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新雀之巢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雀巢散文】读闲书

精品 【雀巢散文】读闲书


作者:林之林之 秀才,1181.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54发表时间:2014-08-22 11:40:35
摘要:不识字的母亲把书和读书的人分为两种:一是有用的,一是无用的。有用的人读有用的书,叫用功;无用的人读闲书,叫不务正业。

不识字的母亲把书和读书的人分为两种:一是有用的,一是无用的。有用的人读有用的书,叫用功;无用的人读闲书,叫不务正业。
   我是后一种人。
   我读的第一本闲书是打猪草时从麦田里捡的,一本带有插图的儿童读物,淋了几次雨,封面都有泛了白,拂去上面的泥土,书名还可看清:这是谁家的山羊。我就那么卧在夕照下的麦田里看起了那本小书……
   天黑了,蓦然发现,猪草筐还是空的!
   猪的锐叫声中挨着母亲的谩骂,手握着裤袋里的小书,心里却如吃了开心果般喜悦得不行。麦田当然又去搜寻过,奇迹没有出现,却常常做着一个美梦:一本书那么随便地扔在草堆上、挂在树杈上、丢在道路旁、躺在鸡窝里……惊喜交集地伸手去拿,人就却醒了,醒了,也不睁眼,不睁眼,那书就不会一下子消逝掉……
   九岁那年,我却真的圆了一个这样的美梦。
   我们那里,家家屋里都要搭一个顶棚,平时闲置些箩筐簸箕一类有杂物,到了秋季收拾出来用来贮存鲜地瓜。棚子的陈年老灰没脚,里边还有老鼠、蟑螂、鼻涕虫等许多腌臓可怕的寄生物,小孩子都不愿意上去。每到收拾棚子的时候,家里的机灵鬼就泥鳅一样溜之乎也,一向慢半拍的我常常被母亲抓差。那天,我被母亲塞到棚子上,正哭歪歪摔打那些破筐烂蒌子,突然眼睛一亮,发现灰堆里竟埋着一筐书。我惊喜交加,呆在那里一动不动,我怕又是梦,怕我一动,那筐书就飞走了。可是,那却是一筐看着见、摸得着、飞不走的真书。我兴奋得什么都忘了,三下五除二把活儿干完,就开始把书筐挪到棚沿亮处翻起来。结果却令我大失所望,那都是些板着面孔的老古董,什么《论语》《中庸》《通译》,什么《内经》、《脉经》《针经》,除了一本《千家诗》与我想要的书还沾一点边儿,其它,统统都是些老掉牙、古纸堆。(后来,这些软黄的古纸堆成了母亲绝好的油灯芯,其实这都是爷爷镜清先生的宝贝——我之罪也!)
   我失望之极,几乎要哭出不了。可是却万分不甘,我不相信这么大筐书没有一本我想要的。于是,把筐扳倒,把书散出,盘腿打坐在灰堆里,一本本翻拣。终于,一本薄薄的彩绘《高老庄》从一本厚书里掉出来……
   那是《西游记》的一个章节,讲的是孙悟空收伏猪八戒的故事。
   晚饭桌上不见了我,一家人急疯了,前屋后园没喊着,又撒出人四处去找,草垛菜窖、水井大坝都找遍了,就是不见人影儿。母亲忙糊涂、也急糊涂了,竟忘了是她亲手把一个孩子打发上棚子。后来是怎么想起我的不得而知,我只记得,当我被哭哭啼啼的母亲掼下棚子,人还云里雾里、没从猪八戒的云栈洞里出来呢!
