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评论】遗忘与铭记

精品 【江山评论】遗忘与铭记 ————浅谈《遗忘》的艺术魅力


作者:月魄 秀才,1770.8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32发表时间:2014-08-24 21:44:20

遗忘是记忆沉淀的开始,遗忘是铭记的过程,遗忘更是记忆的升华。遗忘是灵魂的清洗剂,唯有遗忘我们才能知道真正需要的记起。这是我读山地的《遗忘》跃入我头脑的字句。小说中一直提醒着遗忘,可是读完全篇我们才幡然醒悟,这哪是遗忘,而是铭记。题目与小说表达的主题形成强烈反差,让作者表达的思想更加凸显,更深入读者的内心。遗忘那些纠结于心的痛苦,遗忘那些荒诞岁月给我们留下的伤痕,遗忘那些爱恨情仇。然而真正让我们铭记生命中的美好,生命中的真情,生命中无私的付出和给予,还有那些善良的人们,用生命谱写的动人的故事。
   《遗忘》仅是一个短篇,却容纳了很丰富的内容,历史的跨度很大,场面宏大,人物众多。充分体现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力和对文字超强的驾驭能力。让读者一下就走入了文字的陷阱而不能自拔,这就充分体现了《遗忘》独有的艺术魅力。
   第一线索交织,人物对应有物。小说里一条最清晰的线索就是张永红和黄云山的恩怨纠葛。而另一条就是张永红的妈妈徐米钏与黄云山之间隐隐无法看清的关系,推动着小说的情节发展。张永红和黄云山是清晰线索对应的第一组人物,也是让人特别不解的一组人物。他们初始的关系让读者为两个人将来的结果捏了一把汗。在那个年代可谓是敌对,势不两立的关系。即使是历史的原因造成的,但是以后也绝无成为朋友的可能。张永红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坚定自己的立场,对黄云山无情地摧残。可最后黄云山牺牲生命为代价救张永红的儿子,这怎不让读者大惊失色。他们之间关系的发展和结局让读者惊讶而震撼。张永红的立场坚定,黄云山看似无原则的宽容,让读者看着深为不解。但同时也感受到黄云山胸怀的博大,张永红的少不经事的天真纯良。徐米钏反复告诫儿子的那些言语,很有分量,是怎样的恩情让徐米钏不惜不认儿子也不让儿子斗黄云山。更奇怪的是徐米钏晕倒,黄云山立即就知道是饿晕的。那么黄云山和徐米钏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这两条线索一直并行发展,也有所交集,让黄云山与徐米钏也形成了一组对应关系,同时让我们看见了他们的悲欢离合,与刻骨的爱情,以及黄云山无私、无畏的付出,直至最后为了营救自己“仇人”的儿子献出了生命。有了这一组对应很自然的就有了另一组关系的对应。那就是徐米钏和张善财对应。这是一组很悲催的对应,张善财的自私猥琐凸显徐米钏的亲情和爱情方面的伟大。这样的对应,把张永红不明真相时所做的让人痛心疾首的事情,和后来黄云山的死,那种深沉疼痛的悲情推到了极致,攀上了一个制高点,而黄云山和徐米钏的悲剧让人更悲伤。他们的善良、质朴、无私,更显光亮。特别是后来黄云山和喜秋的故事更是一个点睛之笔。把黄云山这个人物的精神世界提高到了一个近乎神的高度。让我们情不自禁的为有这样思想和情怀的人而感叹、赞赏!遗忘是为了铭记这一主题自然而然的浮出水面。没卖弄写作技巧,就是那么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展现在读者面前。两条线索的并行和交织让线索中的人物产生一一对应又交叉的关系,这样彰显了小说独有的表达魅力。
   第二静水深流的情感,无言处撼动人心。这篇小说最让人动情的就是文中人物情感的表达方式。我们常说,能用语言表达的情感不是真正的情感,而这部小说我要说,浮在表面的情感也不是情感,那情感是潜藏地底的深流。
   最让人动容的是黄云山。黄云山在整篇小说中少有开口,而开口说的几句话就是让我们潸然泪下的语言。“孩子,你妈妈一定是饿晕了。你去学校,记住,我住的那一间房子旁边的废物间,在顶棚上有几捆稻草,其中最下面的一捆里面有一袋包谷面。拿回去给你妈妈蒸了吃,她就不会再晕倒了。”在被张永红整日揪斗失去人格尊严的黄云山居然唤张永红孩子,这让人的心生生地撕裂疼痛。
   这是一种怎样的爱,怎样的无怨无悔才能在那样的情况下叫出这声孩子。接下的话语更是让人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语词来评价黄云山的行为。面前这位所谓的“孩子”是怎样对待你的,无视你做人的尊严,更无视你的感受。可你居然给出在那个年代比黄金更珍贵的粮食,只为了救回你现在“仇人”的母亲。你怎么会如此无原则的善良!读者会情不自禁的对黄云山发出质问的声音。
   可以理解张永红的少不经事,但是不能原谅他的那种做法。然而黄云山的叮嘱让读者内心五味杂陈。之后的话语更是让读者无法理解“孩子,那袋包谷面是我自己以前的口粮,一直存着没有吃。孩子,以后还是由你来斗我,我不愿意让其他人来批斗。”黄云山是自虐狂吗?还是他做了对不起张永红家的事情,良心受到谴责,想用这样的形式来赎罪。
