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新雀之巢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八一征文】逝去的飞鹰(散文)

精品 【八一征文】逝去的飞鹰(散文)


作者:碧古轩主人 秀才,1447.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733发表时间:2014-08-21 00:20:07
摘要:他是一个有三十多年驾龄的老飞行员,两次赴前苏联执行米—8直升机的改装和试飞任务;突破直升机在泰山极顶降落禁区;执行海上磁测、水上起吊无人机、打捞“阿波丸”号沉船;三次寻找并吊挂回收的卫星;四次完成战地救护任务;多次安全接送中央和总部及空军的首长……一级技术能手、特级飞行员,荣立二等功两次次,三等功14次,学雷锋先进个人标兵,两次全国十佳飞行员……然而,一场空难,夺去了他的生命。带着对家人的愧疚,带着对事业的挂牵......

很久没有了他的消息,只听说他转业了,到了民航。
   不应该这样,因为我的战友,他的名字是随时都响亮着的。
   终于有了音讯,但假如不知道似乎更好。
   那是十二年前的五月,一架载有103名乘客及9名机组人员的客机在大连海域意外坠毁,机上人员无一生还。
   无尽的悲鸣中,这个英雄的名字无数次被人提及。他就是人称“中国之鹰”、本次空难的飞行机械师潘明奇。
   忽如晴天霹雳,这怎么可能,一个充满着激情,对生活、对工作、对家庭、对朋友总是一团火的人,一个战胜过无数次死亡的人。怎么会一下子离我们而去......
  
   一
  
   二十四年前,我去采访潘明奇,那时他是济空某团飞行大队长。
   当时直升机在空军部队很少,这个大队是军区空军唯一的一支直升机分队。那时,潘明奇从兄弟部队归建不久,已经有了名气。履历中写满传奇:两次赴前苏联执行米—8直升机的改装和试飞任务;突破直升机在泰山极顶降落禁区;执行海上磁测、水上起吊无人机、打捞“阿波丸”号沉船;三次寻找并吊挂回收的卫星;四次完成战地救护任务;多次安全接送中央和总部及空军的首长……一级技术能手、特级飞行员,荣立二等功两次次,三等功14次,学雷锋先进个人标兵,两次全国十佳飞行员……
   那是个星期天,我们坐在机场的草坪上。正是春天,风吹来,清爽而和暖。绿草摇曳,野花点点。
   他说,他也爱好文学,曾经写过诗,写给同学,写给蓝天,写给飞行。飞行是一桩具有挑战性的事业,要有激情。诗人有激情,飞行员同样要有激情。
   他说,他家在哈尔滨,老家其实也是山东。母亲早逝,是姐姐一手把他拉扯大。家境艰辛,性格就有些要强。好在身体好,对军体项目就有些偏爱。小学就参加了市里的手旗演练拿了名次,速度滑冰也得过奖,哈尔滨比山东冷,喜欢滑冰的人也多。
   他说,中学时他当了班长,包括体育,样样要做在前头,要做就得做好。
   “你喝酒吗?”他问。
   我说,喝一点,不多。
   他说,他喝。哈尔滨冷,男人多数都喝,不会喝酒不叫爷们。
   他说,他喜欢苏联文学,学校里学过俄语,“达瓦里西”,挺来劲。
   他还说,他会吹口琴,会演节目。其实他没想过当兵,尤其是当飞行员,原本是要当个演员的。望着远方天上的白云,他英俊的脸上带着无限的畅想。
   就这样,我们在草坪上拉了很久,直至忘了午饭。
   回来后,我连夜赶写了一篇报告文学,摘发在《空军报上》。后来被选入了军区空军出版的小说、报告文学集《飞向极顶》里。
  