   小学四年级时,班里来了一位老师,姓匡,是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女学生。
   匡老师家不在本地,村里给她安排了一间房子。老师搬完家,点名让我晚上给她做伴。房子是村里的五保户锅腰陈的,他死之后,房子就归了村里。锅腰陈是个阴沉孤僻的老鳏夫,不说不笑不跟人来往,你惟一能见到他的时候,就是每天傍晚他提一只瓦罐去东井打水,提一只空罐去,提一只沉罐回。他的腰锅的很厉害,平时走路两臂像长臂猿一样垂向地面,提了盛了水的瓦罐,几乎要碰着地面走,背上的锅便拱得更高。去东井打水要路过我家后园,他背上的那只“锅”在园墙那边一起一伏,像水牛一样游过。我觉得很可怜,过去帮他提,他却恶狠狠给我一个白眼,拒绝了。他的眼球又大又白,我吓得赶紧逃掉了。现在想来,他的白眼球也许并没什么恶意,只不过他的腰那么弯,看人的时候自然要用力翻眼睛了。
   可不管怎样,他那双森白可怖的大眼球却从此嵌入我的记忆。老师对这些一无所知,可我进了那屋子,总感到黑暗里有一对白眼球盯着我。我恐惧死了,却不敢说。因为被老师挑中做伴实在是件很荣耀的事。
   匡老师很敬业,每晚去学校备课到深夜。老师一走,我就用被子把自已蒙起来,憋得喘不过时才伸出头透一口气。我愁苦极了,不知道这种煎熬要挨到什么时候。想找个理由和老师说不去了,却又开不了口。也就在这个时候,我发现了老师枕头里的秘密。
   有一天,老师走了以后,我又扯被子蒙头,突然感觉老师的枕头又沉又硬,一摸,是书,再一看,枕套是活的,便打开来看:一叠换洗的衣服里夹着一本厚厚的《日出》。
   我一眼就看出那是我朝思梦想的“闲书”……
   我不再盼着老师回来了,我希望她整晚都呆在办公室里备课。因为她一回来,我就得赶紧把书还回去,让眼睛生生从那些神奇的书页上摘下来,实在是让人痛苦的事!
   老师外出开会的日子是我的节日。我白天不去上课,对学校谎称生病;晚上不回家吃饭,骗爹娘说老师让看家。老师走后,我便反锁大门,关紧二门,倒插房门,把整个世界关在屋外,屋里只剩一人一书,横看竖看,都随我了。那种饥饱不知、晨昏不辨、诸事不问、爱谁是谁的饱读酣读,真是比年节敞开肚皮大吃大喝还要痛快淋漓!
   最让我苦恼的是,书还没看完,就没了。老师是明读,从容,读得也快。我是偷读,时间拘促,读得又慢,常常读了一半,或只剩了个尾巴,枕头就空了。那可苦了那小虫儿,走着站着,睡着醒着都在苦猜故事的结局:“小白鸽彻夜施医术”之后怎么样了?杨晓冬的母亲被敌人抓走之后牺没牺牲?姜子牙封神,哪吒封的什么?杨戬、李靖封的什么?别无他法,我只能加快速度,囫囵吞枣。也正是这种如饥似渴、心急如焚的吞读,让我小小年纪、且在那个无书可读的年代,得以涉猎若干诸如《红楼梦》《西厢记》《封神演义》《三侠五义》《金边记》《林海雪原》《野火春风斗古城》《小城春秋》《煤城怒火》等古今长篇巨著。
   从小就受母亲的教导,随便动别人的东西就是不轨,与偷无异。可我却常常冒着偷之耻和伸手必被捉的双重压力,时不时对老师的箱柜衣物进行搜索。想着自己鬼鬼祟祟贼眉鼠眼的样子,心里痛苦又不齿,可是,一旦嗅到书的气息,便立即变成了馋嘴猫,又开始支手蹑脚翻箱倒柜了……
   后来,读《孔已己》,我知道了一个“窃书不算偷”的理论,心里才有了些许安慰。
   一年后,匡老师调走了,我又回到了没有书读的素淡日子,可魂却被书勾走了,一天到晚神不守舍、不知所归的样子。放了学,常常不自觉就走到老师住的门前去了,想老师,想老师的书,想那些捧书醉读的美妙时光,想得眼泪汪汪,却也无可奈何,对着那生了锈的门锁黯然神伤一会儿,郁郁离去……
   母亲最恨我读闲书了,因为读闲书,我变得又呆又傻,常常把饭烧糊了却不自知;因为读闲书,我学会了撒谎,菜园只湿层皮就说浇过了;因为读闲书,一向勤快能干的人常常空着菜蓝草筐回家……这些犹可,最让母亲不能容忍的是我常常神不知鬼不觉地把她心爱的煤油“读”没了。
   那时候,照明用的是煤油灯,每家每月只能供应一斤煤油。许多人家为省油,没有活计的时候,吃完晚饭就上炕睡了,煤油月月都有剩余。而我们家,能不能接下来就看我这个月有没有弄到闲书了。
   母亲惩治我读闲书没有什么好办法,除了骂,还是骂。曾给我撕过书,可只有一次。不仅因为书是借的,撕了要陪,更是因为母亲看过我捡着满地碎书可怜巴巴的醉哭。因此,我读闲书虽不是堂而皇之,却并不十分害怕。何况,还有父亲的庇护。