   可徐米钏的语言和举动又让读者否定了这样的假设。到这里读者只能理解为黄云山拥有一颗佛心,他是在度化张永红。后来他用生命留住了张永红家的幸福,让悲伤远离了他们,可他却永远离开这个他爱着且疼着的世界,奔赴了神秘的天国。
   到这里读者感慨嘘唏,他以德报怨,他怀着一颗悲悯的心淋漓尽致地展现着人性的善良悲悯。只觉得此刻的情感不仅是激荡奔涌,而是撼动了灵魂,震落灵魂上布满的灰尘,一下让心变得清明而纯粹。当小说的结尾揭晓黄云山与张永红的关系后,读者为黄云山深沉的父爱为之动容,无法找寻准确的词语对黄云山的爱进行歌咏,只能说出几个字——大爱无言,静水深流。
   当然徐米钏的那种无声无言的爱也让读者感动莫名。看着黄云山被张永红揪斗,心里的那份着急,那份割裂的疼痛可想而知。可是她若说出真相,害的不仅是张永红,黄云山也难逃厄运。她守着那份遗忘的承诺,守着心中的挚爱,面对着现实的残酷,那颗心碎成了粉末,可是她依然坚持着自己的执念。直到黄云山的离世,她那划破天宇悲切的哭声,释放了少许的哀怨。是怎样的爱让她能隐忍如此残酷的命运,是怎样的情感支撑着她守着这个遗忘的承诺。
   是——爱。爱——无言,情——无声!
   第三厚重的历史色彩,不言的伤痕惊心。小说选取了那个荒诞的年代做背景。那些嘈杂的声音,那些让人觉得羞愧的场景,让读者看见愚昧而憎恨,看见愚忠的纯良而心疼。在那个年代所有的人都是盲目的,少有清醒。虽然只是一些点染之笔,却让读者在以那样的环境作为远景,现实作为近景,品味到历史独有的况味。也就是在那个年代,造成了无数的悲剧和无法愈合的伤口。尤其是黄云山的悲剧与张永红永远背负的伤痕,让人惊心。黄云山回黑田镇原本是想找回那份属于自己的幸福,可是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他忍受着现实给他的苦痛,背负着心里深沉的爱,就这样孤独的终其一生。这是谁的错?
   张永红在那特殊的年代,犯下了难以弥补的过错。在我们这个儒家思想为主导的国度,他大逆不道,他批斗折磨他,他与他的父亲划清界限,视父亲为敌人。然而他仇视的这个人却是一直深深关爱他的父亲,甚至可用生命维护他幸福的人。当黄云山死后,真相揭晓,虽然这是历史的原因,可是这个伤痕会伴随他一生,这又是谁的错?这部小说就是这样用沉稳的笔触,富有质感的语言直抵读者内心深处的痛点。
   第四巧用悬念,让文字连接读者的内心,把读者带入文字的画卷。小说开始就拿住了读者的心。作者很擅长和读者对话,他了解读者的心理。对于普遍事物的特殊现象一定会引起读者的重视。原本平淡无奇的满月酒宴,却爆出了这样一个奇怪的名字,这怎能不让看者瞠目结舌。为何如此,读者就会随着作者挖好的陷阱一步步走下去。紧接着就进入了黄云山一生的苦难,徐米钏的无奈伤痛,张永红无法弥补的遗憾,让看者心惊。作者的巧不在于设计悬念吸趣,而在于他善于捕获读者的内心世界,用自己的文字和读者相溶。这怎能不让我惊叹!
   当然一部足够优秀的小说就是由部分的完美和少许的残缺组合而成。这样才能成其为优秀的作品。一部没有瑕疵的作品,一定不是一部真切、真实的作品。就如一个人一样。世上本就没有圆满和完美。山地这部小说也有这样少许的瑕疵。
   首先,全文沉稳的语言节奏在结尾处显得匆忙而漂浮了些。“张永红知道这个道理,历史是不能遗忘的,忘记历史等于背叛。他认为,一定要还原历史的真相,这才对得起死去的人,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才对得起亲生父亲、继父和妈妈,才对得起子孙后代。亲生父亲、继父和妈妈在世的时候,有他们这样那样符合情理的考虑,但他们都已经过世了,就意味着他们的那些顾虑不存在了,相信他们也是希望在他们离开人世后,能把真相告诉黑田镇的人们。”这一段文字不是不好,而是与前面沉稳的语言有了完全不同的节奏。当然从全文来看,这里张永红的情感已经攀升到了沸点,作者也被这样的感情所激荡,所以用张永红的嘴喊出了自己的内心所思、所想。而这样的表达就削弱了那种深沉的痛感和无法言说的爱的升华。但是这一缺陷也正好体现了作者被自己塑造的人物所感动,不能感动自己,又谈何感动别人。
   其次是小说中的人物缺乏自我的演绎。小说人物的动人之处,就是人物通过语言、行动来体现其品格、及情感内涵。而本文中的人物缺乏立体化的语言和动作。当然这也是因为作者选取的题材涵盖内容丰富的原因造成的。不用这样的表达方式是无法在一个短篇完成人物命运的陈述。短篇小说全面体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本就是一个难点,也是短篇小说的短板。它不能像长篇小说,可以运用大量的篇幅去塑造一个人物,让他立体的站在读者的面前。
   我用一句话结束我这不知所言的评论:《遗忘》的魅力和价值已然深入读者的心里。那些远去的故事,让我们沉醉,让我懂得什么是该遗忘的,什么是该铭记的。遗忘和铭记原来都那么动人!
  
