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江南】从霸王不死到古战场(随笔)

编辑推荐 【江南】从霸王不死到古战场(随笔)


作者:彭城南方雪 布衣,228.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62发表时间:2014-08-22 10:40:56
摘要:江苏徐州的戏马台,是西楚霸王项羽千古雄风留下的遗迹;只要打仗,就会有战场,就会留下不朽的记性;边走边看,会有收获的。

一、“秋风戏马”霸王不死
   “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有着六千年的文明史和灿烂的古文化遗存的江苏徐州,孕育了中国历史上十分之一的皇帝。历史上发生的规模较大的战事竟达400余起,这在中国其他城市中极为罕见。生于斯长于斯的汉高主刘邦。他缔造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强盛而统一的封建帝国——大汉王朝就是从这里出发,登上了历史舞台,扮演出一部光耀四海,流韵百世的活剧。
   说刘邦,人们当然要论及项羽这位不能忽略的历史人物。公元前二0六年,踌躇满志的项羽与其叔父项梁在吴中起义抗秦。在巨鹿大战中,项羽勇冠三军,九战九捷,力歼秦军主力,尽展盖世英勇。定都徐州(古称彭城),他自称“西楚霸王”。后又从徐州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戏马台却成为西楚霸业千古雄风的遗迹。
  
   二、“秋风戏马”说由来
   项羽在徐州城南户部山上,为观阅将士操练兵马而构筑起了崇台,留下了“秋风戏马”的千古绝唱。被誉为“千年古城徐州第一胜迹”,亦是徐州现存最早的古文化遗址之一,与苏州园林、南京六朝石刻并列为江苏三宝,以其巍巍壮观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令海内外游客魂萦梦绕。
   关于戏马台及其战略地位,北宋文学家苏轼曾有这样一段宏论:“城三面阻水,楼堞之下以汴泗为池,独其南可通车马,戏马台在焉,其高十仞,广袤百步。若用武之世,屯千人其上,聚垒木炮石凡战守之具,以与城相表里,而积三年粮于城中,虽用十万人不易取也。”可见作为军事家的项羽筑戏马台,并不限于有闲取乐,更重要的是出于战略考虑。
   戏马台位云龙山脉北部的南山(今徐州市中心的户部山),历来被兵家视为捍御徐州城的制高点。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于太平真君十一年十一月南侵到彭城,攻地成不下,便立毡帐于马戏台上,虎视眈眈,以望城中。由此可知当时戏马台的军事意义了。如今景区占地近一公顷,建筑面积两千多平方米。
  
   三、“霸业雄风”今犹在
   戏马台布局依山岗地形,逐步上递,错落有致。登台须攀二十三级石阶,据说,这“二十三”,象征项羽举旗起义的华年。
   经飞檐高挑具有浓厚中国门坊建筑特色的朱墙山门,照壁上有“拔山盖世”篆刻大字。东侧高台基上,置有铜铸巨鼎一座,上镌“霸业雄风”。一道琉璃瓦檐赭墙,连接东面两处古朴典雅的四合院。
   东院称“楚室生春”院,由穿廊、雄风殿和东西配殿组成。雄风殿前屹立着,高二点八五米的项羽石雕像:伟岸的身躯紧裹铁甲,身披着大氅飘飞临风;铜盔下面是一张年轻的脸庞,气宇轩昂透着几分从容;重瞳远眺,好像自言自语道:江东,江东,记否当年釜破舟沉,八千血性男儿曾令鬼哭神惊?
   雄风殿为东院正殿,殿前卷棚抱厦的两根蟠龙柱,系珍贵文物,是戏马台建筑群中留存的古老构件之一,雕工粗犷,造型生动。东配殿为“巨鹿大战”壁画,全长十四点五米,高一点三米,是目前国内罕见的黑青石浮雕。
   西院称“秋风戏马”院。戏马堂为主殿,三壁采用全方位立体硬木彩色浮雕和现代声、光、电技术制作的“霸业雄风胜景图”,古彭城建筑鳞次栉比、热闹非凡,人物兵马栩栩如生、毫发毕现。“巨鹿大战”、“定都彭城”和“秋风戏马”等当年旌旗猎猎、马鸣萧萧的景况犹在眼前,蔚为壮观。
   东配殿再现是栩栩如生的蜡像项庄舞剑“鸿门宴”的场景;西配殿上书“大幕天垂”,惟妙惟肖的蜡像勾勒了兵败垓下后霸王诀别爱姬的离愁场景,仿佛听到项羽那雄浑的:“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千古悲歌。
   六角飞檐,矗立山巅的“风云阁”是景区的标志性建筑,亦称“戏马台碑亭”,为清道光二十八年所建。亭内“戏马台”三字是明代徐州兵备右参政莫与齐所书,笔锋遒劲,南檐有“从此风云”四字篆额。亭外的旗杆台上,一面古战场的黄色战旗随风在飘扬,旗帜上古体的“项”子似乎浸染了楚汉相争弥漫硝烟。遥想两千两百多年前,一位二十六岁的将军在此登临:近处营台,满目是楚旗飞舞;俯观山下,烟尘里万马奔腾。将士们忽尔举觞纵情欢呼,酒酣中将军高高擎起了雄鼎……。
   风云阁后有水池,立有一块“孤赏石”。从南侧看,石头像仰天长啸的将军头像,从北侧看是一幅巨型骷髅,故取名“啸天石”,又称“人杰鬼雄石”,反映项羽壮烈的一生。
  