   父亲虽识字不多,却喜欢读书。因此,对我读闲书的态度像地下党。母亲面前会教训我说,别光看这些闲书,看迷了会误功课。可碰到闲书却会悄悄给我带回。《三国演义》就是父亲去乡里开会跟一个老学究借的。记得那是初冬的一个中午,父亲腋下夹了个大纸包,到家就塞给我说,快点看,人家只给三天。那是一套竖版繁体的老版《三国演义》,一百二十回,十回一本,共十二本,厚厚的一大摞。
   我喜欢疯了,一整天都在算计母亲那斤刚打的煤油。放了学,筢了顶尖的一大筐草,放在母亲能看见的地方,又殷勤地帮着烧火、喂猪、圈鸡进窝,人围着母亲转来转去,眼睛却四处搜索那只灯油瓶,直到成功地将我的煤油灯灌了个盆盈钵满,才心闲气定、神归正位。晚饭后灯也不点,早早地“睡下了”。潜伏到半夜,鱼跃而起,油灯亮起那一瞬,我感到整个世界都是我的了。
   那个夜阑人静、鼾声起伏的夜晚,我趴在被窝里,一缕魂魂跟随罗贯中老先生去了那豪杰并起、诸侯分争的三国时代……
   ……赤壁火起,我的如豆灯火却一点点矮了下去。扯下褥单,窗上一片清光,一时不知身在何处,回看那墙角旮旯,烟迹如熏,恍若“赤壁”遗迹。拿过镜来,见镜中的自已发焦眉秃鼻孔如熏,竟是刚从大火里逃出来一般。抚着自已的“焦头烂额”,好一阵犯愁,不知怎样逃过母亲的眼睛。三十六计走为上,我背好书包,抖擞精神,隔门缝看母亲一离堂门,立即破门而出。路过饭桌,顺手抄得一块热饼子在手……
   那三天,我早出晚归,避免与母亲碰面。三天下来,“鼎足成梦,三国归晋”,十二本的老版《三国演义》硬生生地被一个五年级的小学生吞完了,而母亲那斤煤油也只剩了个瓶底……
   为此,家里摸了一个月的黑……
   十几年过去了,我没有成为母亲期望的那种有用的读书人,却仍旧喜欢读闲书。积习难改,以后的岁月恐怕也不会放弃这种喜欢……
  

共 360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开篇点题:母亲把书分为有用与无用,读无用的闲书即叫不务正业,由此展开了后文中作者与母亲斗智斗勇的一系列有趣的故事。作者打猪草时从麦田里捡的第一本闲书让作者读得如痴如醉,初尝读闲书之乐,却因只故读书忘了打猪草而被母亲臭骂一顿;打扫“恐怖”的顶棚意外收获《高老庄》,让作者再次沉浸入书中世界忘乎所以而让母亲满世界寻找;对读闲书的热爱在匡老师到来后达到高潮,老师明读,作者偷读,如猫捉老鼠,还顶着“窃书”的巨大精神压力,但正是在这时候读完了不少古今长篇巨著;匡老师走后,还好识字不多的父亲暗暗支持作者读闲书,却由此展开了与母亲的偷煤油大战……全文语言隽永,叙事流畅,描写生动形象,人物形象呼之欲出,感情真挚饱满,读来让人忍俊不禁、心领神会、拍案叫绝,佳作,推荐共赏!编辑:落霞与天使齐飞。。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0823003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落霞与天使齐飞        2014-08-22 11:43:17
  编者也曾迷恋军旗,小学时放学后和小伙伴们斗旗如痴如醉,同作者读闲书如出一辙,深解其味,但却不能像作者用如此出色的文笔描绘得如此生动形象,看来作者的闲书没白读,我的军旗白下了:)
仁者乐山山如画,智者乐水水无涯,从从容容一杯酒,平平淡淡一杯茶。
2 楼        文友:暮云开        2014-08-22 16:07:37
  母亲望女成凤,大都奉行“读有用书”论,还好闲书读的痴迷也读到了底,我们才能看到这样的美文。
靠着文学,倔强自恋天真地活着
回复2 楼        文友:林之林之        2014-08-23 10:09:03
  当半辈子忙人,读一辈子闲书,这大概就是我的人生写照和终极理想了。
3 楼        文友:碧古轩主人        2014-08-22 17:02:57
  闲书不闲,看出了一个之所以文字简洁明快、叙事清楚笔者的缘由。原来是自小喜书、读书。又有一个好父亲可以经常提供书籍。还有一个好老师,也是书虫。
回复3 楼        文友:林之林之        2014-08-26 07:48:20
  谢谢"碧古轩主人"的精准点评,从一个“碧古轩”的名号上,似乎也嗅到了主人的闲雅与墨香呢!