  

共 377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开头由一段颇有哲理的句子,展开了关于作品《遗忘》主题思想的透彻解读,让读者对一部作品有了总体把控;接着文章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细致、深入的点评,让读者感受作品清晰的线索、复杂的情感纠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感受这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之中作品彰显出来的超凡的艺术魅力,捕捉蕴含在作品中静如深水的情感,那种特殊历史背景下的人间真爱;最后作者从艺术的角度,对作品的构思处理、语言节奏等方面做出了客观准确的点评。全文结构严谨、条理清晰、观点鲜明,从作品的艺术性、思想性、社会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细致的点评。推荐阅读。【编辑:琴声悠扬】【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0825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琴声悠扬        2014-08-24 21:48:52
  文章构思独特,首先用颇有哲理的句子概括了《遗忘》的主题,接着从艺术的解读进行了分析.这样的安排非常好,不仅有条理,而且读起来感觉结构严谨,言之有物。佳作欣赏。
精神领域的宽广远比物质力量的强大更令人叹服
回复1 楼        文友:月魄        2014-08-24 22:54:05
  谢谢悠扬对我的鼓励!评论还有很多不足,阐述也还不够全面,理论的总结浅淡了些。还有待努力:)
2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4-08-24 23:00:34
  月魄的文字运用文学评论理论,从思想方面、创作方面以及作品背后的意义等大处娓娓道来,一一剖析,读来令人敬佩!
   从评论本身来看,无疑是一篇优秀的文学评论文字,全文没有纠缠细枝末节,而是从关键环节外入手,几乎把我表达的东西展现的淋漓尽致。
   其实,我也是要表达这样的力度,可惜文字水平受限,没有把我要表达的东西表现出来!
   编辑琴声悠扬的编者按语已经说的很到位了。
  
   谢谢月魄,获得写文学评论的高手作家的赞誉,我很开心,但颇感不安,受之有愧嘛!
  
   读过你给蒋兴强先生中篇小说《瓜客》写的文学评论《一桌天然的民族文化盛宴(作品赏析) ——浅析<瓜客>的语言艺术与民族风情》,非常敬佩!
   祝月魄写作快乐!
回复2 楼        文友:月魄        2014-08-24 23:06:16
  山地过誉了!我喜欢你质朴的文风,更喜欢你文字间的情感内涵。有怎样的心灵,才能看见怎样的世界,也才能展现怎样的情感内涵!要向你学习呢!
3 楼        文友:晓文        2014-08-25 07:13:33
  梁琴易得,知音难求。
   绝品与评论,无疑是伯牙与子期
   鼓瑟和鸣,高山流水
   视觉与心灵的盛宴
   祝贺山地老师,祝福月魄
恰好你来,恰好我在。
回复3 楼        文友:月魄        2014-08-25 10:04:19
  谢谢叶子的鼓励!其实好的作品我们都会有相同的感触,只是恰好我写出来了。我想肯定还有我没解析到的地方。
4 楼        文友:雪飞扬        2014-08-25 08:29:10
  好独到的文学评论,欣赏了。
回复4 楼        文友:月魄        2014-08-25 10:05:03
  谢谢飞扬!你总是这样支持我,鼓励我。真的谢谢!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