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天涯诗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天涯】从网络文友的嫉妒想到〔杂文随笔〕

精品 【天涯】从网络文友的嫉妒想到〔杂文随笔〕


作者:沁香一瓣 探花,21561.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408发表时间:2014-09-05 09:39:17

【天涯】从网络文友的嫉妒想到〔杂文随笔〕 什么是嫉妒?有人说;嫉妒是对他人的优越地位而在心中产生的不愉快的情感;也有人说:嫉妒是对别人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我一直认为,人类是在嫉妒中生长的,人只要虚心好学,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端正态度,认识嫉妒的危害性,在这个过程中改变自己,那么这个世界才会变得美丽。嫉妒不可怕,可怕的是嫉妒别人的人因为受到良心谴责而自然倒下,或者是被嫉妒的人从此失落,造成两败俱伤。
   记得十年前,笔者曾经写过一篇关于《漫谈嫉妒》的文章在报上发表,说的是人们在日常工作中的一些嫉妒现象,并且提出了如何防止嫉妒现象产生方法,先后收到编辑转来的读者来信,有赞同的,有结合自己的情况谈新看法的,很有参考价值。
   时光流逝,当今已经进入信息网络时代,特别是随着网络文学的快速发展,各路作者风起云涌地加盟各大网站,带来了文学创作的繁荣发展。然事情总是一分为二,伴随网络文学采用的激励加星和加精措施,创作过程中的互比嫉妒在少数作者中也逐渐开始显现。
   经过一段时间与网友交流了解,发现网络写作者之间的嫉妒和生活中的现实情况相仿,源于开始比较。当文学创作红红火火时,当什么样的文章是好文章?或者是有作者的好文章受到称赞的时候,嫉妒就在这样的比较中出现了。一些写作者不是在找自己写作上的薄弱环节,不是寻找自己的写作在取材、主题、构思上和立意上的问题,而是热衷于把自己的文章和别人的文章进行比较,当比较后认为自己的文章有超越他人或者不如别人时,于是就有了莫名的嫉妒心理。可以这样说,作者如果一心钻研写文,就不会存在这样的比较,即使比较也是为了更好的超越,摆正心态,也就不会有这种嫉妒的心理。
   网络文友相隔遥远的距离,谁也不知道谁长得如何?生活情况如何?在网上,有的人会夸夸其谈,很会打扮自己,有的人却默默无闻,一心一意专心写作,树立远大志向,争取在文坛有所建树。当夸夸其谈的人和一心围着荣誉转的人走在一起,时间一长,往往会在不自觉中产生相互比较。当这种比较心理十分强烈的时候,这种比较就还会公开,通过文友中间交往互发短信和QQ交流传播出去,这样就从本来的一个人的意想传到数十人中,嫉妒心变得十分透明,日复一日就会形成作者之间的矛盾。凡被嫉妒者如果不善于正确对待,往往会来一个反嫉妒,继而情绪低落,或者会被困在云雾中,如果不能拨开云雾见太阳,心中苦闷,创作水平就会提不高,如果每天处于苦恼的境地,这样的文学写作是没有办法上一个台阶的。
