和教师。但他不甘心只在自己的专业中埋头研究,而是要向公众说出自己想说的话,1924年,林语堂选择加入《语丝》,并作为公共知识分子正式在中国的公共领域中发表自己见解,他选择了步入社会生活,承担社会责任。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政象混乱,思想界气氛沉闷,国民精神萎靡,这种状况使关心国家大事的林语堂决定开始自己的社会文化批评。对中国现状的认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待这种现实的态度,使林语堂确立了今后的基本方向,提出了改变现实的设想,从而走入社会,用行动践行了自己的理念。
   而后的人生历程中,林语堂既坚持了自己的信念与操守,又担负起知识分子的责任,书写了一个文化巨匠的生命华章。
   1934年,《吾国与吾民》的问世,改变了林语堂的人生轨迹。此书真实地介绍、剖析了中国文化精神,风靡西方。而后来自美国的邀请使他开始考虑自己的出路,对中国的忧虑、对专制的抵抗、对思想界的失望,最终让他决定前往美国,写作语言也从中文逐渐向英文倾斜。但是身在国外的林语堂没有忘记祖国,他积极弘扬民族精神,试图颠覆西方文化霸权,让中国文化重燃生命之火。这是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对学术的执着追求,更是对祖国的拳拳之心。
   二、成功之道
   一个人的性格与观念,决定了他的行为,也决定了他的社会选择与社会角色。
   林语堂兼具强烈的民族责任感、爱国心与高远的梦想追求,走出了生命的辉煌。抗战烽火燃遍华夏,一本《瞬息京华》唱响民族正气的颂歌,一部《风声鹤唳》将战争的残酷揭示得淋漓尽致。《吾国与吾民》包罗万象,论述精辟,将一个真实的中国展示在外国人面前。同时,对文学的热情也一直在他的生命中闪耀,林语堂曾先后将其散文、随笔整理成集,即《剪拂集》、《欧风美语》、《大荒集》、《我的话》、《俚语集》、《雅人雅事》、《有不为斋文集》、《无所不谈合集》等等,每一本都折射出不同时期不同心境的林语堂,用文字记载着他所走过的心路旅程。
   简单的山居生活使林语堂形成了朴素的人生态度,保有了纯净的心灵,他的天性没有因贫穷而变得贪婪,这种自然纯朴的人生观使他终生受益。他达观大度,在他的生命中,不论遇到怎样的起落,他几乎总是可以活得平静、充实而满足,如他的文字般幽默而机敏、淡泊而深远。
   在浮躁的时代背景下,林语堂难能可贵的坚持与操守让他在在探求真理的路上走得更远。在黑暗混乱的环境中,他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选择了回避中坚守,在有所不为中面对更深层的问题——关于文化、人文、人性的问题。当大批作家在阶级斗争中写作时,林语堂考虑的是更广大、更深刻、更遥远的命题,探索的是让人类更加幸福的道路。在那个烽烟四起的年代,他的观点也许有些不合时宜,但正如他本人所说,“它们主要不是写给同代人,而是写给数十年后,或更后来人看的。”超越时代的局限,谋求永恒的规律,探寻生命的意义,林语堂达到了只关注当下的人无法企及的深度。
   成才需要个人奋斗,也需要对环境的巧妙利用。
   林语堂的求学历程有着传奇的色彩,他求知若渴,积极寻求获取知识的途径,从上海圣约翰大学到后来的哈佛和莱比锡大学,他都是图书馆的常客。广泛的阅读极大地丰富了他的知识,为他的学术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传统文化的达观淡泊,欧美文化的自由民主,共同影响着林语堂的思想。林语堂曾留学海外,也深入研究过国学,在不同的文化影响之下他在西方和中国传统文化这两种不同的思想文化体系中都找到了自己认同的思想,也发现了一些不相信的内容,这种以自己的判断取我所需的态度,使他不局限于某种理论,而是超越于各种思想之上,学贯中西,融会中外文化,对社会人生有着独到的见解。
   1927年,林语堂赴上海任教,在稿费和薪水难以维持生活时,他编纂了英语教材,靠版税获取收入。当时的上海,是一个较为开放的空间,市场繁荣,是那个时代中国人梦想的天堂。林语堂怀着非凡的勇气参与市场游戏,巧妙地把知识化为经济收入,既没有盲目迎合大众而沦为低俗的文化小贩,也不只追求思想性和文学性,远离市场,让自己陷入经济上的困窘。这是一种知识分子的智慧。
   三、美玉微瑕
   人无完人,人生中总会有败笔。二战期间,林语堂耗费时间写作学术和文艺价值很低,且政治立场存在一定问题的政治宣传性论著,不得不说是一种。他的《啼笑皆非》一书,儒、道、释学说兼收并用,将经济、政治、军事等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而引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归于人道主义之沦丧,将战争归因于佛教的“孽”,借宗教文化知识掩盖其政治知识的不足,使其著作宣扬超阶级、超时代、超政治的道德观,对大国领袖进行政治说教,没有现实可行性,此书因而也受到中国文化界的批评。
   而其《枕戈待旦》一书则是宣传国民党政府的政绩和战绩,希望盟国能够恢复对蒋介石的信任。在当时蒋介石军事力量还较为强大之时,这种想法无可厚非,但是书中采用了不少道听途说、带有政治偏见的材料,以歪曲事实的方式来证明自己观点,不得不说是一大败笔。在共产党壮大之前,林语堂支持国民党或许有其不可避免性,但是离开客观事实记述的写作方法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写出这样的作品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但我认为在审慎思考的基础上,这样的失误是可以避免的。作为著名学者,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更应该立足事实,而非将论述建立在道听途说的基础上。
   四、人生华章,后世流芳
   林语堂追求自由,追求美的事物,终生抱有热切幻想的同时又不忘脚踏实地奋斗。他告诉我们梦想可以照进现实,我们可以在价值多元化的社会里保有崇高的理想,又启示活在幻想中的人为生活而奋斗。生活中的我们曾经因现实的残酷混乱而失望,曾在怨天尤人中忘记了脚下的路和远方的方向,而林语堂的心路历程带来的启示是,任世间鸟飞兔走,人总可以有一方心灵的净土。
   在商品化的社会里,林语堂将文化与市场统一,在市场中建设文化灵魂,主动参与市场运作,又不单纯迎合大众的口味,他提倡幽默,提倡性灵,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发掘中国文化,引导主流思想,更领悟到市场经济时代,知识分子应该做出怎样的文化选择。身为文字工作者,即使在市场中,也要努力实现文学理想,践行一个作家的责任。追求思想崇高的同时以现世为本位,寻求心灵的解放,怀着强烈的文化感和对人类命运的关爱建设精神领域和思想信仰,这就是百年大师——林语堂。

共 308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每一位巨人都有着独特的思想与见解,也有着不同的经历与成就。文章以读林语堂而有感,从“客观”的立场上剖析了一位巨人的思想、经历、成就以及瑕疵,推荐阅读!【编辑:一斩天下】【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08202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离声旧弦        2014-08-22 14:56:31
  追求思想崇高的同时以现世为本位,寻求心灵的解放,怀着强烈的文化感和对人类命运的关爱建设精神领域和思想信仰,这就是百年大师——林语堂。一点思考,希望共同探讨。
秦筝算有心情在,试写离声入旧弦。
2 楼        文友:傀魅诗灵        2014-10-11 20:59:43
  题目大气,文章新颖,不错
甘为耕耘者,宁做穷书生。
回复2 楼        文友:离声旧弦        2014-10-12 11:32:18
  谢谢赞赏。继续努力。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