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楚风湘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湘韵】巴蜀行(散文)

编辑推荐 【湘韵】巴蜀行(散文)


作者:陆楷明 秀才,1225.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142发表时间:2014-08-22 16:50:56

【蜀南竹海】
   此刻,映入眼帘的就是比阳朔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蜀南竹海。对于居于中原见几棵竹子就端详半天的我来说,此刻,会有什么举动,会有什么表现,你一定有预见。
   醉了心怀,静了浮世,定格了时间,透支了视线!绿的温婉,立的端庄,动的韵致。
   竹映水,水如镜,镜面竹排弄光影。敞篷怎罩人多情!欢声四溅惊艄公。
   触景生情人之天性。
   你,欠我一次重庆之行;也曾,许我一枚玉玲珑。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仅仅是这玉山碧水里的倾心相拥。吮着竹露,餐着竹吟,覆着竹风,在她怀里,长眠不醒。不去想去岁今日,不去思笺白泪红,不去念初见初衷!
   乳白晨雾林间缠绕、漂浮。一根一根,一片一片,竹子若隐若现,似乎在洗牛奶浴。这时,我突然想起《卧虎藏龙》那竹林画面一定是在此地拍摄的,因为我觉得再没有比蜀南竹海更美的竹海了。
   细雨蒙蒙,竹林马上伤感起来。此刻,不能不念及潇湘妃子还有陈晓旭,心情怅然起来。似乎,此二人或者说就是一人早已成为仙子隐没在竹林深处。烟雨里,竹林犹抱琵琶半遮面,素颜无声,美得让人落泪!
   远离了姹紫嫣红,视线所及除了绿,就是白。飞瀑流泉,银帘高悬,珠玉飞溅,为莽莽苍苍的竹海带来动感,仿佛摇响串串风铃。
   翡翠长廊,真是名不虚传。就连湖水也被竹影染得如同碧玉,远远望去,似乎巨型盆景。竹排,及竹排上着红背心的艄公像是雕塑。
  
   【杜甫草堂】
   这就是秀美四川的“幽”吧!青瓦白墙,朱漆廊柱。“杜甫草堂”四个银白大字洒脱而不失儒雅,很是契合墨香书韵。铁树、银杏、石狮分列门口两旁。青砖地,石板路,青苔锈。
   水面一对游行的锦鲤是那样的肆无忌惮。平静的水面立刻被他们泛起波纹,时而溅起浪花。湖畔,竹丛荫荫,绿草萋萋。黄桷树,蓝楹,千丈,每一棵树的站位都恰到好处。每一个伸出的怀抱都热情有度。每一树花开都有时光为之剪彩,每一季叶落都有秋风为之着色。
   石矶间韭兰丛丛簇簇,有一两株绽开如玉的小花。万绿丛中,唯她可爱。竹来遮,梧来掩,滨水长廊浓荫重重,无风亦无声。同读西厢绝佳地,你,不在身边有谁共!
  
