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水神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山水】村西头记事(散文)

绝品 【山水】村西头记事(散文)


作者:朱明东 童生,605.7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333发表时间:2014-08-26 17:16:46
摘要:提到了村西头,自然就有村东头。然而,在我的记忆中,村东头没有什么痕迹,至少寻不到清晰的印象,不提也罢。乡村自然有乡村的美,

【山水】村西头记事(散文) 1
   村西头是全村的门面,也是那条县级公路的必经之处。
   提到了村西头,自然就有村东头。然而,在我的记忆中,村东头没有什么痕迹,至少寻不到清晰的印象,不提也罢。乡村自然有乡村的美,村西头也不例外。老杨树、大水塘还有打谷场,是村西头的标识,也是村西头的美丽风景。那一座座整齐的土坯房,一户户朴实的乡邻,是定格在我童年时的故乡镜像。
   风从村西头刮进来,又从村西头刮走,我就在村西头的杨树趟子里与老杨树们争先恐后地成长着。村西头有很多孩子,我是其中的一员。孩子们像麻雀一样整天叽叽喳喳嬉闹着,除了有时吃不饱以外,基本上无忧无虑。有了孩子们,村西头就有了希望和乐趣。当然,有时这希望和乐趣也会让大人们感到烦躁。哪家孩子摔泥泡弄脏了新鞋子,哪家孩子去偷瓜被看瓜人指认了出来,又有哪家孩子趴了人家小夫妻的窗户等等,最后都要被人家撵上门告了状。结果可想而知,孩子或被一顿痛骂或遭到一顿胖揍。这样的情况,大多出现在傍晚时分。没人劝没人拉不说,还经常有拄着拐棍的爷爷助威道:“该打该打,三天不打就上房揭瓦。”于是爹妈打孩子多了一分理直气壮,于是孩子们哭得更厉害了。
   其实,村西头最宁静时属每天早晨八九点钟。这时候,年轻劳力都下地干活去了,老人起得早,放了猪放了鸡鸭鹅后,就转身叠被子收拾屋子,而孩子呢,还赖在炕上呼呼睡着呢。可这沉静很快就被打破,老人边忙活着边喊:“懒蛋子,赶紧起来,别塌窝子啦。”孩子揉着睡眼,只好撅着嘴从炕上爬起来。芦花鸡咯咯哒咯咯哒地叫了起来,老人笑盈盈地握着一枚还热乎着的鸡蛋进了屋,孩子开始吵着“煮鸡蛋煮鸡蛋”,可不过年不过节的,哪舍得煮鸡蛋呢?鸡蛋很快就被老人埋进了米柜子里。窗外,老猪倌摇着鞭子赶着十多头猪边走边吆喝:“放猪喽——”孩子爬上窗户台往外跟着喊:“放猪啦。”村西头的宁静就这样被撕成了碎片。
   阳光温暖地照射在村西头。麻雀们叽叽喳喳从杨树趟子里飞出,不一会儿又叽叽喳喳飞回了杨树趟子。孩子手中的弹弓瞄来瞄去,却找不到可乘之机。孩子只好找伙伴帮忙,他站在人家大门前开始可劲儿地喊:“嘎牙于,嘎牙于,出来下!”这样喊着喊着,嘎牙于没出来,倒是老嘎牙他爹从屋里走了出来:“谁是嘎牙于啊?啊!这是谁家的孩子,咋这样讨人嫌那?”孩子一见,慌得撒腿就跑。孩子一口气跑到打谷场上的看房里大口大口喘着气。正在这时,一只老鼠不知从哪里溜了出来,见孩子正吃惊地看着自己,就“吱”的一声钻进了墙洞里,孩子一激灵,吓得哭了起来。
   孩子在村西头无聊地晒着太阳,几位捋着花白胡须的老人又在谈天论地。这位说:“瞧这苗头,今年的庄稼肯定长得不赖。”那位说:“就怕雨季一来,十天半个月下个没完。”另一位则缓慢地站起身说:“哼哼,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儿,操那个闲心没用,还是把眼前的活儿干好吧。”说完,就拄着拐棍颤颤巍巍地回了家。
   2
   中午的阳光烧烤着村西头,一片火辣辣的还有村西头小辣椒家炒辣椒的味道。小辣椒是她的绰号,她的大名没几个人知道。小辣椒是村西头最能干的女人,每天收工回家总是走在最前面。她并非喜欢走快步,她是急着往家赶,赶回家好给孩子烧火做饭,还要给猪圈里三头小猪喂食,还要给瘫痪在炕上的老公公换洗内衣。炒辣椒炒得她泪流满面,整个村西头都被她给辣翻了。
