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南】水口“联户”记(散文)

精品 【江南】水口“联户”记(散文)


作者:秋绪 童生,909.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161发表时间:2014-08-23 18:12:13


  
   初次造访水口,是在2011年3月的初春时节。真正投入它的怀抱,是因了“百家单位帮百村,千名干部联千户”的主题月活动。
   这次“联户”活动中虽只是短暂的一个月,可我在水口的天地,知道了一些我们鲜为人知的乡风民俗。只是,我的文字无法来抒发我对水口这地方的感受。也不足以成就一章对那里父老乡亲的赞美,更无法以任何形式的文学体裁去驱歌、记录下乡亲们那种高尚、纯洁、淳朴的原始人性。
   一
   每个时代,乡村永远是个沉重的话题,既是是在高度工业文明发达的今天,我们仍可以看到,那里还生存着许多不能解决温饱的人,他们还需要更多的社会力量去相助。乡村的发展史,是一部带着厚重,透着远意的历史。因为,乡村永远是一个最为纯朴的处女地,是个远离时代喧嚣的地方,而土地上的那些庄稼人,他们永远是中国最为朴实无华的群体。透过乡村,你可看到一部苦难的中国农村发展史;透过人性,你足可见勤劳和善良的释义,也可明厚道和知足的道理,更可知食物的来自不易。而且,乡村最为感人的东西不是那种悠闲平淡的生活氛围,而是人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那种人性美德的张力。
   乡村的人有种原始的人性美,这种美是原自原心的。它不带任何的粉饰,也不带任何的伪装与娇作。乡村人在与土地为依靠的深情耕作里,在与四季风雨同舟的相伴生活中,是由着脚下这片深情的土地而慢慢地催生出那种淳朴情怀的。而且,这种美是用善良和着挥洒的汗水,并由着日月的沐浴而揉合出来的。自然,这淳朴之美,也同样在无声的净化着我们这个浮躁的社会,在不断地洗涤着我们那荒芜的心田。显然,乡村人的情感就像是一股清爽的春风,清甜得叫人陶醉,也直白得让人感到无语。而他们身上透出的人性,更像一弘清澈又甘甜的清泉,又温润又沁心,会让人自心底感受到一种亲切柔和的温醉。有时,还真恨不得把这种美捧起一把,忘情地让它泼湿全身,从而去享受那种朴实无华的仁德洗涤,回到一种简单的人际交往中,一种知足的世界里。
   二
   每一个村庄,每一户人家,都有一个故事,它遥远又近在咫尺,它欢乐又带着岁月阵痛的痕迹,这就是乡村。
   走进水口村民的生活,一如走进了一个悠远陈香的古朴世界。任何的时候,人都会被主人的那种质朴、好客的热心肠而动容得举措无施。当然,也会为他们那种田园农家的淡怡而羡慕。应该说,乡村人的生活情调是城里人向往和追求的。因为这种生活单纯、透彻又清晰,厚重里带着些许的简约忧伤和清淡的韵味。其实,这生活不过是一种朦胧意境里的诗意,它真实而又惨烈,包含着悠远与深沉。
   来往于乡村的胡同巷道,走在乡村的田间地头,你会发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妙,会自乡村人的身上,认识到自我的渺小,也会明白和知道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味道。也许,在现实与所处的环境中,你我会看到当下农民生活的艰辛;也许,你我一样会从这个浮躁的社会里,聆听到乡村人渴望美好生活的畅想曲。但是,当你把心贴近了他们那种对待生活的胸膛,那种遥望日子的目光,你就会自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淡中感受到一种博大的伟岸,继而感叹着他们的厚道和那种知足,洞察出他们身上散发出的“古典”之美。是想,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乡村的人仍有如此洁莹的心地,这般地淳朴,这,怎不叫人惊叹与感慨?这,怎么不使人从心底产生一种深深地敬畏,而去仰视他们的那种古铜色的身姿和对待生活的豁达胸怀呢?