   二
  
   勿容置疑,在军事飞行领域,苏联人是我们的老师。三十年代,苏联红军派一千多名飞行员帮助中国抗击日军,训练出无数中国空军战士,有二百多名苏联飞行员捐躯,至今仍然埋葬在中国的土地上。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空军部队也是在前苏联的援助下组建起来的。
   包括文革当中,尽管关系紧张,却依然有所交流。
   我翻阅过他的档案,档案里有他出国学习的记录。成绩表上门门优秀。
   43年前冬天,19岁的潘明奇来到了莫斯科,和其余九名飞行员一起,首批学习改装米—8直升机,学员中他年龄最小。
   那时正是中苏交恶之际,珍宝岛的硝烟还弥漫在人们心中,林彪刚刚摔死在温都尔汗……
   潘明奇和战友们的改装学习,也处在压抑紧张之中起来。甚至和战友们前往列宁墓瞻仰,都有形迹可疑的人悄悄地跟踪着他们。
   多年之后,一份来自原苏联的内部文件这样解密道:克列缅楚格飞行学校的中国学员行为规范,训练有素,种种迹象都表明他们是出类拔萃的军人。他们的真实身份究竟是什么?他们究竟有没有秘密的使命在身?对此,我们必须严加审视……
   苏联的规定卡得很死:改装飞米—8的飞行员,必须飞过直—5型500小时。这并不是跟中国飞行员过不去,而是遵循科学的训练规律。而十名中国学员,近半没有飞够500小时,潘明奇和战友们无疑在向自我挑战。
   到了周末,潘明奇和他的战友们仍会泡在图书馆里。校园中一位苏联老太太看了心疼:“为什么不去找姑娘玩?”老太太边说边用做着挎胳膊的动作。潘明奇回答:“老妈妈,谢谢您的关心,我们不能去,我们还有任务呢!”老太太莫名其妙地摇摇头:“你看,那几个国家的年轻人,没有机会还找机会去寻欢作乐呢……”潘明奇笑了:“老妈妈,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不能。
   考试中,教官惊讶的是没有想到中国小伙子居然懂得俄语。海岸线、陆地国境线、地形、河流、山脉……潘明奇信手画出了一幅简略明了的航图,从容不迫、侃侃而谈。教官终于兴奋的高声叫道:“好!很好!”
   星期一的清晨,教官整队点名,惟有中国飞行员到的最准时最整齐。教官对全队学员疾呼道:“大家都学学中国的年轻人,不要丢了自己国家的脸面!”
   告别酒会上,教官举起酒杯,动情地说:“潘,你是我教过的最出色的学员,你为我们的学校争得了荣誉,真的舍不得让你这只‘中国之鹰’飞走啊!”
   1975年1月,潘明奇接到新任务,又一次去苏联,执行验收十架米—8飞机的任务。
   验收飞机的工作不仅需要具备精湛的飞行理论和经验,而且还要担当很大的风险。那一年的1月格外寒冷,零下40几度的严寒让已经习惯了寒冷的俄罗斯人也都躲进了屋子里。
   飞机制造厂称飞机的性能非常优良,堪称国际先进水平,不用劳神一架一架的试飞。潘明奇却顶着寒冷,一丝不苟的检查、分析、试飞……他必须这样做,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背后,祖国的人民在注视着他,他不能让一架带病的飞机飞回去。
   终于,潘明奇发现了一架米—8上有一丝不易觉察但又很危险的隐患。厂方不相信,于是,潘明奇又驾驶着飞机冲上蓝天,这是用生命在试飞在验证啊!几个起落过后,飞机安然无恙。俄罗斯人笑了,说潘明奇太谨慎、小题大做,甚至有人怀疑潘明奇是有意在找毛病。潘明奇和厂方争执起来,互不相让。最后,一位俄罗斯飞行员跨入座舱,微笑着起飞了。结果,飞机降落时直向塔台冲来,巨大的旋翼击中塔台,断裂了,幸而没有造成机毁人亡。在场的人都震惊了,不仅因眼前的事故,更震惊潘明奇的神奇。飞机制造厂的厂长大步走近潘明奇,一下拥抱住他,一双手一边用力拍着潘明奇的后背,一边大声说道:“玛拉杰茨!玛拉杰茨!(好样的!好样的!)”
  