   男人们收工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挑水。村西头的机械井是去年县里打井队帮打的,村西头的人们都称它为压井。压井在村西头是比较先进的设施,人们再也不用从传统的老井里摇着辘轳往上打水吃了。有了压井后,老井就被填了。老井一填,村西头就安宁多了。男人们再也不用担心打老婆后,老婆要死要活地去跳井,女人也不用再担心孩子和家里的牲畜不小心掉到井里了。要是谁家打女人,女人也不再哭着喊着“我要跳井”了,却都像商量好似的,改成了“我要上吊去”,可村西头老杨树都长得很高又都很笔直,不比歪脖树好拴绳子。任凭女人跳着脚往树上拴绳子,那绳子就是挂不上去。站在一旁的男人抱着膀子,有些幸灾乐祸。女人折腾了半天,只好把绳子甩到一边,蹲在地上捂着脸大哭起来。男人这时才心软,蹲下身心平气和地劝着自己的女人,女人还是哭,声音却小了许多。男人看准时机,一用力就把女人抱到怀里,连绳子也不要了,嬉皮笑脸地回了家。
   炒辣椒并不多见,虽然农家都不缺辣椒,可却缺少油盐,所以,贴饼子就黄瓜咸菜便成了村西头的家常便饭。吃完饭,女人洗碗,男人吸烟。午后的村西头,热辣而祥和。习惯了午休的人们都和衣躺在了炕上,不一会儿,家家户户都响起了均匀的鼾声。村西头的孩子才不困呢,他们又开始在杨树趟子里摔起泥泡来。输和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开心的过程,可赢了那么多的黄泥巴又能干什么呢?除了揉搓泥蛋蛋、泥人外,也真就没啥用处了。于是,孩子们又一哄儿跑到村西头的大水塘里玩起了水。大人早就千叮咛万嘱咐不许孩子玩水,说大水塘里有水怪,去了就会被水怪吃掉。起初,孩子们信以为真不敢靠近大水塘,可慢慢地就经不起大水塘那清澈凉爽的诱惑,把大人的告诫抛到了脑后。结果可想而知,去大水塘玩水的孩子结结实实地被家长揍了一顿。可没过几天,孩子的皮子就痒了,又悄悄跑到大水塘里玩耍。晚上,孩子入睡后,大人用手轻轻挠了一下孩子的后背,发现被挠的地方很白,顿时火冒三丈,抡起笤帚疙瘩,把睡梦中的孩子打醒。
   村西头除了老杨树外,还有一些就是栽种在房前屋后的柳树和榆树了,当然也有杨树。可前不栽杨后不栽柳,没有哪家违反常规乱栽树的。自然,有的人家在前后园子里也栽了一些果树,这些果树多是适合本地生长的沙果树、李子树、杏树还有樱桃树。当然,孩子多的人家,果树也得不到什么好结果。果子还没成熟呢,就被孩子们噼里啪啦地一网打尽了。大人们一气之下,就把果树锯掉,改栽了只开花不结果的丁香树。一到果子成熟时节,孩子们只有站在丁香树前发呆的份了。
   3
   第八生产队,是村西头唯一的官方组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近百户人家都是这个生产队的成员,哪怕你是金贵的吃公粮户,也要服从生产队的管理。毕竟,除了分粮外,还涉及到一些事务,比如养殖家禽家畜、自留地分配和政治学习等。别想脱离组织领导,队长老海叔就这么想。
   生产队队部是一个大院,就坐落在村西头道路的北侧。老海叔坐镇在这个院子,具体地说,是坐镇在院子里边的那趟房。一队之长,虽然是村里最小的官,但也很有派头。老海叔在村西头叱咤风云,把第八生产队管理得很有声色。可村西头各家各户除了正常的下地干活外,又能有多少人把生产队长始终放在心上呢?对村西头的成分组成,老海叔了如指掌。地主2户,富农3户,中农4户,余下85户皆为贫农。地主和富农基本上老老实实,不敢咋呼。中农是团结的对象,暂且不论,最不好管的是贫农们。这些人家成分和自己一样,要管理,必须要让大家心服口服。老海叔接二连三地采取了“治政方针”,使村西头一片繁荣兴旺景象,而村西头的行政管理权呢,也在大家伙的支持下,稳稳地掌控在老海叔手中。要说老海叔能力还真强,虽然有时候好咋咋呼呼吆三喝四,但为人比较豪爽也很仗义,就是有时候过于严肃,板着脸像谁欠他八百吊似的。这样的结果,一方面不容易使人接近,另一方面还遭人烦。有的人家吓唬哭闹的孩子时,就喜欢拿老海叔做教材:“不许哭,再哭,老海就来了。”孩子果然不哭了。
