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水神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山水】山河感泣 长歌当哭(赏析)

编辑推荐 【山水】山河感泣 长歌当哭(赏析) ——先贤联语敬录


作者:郭永涤 进士,6116.5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800发表时间:2014-09-02 14:28:51
摘要:五岳巍巍,江河流日夜。中国三千年封建统治历史流传着无数先贤名流动天地、泣鬼神的感人事迹,同时也留下了世代子孙吊挽先贤列君的联语丽辞,昭示后人,足警来者。

五岳巍巍,江河流日夜。中国三千年封建统治历史流传着无数先贤名流动天地、泣鬼神的感人事迹,同时也留下了世代子孙吊挽先贤列君的联语丽辞,昭示后人,足警来者。
   挽屈原联;: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清乾隆举人、刑部右侍郎秦瀛。屈原(公元前339-前278),字平,名原,战国时楚人,我国第一位伟大浪漫主义诗人、爱国主义者。屈原生活在楚怀王、顷襄王时代,曾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他对内举贤授能,修明法度,对外主张联齐抗秦。但这些主张却遭到昏庸腐败的贵族集团的反对。怀王时,屈子被谗流放顷襄王时再度流放江南。秦兵攻破郢都,楚国覆亡前夕,屈原投汨罗江自沉。联中“招魂”即指《招魂》篇,为屈原晚期流放时作品。该文反映了当时楚国高度的物质文明,呼唤“魂兮归来”,寄托了对故土的热爱。“香草”即芳草,旧时指品行高洁、贤良之士,此代指《离骚》篇。“呵壁”指《天问》。《楚辞补注》卷三,“〈天问〉者,屈原之所作也。何不言问天?天尊不可问,故曰天问也。屈原放逐,忧心愁悴。彷徨山泽,经历陵陆。嗟号昊旻,仰天叹息。见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琦玮僪佹,及古贤圣怪物行事。周流罢倦,休息其下,仰见图画,因书其壁,呵而问之以渫愤懑,舒泻愁思。”“九歌”即《九歌》,包括《国殇》、《礼魂》等共11篇.其间《湘夫人》内容凄绝,境界悲凉,格调豪迈悲壮,慷慨激扬,作为其它诸篇内容的补充,是伟大诗人对崇高理想执着追求的形象写照。联语集先贤作品吊挽先贤,深得先贤真谛、风致。
   挽司马迁联:
   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 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司马迁(公元前145-前86)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元丰三年承袭父职,任太史令。天汉二年(前99年)李陵出击匈奴,兵败投降,司为之辩护而触怒汉武帝,遭下狱并受腐刑。西晋时始建司马迁祠于陕西韩城城南10公里处的梁山悬崖上,祠巅有司马迁衣冠冢,东濒黄河,西枕梁山,气势壮观。一部《史记》成就了司马迁。司马迁无愧于中国文人的“胆”和“根”,史圣的祠墓也像一座丰碑,历经千年沧桑而愈显雄伟。联语盛赞司马迁刚直不阿伟大品格,对先贤思想器识及文学成就予以崇高颂扬,悲歌当哭。
   挽鲁仲连、颜斶等五贤联:
   五贤祠集贤人之最,清标颜鲁,经传辕固,惠称武侯,才推东坡,道德文章名盖世/ 锦秋湖抱湖山之胜,东接平州,西邻鹅鸭,南望马公,北枕清河,菰蒲藕稻碧连天。