   更多的时候,嫉妒是潜在的,是无意识的,或者是隐秘的,甚至连比较者自己也不知道这种比较已经在现实中间进行。正是由于这种比较的潜在性,隐匿性使一些人在不知不觉中陷入嫉妒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从心理学的视角看,嫉妒是一种潜伏于人的心理深处的具有消极意义的情感因素。在日常生活中,有嫉妒心理的有男人常常被誉为小女人娘娘腔。翻开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亦有方方面面的记载。《荀子·大略》:“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人不至。”意思是士人有了妒忌的朋友,那么和贤人交往就不会亲密;君主有了妒忌的臣子,那么贤人就不会到来。这里其中的“士”、“君”,恐怕多系男性了。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庞涓嫉妒师兄孙膑,就千方百计想办法,用惨无人道的手法弄坏其膝盖骨,成为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嫉妒狂”;《三国》的周瑜,虽有才气,其实也气量很小,是一个嫉妒心理很强的人,周瑜后来所以被气死,就是他自己强烈的嫉妒心造成的。《水浒传》中的妒忌大师王伦,也是男人中的嫉妒败类之典型。
   嫉妒,除了少数男人外,女人也不在少数,女人一旦有了嫉妒心,就会形成心理素质下降,甚至心理变态。如今的网络文学写手,女子占了很大的比例,她们把业余时间的爱好都倾注于网络写作,她们坚持不懈,精神可嘉。但在女人居多的地方,常会发生一些嫉妒现象,而嫉妒大多会发生在一些心胸狭窄、虚荣心强的女人身上。所谓的文人相轻,就是从嫉妒开始。
   女人的心中大多有美好的追求,她们一旦涉足文学,大多会有坚韧不拔之心,发表的文章就像他们喜欢的孩子。但由于她们向上力很强,她们对自己的写出的作品不满意,对自己所处的现状不满意。久而久之,就逐渐对身边超越她的人产生了嫉妒心理。也许女人的自我意识比男人要强烈,所以她们常常更为关注那些和自己的写作状况基本相同的女子,还有那些和自己一起走进网络的女子。除了这些,她们还会关心那些不断得到一些男子在写作上赞赏的女文友。女人对女人的嫉妒,往往就是在写作交往中形成的。当一个女人缺乏写作修养,会在不知不觉中嫉妒另一个女人,嫉妒这个女人比自己更为耀眼、更能引人注目,于是便一千个的开始不入眼。
   在我国的一些文学作品中,关于女人嫉妒的描述可以追溯到秦汉以前。屈原《离骚》中的“众女嫉余之娥眉”。其中的“众女”,就是屈原虚拟的妒妇侧影。此外,屈原还在《九章怀沙》中吟唱道:“邑犬群吠兮,吠所怪也;非俊疑杰兮,固庸态也。抨击嫉妒小人,道出了嫉妒的指向性。在汉司马迁笔下的人物吕雉,也是个地道的凶悍妒妇。刘宋时代就有人编了一本《妒妇记》的书,书的主人公兰陵长公主正是当时妒妇的典型代表。长公主是北魏孝文帝的女儿,驸马刘辉是南朝叛将刘昶的孙子。二人结婚后,兰陵长公主继承了“善妒”的品行,对驸马爷管束十分严格,曾经残忍地将与刘辉有染的一个怀孕了的婢女开膛剖腹处死,二人也因此决裂并离婚。如果二人就此分道扬镳也罢,但不久长公主又请求复婚并得到太后允许,二人因此又成夫妻了。后长公主怀孕,期间刘辉又在外面寻花问柳,与平民张容妃和陈慧猛有染,公主大怒,与驸马冲突……此书录下了许多女人的嫉言妒行,可以说是当时妒妇的生动记录。《红楼梦》中的诸女性争风吃醋;就连那些从来不读书的人,也不会忘记生活在身边的大醋缸、大醋坛子们。《红楼梦》第六十九回有这样一句话:“凤丫头好意待他,他倒这样争锋吃醋,可知是个贱骨头。”此处的“争锋”,显然亦指女人之间的争斗。
   话归正题。文学中的嫉妒描写,在生活中只是沧海一粟。而网络上的文学写作嫉妒,虽然被嫉妒者相距遥远,但值得引起大家重视,浅浅分析,产生的情况大约有以下两大方面:
   一是由情感产生的嫉妒。有的女性在写作过程中,与网络上某男士交往得很好,互相交流,对提高写作水平有利,久而久之,而且是以叔叔和大哥相称,但当另一个女性看见自己喜欢的文友与别的女子在网上点评交流时,心里就醋意十足很不高兴,生怕自己喜欢的男文友被别人抢去了,或者对自己写作不利了,甚至还会产生自己的男文友是否不喜欢自己了等一些想法,于是嫉妒心起。我有一个文友告诉我:他原来和一个女文友经常讨论写作,然当他还受邀和另一个女文友在谈创作时,那个女子就不高兴了,发QQ告诉别人怎么怎么的,还把她称谓叫大叔的文友说成是“老头子”。但这事没有不透风的墙,当那位大叔的文友知道后,觉得十分奇怪,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心里很生气,从此就不再交往。在网上,当看到有文学功底一般的女子和自己倾慕的偶象交流时;也会使个别女文友产生嫉妒,甚至在背后产生对别的女性挖苦、讽刺,透射一种十足的嫉妒心理现象。
   二是由名誉欲望产生的嫉妒。有的女性一旦涉足文学,占有欲就十分强烈,一旦有文章发表,就喜欢到处炫耀自己。为了对付超越自己的写作女性就竭尽贬低他人,在网友中散布各种不和睦言论,想法让她人抬不起头来。我有一个女文友告诉我,她当年和一个女文友一起走进某文学网,经过几次交流,好得像亲姐妹一般。后来在同一个社团写作。开始时,大家的文章你精我精的不相上下。但过了一段时间,女文友的作品连续获精并受到文友们好评,然原来的文友仍在原地踏步。于是,姐妹之称的关系顿时出现了嫉妒裂痕。于是,那个女文友就通过其他网友传了一些不利于团结的话,说什么女网友连续加精就是因为她认识了负责加精的一个男文友,他们私下有交易,这些精文不伦不类等等,在网友间传开,使得嫉妒最后升级为互相反目。由此可见,嫉妒真是害人不浅。
   有哲人说:嫉妒往往不会嫉妒自己太远的人,而是容易嫉妒自己身边的人;往往嫉妒的是那些拥有天赋的人。有人说:女子真正的嫉妒有时往往会产生在闺蜜间。闺蜜是现在女性对好友的独特新称呼。闺蜜间只要其中有人有了嫉妒心理,就是在你受伤时唯一一个不会安慰你的人,是你落难时心比谁都乐开心的女人。
   有的女人在相好时几乎把心也捧出来,一旦看到闺蜜的文章比自己好,心中就会不适。有时候,你以为你的秘密就你一个知道,这种天真就大错而特错了,往往是,你的一些见不得人的小秘密在你们好的时候都一一交心了,你的闺蜜知道了也就意味着你的秘密已经大白于天下,因为你闺蜜同样会对她的另一个闺蜜继续透露这个秘密,说的时候也许不忘记嘱咐一句:亲爱的,这是秘密,千万别对别人说。所以网络闺蜜也要经过考验才行,我有一位文友告诉我:她原在一家网站写作,交的闺蜜可真好,一开始什么话都说,比亲姐妹还亲,不但谈网络文学创作,还议论他人的作品,就连家中丈夫的私密都讲,谁知道这位“闺蜜”根本不是她心中所想的那样,原来她为了了自己的私利,为了嫉妒她,后来把她的话都端给了她的另一个闺蜜,结果闹出一场“戏”,最后大家生气得吵吵嚷嚷的不欢而散,最后各自离开了那家网站。
   有许多先贤和哲人说:嫉妒是一种顽疾,嫉妒是一种人格问题,嫉妒是一种自我否定,嫉妒是一种深刻的自卑,嫉妒是人类的劣根性,嫉妒是心理变态……
   佛教学说:人与人之间、居士与居士之间、上师与上师之间,最好不要有嫉妒心,看到别人得到快乐、得到利益,心中应当同之随喜。如果实在生不起随喜心,自己也要克制自己。一个发大乘菩提心的人,不应该对别人有嫉妒的恶心。尤其是千万不要因嫉妒而发恶愿。那么如何防止嫉妒,改变这一状况呢?