   相对而言,村西头有着良好的传统,不仅民风淳朴,而且人们相处得也比较融洽,要是谁家有个大事小情的,比如说婚丧嫁娶、盖房子啥的,大家伙都互帮互助、乐于捧场。真的,那时人们不藏什么奸不耍什么滑,更别说有什么花花肠子坏心眼儿了,就连各家的牲畜和家禽相处得也比较和谐。即便是这家果树的果子掉在邻居家的园子里,邻居肯定会帮着及时捡起送过来,唯恐被自家的孩子捡到吃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在村西头已成为习惯且深入人心。再贵重的东西,只要不是自己家的,都要交公。那个公呢,当然就是第八生产队。所以,老海队长时常挨家挨户寻找失主,直到物归原主为止。如果是两家合住的三间屋,中间的一间肯定是共用的厨房。要是东屋吃油饼了,西屋肯定会得到一张半张的。要是做得细粮多些,前后院或左右邻居也能跟着品尝一下。这就是村西头的传统。好传统不能忘,老海叔多次倡导和要求这个好传统好习惯。当然,他自己还有个传统习惯,就是吸旱烟。而那旱烟,却是他经常死皮赖脸朝我祖父要的,这个传统习惯他好些年未改。
   村西头有老海叔的影子,还有老海叔的思想和理念。没事时,老海叔就像夜游神似的在村西头游荡着。我不知道老海叔每年能在村西头走多少步,但我知道,在他的游荡中村西头井井有条,兴旺的不仅是老杨树、打谷场和大水塘,还有近百户农家,还有第八生产队。
   4
   午后,青壮劳力都下地劳动了,村西头在慵懒中先后迎来了两架手推车:头一个是卖小葱的,后一个是收破烂的。
   说是卖小葱的还不如说是换小葱的。小葱可以换,用啥换?当然是用鸡蛋换。那时候,各家各户很少有活钱儿,而鸡蛋虽然很金贵,每户人家却多少有两个。一来二去,鸡蛋就成为了当时农村常见的交易货币。卖小葱的一到村西头不直接吆喝“卖小葱”,而是吆喝“换小葱”。没过几分钟,五六个老太太就三三两两地从家中走出来,她们每人都用围裙包了几个鸡蛋。来到手推车前,老太太们就开始和卖小葱的争讲起价格来。孩子们呢,也都兴奋地围拢了过来,趁着换小葱的与老太太们粗脖红脸讨价还价时,你扯几根我拽几根,扯拽后就一哄而散。换小葱的气得直跺脚:“都谁家的孩子啊,咋都这么野蛮?”几个老太太也顺着说:“是呀,是呀,这些孩子也太讨嫌了。”可顺着说了也白说,换小葱的还是不讲情面,坚持按鸡蛋大小和成色来确定换小葱的斤两,红皮大鸡蛋换的肯定要比白皮小鸡蛋换得多。而又有谁能拿着红皮大鸡蛋去换小葱呢?这一点,换小葱的心里也很清楚,也就不再有一丝一毫的谦让。几个老太太各自换得了几把小葱后就离开了,换小葱的呢,也将换来的鸡蛋从秤盘子里放进了一个周正的篮子里。看着车上的小葱并没有少多少,而换来的鸡蛋却装了半篮子,换小葱的有些得意。走了几个村了,就这个村富有,都能拿得出鸡蛋来,真不错。正沾沾自喜,却见几只狗狂吠着朝他奔来,换小葱的急忙拉起车子落荒而逃。小葱洒了一路,而他那半篮子鸡蛋估计也好不了多少。