   三
   水口村坐落在县城文锋山以东约10公里处的丘岭地带的山垇中。它是个不算山区却是山区的村落。整个村委由7个自然村民小组组成(其中广东移民占3个自然村,信天地教),总人口约950余人(现有党员12人),拥有可耕地1486亩(其中林地约3百顷)。在村委的中心地水口村内,设有村级小学一所,村庄5公里外有小型水库一座(水面约6百余亩),整个村委的经济作物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山林为辅。从农业经济发展的视角看,由于受地理环境的限制和制约,目前,村民们还是那种原始的自耕自种模式,仍然没有戴上全民致富的帽子,摆脱依靠着国家财政转移支付而维持村级经济的现实。据村支书讲,现在村委还欠着11万多元的外债。但这一切并不影响村民的整体生活质量和水平。既是村委的干部们连上年的出勤误工补助到今日还欠着无法兑现。然而,这村委会的班子却是异常地同心同力。他们在等不来希望的同时,就积极因地制宜的而把整个村委的工作抓得有声有色,风生水起,让整个村委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幅百姓安居乐业,民风淳朴的和谐风景。
   行走在村庄的田地,歇停在村民的家中,那带有寒意的春风似乎在化开心中的疑惑,而乡村与人在我的视线里就是一道无瑕的风景。我望着那些错落有致的古色古香的青砖白瓦村庄,踏在那春雨化开的软软乡村泥土路上,那伸手可触的是青山绿水,回荡在耳边的是狗儿的吠声和鸭子戏水的声响,享受的是习习吹来的山风清甜。
   置身在这种宜居的自然环境中,我看到的一个个村落,那门户是洞开的。这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一种淳朴民风的抚慰。甚至怀疑来到了一个远古的时代,是不是已穿越到了一个传说中的“夜不闭户”的年代。这样的人文环境,让人不难看出,生活在这里的村民是善良、厚道、勤劳、幸福的。他们在说着俚语的同时,已安然的享受着太平盛世。而人的道德情感却在自然地遵守着乡规民约的俗定。让人称赞和不可思议的是,水口在近10多年的时间里,这里的每个村落还从未发生过一起因邻里矛盾或社会因素而导致的纠纷,出现过一起群体性突发事件。而那种在乡村“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在这里也没了立脚之地,因为这里的村民早已欣然地接受了“少生优生”的繁衍生息理念。当然,像多数的乡村人一样,这里的村民也只是过着属于他们的平淡而知足的那种农家田园生活,享受着国泰民安的时景。而这种最为原始的心愿,从村民们一张张展露的笑脸上,你都能读懂那脸上已写满着对现有生活的温情惬意。
   四
   第一天去水口,是上午听完县委书记、政府县长的动员报告后行动的。当我们唱着“访民情、解民忧、保民安”的调子,打着“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为民服务”的作派出发后,我的心里却在犯嘀咕。我想,如我这样一个仅仅是披着“代表”外衣的人,说得那么不中听,只不过是组织上的一个摆设;而硬要说得好听点,恐怕就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与纽带。可我自己认为,我是没有任何德能去为这些村民造福的,更没有任何的能力去为村民们解决什么问题或许下任何承诺的。所以,哪还能有脸去谈什么关心民生民情的话题呢?但作为“桥梁与纽带”,我想,自己需要要负起这责任,不能,就真的是无脸去面见那些江东父老了。
   我没去过水口,只能恳请镇上挂点的干部当向导。也不知那位挂点干部对村里的干部们都说了些什么,反正支书老陈等几位村官知道我们要去后,就早早地把村班子的人马召集到了一起,都在村委会候着。在路上我知道这事后,心里感觉怎么都有种很别扭的滋味。这叫什么事吗?是哪跟哪呀。说是去帮扶,这不明摆是要去打扰人家,增添麻烦吗。看来,我们这些吃着皇粮,挂着“国”字牌子的单位,还真是名声在外。显然,在村干部的眼里,“预算经济”体制下的我们这种单位是很有“钱权”的,况且我们还是个专门为国家收钱的单位。只不过事实并非他们所想的那样。我们这个表面风光的单位,其实也是个吃响的单位,而收上来的一分一厘的钱都要如数地解缴国库,哪还敢动用。真正的日子与他们的村级“集体经济”同样也好不到哪里去。可我们的单位在村支书等村干部的眼里,那可是个“真有钱”的国家单位,心里明摆着是盼着我们去好好地帮他们一把的。