   三
  
   泰山,巍巍东岳,拔地顶天,气象万千。自古以来都是人工攀爬,历来被大家称为飞行禁区。没人能够触摸它。
   潘明奇却开创了先例,称为飞上泰山极顶的第一人。
   1976年4月,潘明奇受命飞赴泰山极顶吊控雷达兵器的任务。泰山玉皇顶,海拔1545米,奇峰耸峙,深谷流云,地形非常复杂,大气流变幻复杂而又突然,山顶的着陆场地只是一处长39米、宽24米的山背,两边全是陡壁悬崖、峡谷深沟。目测稍不准确,就可能造成机毁人亡,从来没有飞机在山顶上降落的先例。潘明奇先是带着机组人员一步一步沿着泰山曲折陡峭的山路爬上了峰顶。一路勘察下来,一个运载方案也成竹在胸。潘明奇放弃了高高飞上去,再直接落向山顶,而是采取了紧贴山梁缓缓上升的方法。这样可以一边飞行一边观察,从中分析出山上的气流情况和险要地带。
   潘明奇驾驶着米—8,经岱宗坊,过关帝庙,爬得越来越高。
   他小心谨慎的操纵着。直升机经回马岭终于升上了中天门。这里是泰山的腹地,地势与气象明显的与别处不同。穿山风越来越大,而且很不稳定,飞机在变幻的气流中仿佛一只颠颠簸簸的小船。潘明奇轻轻提起变距,稳登机舵,米—8向上跃升,视角越来越大,莽莽苍苍的百里泰山收入眼底……云雾飘渺之中的步云桥过去了,飞机飞到了十八盘。飞机变得犹如难驯的野马,在不稳的气流中躁动不安。潘明奇紧咬牙关,沉着娴熟地操作着,一个跃升,飞机便轰隆隆怒吼着凌空而起,直向南天门飞去。“呼——”呈翻滚特点的泰山大气流猛地压过来,仿佛一只无形巨手,要把飞机一下推下万丈深渊,飞机在风云中恰似跌入浪谷的船。机舱中有人惊叫了一声,潘明奇疾速蹬舵,压杆修正,避开了就要撞来的悬崖。危险刚过,飞机到了十八盘,犹如一个过度疲惫的登山者,实在精力竭尽了,升力变小,重量倒仿佛加大了。这时候,如果飞机再选择猛地拔高,那么,到了极限的发动机就会力不从心,弄不好会掉下高度碰到山崖上。潘明奇看了一眼副驾驶,两个人会意地点了点头,“刷——”来了一个急转弯,掉头往下飞去,接着,又利用惯性迅速地转过身,迎着已经摸到规律的气流跃升上去。飞机跃过了南天门,终于到达了泰山极顶——玉皇顶。
   潘明奇盘旋着飞机,盘旋盘旋……这是最艰难的时刻,因为气流大、场地小,降落非常危险,要求具备超人的胆魄和过硬的技术,目测要准、滑速要匀、曲线要稳……正盘旋中,突然一股强烈的山风突然从日观峰一侧绕过来,猛地卷住正徐徐下降的飞机,仿佛要把它一下推下深渊摔个粉碎。已经在飞行过程中摸清泰山气流规律和特点的潘明奇早已经有了准备,飞机稳稳地降了下来。落地成功!飞机的前轮离峡谷不过三米!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泰山极顶落下飞机,创造了又一个打破飞行禁区的神话!山顶上的游人和雷达战士们欢呼起来!潘明奇的出色表现得到了空军的表彰。
   九年后,又一次飞赴泰山极顶的任务落到潘明奇肩上。这一次,潘明奇和机组同样取得了成功。
   有人问他取得成功的诀窍。他笑了,说,除了勇敢,还需要技术。
  