   此为山东锦秋湖五贤祠联,祀鲁仲连、颜斶、辕固、诸葛亮、苏轼五贤,作者山西太原人宋剑秋。“颜鲁”指春秋战国时期齐国高士颜斶、鲁仲连两人。颜斶不屈齐王,辞谢轩冕归钓江湖与鲁仲连义不帝秦的故事,后人传为佳话。“辕固”又名辕固生,山东临淄人,汉景帝时博士,汉代弘扬儒学的著名学者,“齐诗学”的创始人。“武侯”即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蜀汉武侯,以忠君称。“东坡”即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元丰二年(1078),何正臣等人诬陷苏轼诗文诽谤朝廷,将其下狱,酿成有名的“乌台诗案”;复起后再遭司马光等旧党贬谪,绍圣元年(1094)哲宗亲政再贬,元符三年(1100)遇赦,翌年病死。联语称扬古代五贤不同业绩、道德文章,名传不朽。
   挽李裕德、梅挚、句涛三贤联:
   举目看风月湖山,有千年老柏,一片荷花,万顷繁田,招隐话前游,抚曲榭欹台,又换沧桑几度/ 屈指数宋唐人物:是名相赞皇,荆舒旧德,龙图邦彦,幽情发古思,并乡闻宦辙,不同吴郡三高。
   作者四川清光绪举人林思进。此为四川东湖三贤堂联。“三贤”: 李裕德,字文饶,唐赵郡今河北省赵县人,历任浙西观察使、四川节度使、兵部尚书、同平章事(宰相),封赞皇伯;梅挚,字公仪,宋代新繁人,以进士通判苏州,庆历中升侍御史;句涛,字景山,梅挚同乡,崇宁间进士,累官史馆修撰、潭州今湖南长沙知州。联语先写三贤堂周围湖山风月、柏、荷、良田美好景物,感叹沧海桑田,世事多变,后历数三贤职任蜀、湘为政业绩、称誉,并与“吴郡三高”(宋代以越国范蠡、晋代张翰、唐陆龟蒙为三高,并立“三高祠”存)相比,对文饶等三贤予以极高评价。
   挽刘光祖联;
   玉堂金马,销磨他南渡功名,铁胆系孤臣,犹留黄土一抔,明月不随苍狗变/ 古道石麟,点缀那西山文字金箴传后学,赢得白杨几树,清风常惹暮鸦归。
   此为四川简阳刘光祖墓联,作者清末廪生段济舟。该墓处简阳县铜桥乡清溪旁,世称“官坟”。刘光祖字德修,南宋四川简阳人。淳熙五年进士,官至州、府,累朝廷侍御史、少卿、修撰等职,擢显谟阁、华文阁学士。历孝宗、光宗、宁宗三朝,为官清廉。后为奸臣韩侂胄诬陷而遭禁锢,韩被诛后复起,嘉定十五年卒。联中“玉堂”指古代朝臣待诏的院署,汉时设玉堂殿,唐设翰林院,至宋以后翰林学士皆以玉堂为号。“金马”,汉代待诏的官门名。此指刘氏待诏侍君“朝臣待诏五更寒”的漫长岁月。联语慨叹学士南渡后的功名不是建立在战场上,而是销磨在翰林院中,其不以世事变化铁胆忠心事主的节操、品格,明月可以作证,更有言论著作问世,深得后人不尽缅怀和景仰。
   挽裴休联:
   资水滔滔,淘尽古今人物,问裴公何去?云树犹存,遗址怅空亭,白鹿不来秋又老/ 江风浩浩,吹开天地尘氛,忆禅寺夕阳,终声宛在,名山寻旧约,黄花应笑我归迟。
   此为湖南益阳裴公亭联,作者清末民初海印和尚。裴休,字子美,唐孟州济源今河南济源县人。宣宗朝大中六年(852)升任宰相,晚年居益阳,曾于此筑亭读书。联中“资水”,湖南四大河流之一,流经益阳,至湘阴临资口入洞庭湖。“白鹿”传说裴公于亭南佛寺讲经,有白鹿啮花出听,后人改成此寺为白鹿寺。“寻旧约”借用李源和圆观相会典。相传唐代李源同惠林寺和尚圆观友善,二人同游三峡,见一妇人汲水,圆观对李源说:“是我托身之所,更后十二年中秋月夜,在杭州天竺寺外与君相见。”后李源如约杭州寻访,果见一牧童唱《竹枝词》:“三生石上归精魂,赏风吟月不要论。惭愧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牧童即圆观后身。“黄花”句语出联作者《白鹿寺》诗:“白鹿不来秋又老,黄花应笑我来迟。摩挲残碣悲铜狄(言秦初销天下兵器铸金人十二故事),劫梦迦蓝知不知?”“黄花”即菊花,古隐士爱菊花傲寒凌霜的特性,藉以表达自己不同流俗的胸襟、情愫、节操。
   挽郑成功联:
   由秀才封王,为天下读书人别开生面/ 驱异族出境,语中国有志者再鼓雄风。
