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菊韵】黄沙碧血铸军魂(小说)

精品 【菊韵】黄沙碧血铸军魂(小说)


作者:昔杨 举人,3501.7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10发表时间:2014-09-02 15:09:28


  
   九月三日,是抗战胜利纪念日,谨以此文祭奠那个年代浴血沙场为国捐躯的英烈们!位卑未敢忘忧国,毋忘国耻,珍爱和平。
  
   今年88岁的廖香君从电视上看到“将原国民党抗战老兵列入优抚对象,享有与退役中国人民解放军同等的社会养老保障待遇”这条新闻,她老泪纵横,又大哭了一场。过后,她又想到当年和陈忠良一同战斗过,并把陈忠良遗物交到她手上的范大伟,不知道他还在不在人世,如果他活到了今天,这下也该感激和甘心了。
   她回首70年前,梁野山下那个小县城里,她和陈忠良一同就读于梁山中学,并产生了深情的爱恋。她们这一对新时代青年的自由恋爱,开启了小县城的新风尚,让无数年轻人感到羡慕。
   高中毕业后,陈忠良家选定了黄道吉日,决定举行结婚大典。
   虽然她们俩是新式恋爱,自由结婚的,但还是依了旧的风俗,按旧的仪式进行。一大早,陈家派出迎亲轿,唢呐班子,一路燃放鞭炮、大吹大擂去迎亲。身为新娘子的廖香君,穿着红色的嫁衣,戴了凤冠霞披与她母亲相拥着洒泪而别,然后坐进轿子,手中持一把扇子掩面。
   陈忠良则身穿长袍,脚着皮靴,头上戴了礼帽,礼帽插着金花,身上披着披红,在大厅堂门口和他爸爸一同迎接前来祝贺并参加婚宴的亲戚朋友。不住地向客人点头作辑,脸上充满着欣喜的笑容。
   大约上午十点半钟,远处传来鞭炮声和唢呐声,不一会坐着新娘的轿子,在唢呐声、鞭炮声中抬到了陈家大厅门口,唢呐声、鞭炮声和人们的欢呼声响成一片。当新娘子走出轿门时,无数早早等在那里的小孩围过来,盼着吃她的新娘果子。廖香君在婆婆的搀扶下,一边把准备在两袖窿里的花生果抖落在地上,任由小孩子们捡,一边迈着小步经由厅堂步入洞房。喜庆的场面,热闹的气氛笼罩着小城一隅。
   陈忠良家所有的亲戚朋友都来庆贺,中午12 时左右,宴席开始,根据小县城的筵席惯例,先是八大盘,然后又是十大碗,海参、燕窝、鱼翅等山珍海味,依次而上,宾客们觥筹交错,么五喝六,把喜宴的气氛推向高潮。
   就在大家吃得兴高采烈的时候,突然预备警报响了!
   在前几次,预备警报响起时无人理睬,大家总认为这样的小县城,日本人不会来轰炸的,虽然挖了防空洞,没人会去躲避。可是上一次不同了,预备警报响过不一会,紧急警报接着又响起,日机已经飞到小县城的上空了,在小县城上空盘旋了两圈,便投下了三颗炸弹。炸废了一大片房屋,炸死了十多个平民百姓。