   四
  
   “阿波丸”是日本万吨级客货船,在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即将失败前夕,由被其占领的新加坡装载黄金及军用物资,日军驻东南亚军政要员和随军家属计1000多人,悬挂国际红十字旗,驶回日本国。 1945年4月1日凌晨,在途经中国福建省平潭县牛山岛以东海域时,被正在该海域巡逻的美国潜艇,误认为是一艘日本军舰,而用鱼雷击沉的。该船中雷后,两分钟内即沉入海底,全船人员除一人外全部遇难。
   阿波丸沉船引起了世界的注目,极富传奇色彩。一段时间内,许多西方大国提出要和中国联合打捞。根据国际海洋法规定,阿波丸沉船属中国主权所有。粉碎“四人帮”之后,中国决定打捞阿波丸。潘明奇机组担负了海上紧急运输和起吊任务。
   阿波丸号船沉没海域水深都在45米左右,打捞海域处于台湾海峡,风大浪高、流急,海况非常恶劣。潘明奇和战友们冒着危险频繁起降在打捞海域的船上,吊取拉捞出的物品,运输打捞所需物质装备。船体摇摆着,风撕扯着机身,每一次降落和起飞都是考验。那一段,潘明奇晒得通黑,回来时,战友们取笑他说,非洲猩猩胜利归来。
   一九八四年九月。四川资中的沱江,宽阔的江面微波粼粼,渔民正摇着小船撒网捕鱼。
   此刻,中国第六颗返回式卫星载着五颜六色降落伞,以每秒13米的速度从天上飘飘而落,掉在沱江中心,溅起巨大的浪花。伞铺展开在江面上,在水浪的冲击下转眼间开始往下沉。
   好奇的渔民飞桨荡舟,争先恐后地划过来。沱江水下流急。沉入江中的卫星被一股股潜流冲得直滚动,几分钟后,伞绳从水中弹了出来。卫星则沉入江中。
   捞星如救人,潘明奇机组奉命前来,协助打捞卫星。各路英豪,在沱江上摆开了捞星大会战。
   上百米宽的沱江,平均水深8米多,流速快,翻卷着的江水浑不见底。从下午到深夜,潜水员一次次潜入江底,摸遍了卫星落水点周围几百平方米的水域,就是摸不到卫星。
   经过七天七夜的测量、下潜,终于发现了沉入海底的卫星。直升机咆哮着开始吊装,巨大的轰鸣声响起,螺旋浆吹得水面掀起了层层浪花。被泥水包裹着的卫星返回舱终于被捞了上来。由于密封得好,卫星里面没进一点水。
   而潘明奇和战友们七天七夜里,几乎没睡一个囫囵觉。而类似的寻找与吊装返回式卫星,在潘明奇的飞行记录中,曾经就有过三次。
   中国返回式卫星回收成功率达100%的声誉,赢得了世人的关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这成功的背后,就凝聚着像潘明奇这样的幕后英雄的辛勤与汗水。
  
