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菊韵】闲谝老“陕”----老狼嚼字(杂文)

编辑推荐 【菊韵】闲谝老“陕”----老狼嚼字(杂文)


作者:关中老狼 布衣,324.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96发表时间:2014-09-07 21:14:29
摘要:作为陕西人,而且是生在陕西长在陕西工作在陕西的正宗陕西人,我常常和绝大多数陕西人一样,以“老陕”自称。 然,到底什么才是正宗的“老陕”,我突然有了兴趣,“老陕”是要从“陕”这个字说起的。

闲谝老“陕”
  
   作为陕西人,而且是生在陕西长在陕西工作在陕西的正宗陕西人,我常常和绝大多数陕西人一样,以“老陕”自称。
   然,到底什么才是正宗的“老陕”,我突然有了兴趣,“老陕”是要从“陕”这个字说起的。
   “陕”,左边“软耳朵”,右边一“夹”。
   “陕西”历史上属于秦地,后得名于其位于河南陕县之西,一个省用别人一个县来命名,这简直就是一件奇耻大辱,但我们陕西人倒从来不觉得什么,这是一种巨大的包容和胸怀。
   按说,“老陕”这个称谓,应该是河南陕县的人才该是正宗,但,他们从来不敢自称“老陕”,而只能说自己是“河南人”,要问起他们是河南哪里的,他们只能说是陕县的,别人还都不知道陕县在哪儿,他们只好自我介绍说“在陕西东边,河南境内。”
   陕西之“陕”中的“夹”,也表现了陕西的地形,北山南山两山一夹,故曰“夹”。陕西人尤其是关中人从来不拿南山之南和北山之北当陕西,而只叫“陕南”、“陕北”。瞅瞅,一个“陕西”,却包括了“陕南”、“陕北”,中间还“夹”着个“关中”,就差个“东”了。关中人自大,把陕北人叫北山猴,把陕南人叫南山猴,仿佛只有自己是天子脚下。但恰恰是这个“关”字,自己以为是“天”上长角,但其实只是被“关”着的。
   这是陕西人的自大。
   说到“夹”,陕西人自认比“天”还要老大,喜欢出头,两眼一瞪,故老陕多“噌”、“愣”,但其实“天”出头,两眼瞪,不过是个“夹”,因而陕西人又常常被称为“夹生子”,不信你去陕西人开的小店试试:“多少钱?”回答“20。”你再问:“能便宜点不?”“就这价,爱买了买,不爱买趔远,嫑耽搁我奏生意!”
   这个“夹”字,还表示陕西人老爱互相“夹”。你“夹”我,我“夹”你,互相“日弄”自己人,所以陕西人老爱“窝里斗”。
   “夹”字中间是一点一撇,都向内,而不是一撇一捺向外,所以陕西八大怪有“姑娘不对外”之说。
   “老陕”最喜欢吃的饭是面条,却又懒得用筷子去“夹”,于是,发明了又宽又长的面条,一大老碗只有一根,只用筷子“夹”一下,剩下的只用嘴吸就吃完了,所以陕西八大怪有“面条像裤袋”。
   而老陕发明的又大又厚的锅盔则也被演变成了“夹”的工具,陕西八大怪中“锅盔像锅盖”,不但能当锅盖,就连出门在外,背上锅盔,下雨了能当伞,走路了前边一个锅盔,后边一个锅盔,把自己“夹”起来,就是绝好的盾牌。不信,你拿刀剁一下试试!
   陕西八大怪中“油泼辣子一道菜”,这菜咋吃?“夹”!因而陕西人爱吃锅盔“夹”辣子,蒸馍“夹”油泼辣子。就连吃点肉,也要吃个“肉夹馍”! 说到这里,想起小时候过年,刚出锅的馒头,趁热掰开,“夹”上猪油,撒上盐,再“夹”点油泼辣子,那叫一个香啊!
   “夹”来“夹”去,其实,就连陕西的省城,也是四堵城墙一“夹”,成为全国城墙保留最完整的大城市。
   “夹”,还可以看作“夫”两手叉腰,故陕西男人给人印象是大男子主义,但其实陕西男人很听话,只要女人把他哄“安逸”了,比四川男人的“耙耳朵”还要“耙耳朵”,故“陕”字以“耳”为首,而且是“软耳朵”。黄梅戏“天仙配”里的唱段“你耕田来我织布”,男女二人还是分开的,一个耕田在外,一个织布在家,两个人不在一起。可你看咱老陕的“你烧锅来我擀面”,就连做个饭俩人都在厨房不分开,岂不是比天仙配还要天仙配?
   陕西人的“软耳朵”表现在不但听老婆话,更听中央话。当年,陕北人民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做出巨大牺牲,养育了革命,后来革命成功,陕西人没得到半点实惠,却依然在为中国做出牺牲和贡献。一个三门峡水库让陕西的渭河水患不断,老陕在默默承受。一个“南水北调”,让陕南保持青山绿水,不能发展,陕西人在默默承受。一个“西气东输”,西安的气价甚至高于北京,陕西人还是在默默承受。
   前边说了那么多,但其实老陕“夹”惯了,于是老害怕外边的世界,不要说姑娘不对外,就连男人也不愿意出门,见了好事不敢争,见了政策不敢要,甚至见了酒舌头都不敢出门。酉没舌头,只能是“西”了,于是,被逐渐边缘化了。
   开句玩笑,陕西想发展,先抛弃“软耳朵”和“夹”了的脑袋,恢复自己的古称“秦”,再具有秦灭六国的气概方有可能。