   因此,这次预备警报响起时,宾客们都人心惶惶,虽然正吃喝在兴头上,谁都不敢再拿生命当儿戏,不得不离开酒席,一任桌上杯盘狼藉,主人、宾客都躲进了附近的防空洞。
   防空洞里人们议论纷纷,他们在互相谈论着最近的局势:
   一个说:“日本鬼子吹牛要在三个月内打败中国,可是现在进行两年多了,蒋委员长领导国人,同心同德坚持抗战,寸土必争,又加上国共合作了,抵抗力量更强大了。虽然上海、武汉、南京相继失守,中国还大得很呢!小日本他神气什么!”
   一个说:“蒋委员说的,我们以空间换时间,拖到小日本死,看他能呈凶几时!”
   又一个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义勇军进行曲》的歌就是这样唱的:‘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我们人多,我们要让所有热血青年参军参战,把小日本赶出中国去!”
   ……
   一会儿,紧急警报响起,由远渐近地传来飞机的轰鸣声,在小县城上空盘旋两圈后,便传来三声巨响,日机这回又对这个县城投下了三颗罪恶的炸弹!
   直到解除警报响过,人们才敢从防空洞里出来。这回空袭,小县城又一次引起了骚乱,整个小城人声鼎沸,哭爹喊娘之声此起彼落。事后得知,这次的轰炸,炸毁了几十间房屋,炸死了两个半身不遂的卧床病人和许多牛猪鸡鸭,其他的人好在进了防空洞幸免于难。这两次的空袭,眼看着自己家园遭到毁灭,亲人遭到杀害,尝到实实在在的切肤之痛了,全城百姓群情激愤,对侵略者的罪恶再也无法容忍了,抗战救亡已形成了男女老少的共识。
   陈忠良大喜的婚礼被日机轰炸搞成了尴尬的避难的悲剧。喜庆气氛变得恐怖凄惨。被炸毁的住房、店铺、牲畜,有的就是今天来参加他们婚礼的宾客的。这是多么让人难过的事!
   洞房花烛夜,本是人生最乐事,那晚陈忠良和廖香君在洞房里垂头丧气,相顾无言,呆呆地静坐到深夜。
   陈忠良内心很乱,很矛盾。新婚燕尔,对于爱妻有着多么深情的眷恋!作为一名有血性的青年,又觉得抗日救亡责无旁贷,从今天发生的一幕,恨不得马上到前线去与小日本拼个你死我活。
   廖香君心中何尝不也是这样呢?和陈忠良热恋3 年,今天才正式举行婚礼,正是蜜月里该好好享受甜蜜的爱情生活的时候,却被这场空袭弄得毫无意绪。刚刚学会唱的那首《太行山上》的歌,不时在耳际响起:“……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她也是个新时代的有知识、有觉悟、有文化的女性,能对家事国事无动于衷吗?
  