   刚吓跑了换小葱的,又来了个收破烂的。这个收破烂的也是外村的,却早已在村西头混了个脸熟。脸熟的好处,就是他每次都能满载而归。破鞋烂袜子,麻袋片子乱绳头子,废铜烂铁酒瓶子,都是收购的对象。孩子们八仙过海,纷纷跑回家翻找废品。嘎牙于翻出了几只还能穿的棉乌拉,小山子拎来一把坏锄头,五六从家里夹来一条打了补丁的麻袋……收破烂的眉开眼笑,拿起一杆秤象征性的称起来。其实,孩子们还不认识秤,谁能看得懂呢。收破烂的称完了,就将这些废品分门别类地装进了筐里。收破烂的问孩子们,是要糖块啊还是要钢镚啊。孩子们面面相觑,不知该要啥好。嘎牙于说,我要糖块,五六想了想说,我也要糖块。于是,其他几个孩子也跟着喊起来,要糖块要糖块。收破烂的连手都不擦一下,就开始脏兮兮地给孩子们抓糖块,最多的七八块,最少的才三两块。而那糖块呢,都是不带包装纸的裸糖。孩子们拿到了糖块,眉开眼笑地开始吃起来。这时,五六的奶奶举着笤帚疙瘩边骂边向这边跑来。五六一见,撒腿便跑。原来,五六拿的那条麻袋是家里装猪饲料用的。收破烂的一来,五六在家里翻箱倒柜,没找到一件可以变卖的废品,情急之下,就将小半袋猪饲料倒在地上,把腾出来的麻袋卷吧卷吧拿了出来。麻袋硬是让五六奶奶要了回去,当天晚上,五六也结结实实地挨了一顿揍。当然,收破烂的很生气,却又不敢大喊大叫,否则,就会导致比恶狗追赶还要糟糕的结局。不到一下午,他就收满了一车破烂。看着不错的收益,收破烂的忘记了被索要麻袋给自己带来的烦恼,心满意足地推着车向村外走去。
   太阳渐渐垂落,村西头升起一片袅袅的炊烟。
   5
   晚饭后,村西头忽然热闹起来。县里放映队来村里放电影,经过老海叔的三寸不烂之舌,更主要的是他将自己舍不得喝的一瓶高粱白和舍不得抽的两包锡纸烟献了出去,终于将本次电影放映的场地权争到了手。
   能在家门口看电影,当然是一件幸福的事。人们在村西头奔走相告,这个欢笑着,那个喊叫着,就像过大年一样。大人们开心,孩子们更是兴奋。全村人扶老携幼搬着椅子扛着凳子陆续来到了村西头,走进了生产队大院。没过多久,近千名的男女老少坐了一院子。能到村西头看电影,一睹第八生产队的良好面貌,比组织一次集体参观还有效呢,再说,这样自己也有面子啊。老海叔想到这儿,未免喜形于色,也为自己投入一瓶酒两包烟而换来的热闹场面感到得意。电影放映机架设在队部里,院子中央是刚刚架起来的大块银幕,一只长方形的黑色音箱挂在了银幕杆上,看着就让人振奋。

共 860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村西头,从清晨,到正午,到黄昏,再到入夜。日升月落,岁岁年年。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再平凡不过的人间烟火。日子就是流水中渐行渐远,那么多的人,那么多的事,那么多的生活场景,给一个淳朴美丽的小山村注入了旺盛的生命力。文章熔精美的构思,精深的立意,精炼的语言为一炉,亮点夺目,令人叫绝:①独则散文,连则小说,人物、故事、场景就是昨天刚刚发生的一般清晰,乡土气息扑面而来,令人依然感觉到了那曾经的美好。文章在极其朴素而又娓娓动人的语调中开始叙述,一开篇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宁静古朴的村西头乡村景致,更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作者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创作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往事悠悠,情思幽幽。笔力的确不凡,而且饱蘸对故乡的感情,否则怎么写得引人入胜?读明东老师的文字,总有一股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使人欲罢不能。真喜欢这样朴实无华,却又直抵人心的文字!对于我们在农村长大的孩子,看一小段心就被紧紧揪住了心。好一幅东北农村风情图,那情,那景,那人,那事,文笔细腻、活灵活现。②大架构的模式,将村西头村风民俗和生活事理电影镜头般放映,叙事质感,具象清晰。那一座座整齐的土坯房,一户户朴实的乡邻,是定格在我童年时的故乡镜像。