   英国哲学家、数学家和逻辑学家、合理主义与自由思想活动家伯特兰·罗素在其《快乐哲学》一书中谈到嫉妒时说:“嫉妒尽管是一种罪恶,它的作用尽管可怕,但并非完全是一个恶魔。它的一部分是一种英雄式的痛苦的表现;人们在黑夜里盲目地摸索,也许走向一个更好的归宿,也许只是走向死亡与毁灭。要摆脱这种绝望,就要寻找康庄大道,文明人必须像他已经扩展了他的大脑一样,扩展他的心胸。他必须学会超越自我,在超越自我的过程中,学得像宇宙万物那样逍遥自在。”要改变自己,不嫉妒他人,要有高尚的情操和大气的胸怀。
   一是要宽厚待人。19世纪初,年轻的音乐家肖邦从波兰流亡到巴黎。当时匈牙利钢琴家李斯特已蜚声乐坛,而肖邦与他相比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然而李斯特对肖邦的才华却深为赞赏。为推出这位新星,李斯特想了妙法:他在钢琴演奏时,突然把剧场的灯熄灭,以便使观众在一片黑暗中聚精会神地听他演奏。就在李斯特坐在钢琴面前弹奏时,灯灭了,他就悄悄地让肖邦过来代替自己演奏。观众被美妙的钢琴演奏征服了。演奏完毕,灯一亮。出现了钢琴演奏新星肖邦,这种大家风范值得我们学习。
   二是要有自知之明。当嫉妒心理萌发时,要静下心来想想对不对?从而控制自己的动机和感情,冷静地分析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同时客观地评价一下自己。文章不厌千遍改,越改会越好,自己的作品到底好不好?要让公开发行的纸质媒体认可说了才算,不要因为网上有文章加精了就夜郎自大。当认清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回头再重新看别人,自然会有新的觉悟了,在文学面前不能固执不前,这样才会进步。
   三是要心情快乐。要牢记“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助人为乐”的快乐名言,用快乐治疗嫉妒,要善于从生活中寻找快乐,如果一个人总是想着:我要在写作中找欢乐,那么文章就会越写越有劲。其实,只有把快乐带给自己的人,才能把快乐带给别人,这样才永远不会陷于痛苦的嫉妒之中。快乐是一种情绪心理,嫉妒也是一种情绪心理。所以要用快乐心理占据主导地位,调整好自己的写作心态。
   四是要少虚荣心。凡嫉妒的人都是虚荣心扭曲了自尊心的人。对于文学上有嫉妒心理的人来说,它就是要面子,不愿意别人超过自己,所以常用贬低别人的方法来抬高自己,正是一种虚荣,造成了停止不前的危害。所以克服一份虚荣心就少一分嫉妒。
   治疗嫉妒也是一种痛苦的过程,当嫉妒还没有发展到严重程度时,可以用各种感情的渲泄来舒缓,最好能找一个较知心的朋友,或亲友,痛痛快快地说个够,求得心理的平衡,然后由亲友进行一番开导,激励其文学写作的欲愿,使之豁然开朗,或者干脆自己悔悟地痛哭一下,把那些不干净的泪水流光。
   其实,嫉妒是人类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有人说:秦始皇也会嫉妒;圣人也会嫉妒,诸葛亮也会嫉妒,智者也会嫉妒……如果你仔细观察动物,原来它们的诡秘行动中也会嫉妒。嫉妒覆盖了整个人类、动物和生物界。然事情总是对立统一的,只要我们面对现实有了觉悟,嫉妒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转化的,你嫉妒我吗?我越来越进取!要把我嫉妒别人的目的,变成不是我为了压倒她,而是我要想办法超越她,这样的嫉妒才是有益的,我们不但不反对而且要赞赏。所以当文友认清嫉妒的利害关系后,一定要把心态转换过来,这当然也是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美好的嫉妒有时折射了人类对美好的追求,对高贵的向往,对幸福的羡慕,对智慧的神往,我们应当为之喝彩。
   因此,我们要理直气壮地说:嫉妒不是错,错的是没有认识自我,没有给自己安装前进的发动机。曾记得当年谢冰心和林徽因曾一度不和,相互有了一份嫉妒心理,但后来她们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各自的文章中承认并且赞赏文学和各自的美好!所以有了嫉妒心理是可以通过时间修正自我的,最终达到和谐。世界上任何人,每个人的手指伸出长短不一,人的个子高矮不一,即使你千方百计整容了,也有划痕和不足之处,每个人只要与别人比一比就都有一些差距,难免不会心里有闷气,写作上更是如此,头脑长在别人身上,你能左右别人吗?惟一的力量来自于自己的努力。以心比心就好,千万不要嫉妒别人。
   正确对待嫉妒,调整心态,把来自心理的阻力变成前进的动力。文学作者始终要学会欣赏别人,同时学会欣赏自己。拿自己的短处比别人的长处,就会看到自己的不足,这样就会借疾风把嫉妒赶到天边或者大海去,让它消失!这才是一个文学作者应有的完美!