   二
  
   自从九一八事变起,国人就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为无比愤慨,卢沟桥抗日的枪声打响以后,抗日救亡运动即如火如荼的展开。廖香君和陈忠良在学校就积极宣传抗日活动,那时《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太行山上》、《黄水谣》等等抗日歌曲,就是在他们这批青年学生的宣传演出活动中响遍小县城的。有觉悟的青年人个个热血沸腾,跃跃欲试,立志要上前线杀敌救国。
   陈忠良高中快毕业的时候,有一天试着对廖香君说:“我毕业后,要去从军杀敌,你赞同吗?”
   廖香君为难地说:“我不知道怎样说才好,当前日本鬼子步步逼进,如此欺侮我们,这是我们国家民族的灾难和耻辱。不把侵略者赶出国门,我们食不安席,卧不成寐,说不定哪一天,鬼子就打到我们家门口了,所以你立志投笔从戎,这当然是无可非议的。但你真要是去呢,我又很舍不得你走,我觉得一天都离不开你。”
   陈忠良说:“我也一天都离不开你,天天能和你在一起多么温馨多么甜蜜啊,你爸爸妈妈也都同意我们的婚事了,我们一定能非常美满幸福的。无奈日本鬼子,一天比一天猖狂,我们的国家山河破碎,人民遭殃,这是民族的仇恨,国家的安危,到了这份上,我们还能恋着小家的幸福吗?蒋委员长说:‘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不分南北,人无分老少,无论何人,都有守土抗战之责。’上前线杀鬼子,已是我们年轻一代义不容辞的职责了。”
   廖香君说:“这个道理,我当然知道,是国家的不幸,也是我们个人的不幸,青春本是那么美好,爱情本是那么甜蜜,一旦分别,何时才能回来!两地相思,互相牵挂的滋味无法想象啊!”
   陈忠良说:“是的,蒋委员长也说‘和平未到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是日本鬼子把我们逼到这路上了,我们不战不行啊,纵是目前战火还没有烧到我们这个小县城,说不定明天炸弹就落到我们的头上了!”
   陈忠良决定毕业后立即从军杀敌。可是他是家里的独子,他的父母亲舍不得他上前线。当陈忠良提出要去参军打仗时,他的父亲说:“抗日有多种形式,不是4 万万同胞大家都要当兵打仗的,部队需要后勤保障,民众需要宣传发动,军需要靠发展生产来供给,武器装备要用科学技术来更新,你高中毕业了再上大学深造,选一门与国防科学相关的专业学习,也是对抗日的具体贡献呀!”
   陈忠良说:“上大学?现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名校都撤到昆明成立西南联大了,上海南京都已沦陷,名校是难进了。再说,科学救国我觉得是远水难救近火,现在什么时候了,有心情去搞研究,搞发明创造呢?”
   他的父亲说:“你是独子,我们家已一连三代单传了,你上前线再有个闪失,我们家就要关门绝户了,你抗日热情高是好事,但我和你妈不同意你去当兵打仗。”
   陈忠良说:“岂不闻覆巢之下无完卵!中华民族都要被亡国灭种了,我们一个小家又算什么?”
   父子俩争论不休,最后陈父要求儿子先把婚事办了,然后去报考黄埔军校,他有个表亲现在成都分校任职,写封信去先联络一下,行止也有个目标。
   没想到就在廖香君和陈忠良结婚的大喜日子,小县城又遭到日机轰炸!本来新婚燕尔,要过上一段甜蜜的日子,现在被搞得心烦意乱!
   婚后,按照父亲的意见,等待成都那边的反馈信息,在家中度过了两个多月短暂的甜蜜岁月,廖香君和他缠绵缱绻,无限恩爱。到了别离之日,又悱悱恻恻,难分难舍。廖香君说:“如果不是这场战乱,我们将是多么地美满!可惜我是个女流之辈,不然我们一同上前线 ,并肩作战也很好。”
   陈忠良说:“我是热血男儿,当浴血沙场,那怕为我们的国家民族壮烈牺牲,也是我的光荣和骄傲;你在家做贤妻良母,等着我凯旋归来之日,为我办庆功酒吧。”
   廖香君说:“我的肚子里已怀着你的孩子了,将来孩子出生了,取什么名好?”
   陈忠良想了想说:“不知道以后生出来是男是女,如果生的是男孩,就取名志国,如果是女的就取名志华吧,你觉得呢?”
   廖香君说:“你希望是男孩还是女孩?”
   陈忠良说:“男孩女孩都是我们的骨肉,我都喜欢,不过,我还是希望先生男孩,男孩子是打天下的,长大了,可以像我一样打敌人,也可以在胜利的废墟上重建美好家园。”
   说完,陈忠良突然俯下身子,摸了摸廖香君的肚子,把耳朵贴过去,想听听孩子的声音。
  
