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南】母亲的乡土情结(散文)

编辑推荐 【江南】母亲的乡土情结(散文)


作者:秋绪 童生,909.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88发表时间:2014-08-26 21:21:00


   母亲对故乡和土地的情结,是那种深深的痕迹。这种痕迹,与她一辈子和土地打交道是密不可分的。
   已是耄耋之年的母亲,有着一副硬朗的身板,是位受人敬重的农家老妇人。在乡亲们的眼里,菩萨心肠一样的她,不但人矫健利索,而且耳聪眼慧,总是那么乐呵呵地走东家窜西家,帮着别人打理一些事情,或是看看家,她是个永远闲不住的人。
   打我懂事起,母亲一直就是生产队上的一名劳动能手。她像许多的农村男丁壮力一样,活跃在生产队上,是那种什么农活都会的女能人。
   在以生产队为集体的农耕岁月,母亲除了在队上上工,也像许多的农家妇女一样,还要负责着家庭中的繁琐家务。而我的父亲,那时在小县城里谋生,是个端着公家饭碗的小小职员。由于县城离家有几十公里的路,而且交通不便,父亲每月总是难得回家一趟,自然是帮不上母亲分担家庭中的事务,帮着母亲照顾好家庭,这家就得靠母亲这根顶梁柱撑着。
   对于母亲来说,当时年轻的她,显然要比别的农家妇女付出更多,承担的生活担子也更重。在这种特定的农家日子里,母亲就那么起早贪黑,含辛茹苦地操持着家,让我们三兄妹像别家的孩子一样上学读书,慢慢长大成人,直到我们都像离巢的鸟儿一样飞离了家。而这时的我们才发现,母亲她老了。
   离巢后的我们,陆陆续续得在远离老家的县城安定了下来,也都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巢。这时,就都想着要把劳累和辛苦了一生的母亲和已退休在家的老父亲从农村老家接来住,好让他们二老享享晚年清福。可这样的好景不长,他们在县城同我们没生活上几年,父亲就因疾病而过早地离开了我们,去到了另一个世界。
   父亲去世后,母亲就开始变得闷闷不乐起来。一向慈祥温和的她,人也渐渐地表现出一种烦燥和不安,好像心里丢了什么似的。她说自己一个人就这么整天无所事事,孤单寂寞得很,这种生活她很不习惯,实在消受不起。时间一长,母亲便绝决地提出要回到乡村老家去。
   对于母亲的这种想法,我很是不解。我不知道母亲她为何不愿同她的儿孙们一道享受天伦之乐,为何不愿与我们一同生活在这繁华热闹的县城。然而,在她坚定的意愿下,我还是应承了母亲,就赶紧回到老家将那“年久失修”的老屋整修一番,这才放心地把母亲安置了回去。
   母亲回到乡村老家后,人也回到了从前的模样,变成了一个快乐开心的老小孩,又与村中的老姐妹和那些堂婶们热活了起来。可我还是担心她的日常生活和起居,便委托堂叔堂婶们日常多多留心关照她。然而,我的这种担心在后来的日子里似乎变成了多余。
   找到归属感的母亲,又找到了属于她自己的晚年天地。没多久,她人又开始变得不安份了。闲不住的她,又精神抖擞地去侍弄那些闲置已久的荒菜地。只是她不知道,那个远在县城里的我,每天都在为她的这种超乎寻常的举动而担惊受怕,生怕她有什么闪失。在我的眼里,母亲她真的是老了,已不再是从前那个在田地里风采昭然的农家女强人了,现在的她就不该去沾染这种劳作,本该好好的享受晚年清福。然而,劳作了一生的母亲,她那骨子里的本色,没有让她有停下劳动的想法。好像她这辈子离开了土地,她的生命就会像地里的庄稼一样会失去水份和养份,而变得没有生命与活力。
   母亲在我的眼里,一直都是个勤劳贤惠的人,而这个角色是那么高大和质朴,她就那么深深地印在我心里。是啊,母亲即使到了今天这样的年龄,那勤劳的本色还是那么酣畅地流淌在血液中,焕发出跃动的美丽。看着好强的母亲把那些土垄拾缀得像豆腐块一样,让它在四季里不断地诞生出新的生命,昭示出绿油油的盎然生机,我真的惊叹不已。此后的日子,那些什么花生、豆子、红薯等等不同的瓜果蔬菜就又在不同的季节,而源源不断地窜入我家,让我成了一个不劳便可获的人。望着母亲用自己辛苦劳动换来的这些时令绿色食品,我是吃在嘴里甜着,落到心里涩着,心中真有种百感交集的滋味。
   母亲在老家的境况虽好,可她依然是我心里悬着的一块大石,为了让这石头落地,我们一家人就商定每个双休日,都一同回到老家去陪一陪母亲,一同帮着她拾整拾整那些菜地,与她一同在劳作里寻找一份温馨,捕获一种农家耕作的乐趣。虽是这样,可看着母亲一天天苍老的身影,我还是担心步入80后的母亲会有什么闪失,就开始频频发动家人们去劝说母亲回到我们身旁,同我们一起住到县城里。可母亲还是坚定不移地把我们的规劝挡了回来,彻底地让我们放弃了要她来城里一起生活的想法。这就是母亲,一个将一生的情怀和心血施舍给儿女却又不图儿女回报的人。
   去年秋高气爽的9月,我和家人如往常一样在一个双休日里高高兴兴地去到老家。可我回到老家后,却发现往日精神抖擞的母亲似乎有些不对劲,在我的一再询问下,母亲像个做错事的孩子回答说,她近来感觉双脚无力,饭量也大为减少,头也有些晕。我一听,这还得了,就赶紧叫她收拾一下衣服,同我们马上回到县城到医院去检查一下。可母亲听我这么一说,就扭扭捏捏的不放心她那几只没人看养的鸡,还有那些没人浇水施肥且长势极好的菜地。
   听着母亲那几乎好笑的回答,我真的生气了。母亲看到从不生气的我真的发脾气了,就在不情愿里慢吞吞地应承着一起走。这时的我就赶忙张罗去安排她那几只心爱的鸡让堂婶们照看,顺带帮着浇浇那些菜地。母亲看到如此的安排,这才放心地跟着我们回到了县城。
   带母亲去医院检查时,同住县城的姐姐和姐夫及妹妹和妹夫也一道来了。在社会资源富足的姐夫安排下,给母亲做了个全面的身体检查。几天后,那些检查结果都出来了,看着那些五花八门的检查化验报告,知道母亲的身体并没什么大碍,只是严重的贫血,这才舒了口气。在医生的建议下,母亲还是住进了医院。可经过一个月的疗养式调理治疗后,也没找出什么病因,但身体恢复得极好。这时的母亲就又有些烦了,她说,自己都七老八十了,还花去了这么一大笔的冤枉钱,实在是不值。这就是一生勤俭又无私的母亲。哪怕自己病了,也不愿儿女为她操心,生怕她会给我们增添什么额外负担。
   身体恢复后的母亲,人又回到了从前的状态,就又成了一个乐颠颠的老小孩,这让我很是宽慰。可出院后的母亲在我们三兄妹家中轮流住上一阵子后,依然又思想开了小差。本来我想借着她这次生病的机会而硬将她留下,不再让她回到老家去住,可在拉家常里,她总是时不时地提起那些菜地,念着那几只鸡,明里暗里都打着要回去的主意。对于母亲的这种心思,我总会用一些温情的话来说服她和我们住在一起的好处,并搪塞着她的想法。可到最后,看着整日闷闷不乐的母亲,我还是心软地妥协了。我想,自己已不能再用一种武断来剥夺她仅剩的那点对故乡与土地的眷恋和仅有的那点生活自由向往。到最后就又让母亲回到了她日夜想念的老家,她一生牵挂的地方。
   当生活恢复到往日的平静与秩序时,我似乎对母亲的选择明白了些什么,却又感觉有些不明白似的。是啊,母亲辛苦劳作了一生,她有理由去爱她一生相伴的土地,过属于她自己想要的晚年生活,也应有属于她自己的天空。而我们这些做子女的就满足她这种“童心”吧,只是我们哪怕工作再忙,当真是要放下手中的事务,做到常回家看看,时常地出现在她的面前。也许,这就是我们这些做子女的人,应尽的义务和担当吧!
  