  
  

共 574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可以说是网络文友写作的心灵鸡汤,也可以说是网络上存在的妒忌心理的一副灵丹妙药,从历史典故到现代故事,从网络到现实,从男性到女子,从一般到亲密,旁征博引,举一反三,让我们了解了妒忌的危害。妨忌无处不在,现实生活中,工作中,网络上,因为这一切都源自于比较,有的比较会让人找出自己的不足,学人所长,补己所短,争取在各方面充盈完善自己,以便在以后的道路上越走越好,最终走向成功的彼岸;而有的比较会形成心理不平衡,觉得凭啥自己比别人好,怎么会没有好的结果呢?于是乎就会越想越生气,越想越恼怒,轻者心理不舒服,重者贬低别人或者恶语中伤,甚至于做出一些过激的事情来,这样不仅会伤害了别人,也会伤害了自己的。如何正确面对,正如文中所说的,有比较也是好事,说明人是积极向上的,只要调整好心态,少一份虚荣就会少一份妒忌,少一份欲望就会少一份偏执,少一分自私就会少一分事非;多一分欣赏就会多一分进步,多一分善良就会多一分福气,多一份宽厚就会多一份快乐。只要把比较转化成自己向上的动力,把欣赏当作是前进的基石,那么一切就会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活出越来越优秀的自己,秀出越来越精彩的诗意。读到此,不得不佩服老师,总是那么细心,那么睿智,不仅在写作上给我们指导,也在做人待物处事上,给我们指引,不仅给网络带来了静宁美好,更给大家带来了融洽和谐的气氛,积极向上的心态。如此好的文章,看了真的是洗涤心灵,愿大家都能走进老师的美文,好好地洗浴一翻,争取做更完美的自己。感谢老师带来的正能量美文,祝行文愉快!倾情推荐精品细赏!【编辑:袁梦雪】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0906002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袁梦雪        2014-09-05 09:46:14
  欣赏学习老师洗涤心灵的精彩美文,看了如沐春风,醍醐灌顶,充满无限正能量,祝老师幸福美满!佳作频传!!节日快乐!!!
回复1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4-09-05 10:52:16
  谢谢梦雪精美编按,逐字逐句说在点子上。问好!
2 楼        文友:玲贝贝        2014-09-05 10:12:22
  老师的文章另我们这些初学写作的人特别受益,谢谢老师,遥祝中秋愉快!幸福安康!
回复2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4-09-05 10:53:23
  谢谢贝贝美评。问好!
3 楼        文友:馨语馨愿        2014-09-05 10:43:15
  老师的文章如醍醐灌顶,抓心挠肺,让每个人检点自己。赞赏老师的观点,但是我觉得嫉妒永远不是美好的品质,人与人之间赞赏和激励才是最融洽的关系。良药苦口,忠言逆耳。永远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教育不是万能的,佛也不能普渡众生……我想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才是一个高尚的人……
馨语馨愿
回复3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4-09-05 10:49:51
  馨儿说得对!胸有大志,怀大气之人永远乐观。谢谢美评。问好!