4 楼        文友:碎月岁月        2014-08-22 18:35:30
  曾为一句名言“读些无用之书”折磨良苦,既是无用的读它干吗?读在这里,突然明白了,所谓无用之书即是“闲书”。我等无用之人却是读着这些“闲书”长大,好坏还懂得做些利国利民的碎事,活得挺幸福。但现在不得不为什麽叫有用之书苦恼了。一些书拿去做考卷上的填充挺好,用着的都说有用。一些书是教人学官话的,不学做不了官,绝对有用。凡用过了想去卖钱的,更显得了它的存在价值。那些无用的“闲书”,一旦被忘了比如躺在了阁楼上,能说它有用吗?真是,这理没法说了。谢谢作者,让我继续想下去。
回复4 楼        文友:林之林之        2014-08-26 07:52:21
  一篇闲话,竟引得碎月岁月思绪纵横,实在是林之所没想到的,这等迂回式的肯定实在难得,谢谢啦!
5 楼        文友:老树老树        2014-08-22 20:37:22
  你这人,从小就爱读书,长大就爱写文章,写好文章,还得感谢小时候读的书 --- 那是一个人成长的底肥呀!
男人的力量原夲就不是来自肉体,而是他的精神和思想的外化与延伸而已。
回复5 楼        文友:林之林之        2014-08-26 08:02:18
  有了底肥,还需有人浇水、施肥、除草、灭虫,这些,就得赖主编兄的辛勤栽培了。大谢了!
6 楼        文友:大慰        2014-08-22 23:15:16
  文字平实而细腻,结构简单却有趣。若干故事,紧紧围绕着一个题旨;跌宕起伏,总归流淌着一种旋律。我喜欢这样的文章,这样的文章容易感染人。
   不过,作者写作时似乎有点情绪化,有点大写意的意思。难免有那么一点点恣肆。
回复6 楼        文友:林之林之        2014-08-26 07:59:47
  大慰老师是为师者,一眼洞悉林之为文之稚幼处,因情绪化恣肆汪洋。文与水,都是需要约束和管理的,否则,就会泛滥,甚至成灾。而无论是约束文还是管理水,却都是需要能力的。所以,我正在努力学习,望大慰老师继续教导。先谢了!
7 楼        文友:林之林之        2014-08-23 10:06:43
  军棋没有白下呀,正因为您是军棋迷,才是帅编辑呀。呵呵,开个玩笑。在林之心目中,编辑永远是解读作者的师者。谢谢老师表扬。
8 楼        文友:远山正语        2014-08-23 11:55:36
  爱读书,才会读好书,写好文。偶来读文,问好作者!
远山跋涉的意境,缘于生命和人生的体验。
9 楼        文友:落霞与天使齐飞        2014-08-29 11:40:25
  感谢林之林之老师赐稿,您的此篇文章已被新雀之巢文学社团的微信公众账号选择推送给文友共赏,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账号“quezhichaorongshuxia”后在可“查看历史消息”中查看。
仁者乐山山如画,智者乐水水无涯,从从容容一杯酒,平平淡淡一杯茶。
10 楼        文友:豪哥        2014-10-06 09:20:52
  读到发现棚子里发现一筐书,我流泪了;读到赤壁火起,我又流泪了。
   我小时候没有你那么幸运,找书读像饿狼一样,饥不择食,读过鲁迅全集,读过资本论,那时才小学四年级,一知半解,实在没有就读新华字典、成语词典。
   我最近也要写一篇关于我读书的随笔。
雨棠莺啼无非常景,见得懂得便是值得。
共 12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