共 176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前两天看了关中老狼的咬文嚼字,知道作者关于“文学”与“文字”的区别,后又拜读了作者关于“沛”和“时”,觉得作者咬文嚼字的功夫,确实了得,今日又见作者就“老陕”的“陕”,居然一下子说出这么多道道来,从字面上理解“陕”是“软耳朵”和“夹”组成,陕西男人耳根软不软,我不知道,但老陕人喜欢吃肉夹馍,喜欢蹲在老槐树下,吸唆面条的事,我还是听说过的,而且是沿着饭碗的边缘,转着圈吸唆面条。不仅如此,还听人唱过信天游,山道道蓝。西安城,我虽然没有去过,但从贾平凹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这座“废都”,也了解了关中男人和女人的那些事,感谢老狼又一次让我们领略到关中的风情。通过老狼这篇小小的杂文,我们不仅看到了五六十年代,关中人的贫困,也感受到作者作为陕西人忧国忧民的意识。推荐大家欣赏!【编辑 土著人】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小禾        2014-09-08 08:45:10
  呵呵,作者又一篇《老狼嚼字》,小禾又一个收获的机遇。
  
   真的不知道一个“陕”字会有这样多的学问呢,还有那么多的“风土人情”味道在诠解之外……不住地点头称赞!
  
   问候!祝福!
2 楼        文友:关中老狼        2014-09-08 12:36:05
  过奖过奖!纯属瞎玩而已
3 楼        文友:土著人        2014-09-08 13:58:37
  我们单位也在一陕西人,关系不错,据我观察,他耳根子一点都不软,也许是他出门多年,被周围的人同化了吧?有时间还请老狼帮我分析分析“土著”二字。作者的文字透着幽默和智慧。有意思,欣赏学习。
土著不土
回复3 楼        文友:关中老狼        2014-09-08 14:14:41
  老陕耳根子软,有个前提----媳妇把男人哄开心了,哈哈!
   所托之事,我先记着,容我回头细嚼慢咽。嘿嘿
4 楼        文友:溜溜球        2014-09-12 20:35:36
  有意思,作者居然把想要表达的思想内容,用一个“陕”字给窜了起来,高啊!
回复4 楼        文友:关中老狼        2014-09-13 19:06:34
  喜欢一个一个字地嚼,能让你觉得有意思,我就知足了!多交流!
5 楼        文友:类猿人911        2014-09-12 23:59:40
  老乡好!一个陕字一篇文章,赞!
回复5 楼        文友:关中老狼        2014-09-13 19:07:30
  给点阳光俺就灿烂----好像有点大言不惭了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