   到达村委时,已是上午11点多钟,下车后我们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村委会新落成的办公大楼。自然,这座四层白色的小洋楼,在村中与那些深暗、旷古、静宓、厚重的瓦房相比,它多少有那么点儿特别的不对称。在与村委的干部们一一打过招呼和相互介绍后,我的眼球一下就被办公楼一楼大厅中的村务公开栏吸引住了。看着墙壁上那些整齐的版面,点缀在其中的那些数据、图表所表达的内容,连我这个外来人也已基本对整个村委的情况知道了个大概。心想,这些村干部们还真是不简单,真是应了“亲兄弟明算帐”的俗语,哪村务的成绩明显地都在上面写着,还真是不容易。
   走在新办公楼的楼梯上,以为这楼上的空间一定会布置得很好,可上得二楼后,哪曾想到,整个的新楼只是个空空的架子,里面空空荡荡的,就连那照明要用的电路设施都还没安装好,这样的境况也只能用图有外表和家徒四壁来形容了。好在二楼厅中还有一张旧方桌静静地呆着,大家就只好就着这张老式的乡村人家用来吃饭的桌子落坐。然而,支书老陈却不以为然,仍乐呵呵地说笑道:“委屈各位领导了(可我不是什么领导,但心里还真的高兴别人给自己戴上如此高的帽子),咱这办公楼是争取来的援建项目,本来是打算先建学校的,可资金太小,不足建二个教室的钱,就先搭起这村委的空架子。这不,还指望着你们来相帮一把呢。”随即便忙着给大伙递烟、冲大碗茶。一阵寒喧过后,我们向村干部说清了这次来的主要目的,这段时间可能要给村委增添的麻烦。随后,支书也向我们介绍了整个村委会的基本情况。
   走完这些八股式的套路仪式,已过了中午12点,我们说要回去,明天再来。因为下午还有个其他重要的会必需要去参加,一定得赶回城里。可支书一听哪意思就来气了,横竖不行。弄得我们赶忙好好解释。可憨直的支书就是不领情。没办法,我们只好先打电话回单位向领导报告情况。电话一接通,支书硬是一把夺了过去,对着电话没好气的说“你们是不是瞧不起我们这些种地的,怎么你们这些人脚还没着地就要走呢?不就是吃个饭吗,这是我们百姓的心意,是自己家里请。领导同志什么也别说,我代为他们给请个假,可以吗?”最终,我们留在村支书家同村干部们一起吃了一顿真正的农家饭,领了支书的一番深情厚意。
   五
   在村支书家吃过中饭后,看看时间还早,想起老支书已为我们把下午回单位开会的令箭挡了回去,我们提议去村里随处转转,熟悉熟悉一下各村的环境,看看村上村民生活的状况。村支书说,既然你们那么上心,那就先去谢副主任家吧,他家的条件比较好些,顺带着商量“联户”的事。我这谢副主任,他可是村里现代青年农民的好榜样,是那种不出村打工就致富的新农民。他家就在水口村的后山坡上,离这不过半里路。安排你们去他家,是想你们去品尝一下广东人的“擂茶”,体验一下他们客家人的待客礼仪。我一听什么“擂茶”,首先就感觉到那茶名就特别的来劲,这还真是第一次听到这么个富有创意的茶名。怀着好奇,冲着这“擂茶”的诱惑力,就应承着先去谢主任家商量下一步的工作。
   绕着七曲八拐的村中巷子,走出村庄后的眼前也变得豁然开朗起来。只见远处的山峦一片黛绿,那空气像过滤似的清甜爽人。在边走边聊的闲说里,我们沿着乡村的田埂小路,不一会儿来到了一处坡地。哪不远处的山坡之上,一栋雪白的三层半的西式小洋楼矗立在树林之中。等到走近房子,这才发现那三层半的农家小洋楼被一若大延绵的围墙拥抱其中,形成了一个特大的围院庭落。那围墙外的四周山上,又被一片果园和繁茂的树木合围着,使这院落与整个的山体融为了一体。这种少见的独院独户人家,最少的估计少说也有好几十亩的占地。让人有种到了曲径通幽之处,世外桃源的感觉,使我们这些长期生活在钢筋水泥城池的人眼界大开,赞叹不已。进入院墙的大门,房子的正前是一宽大又平整的水泥晒谷场。沿着围墙的角落处,是好多静静呆着的农耕机械;房子的右侧是一大块方整的菜地,地垅长着绿茵茵的时鲜蔬菜;左侧是一排猪牛圈栏,栏中几头肥猪正在摇头摆尾的哼哧。瞧着这院内的场面,当真让我们感觉这是一户与众不同的农家,是一种科技含量很高的农户。就这居住的环境和条件就已相当叫人羡慕,这多像城里的土豪们,拥有着特大豪华的别墅,只不过比他们少了一个游泳池,换了一个居住的环境而已。就在我们发出惊叹和议论时,此时的屋内传来一阵悦耳的女人嘻笑之声。循声望去,是一楼的正堂内满满的坐着2桌的妇女小孩,她们正在喝茶谈天,那笑谈之声便来自这里。见此情景,我想主人家定是在办什么喜事,不能的话,在这初春之时是不会有如此多的客人到访,哪我们就没必要进屋去再给主人增添麻烦了。老支书似乎看出了我们心中的疑惑,忙解释到,谢主任的老家是广东,这些妇女都是附近各村的家眷。乡村吗,新年过后离开春还有一段时闲,农事又不是那么多,加上现在一些家里的青壮年男人都外出揽生活去了,那这村上就剩妇女小孩和老人了,她们就会时常在一起聚聚,聊天说事,外带说些春耕之前的农事,哪家需要大家一起去帮忙做事。而这种喝茶聊天的习惯,是一种自发性的客家人传统,它是挨家挨户轮流着做东的,早已在村里形成了一种习俗。我们听罢,惊奇之中带着几份的感慨和感动。是想,在当今这样的年代,还有如此好的邻里关系和那种难得的乡里乡亲的情感交融,真乃国之万幸,民之福。