  

共 289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为我们刻画了一位勤劳,善良,而又倔强朴实的母亲的形象。像所有的母亲一样,爱得那么宽广,那么无私,总是用一生的时光为我们撑起一片蓝天,用爱供养着我们的生命。然而,当我们各自长大,想要回报她们一点点的时候,才发现苍老的母亲就算一息尚存,依然还在奉献着她的爱。我们自顾自地以为将母亲安置在身边,在我们可以兼顾生活的时候可以尽到自己的一点点孝心就算是孝顺了,然而,或许一生闲不住的母亲要的并不是这样的孝顺,她更喜欢乡村的酣淡,那种自由。她也更喜欢闻到那熟悉的泥土的味道。如此,我们爱得有些自私了,何不顺着老人的意,让她做她喜欢的事情,让她呆在她想呆的地方,然后尽己之能,如同作者结尾所言:哪怕工作再忙,当真是要放下手中的事务,做到常回家看看,时常出现在她的面前。全文语言朴素,自然,不错的文章,推荐共赏。——编缉:指间年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指间年华        2014-08-26 21:22:02
  问好秋绪,又见精彩,祝创作愉快。
指间年华
2 楼        文友:指间年华        2014-08-26 21:23:21
  似乎母亲的执拗,是一样的,我们做为儿女的那份无奈,也是一样的,深有同感。好吧,为了有些相同的情结,遥握。呵呵……
指间年华
3 楼        文友:庐陵竹        2014-08-26 22:31:53
  果然是好作连连,期待精彩继续。
未曾出土先有节,待到凌云也虚心!
4 楼        文友:一朵午荷        2014-08-27 07:18:55
  母亲的话题总是令人动容。欣赏美文,问好秋绪!
在安静中学会坚强。
5 楼        文友:嫣然盼晨曦        2014-08-27 09:08:06
  母亲之所以离不开土地,我想是因为母亲在辛勤耕耘的同时,感受到了收获的喜悦,也看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土地养育了母亲,养育了无数人,于母亲来说,土地是她的根,她的念想,因为那片土地洒下了母亲的汗水,根植过母亲的青春和大半辈子的时光吧。
嫣然盼晨曦
回复5 楼        文友:秋绪        2014-08-27 11:41:10
  嫣然老师说得极是,母亲永远是最无私的人。
6 楼        文友:嫣然盼晨曦        2014-08-27 09:09:31
  母亲的希望,无声地蛰伏在土地里,熠熠闪光。
嫣然盼晨曦
7 楼        文友:秋绪        2014-08-27 11:27:56
  华编辛苦了,谢谢!
我以我笔写我心,轻描淡泻酬知音。
8 楼        文友:秋绪        2014-08-27 11:31:33
  竹子言笑了,在您面前我只是学生,向您学习。
我以我笔写我心,轻描淡泻酬知音。
9 楼        文友:秋绪        2014-08-27 11:36:42
  谢午荷的点评,请多指教。
我以我笔写我心,轻描淡泻酬知音。
10 楼        文友:秋绪        2014-08-27 11:43:48
  嫣然老师说得极是,母亲永远是最无私的人。
我以我笔写我心,轻描淡泻酬知音。
共 11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