   此为台湾台南开山圣王庙联,作者晚清诗人丘逢甲。又: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收半壁/ 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此联作者为清圣祖康熙(玄烨)帝。郑成功(1624-1662),明安南(今福建南安)人,本名森,字大木,明唐王赐姓朱,改名成功。其父郑芝龙一六四六年降清,成功不从,不屈。清兵入关南下对汉族人民实施野蛮压迫,激起郑成功的义愤,他从南澳起兵抗清,为清军所败,被迫退回厦门,继而出师台湾。一六一年农历四月二十一日在金门岛南的料罗湾“祭江誓师”,率战船三百五十艘,甲兵数万进驻台湾,将荷兰侵略者一举驱逐。联中“四镇”指明末清初南明政权的淮安、扬州、庐州、泗州等四个重要军区史可法的江北四镇: 黄得功、刘良佐、高杰、刘泽清,泛指明末镇守边疆的将领在清军强大压力下投降、逃跑,已没有再忠诚于明王朝的将领了。“两岛”指厦门、金门二岛,当年郑成功屯师练兵收复台湾出兵前的一段史实。康熙帝表彰郑成功矢志不渝驱逐敌寇、光复国土的非凡业绩。康熙曾与郑氏有隙,郑成功逝世,一代天骄居然对曾是自己的敌手大加赞赏,似乎不可思议,但一个有抱负、有作为的政治家本应是襟怀坦荡、实事求是,何况,为巩固社稷江山同样需要郑成功这样有胆有识的伟大爱国主义者。
   挽黄兴联:
   公谊不妨私,平日政见分驰,肝胆至今推挚友/ 一身能敌万,可惜霸才无命,死生从古困英雄。
   此联作者杨度。黄兴(1884-1916)原名轸,字廑午,号庆午、竞武,湖南善化今长沙人,近代民主革命家。早年留学日本,1904年与陈天华、宋教仁等组织华兴会,策动长沙起义未果。次年拥戴孙中山组建中国同盟会,任执行部庶务。一九0一年与赵声等领导广州起义(黄花岗之役),失败后他为殉难烈士撰写一联: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洒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现悬北京中山公园中山堂内。武昌起义后,被推为革命军总司令,在汉口、汉阳对清军作战。上海、苏、杭等地光复后至沪,被举为副元帅,主持南北议和谈判。一九一二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任陆军总长。临时政府北迁,任南京留守。一九一三年七月由上海至南京任讨袁总司令,失败后流亡日本。一九一六年袁世凯在全国人民声讨声中死去,黄回上海,亲眼目睹国贼下场,于十月三十一日病逝,与其谓一世英才蔡锷卒于同年。一九一七年移柩长沙,同年四月十五日,受民国元老尊以国葬于湖南长沙岳麓山。著作有《黄克强先生全集》、《黄兴集》等。黄君一生向往革命,并追随孙中山先生,虽二人政见多有不合,但为顾全大局,忠贞不渝,联语对此深表赞赏。
   挽梁启超联:
   转轴旋乾历卅年,溯崇陵变政,津海誓师,摇落对乾坤,垂死公犹馀涕泪/ 典秘承官思往事,忆冰室论诗,云司议法,涓尘赞渊岳,纪私我是旧宾僚。
   作者晚清秀才李肖聃。联语文笔醇雅,而且概括了梁启超参与戊戍变法,以及写《饮冰室诗话》等事迹。梁启超为司法部长时,曾任作者为秘书,相依八十三日,故下联及之。“渭尘赞渊岳”以肖聃先生之高才,尚谦卑若是,可见任公当时名满天下之高标。又,李代原明德中学老校长胡子靖挽梁云:九江东塾各师承,我兴明德,公主新民,异地岂同功,历劫精诚通宙合/ 圣伏神殂关气数,万木悲秋,双涛绝响,罪言今不作,千年成败付沧桑。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广东新会人,十七岁中举,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时称“康梁”。