似乎闻到了浓浓的烟火味。这才是乡村,这才是令人心驰神往、令人放松惬意的地方。风俗人情,北方气息,亲切感人,活灵活现,呼之欲出。朴实的语言,道出的是温暖的回忆。真实典型的素材,朴实形象的语言,鲜活浓厚的乡村气息,把人带到了遥远的童年时代,文字间流传的,是人人难忘的故乡和童年。③看似事无巨细的描述,实则是作者深厚功底的体现,文笔厚重中透着深深的温情。不知村西头演绎了多少故事,有相似的,也有不相似的,祖祖辈辈延续着。语言似山间小溪汩汩流淌,满是乡音乡调乡韵,文章展现的是一幅田园牧歌似的乡村生活,很美很意境,很生活,很立体,很画面。通过孩子们的眼睛看村西头的春夏秋冬,展示了一副那个年代人们在辛勤劳作当中艰苦但乐观的生活场景,内涵深刻。④ 通过回忆式的描述,再现了那个年代风土人情与时代的变迁。遥远而亲近的乡土生活,在作家的笔下静静流淌。好一个村西头,朴实感人,有好浓郁的乡村气息,有好淳朴的村里风俗。字里行间洋溢的是浓浓的乡土气息,亲切的童年回忆。展现他们与自然和乡人的和谐关系:近乎原始的单纯生活,淳朴自然的民风,善良敦厚的本性,与那温柔的河流、清凉的山风一起,构成一幅像诗、像画、更像音乐的优美意境。⑤从思想内容上看,作者极力状写村西头自然之明净,也是为了状写人的心灵之明净。这些村西头人生命的形态和人生的方式,都隐含着对现实生活中古老的美德、价值观失落的痛心,以及对现代文明物欲泛滥的批判。作者推重村西头人的人生方式,也想以此重建民族的品德和人格。⑥从表现手法上看,文章采用了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村西头特有风土民情。主要表现在细腻的景物描写,诗画般的环境描写。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不仅烘托了人物的心理活动使人物的情感沉浸在富有诗情画意的氛围中,而且为我们展示出村西头特有的清新秀丽的自然风光。作品的朴质的基调没有削弱作品的可读性,反而增加了作品的厚度与魅力。⑦有场景有故事有细节,有鲜明的风土人情。村西头朴实的人情世态,健美古朴的风俗习惯,是一幅优美别致的风土人情画卷。作者以纯净的笔触展示给读者的是村西头和谐的生命形态,讴歌一种古朴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生活方式,表达了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全篇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村西头的风情美和人性美,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故乡的赞美和眷恋之情,谱写出一首村西头爱之歌,人人活跃其中,各个巧作安排。好一幅充满激情的,现代农耕文化群生象。群生象最不好写。人物众多,每一个人物要鲜活的跃然纸上,让读者记忆深刻,并且喜欢,刻画人物性格特征十分必要。用口语化的简单对话,塑造出个性人物,对驾驭语言的功力是严峻的考验。有场景有故事有细节,有鲜明的风土人情。人人活跃其中,各个巧作安排,岂非易事,非生活体验丰富,思路清晰不乱,耐心细致有加而不能为之。真真大手笔,倾情推荐共赏!【友情编辑:纸墨飞花】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08270032】【江山编辑部·绝品推荐141010第226号】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中天香月        2014-08-26 17:19:53
  问候朱明东老师,美文佳作,令人击节而赞!真非大手笔不能为之!