4 楼        文友:潇男        2014-09-05 11:36:45
  嫉妒是把双刃剑,既伤别人,也痛自己,千万要不得。共鸣沁香美文!
文学是生命,朋友是天地,淡泊名和利,贵在情和义。
回复4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4-09-05 11:46:39
  嫉妒远去,爱心自来。谢谢潇男美评!问好!
5 楼        文友:诗心如兰        2014-09-05 12:52:20
  古人云:“小人长戚戚,君子坦荡荡。”读沁香大哥的真情文字,如沐春风,为心灵涤尘!感谢您精心辛苦创作,在此,如兰提前遥祝您中秋佳节阖家团圆,生活甜蜜!
静是知之始,知是静之成;让文字点缀生活的绚丽,让生活成就文字的经典!
回复5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4-09-05 13:58:16
  谢谢如兰美评。祝中秋佳节快乐!
6 楼        文友:尚林夕        2014-09-05 13:24:11
  看了老师解剖心理般的文字,受益匪浅。我个人认为,人不论优秀与否,心慈则貌美。善良宽厚的人永远是人们亲睐的,而虚伪的表面可以欺骗别人一时,终有一日会现形。不一定是精品多的人就是最好的,也不一定精品少的人就是最差的。真正交友不是虚伪敷衍,而是交心。但也并非确切说谁是知音,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每个人的努力也都只能证明自己,这根本就不需要嫉妒。开开心心看文,快快乐乐行文,学到了才是自己赚的。谢谢老师写出有意义的文字,让我再次有机会学习,期待老师写出更多指点迷津的文字,祝老师快乐安康!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回复6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4-09-05 14:04:02
  谢谢林夕美评。文学创作要学会大气,文友间学会和谐,文章的质量最终由纸质媒体认同。把嫉妒心理赶到大海去吧,我们的头上永远是蓝天和晴空!
7 楼        文友:薇梦儿        2014-09-05 19:53:04
  很有道理的文章,真心的朋友是希望彼此进步,而嫉妒是进步的绊脚石。远离嫉妒,虚心学习,欣赏老师警钟一样的文章!
回复7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4-09-05 21:44:58
  谢谢薇儿美评。问好!
8 楼        文友:明山秀水        2014-09-05 19:56:41
  拜读老师美文,赞同老师意见和建议。关于网友交往,我以为有一句话永远不落伍: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网络虽虚拟,而操作网络者是真实的人们,一个人的品性会从他的文字、交流中体现出来。“文人相轻”是一种嫉妒心理蛊惑下的产物,每一位写文字的人要胸怀开阔、集思广益,多学习和借鉴别人之长处,以弥补自己所不足,这样才会让自己写文水平有提升有长进。感谢老师指点网络文友之迷津,祝您愉快!
探索文学,谨为《呜咽的柳沟河》积蓄能量……
回复8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4-09-05 21:45:59
  谢谢秀水美评。问好!
9 楼        文友:郑兆全        2014-09-05 20:58:43
  老师把“嫉妒”分析得极为透彻,“嫉妒”之心人皆有之,有潜意识的,有无意识的,羡慕有时也可能转化“嫉妒”,只是程度大小的区别。很赞同老师的观点,特别最后提出的嫉妒不是错,错的是没有认识自我,正确对待嫉妒,调整心态,把来自心理的阻力变成前进的动力。老师客观论证,循循善诱,可以说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堂课,既尊重事实又生动活泼,我是衷心拜服。拜读,欣赏,学习,向老师问好!祝老师中秋节快乐!
回复9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4-09-05 21:47:04
  谢谢兆全美评。祝中秋快乐!
10 楼        文友:月望霞        2014-09-05 21:06:57
  看望老师!拜读美文,受益匪浅!祝好老师!
月望霞
回复10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4-09-05 21:47:49
  谢谢月霞美评。问好!
共 15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