共 731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文章通过一次“百家单位帮百村,千名干部联千户”的主题月活动,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乡村图,读着这样厚实而饱满的文字,仿佛真的踏足在了那些朴素的土上,轻轻一嗅,那来自乡野的风,清新,自然,骨子里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惬意。如作者所言:这种生活单纯、透彻又清晰,厚重里带着些许的简约忧伤和清淡的韵味。其实,这生活不过是一种朦胧意境里的诗意,它真实而又惨烈,包含着悠远与深沉。而文章正是围绕着这样一个主题为我们铺陈开来,让人读后不免生出几分思量。繁华的城市里灯红酒绿,应有尽有,可谁曾想到有一些地方依然存在着落后,依然需要太多的温暖去帮扶。作者在这次联千户活动中看到了,他也在乡村的土地上感受着淳朴,也憧憬着淳朴的土地上变得更富有。文字张驰有度,作者驾驭文字的功夫游刃有余,很轻易就将读者带到他营造的意境中,读后,回味无穷。好文,倾情推荐。——编缉:指间年华【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0824002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指间年华        2014-08-23 18:15:24
  问好秋绪,江南因你更精彩。
指间年华
2 楼        文友:指间年华        2014-08-23 18:16:04
  很耐读的文章,我想说我喜欢这文。
指间年华
回复2 楼        文友:秋绪        2014-08-24 09:08:12
  呵呵,感谢您的辛苦编辑!我的文笔不生花,太口语化,让人见笑。
3 楼        文友:庐陵竹        2014-08-23 19:22:23
  老战友,你的大作终于放上来了。期待精彩继续。
未曾出土先有节,待到凌云也虚心!
4 楼        文友:秋绪        2014-08-24 09:13:00
  华编辑辛苦,文章手法不是太好,谢谢您的鼓励!
我以我笔写我心,轻描淡泻酬知音。
5 楼        文友:秋绪        2014-08-24 09:17:03
  竹子的气节总是这么高雅,我这厢有礼了。
我以我笔写我心,轻描淡泻酬知音。
6 楼        文友:纤指素心        2014-08-24 12:17:38
  很写实的文章,朴素中见真挚。
   祝贺精彩,红豆花开。
以我心,写我字。纤指一动,素语如馨
回复6 楼        文友:秋绪        2014-08-24 20:32:45
  谢素心的捧捧场!
7 楼        文友:嫣然盼晨曦        2014-08-24 16:46:06
  在改革开放、进步、腾飞的今天,很多地方依然存在着贫穷落后的改革盲点,其实这样的帮扶对象很多,需要的是社会的高度重视,以及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帮助对方,这样的文章极具现实意义,读后,令人掩卷而思。问好文友,祝文丰笔健,佳作连连!
嫣然盼晨曦
8 楼        文友:翎雨        2014-08-24 17:10:57
  文章语言朴实娴熟!
用吾心悟心与文学,创造新生活,感动自己也感悟人生!
9 楼        文友:风轩        2014-08-24 17:49:06
  问好秋绪,写实的文章,接近地气,欣赏。精彩继续~
风轩
10 楼        文友:秋绪        2014-08-24 20:48:24
  谢晨曦编辑的妙评,给您敬茶!
我以我笔写我心,轻描淡泻酬知音。
共 13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