俺九九八十一岁了,试着用各种口吻描绘自己心中的感受,想的是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低调的生活,就象一只卷缩在窝边的小鸟,一边舔着伤口,一边惊恐的看着外面的世界,且将看到的,听到的,遇到的,加入自己的思想,融
2 楼        文友:九井居士        2014-08-27 11:16:59
  好文、佳按!读好文章,读绝妙按语都是一种学习和享受!
走进柳湖,走进生活,沉浸在梦境之中。恬淡安静,关注民生,品味社会,让灵感插上翅膀。
3 楼        文友:竹儿        2014-08-27 16:10:07
  细品老师的文字,乡村气息扑面而来,
   村西头的朴实风土,淳朴人文,无不在文中详实展现,
   从晨,到午,到黄昏,每一处都是绝妙的风景,每一处都是景观美画,
   让人畅想,让人沉醉在田园景观中!
  
   受益匪浅的佳作,祝老师写作快乐!
  
   好强大的编按,香月,太赞了!
   看到香月,竹儿很开心!
以文艺的情怀,书写安静的文字!
4 楼        文友:贤子        2014-10-10 21:26:08
  祝贺朱老师作品荣获绝品称号!再次品读,依然沉醉其中……贤子拜读学习了,祝安!
5 楼        文友:万少枫        2014-10-10 21:28:07
  恭喜朱明东老师斩获绝品!再次品读,又醉了一次!
只是晚唐秋
6 楼        文友:江山绝品评议组        2014-10-11 00:29:52
  当怀旧成为描写乡村的话题,我们读过的小河流水,青山白云,袅袅炊烟,便不再是美好,因为我们分明看出了一丝无奈,惋惜。如果乡村还是那样美丽清新,我们不会怀旧;如果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我们也不会怀旧;如果乡村人丁兴旺,农事繁忙,我们也不会怀旧。只是当怀旧成为对现实的集体不满,那些呲牙咧嘴的枯树,乌七八糟的臭水,满身秃癞的小狗,向我们昭示的就一定是自然的报复,绝无例外。看着这文,我们体会的何止是美好,也是对自然践踏的控诉,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爱护自然,保护农村,她是我们的生存之母,为眼前利益祸害她,就必将贻害子孙。通过美好的怀旧让我们保护农村的自然、人文环境是文字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也是我们的良知。是以推荐。
7 楼        文友:孤漠一尘        2014-10-11 07:08:13
  恭贺朱老师佳作荣获绝品称号,实至名归。问好!山水人的自豪!
宠辱不惊,望天空云卷云舒;去留无意,看世间花开花落。
8 楼        文友:平凡文刀        2014-10-11 07:18:14
  文章千古事,妙手偶得之。
我是个喜欢文字而没有文凭的农民工,我喜欢民工码砖一样码字,在江山这个文字乐园构建属于自己的心灵花园。
9 楼        文友:萧关雪影        2014-10-11 10:58:18
  一幅乡村生活全景图,再现了那时民风的淳朴,反映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佳作拜读!祝贺朱明东老师作品获得绝品。
10 楼        文友:君之竹        2014-10-11 16:06:05
  祝贺朱老师散文作品获江山绝品殊荣,为山水社团再添光彩。
共 13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