   【望江楼】
   仅仅以为望江楼是闺妇盼归的伤心地。我大错特错了。
   真正目睹几次出现在文字里我营造意境的望江楼,我汗颜了。
   望江楼,又名崇丽阁,是望江楼公园最宏丽的建筑,屹立于锦江畔,高39米,共4层,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下面两层四方飞檐,上面两层八角攒尖,每层的屋脊、雀替都饰有精美的禽兽泥塑和人物雕刻,阁基有石栏围护。朱柱碧瓦,宝顶鎏金。阁廊宽敞,每方四柱,屋面盖以绿色琉璃瓦,翘角飞檐,雕梁画柜,金项耀目,即有北方建筑的稳健雄伟,又有江南楼亭的秀丽玲珑。因楼身位于锦江边,故名“望江楼”。崇丽阁之名是取晋人左思《蜀都赋》中的名句“既丽且崇,实号成都”而命名,现已成为成都市的标志物。
   凤尾森森,龙吟细细。望江楼出落在竹海里。竹风、竹韵,竹之气节,竹之清露,不仅滋养了一颗北方女子的剑胆琴心,更孕育了一代号称“蜀中四大才女”,“唐代四大女诗人”的诗人。
   如此想,我对望江楼的肤浅之见也有些许道理。诗人自幼随父客居蜀中,14岁父不得意时染病故去,与母亲相依为命贫寒度日。潇潇冷雨里,沉沉暮色中,能不步上望江楼?眺那长安古道,望那黄土陇原,念那秦川故园!
   更有,与元稹才子才女间相见恨晚、如火如荼、飞蛾扑火般的倾城之恋。3个月的恋情,元稹洛阳赴任。劳燕分飞,鸳鸯离散,诗人不知多少次望江北望,遂成爱的绝唱《春望词》。名传古今的“薛涛笺"便由此而来。
   其实,粉墙黛瓦,朱漆门庭,石板小径不只是江南的专利。蜀中也有如此风格,似乎比吴越江南更深邃,更有韵味。比如,檐下的方形风灯比起司空见惯的圆形红灯笼较为别致,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墙上的浮雕壁画,墙下似乎川江里才有的雕花船篷小船,都是巴渝特色。这时,我突然明白了在百度上我看到,除了我们通常说的吴越江南之外,还有一个大江南的概念。包括巴蜀、潇湘乃至岭南。
  
   【宽窄巷子】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准噶尔部窜扰西藏。清朝廷派三千官兵平息叛乱后,选留千余兵丁并永留成都
   并修筑满城——即少城。清制规定森严,满蒙官兵一律不得擅离少城染指商务买卖。靠每年少城公园(今天的人民公园)春秋两季的比武大会,论成绩优异领取皇粮过日子。风雨飘零,如今的少城只剩下宽窄两条巷子!
   如今的宽窄巷子历史文化片区在保护老成都原真建筑的基础上,形成了以旅游、休闲为主、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浓郁巴蜀文化氛围的复合型文化商业街,已打造成具有“老成都底片,新都市客厅”内涵的“天府少城”。
   宽巷子:老成都的“闲生活”
   “宽巷子代表了最成都、最市井的民间文化;原住民、龙堂客栈、精美的门头、梧桐树、街檐下的老茶馆……构成了宽巷子独一无二的吸引元素和成都语汇;宽巷子,呈现了现代人对于一个城市的记忆。”----王华银。
   老人在老茶馆门口安详地喝茶摆龙门阵,猫懒懒地盘在脚下打盹,梧桐树投下斑驳的影子,院落里的树上挂着一对画眉……
   窄巷子:老成都的“慢生活”。
   窄巷子的特点则是老成都的慢生活。
   成都是天府,窄巷子就是成都的“府”。一为收藏,一为丰富,窄巷子展示的是成都的院落文化。院落,上感天灵,下沾地气。这种院落文化代表了一种精英文化,一种传统的雅文化。宅中有园,园里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树上有天,天上有月……这是中国式的院落梦想,也是窄巷子的生活梦想。窄巷子植绿主要以黄金竹和攀爬植物为主,街面以古朴壁灯为装饰照明,临街院落将透过橱窗展示其业态精髓。各西式餐饮、轻便餐饮、咖啡、艺术休闲、健康生活馆、特色文化主题店为主题的精致生活品味区。
   斗笠、蓑衣粘在青砖墙上,带你回到古朴时光。
   处处龙门阵,处处成都腔。
   箱植的四季常青的鸭掌木摆在门口两旁,那葱茏、那葳蕤,象征生意的生机勃勃,两串红红的辣椒预示着生意红火。一棵高大的梧桐树将店铺掩映在浓荫下。树根砖砌的花圃摆着小盆天冬草、蝴蝶花、矮牵牛。“茶马江湖”!不知你看到这招牌什么感受。我的感觉似乎看见一个中西合璧的混血儿,复合的美,让人一时难于接受。红面黄边的招牌完全古意。檐下悬挂一排卵形古铜色的招牌,乳白楷体书着招牌菜、金牌菜。似乎一排风铃,装饰又实用。比起走进店里才能看到墙上粘着一张字迹密密麻麻的菜谱,我们不能不佩服成都人这一得来全不费功夫之妙招。不用走进店里,大锅灶临街开。酸菜的酸、泡椒的酸味让人流口水;扑鼻的干炸辣椒的辣香混合花椒、胡椒各种香料的独特味道,让你胃口大开,慢下脚步,走进店来。
  