一八九五年随康发动“公车上书”,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义》、《少年中国说》。一九一五年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并策动蔡锷起兵反袁。后亦曾出任袁世凯司法总长。晚年任清华大学教授,一九二九年一月十九日卒。联中“明德”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于明德”与下文“新民”同指梁君辛亥革命后流亡日本,先编《时务报》、继辑《新民丛报》等兴教育人、教育救国事。“历劫”句即言历尽劫难而不悔,精诚之心可感天动地。“宙合”即宇宙六和。“万木”两句指梁氏曾于日本万木林双涛阁居住过。“罪言”指先生主编的《罪言》杂志。梁君一生的政见在于改良,体现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激进与懦弱,而其强烈的忧国忧民之心所燃起的如火如荼的一片执著和教育方面的贡献诚令人激赏与感动。
   挽朱自清联:
   作白话文,传白话神,令普天下读者如亲謦欬/ 为青年师,向青年学,愿吾辈中悫士共宗仪型。
   作者郭绍虞。联中的“謦欬”,语出《庄子.徐无鬼》:“又况乎昆弟亲戚之謦欬其侧者乎”,喻言笑之意,苏轼《龟山辩才师》:“忽惊堂宇变雄深,坐觉风雷生謦欬。” 董必武《读革命烈士诗钞》亦有句云:“如闻謦欬精神振,展读遗篇识所归。”“悫士”,语出《荀子》,意为忠诚之士,《史记.孝文本纪》:“法正则民悫。”“仪型”即“仪刑”,指法式,亦指效法;以之为模范。白居易《襄州别驾府君事状》:“皆景慕而仪刑焉。”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江苏东海人。一九二0年毕业于北大哲学系,二十五年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校徙并西南联大执教,与李公朴、闻一多并肩战斗,积极支持学生爱国主义运动。一九二一年六月在抗议美帝扶持日本和拒绝领取“美援”面粉的宣言上签字,宁可饿死,表现出高尚的民族气节。此联热情赞美了朱自清先生的卓越文品和完美人格,并号召人们努力学习。
  
  
  

共 482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在这篇文章中,通过对屈原、司马迁、鲁仲连、颜斶等五贤、李裕德、梅挚、句涛三贤、刘光祖、裴休、郑成功、黄兴、梁启超、朱自清等以上这些先贤哲人挽联的赏析,充分反映了我们华夏民族几千年的悠久灿烂的文化、文明的悠久历史以及代代一脉传承历史轨迹。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文人志士的崇高品格和高尚的民族气节,充分显示了这些圣哲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忧国忧民的广阔心胸。这些先贤没的言行就像我们灿烂文化长河里那粒粒璀璨的明珠,照亮当今乃至永远的未来。文章选材准确,赏析透彻,读之味道深厚,回味悠长。感谢作者赐稿,问好作者!【山水神韵编辑:九井居士】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九井居士        2014-09-02 14:31:58
  通过作者对此文中的这些挽联的赏析,感叹民族文化的灿烂、悠长,感受到这些历史先贤哲人的人格魅力!
走进柳湖,走进生活,沉浸在梦境之中。恬淡安静,关注民生,品味社会,让灵感插上翅膀。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