   四、南山簇簇歌别曲
   或许因为沾染了项羽的豪气,戏马台备受历代文人墨客推崇。后院的百米长廊,有诗词碑刻四十余幅,诗词是故人留下的,而书者是来自中国最著名的书法大师。
   这里的重九台,是为古代游子九月九重阳节登高怀乡而设的。据《南齐书》记载,宋武帝刘裕篡晋建立王朝前,于九月初九重阳节期间骑马登项羽戏马台,即位后就规定九月初九为骑马射箭、检阅军队的日子。相传,现在流行九月初九吃的重阳糕,就是从刘裕当年发给三军士兵的干粮演化而来的。
   唐代诗人储光羲在《登戏马台作》诗中云:“天门神武树元勋,九日茱萸飨六军。”写的就是刘裕在重阳节宴群僚于戏马台,更把茱萸当作犒赏全军的奖品。
   登台揽胜,西楚霸王当年“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豪迈和得意之情油然而生。日暮的钟声,雄浑苍凉,仿佛在吟诵:“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当辞别下山,已日薄西山。回头仰望戏马台飘忽在一片翠绿碧波之中,暮霭沉沉,倦鸟归巢,整座山宛如小家碧玉般“犹抱琵琶半遮面”,风韵别致......
  
   五、九里山——中国古战场
   打仗就会有战场,九里山前古战场横亘于江苏省徐州市西北郊的九里山,状若蜿蜒的虬龙,其端庄朴实的风景、深邃悠远的历史、舒展奔放的灵性,成为古彭的一道特色风景,让人登临放歌、驻足感怀。据古文记载,从春秋战国鲁成公18年(公元前573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在徐州一带发生的规模较大的战事就有400余起。《水浒传》中“九里山前古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的民谣,就真切地道出了九里山作为中国第一古战场的兵戈杀伐。
   从《竹书纪年》里“夏帝启15年,彭伯寿征西河”起,历商王武丁起兵灭大彭;周穆王令楚文王伐徐;晋悼公率八国诸侯之兵廿万围彭城;越王勾践北上度淮,与中原诸侯会盟于徐之铜山。九里山都作为徐州古城的前沿阵地,而与中原西北的强敌抗衡中,起到了固若金汤的堡垒作用。及至到了楚汉相争的年代,又因项羽与刘邦、韩信的几场战争,而留名千古。
   古琵琶曲《十面埋伏》就是描绘的楚汉两军激烈杀伐的战斗场面,而其中的“九里山大战”章节,则通过马蹄声、刀戈相击声、呐喊声的交织起伏,将两千多年前发生在九里山的激战,永远地定格在人类的文化传承之中。现在九里山半腰的“白云洞”,已经成了香火初起的白云寺,据说那就是项羽为逃离韩信的十面埋伏,而败走垓下的逃兵之路。
   在九里山的顶端,尚留存一硕大的石坑,史称“旗磨石”。据说那就是狗肉将军樊哙为指挥汉军,而在山顶摇旗所留下的痕迹。其后,灭唐朝而建立后梁的朱温,也在与驻扎徐州的武宁军节度使时溥长达六七年的征战中,不断与九里山照面。而明成祖朱棣起兵南侵,其所帅燕军也曾经在九里山下设伏兵大败明军,在徐州城外逗留近将一月,得以从容整修筹粮,竟不受城中守军干扰。
   在上个世纪的中日徐州会战中,驻守在九里山的中国守军,据说是最后一批成建制撤离徐州战场的中国军队。而其中之隶属滇军系列的第60军,在经历了台儿庄血战和九里山阻击战后付出了重大代价,最后3个师打的只剩下4个团合编为一个师。部署在九里山炮阵地的中国炮兵,在武器装备和弹药储备均不如日军的情况下,仍以铁血的民族精神,给侵华日军造成较大损伤。
   现在的九里山上,种植的侧柏四季常绿,每一个的山包之上,都残存着古战场的荒凉。登山的羊肠小路,崎岖而陡峭,随便往拿一个方向看去,都可以看到遍布的碎石。我知道,那绝对不是自然的风化所为,每一块碎石,都经历了岁月的变迁,经历了血与活的渲染。假如,你真的有闲情想拨开历史的束缚,在碎石埋没的表面下,说不得真可以捡到旧时的刀枪。
  

共 320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铁打的江山,流水的营盘。岁月的长河里,无数次烽火狼烟,马蹄达达,号角长鸣,金戈铁马,灰飞烟灭的总是那些有着鲜活血肉的躯体,留下的总是那些见证了纷纷战火的老城墙。多少年过去了,岁月斑驳了那些曾流下无数人鲜血与灵魂的古老遗址,那有着血泪斑斑的烽火台,戏马台,成为历史的景观,凭悼前人。穿过岁月猎猎风烟,似乎还能看到当年英雄叱咤风云的壮烈场面。作者选取“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这个有着六千年的文明史和灿烂的古文化遗存的江苏徐州,作为典范,为我们呈现了千古雄风的历史意义及现代意义,是啊,只要有战场,就有不朽的标志性建筑,边走边看,总会有收获,总会有感悟。文章旁证博引,线条分明,怀古叙今,有叙有议,让我们重温了一段辉煌的历史。欣赏,荐阅。编辑:纤指素心。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纤指素心        2014-08-22 10:43:08
  感谢南方雪赠稿江南,顺致秋安,祝你在江南玩得开心。
   另外,下次注意排版,期待更多精彩。
以我心,写我字。纤指一动,素语如馨
2 楼        文友:彭城南方雪        2014-08-22 21:46:36
  感谢采用,下次一定注意。
且行且写,写多了,就会有收获。
3 楼        文友:翎雨        2014-08-23 11:08:28
  引经据典,内容详实,行文流畅,结构严谨,说理透彻,寓意深刻!
用吾心悟心与文学,创造新生活,感动自己也感悟人生!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