   【巴蜀情缘】
   说起我的巴蜀情节最早可追溯到中学时代,语文课上老师讲的唐代刘禹锡的一首诗: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或者全诗当时理解了,或者当时就不是很懂,或者后来忘记了。但是,“巴山楚水”四个字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那时的印象是:有些悲苦,有些神秘,有些险峻。
   大概30年前吧我的家乡周口市建起了火车站,当时候车大厅里一幅壁画占满整面墙,画的名称是《巴山蜀水》。画中的山水、景物再一次吸引着我的目光乃至心灵。远看、近看,看了半天似乎还没有看完、没有看清。巍峨峥嵘的山,激流澎湃的江,如梦似幻的雾。苍松如墨,丹枫似火,飞瀑若练。山间村野,江上渔船,······一切,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让人留恋!
   当然,李白“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蜀道,李商隐“涨秋池”的巴山夜雨以及后来的电影《巴山夜雨》都一次一次加深我对巫山云雨、天府之国的印象。
   还是昨天的水
   还是当年的天
   朝云暮雨美丽着你的容颜
   还是照你的月
   还是寻你的我
   飘飘渺渺不知今夕是何年
   点亮船头的灯
   收起风里的帆
   今夜就让我枕着潮声入眠
   思念它不会老
   风景它终会变
   似水柔情如何接受这沧海桑田
   你是巫峡牵不住的云烟
   把我守候成十二座痴心的山
   你是长江钓不完的碧雪
   只让我在蓑衣里编织着从前
   ----吴涤清《朝云暮雨》
   1996年这首给吴涤清带来诸多奖项的流行歌曲,为我心中的巴山蜀水添一抹别样的色彩:原来,以剑阁、激流著称的地方也有着似水柔情,而且,凄婉、缠绵!
   火辣辣的眼睛往人心里瞅
   火辣辣的嗓音好像浸着酒
   穿过那个巴山云蹦过川江水
   童年的小脚丫伴着老黄牛
   穿军装的那个川妹子哟
   踏着歌声走
   风雨茫茫山谷幽幽
   听不见妈妈梦里喊娇女
   军旅中的歌儿送走春和秋
   戈壁滩上伴你是好客的马兰
   坑道边上迎你有醉人的红柳
   一片那个大荒野多少好战友
   诉不尽的思念伴着泪花流
   穿军装的那个川妹子哟
   踏着歌声走
   情意绵绵岁月悠悠
   人说青春难留红灯绿酒
   军旅中的歌儿总也唱不够
   啊……
   ----李丹阳《穿军装的川妹子》
   《遥远的拜年》、《亲亲的茉莉花》、《红月亮》等,李丹阳演唱过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而唯独这首令我百听不厌。仔细思忖,是曲中流淌出的亲切、甜美而又深情的巴渝女儿的军旅情怀叩击着心扉,20年过去了仍如初见。
   且不说挑着白米下酉州的传唱了50余年的《黄杨扁担》;
   且不说牵动儿女思乡情的三峡云、三峡雨、《三峡情》;
   且不说川剧的女儿----川剧名家沈铁梅及川剧变脸;
   且不说《漩涡里的歌》及其《船工号子》;
   且不说馋人口涎的酸辣粉、麻辣烫、担担面还有回锅肉。
  
