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新雀之巢 >> 短篇 >> 杂文随笔 >> 【雀巢随笔】文溯阁前的思索

编辑推荐 【雀巢随笔】文溯阁前的思索


作者:碧古轩主人 秀才,1447.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30发表时间:2014-09-03 08:13:45
摘要:乾隆的意识里是一定要超过前人的,这一点有点像普京。但普京编不成《四库全书》,因为他没有那么多的可全国征集的古籍,也没有那么多写一手上好毛笔字的翰林门。不但普京不成,其他任何国家领导人都不成。但虽编不成那万佚巨著,强盗们却可以打上门来,明烧暗夺。七套《全书》只剩下三套半。典籍如同我们这个民族一样,命运多舛。但愿我们这个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民族能够把命运真正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不再依靠幸运,不再乞求上苍。试想,十三亿人大张嘴巴,齐声怒吼,全球一定为之震动。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要有自信,要有志气。

公元1772年春节刚过。已执政37年的乾隆读罢史书,若有所思。这位满腹经纶的满人皇帝对汉文化实在是钟爱有加,他已不满足先前已经让儒臣编校之《十三经》、《二十一史》、《通鉴辑览》等书。他要超越永乐皇帝,甚至要比他爷爷康熙做得更好。
   这一天,他依安徽学政朱筠所奏发布圣旨,搜罗天下经史子集诸书,汇集北京。永乐时的《永乐大典》及雍正时的《古今国书集成》,均为万佚巨著。他要在此基础之上,广搜散佚之书,加本朝著述,细加校刊,统编成集,“以彰千古同文之盛”。
   乾隆认为:“第念读书固在得其要领,而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惟搜罗盖广,则研讨愈精。”圣旨一下,四方应动,一时呈送藏书者众,恐之不及。1773年,四库全书馆正式设立,开始编撰。历十年,全书始成,共辑乾隆之前历代重要典籍三千五百零三种,共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卷,按四大部类分别排列,各部类封面分别用绿、红、蓝、灰四种颜色的绢装成。
   编撰过程中,乾隆始终关注此事,十年中作出26次批示,具体地交代一些事项。书成后,又下旨将此书缮写七部,分别藏于紫禁城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沈阳故宫文溯阁、镇江金山寺文宗阁、扬州大观堂文汇阁、杭州孤山圣因寺文澜阁。
   据说缮写时极为严格。写错一字必须从头重写,如发现一个错字,立即剁掉书者一根手指头。所以四库全书内容绝对不敢有错误的。
   修建七阁时,为表彰宁波范家对修撰全书的贡献,所有书阁都以范家天一阁藏书楼为蓝本,均为外两层,内三层,带有明显的江南建筑风格。
   沈阳故宫西路建筑群中最西边的一个建筑就是文溯阁了。文溯阁的院子并不大,但阁却比较高,入院门来照相,很难把整个阁都照下来。
   文溯阁阁顶的瓦是黑色的琉璃瓦,按五行说,黑色代表北方,北方暗合的是五行中的水。藏书最怕火,而水能克火,故瓦用黑色。
   从外边看阁只两层,进入内里,却是三层。一层用来看书,二层三层用来藏书,然此时阁内已经没有太多的书,偶或有,也是后仿制的线装书,点缀一下门面。
   典籍如同我们这个民族一样,命运多舛。江南文宗阁本、文汇阁本,毁于清军与太平军的战火中,文澜阁本先后遭劫、水之难,所剩转至浙江省图书馆,圆明园文源阁本连同永乐大典被英法联军焚毁。文津阁本后运至北京,现存于北图。文渊阁本被国民党运至台湾。沈阳文溯阁本由于66年中苏边境紧张,为使典籍不受损失,将其转移至兰州,现存甘肃省图书馆。文溯阁本为国内保存完整的四库全书之一,弥足珍贵。
   书去楼空,阁内只剩下一排排红木书架,孤寂地立在那里,等待着它的伙伴们归来。
   中华这个民族创造了许多灿烂的文化,但她又亲手扼杀了自己创造的文化。秦始皇亲手杀掉了儒生们,又烧掉了他们毕生的著书之说;唐代之灭佛运动不知使多少经卷毁于一旦,迫使敦煌的高僧们把经书藏于莫高窟中;元的军队每到一处便是烧杀掠夺,书籍更不在话下了,逼得无数读书人遁入空门;明之党祸,使得文化人噤若寒蝉;清虽有康、乾这样比较开明之皇帝,然却也并不放过为大明喊冤叫屈者,仅清代禁毁书目就有厚厚几大本。
   《四库全书》编成了,散落在全国各处本当可以保全下来的诸多善本,却永久地消失了,这恐是乾隆皇帝始料不及的。更不要说文革之中了,这场文化史上的灾难毫不亚于八国联军对中国文化造成的损失。它使得除了国家公共图书馆里之外的所有图书,尤其是古籍几乎毁之殆尽。
   伟人有言,不破不立。自然是不错的,但有一些东西是很难弥补的。摔裂的罐子可以补起来,尽管有补丁,但它依然是罐子。书呢,烧掉了它还会复生吗?仰或可以再印制,那书还叫宋版、明版书吗?
   沈阳故宫是幸运的,八国联军没有开到这里,使得此宫幸免于圆明园那样的灾难。日本人来了,但没有毁掉这所大清奠基之地。文溯阁也是幸运的,它的全部藏书转移到了遥远的大西北,从而它的全部藏品得以完整保存。
   但愿我们这个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民族能够把命运真正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不再依靠幸运,不再乞求上苍。试想,十三亿人大张嘴巴,齐声怒吼,全球一定为之震动。
   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要有自信,要有志气。
  

共 167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典籍如同我们这个民族一样,命运多舛。因为有了权利的纷争,于是就有了为权益服务的文化载体的多舛命运,正如作者所说,“中华这个民族创造了许多灿烂的文化,但她又亲手扼杀了自己创造的文化。”,但作为“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民族能够把命运真正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不再依靠幸运,不再乞求上苍。试想,十三亿人大张嘴巴,齐声怒吼,全球一定为之震动。中华民族的文明需要我们自己的来传承,来发扬光大。作者以史为镜,为后人发出的呼喊真是振聋发聩,字字惊心,这就是文人的骨气,文化的力度。推荐阅读!编辑:天山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碧古轩主人        2014-09-03 10:22:09
  谢谢天山鹰的编辑与点评。诗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物质是可以毁灭、甚至消亡的,精神却不能,可以沉寂一时,但终究会雄起昂扬的。这正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源泉所在。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