  
   五
  
   1984年暮春,云南边疆,战火和死神撕扯着这片土地。前线野战医院里不少伤员正急切的盼望着往后方输送去抢救,潘明奇驾驶着他的直升机义无返顾地来了。

共 837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个充满着激情,对生活、对工作、对家庭、对朋友总是一团火的人,一个战胜过无数次死亡的军人,一个有三十多年驾龄的老飞行员,忽然离去,怎么能不让人震惊和悲痛呢。当年他是得过很多奖励的飞行员,包括一级技术能手、特级飞行员等等;在苏联出色完成学业,用生命起飞验证了自己的判断,让苏联人高声赞誉;有着东北爷们的豪情,用勇敢和技术征服泰山,成为飞上泰山极顶的第一人;在海况恶略的情况下打捞“阿波丸”号沉船物品,打捞返回式卫星,为国家挣得了荣誉;去云南边疆战场上运送伤员,荣立个人三等功;为国效命一次次失约于妻儿,满腔爱意化成了爱国动力。这个顶天立地的汉子,在一次任务中被空难夺去生命,天地失色!这个沉甸甸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军人值得敬佩的一生,推荐阅读!编辑:缘分二月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0822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缘分二月        2014-08-21 00:28:10
  让人敬佩的一生,可以说生的伟大!
骨宜刚,气宜柔,志宜大,胆宜小,心宜虚,言宜实,慧宜增,福宜惜,虑不远,忧亦近。
回复1 楼        文友:碧古轩主人        2014-08-21 09:41:48
  感谢二月点评。恭祝秋安。
2 楼        文友:黑人阿明        2014-08-21 05:57:06
  我相信,真正的飞鹰是不会坠落、不会失去的,他已飞向遥远而美丽的天堂,并且永远的翱翔在我们的心海之上。这篇征文再次证明了,英雄不死,飞鹰永恒。
回复2 楼        文友:碧古轩主人        2014-08-21 09:48:04
  阿明兄说得好。常常的一个人,在想。其实生命是很短暂、很脆弱的。就像海里游得鱼,山上长的树。浪打来,风吹来,对生命对鱼儿、树儿生存都是威胁。逝去很易,活着很难。于是,怎样的活,也变成了许多人一辈子在思考,也有许多人一辈子没有思考明白的事情。
3 楼        文友:霍飞鸿        2014-08-21 12:46:58
  军人从来都让我崇敬,小时候因故没有当上兵成为终身的遗憾。现在,被文中为保卫祖国的老空军军人的牺牲而感动、唏嘘,心中充满的敬仰!飞鹰永恒!
回复3 楼        文友:碧古轩主人        2014-08-24 09:09:56
  谢谢先生的点评。其实于中国来说,和平时期也不乏英雄。北京郊外的中国航空博物馆,矗立着一座形似双翼的空军“英雄墙”。墙体背面,镌刻着为人民空军事业牺牲的1747位飞行与空勤人员的英名。这是勇敢者的集群,集群里有空战烈士,也有牺牲在和平年代的飞行训练中。一个个按照牺牲年月顺序排列着的英名,仿佛一个肃穆而勇敢的军阵。
   那里面就有潘明奇的战友。也有我们部队的战友。这就意味着,对空军来说,和平时期也会有随时的牺牲。
4 楼        文友:垦荒者        2014-08-21 22:41:36
  我想,将青春和生命奉献给国家和人民的英雄,虽死犹生。
回复4 楼        文友:碧古轩主人        2014-08-24 09:22:08
  美国有个阿灵顿公墓,当中安葬着30多万个亡灵。都是为国家阵亡的军人,入葬者的配偶或未婚配的子女,也可随他们的亲人安葬与此。每天,他们都会受到人们的瞻仰。这使得为国捐躯的逝者及其家人得到了极大的安慰。也可以起到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
   这一点,我们国家的确很有必要好好向发达国家学习。为国家作出贡献的,应该受到敬仰与纪念。
5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4-08-23 01:38:31
  原来作者就是大连“五七空难”的飞行员啊,那次空难一直是个谜,后来认定是乘客纵火,机组人员在最后一刻选择了坠海,因为距坠海1000米处是油罐厂,一旦撞上,后果不堪设想,也就是说,他们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也心系他人。阿明说得好,真正的飞鹰不会逝去,他会永远活在我们的记忆里,与祖国的山河共存。
   这是一篇内容翔实、血肉丰满、生动感人的报告文学。
   期待作者更多的美文佳作落户雀之巢。
“小鸟虽小,可它玩的却是整个天空。”——致江山新雀之巢
回复5 楼        文友:碧古轩主人        2014-08-24 09:27:54
  月楼好。感谢点评。得到潘明奇的消息,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那是一个多么优秀的飞行团长啊。国家花费了多少金钱与时间培养出这样的人才,结果却转业了。没有更多的统计数字。可能成熟的飞行员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转业。改行作了别的工作。这一点,的确是个浪费。
6 楼        文友:落霞与天使齐飞        2014-08-26 17:51:21
  感谢碧古轩主人老师赐稿,您的此篇文章已被新雀之巢文学社团的微信公众账号选择推送给文友共赏,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账号“quezhichaorongshuxia”后在可“查看历史消息”中查看。
仁者乐山山如画,智者乐水水无涯,从从容容一杯酒,平平淡淡一杯茶。
回复6 楼        文友:碧古轩主人        2014-08-26 19:55:56
  谢谢落霞与天使齐飞。恭祝秋安。
7 楼        文友:抒云        2014-09-04 17:22:36
  向英雄致敬!向为我们记叙英雄形象的作者致敬!向所有敬业的奋斗者致敬!
回复7 楼        文友:碧古轩主人        2014-09-05 16:35:52
  谢谢抒云老师的评论。在中秋节快要来临的时候,让我们向那些为了国家利益和他人幸福不惜献身,不能够与家人团聚的英雄致敬。真情地献上一份月饼,一份哀思。
8 楼        文友:如青        2014-10-13 00:08:10
  感恩您,中国脊梁!
   怀念您,雄鹰永恒!
三千里江山如画, 八万里风云际会!
回复8 楼        文友:碧古轩主人        2014-10-17 22:03:27
  遇见您,知音难寻;
   感谢您,四季如青。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