   【恩阳至阆中】
   暮春四月,骑行在恩阳至阆中的大地上,如沐春风,如浴暖阳。七里香开了,槐花开了。空气新鲜又清香。渔溪、白鹤村,连名字都那么可爱、美丽。走过步月桥,就看见白色的步月塔高高耸立在绿树丛中、绿野之上。没有名山大川,没有名胜古迹,完全一派乡野风光。渔溪也有骄人之处,渔溪有1900人参加红军,牺牲1300人,出了3位将军。渔溪是药材之乡,家家住上两层小楼,青瓦、白墙,朱檐。乡民正在房前收拾药材,有说有笑,不慌不忙。空旷的场地上晾晒着一片片白色的药材。一切显得那样宁静、闲适、自然、和谐。似乎电影里的慢镜头,让人艳羡。这慢节奏的生活如此美好!
   眼前就是阆中古城了,这时,久闻大名的嘉陵江出现在视野之中。
   阆中市位于四川东北部,嘉陵江中游,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号称“天下第一江山”。阆中古城位于阆中市城区南侧,是阆中的历史城区,也是四川省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古城(而非古镇)。阆中古城和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山西平遥、云南丽江、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
   阆中,是春节文化的发源地,中国5A风景旅游区。1986年国务院公布阆中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06年阆中市被联合国地名研究机构正式命名为“世界千年古县”。在“2009全球旅游度假论坛”上阆中被联合国挚友理事会和国际旅游营销协会授予“国际最佳旅游度假胜地”荣誉称号。2010年阆中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春节文化之乡“。
   阆中历史悠久,战国时为巴国别都。公元前314,秦惠文王置阆中县,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历代王朝都曾在这里设置郡、州、府、道、治所。汉唐时期,阆中是中国古代天文研究中心,著名天文学家落下闳创制了《太初历》和世界第一台浑天仪;蜀汉名将张飞镇守阆中七年之久,并于伐吴前夕在阆中被刺身亡;南宋抗金名将张宪为岳飞女婿,出生于锦屏山麓张家湾;张飞与张宪,并称“二张”,一为“武圣”之弟,一为“武穆”女婿,一个生于阆中,一个死于阆中,都在金戈铁马的战场上驰骋无敌,最后都因意外原因被杀,是两个重量级的悲剧人物;明、清时期,阆中一度成为四川临时省会达19年。1932~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转战于阆中,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阆中古城山围四面,水绕三方,天造地设,风景优美,素有“阆苑仙境”、“巴蜀要冲”之誉。唐代诗人杜甫在这里留下了“阆州城南天下稀”的千古名句。苏轼曾赞道“阆苑千葩映玉寰,人间只有此花新”,陆游也曾在此留下了“城中飞阁连危亭,处处轩窗对锦屏”的佳句。阆中源远流长的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留下了众多韵味横溢珍贵的文化遗迹,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及灿若群星的众多文物遗迹。

共 637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巴蜀行》以穿插入叙的笔法,将巴蜀地带的美丽与神奇娓娓道来。叙述细腻、详细介绍了南竹海的自然生态与历史的人文并重,清风摇曳、竹影婆娑。杜甫草堂的古朴典雅,即有诗情,又富画意。望江楼的雄浑与灵性,和古代名人及由来。宽窄巷子的古老又年轻的城市往昔的缩影与文化休闲街区的风采,还有那恩阳至阆中和山城夜色的古典之美和多年以来深深依恋之情, 情境各异,如梦如幻,如诗如歌,浮现在读者眼前。让人大开眼界,堪足撩人耳目,动人心旌。作者以移步换景的手法,带领读者走进神奇的巴蜀!美文,倾情推荐给大家欣赏。感谢赐稿湘韵!期待更多精彩!【编辑:天空微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天空微笑        2014-08-22 16:52:43
  作者以移步换景的手法,带领读者走进神奇的巴蜀!美文,倾情推荐给大家欣赏!
2 楼        文友:天空微笑        2014-08-22 16:53:11
  问好陆楷明 ,祝创作愉快!
3 楼        文友:潮仙        2014-08-23 06:58:56
  酸菜的酸、泡椒的酸味让人流口水;扑鼻的干炸辣椒的辣香混合花椒、胡椒各种香料的独特味道,让你胃口大开,慢下脚步,走进店来。美文,欣赏问好!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