   三
  
   由于战火的进一步蔓延,邮路变得日益困难了。很多信件都还没寄达就丢失了。陈忠良到成都分校以后,写了好多信给廖香君,但是她直到9 个月后才收到他的一封信。信中说:
   “香君爱妻:我每隔几天就给你写一封信,但一直没收到你的回信,也不知道你有没收到我的这些信件。天天都在想念你,你好吗?屈指算来,孩子应该出生了,是志国还是志华?
   军校生活相当艰苦,各项训练非常严格,不来到这里,是无法想到的。除了学习各种武器装备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外,还要学习战略战术上的许多知识技能、指挥作战的经验等等,通过一段时间的磨炼,我适应了,坚强了,我已经具备了一个中国军人应有的素质了。
   有一项你可能绝对想象不到的事,连吃饭也属训练科目之一。过去在家里,细嚼慢咽,在部队可不行了。在规定时间里必需吃饱,开始的时候,很多人都不适应,我更是那样,饭又很烫,我一向就怕烫,盛到碗里了还要一边吹凉一边吃,但现在规定,在几分钟之内一定要吃饱,不然,时间到了哨子一吹,不管你有没吃完吃饱,也得放下碗不准吃了。这样,肚子饿了,下一餐便会吃得快些,也慢慢地炼得不怕烫了。一连饿上几天,吃的速度便大大加快。开头一段时间,我因为吃饭慢,吃不饱,人都瘦了不少,现在我适应了,一切都好了,体重已得到完全恢复。
   亲爱的,不久我们就要分配到前线部队,正式参战了,实战对我将是一次考验,随时都会面临着不测,你祝福我吧,我不怕死,但我希望不会死,等我凯旋回来,和你过甜蜜的日子。
   爸爸妈妈,还有我们的孩子,就拜托你辛苦照顾了。你的照片我时刻带在身上,你的笑脸会给我无穷的力量,我要带着它冲锋陷阵,带着它多杀鬼子。……”
   廖香君收到这信,高兴得热泪盈眶,自他走了之后,她是天天对他无比的牵挂,却盼不到他的一点消息,有时甚至往最坏处想过,是不是路上就遇到什么情况了呢?随着腹中的孩子一天天长大,胎动得厉害,她常常默默地对腹中的孩子说:“你要安静,你要乖乖的,爸爸在前方打仗,我们不能让爸爸挂心。”
   陈忠良的爸爸妈妈也时常在廖香君面前忧心忡忡地说:“忠良一直没有消息,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廖香君自己心中难过,还要用好话来劝慰自己的公公婆婆:“忠良准是太忙,他不会有事的,不必挂心他!”
   这回收到陈忠良的信,一切挂心顿时烟消云散,于是她立即给他写了回信:
   “忠良如见:今天是第一次收到你的来信,一家人都非常高兴,原本天天对你的挂念,现在都如释重负了。爸爸妈妈身体都很好,我们的孩子正符合你的心愿,是志国,出生一个多月了,胖胖的,长得非常像你。时常看到他躺在眠篮里微微地笑,是不是他在梦中看到了你呢?也许这本是婴儿固有的生理本能吧。他很健康,很可爱,我看他长大之后,也会和你一样英武,一样有志气、有作为。
   自你离开家乡之后,日本飞机又来骚扰了几次,又炸掉我们小县城许多房屋,还炸死不少牲畜,每次预备警报响起,我都会带着爸爸妈妈进防空洞避难。好在我们家的房子,一次次地侥幸没有被炸,可能是我们的房子在山脚下的原因吧,敌机也怕撞到山上所以不敢过来。敌机过后,我们依然可以平静地生活。
   你上前线勇敢杀敌吧,家里不用你牵挂,我天天在佛祖面前烧香为你祝祷,让佛祖保佑你,早日把小日本赶出中国去,到时我们为你办庆功酒!”
   廖香君很忙,上要照顾公公婆婆的起居饮食,下要抚养志国,婴儿一会屎一会尿,常常夜半啼哭,弄得她都睡不好觉。她多么希望陈忠良早日胜利回来,过夫唱妇随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

共 10269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纪念日。在这个节日里作者为读者呈献了一部抗日大片黄沙碧血铸军魂,以此文祭奠那个年代浴血沙场为国捐躯的英烈们!小说只截取了一个普通家庭为抗日浴血奋战的场景来聚焦还原那场血雨腥风的战争。小说从88岁的廖香君从电视上看到“将原国民党抗战老兵列入优抚对象,享有与退役中国人民解放军同等的社会养老保障待遇”这条新闻时,当年新婚别离,投身抗日的丈夫终于有了一个公平公正的待遇,不由得老泪纵横,感慨万千!小说以倒叙的手法,再现了其丈夫陈忠良投身国军军校以至到衡阳保卫战壮烈牺牲的可歌可泣的事迹,读来令人感动唏嘘不已。抗日战争是国共合作的一次抗战,是中华民族的统一抗战,不论是共军还是国军,每一位老兵和烈士都是英雄!值此69周年纪念日之际,江山社团向所有抗日的志士和烈士们致以崇高的敬礼!【编辑 钟声】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0903002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钟声sqz        2014-09-02 15:32:26
  抗战胜利纪念日:永不磨灭的历史坐标!八能抗战浴血沙场为国捐躯的英烈们永垂不朽!
2 楼        文友:叶雨        2014-09-03 19:04:47
  在抗战69周年纪念日能看到这么精彩的小说,真是社团的福气啊,感谢昔杨大哥送来及时佳作,拜读欣赏了!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3 楼        文友:小禾        2014-09-04 12:57:39
  文章写得真好。
  
   想起来那个刀光剑影的时代,就会咬牙切除地痛恨日本强盗,也会更敬佩那些在反抗侵略的战斗中不怕牺牲英勇不屈的英雄们!感恩!
  
   向所有的英雄致敬!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