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笔尖为暖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笔尖】又到中秋(散文 征文)

精品 【笔尖】又到中秋(散文 征文)


作者:晨梦 秀才,1037.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95发表时间:2014-09-07 23:12:49
摘要:山村的月夜,清贫日子里难得的口腹之享,更让人回味悠长。

【笔尖】又到中秋(散文 征文) 又到中秋,仰望浩浩苍穹,看着即将满轮的皓月,脑中立刻呈现出几幅图画。
   其一:中秋之夜,月亮冉冉升起在东山的竹林凤尾之上,我和二哥从堂屋搬出一张小方桌,置于檐前,又端出一只塑料茶盘,摆在方桌上面,然后往茶盘里装一只沙田柚,几块核桃酥,几串黑葡萄,供奉月亮娘娘。
   供奉月亮娘娘,是故里早已有之的习俗,寄托了美好的愿望:月圆人圆,丰收年年。
   茶盘里的供品,除那几块核桃酥来自于城里的商店外,其余皆产自自然:沙田柚是父亲从亲手栽种的柚子树上摘下来的,一嘟噜一嘟噜黝黑的葡萄,是他辛苦采自山野高高的树上。
   茶盘里似乎从未摆放过或极少摆过厚厚的五仁、叉烧之类的月饼,父亲说开口酥的(即核桃酥,因两面布满大大小小的裂口而得名)味道要胜过那些月饼许多。其实我们知道,厚厚的五仁月、叉烧月之类,价钱远比父亲说的开口酥贵得多。我们理解父亲,他一人抚养我们兄妹几个,着实不易,因此,我们从不闹他买超出家庭实际经济能力的月饼,也不去围观合住一院的堂哥堂妹他们吃月饼,有茶盘里的葡萄、沙田柚和开口酥,我们就够满足了。开口酥的口感,也的确如父亲所说,味道很好:酥脆香甜,吃了还想吃。
   由于妈妈在我们记事不久就跟爸爸离异回了娘家,因此月圆人圆的美好念想,在我们心底只是一种难以企及的奢望。
   不过,我们似乎并未受过多不良情绪的影响,那时虽远未懂苏轼的“千里共婵娟”的情怀,但在如水的月色之下,又有舌尖上的诱惑,更有父亲给予的爱,我们是满怀喜悦地供奉着月亮娘娘的。
   供完月亮,便剖开柚子,父亲跟我们一起坐在月下,边赏边吃。还用手指着月亮问我们:“看见月亮里那棵大树了吗?还有一个男人举着斧头在砍树。”
   虽不懂得跟我们讲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神话传说,但却在不知不觉间培养了我们的想象力。
   成年后,过了无数中秋,品尝了无数高、中、低挡,各种馅料制作的口味各异的月饼,还有价格昂贵的所谓进口提子,但其味道总不及幼年在故里的中秋之夜,吃到的开口酥和父亲从山野高高的树上采摘回来的葡萄好。
   山村的月夜,清贫日子里难得的口腹之享,更让人回味悠长。
  
   其二:吃罢了团圆饭,月亮升上村边沟沟卯卯的凤尾竹梢时,人们就一拨一拨地聚集到生产队门前的大地坪上,等候每年一度最是惊心动魄时刻的到来。
   月色朦朦胧胧的,刚收割完中稻的梯田里,留着齐刷刷的稻茬,散发出沁脾的清香。也不知多少点钟,反正村民们把偌大一块地坪围得密不透风,又在一条条田埂上站满时, 打斗的仪式便有点庄严神秘地开始了:两个赤膊的青壮年,叉开双脚面对面站立,微闭眼睛,一个平时专替人看风水的年长的巫师爷,站在他们旁侧的中间位置,口中念念有词(据说是咒语),大约念了十来遍,两个赤膊佬突然手舞足蹈地打起来了,嘭嘭的拳击声在夜空中显得格外响亮。先是在地坪中间打,打着,打着,便像疯牛一般在田野里狂追,飞身跃过一道道田坎,一块块自然干裂的田。这时,原先站在田坎上的人总会急急地闪让出一条路来,然后随着打斗者一路往下,一路狂奔,一路呐喊助威。
   不知打到几时,又如何收场,我从来不得而知,因为每次打到高潮而激烈的时候,就是我逃跑回家之时。我尚年幼,不敢看自以为残忍的场面,而且每每天真地认为,那必定会打死人的,尽管每次都没有听说打死过人。
   其实,便是伤残的事情也不曾发生过。打得如此激烈,却不伤不残,这让我感到多么惊奇,可更让我感到惊奇的是,打斗者打完之后,竟完全不知他们头天所干的事。后来得知,打斗者的打斗行为,并不由自己的意识所控制,巫师爷对他们施行了魔法,即念咒,如果想让他们不打了,则念咒解除,使之恢复常态。这让人多么不可思议!
  
   其三:八月十五头一晚,寡妇刘二婶屋前地坪高大的柚子树下,人声鼎沸,老老少少的女人们站得里三层,外三层,圆圈里坐着刘二婶母女。
   只见她俩双膝并拢,腰板挺直,眼睛紧闭,两只巴掌摆在并拢的膝头上,一个杠同婆(依乡音所写,大概等于巫婆之类)从头顶摘了一串柚子树叶,伸进摆在身边的一只木桶里,蘸水,拿起,洒向刘二婶母女俩,蘸水,拿起,再洒向她们,如此再三,尔后对着她俩,口中念念有词,也许五六分钟,也许七八分钟,刘二婶母女俩并拢的双膝,渐渐抖动起来,未几,便越抖越快,越抖越快,口中也念念有词起来,这时杠同婆退避一旁,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时刻到来了。
   刘二婶的女儿水莲姐开口道:“阿爸,阿妈,兰儿我好想你们。”
   我听了不禁大吃一惊,那声音活脱脱就是我曾经的玩伴兰儿的声音,她一年前因高烧不退而去世了。
   此时,只见兰儿的母亲,趋步上前,朝水莲姐的手心塞了一个小红包后,说道:
   “妹仔呀,你不要总念着我们,我同你爸都很好,你在那边要安心好好过。”
   “唔,阿妈,我晓得了,我走了啊,你们要多保重!”
   兰儿刚走,金花姐又来了,她两年前死于难产。
   只听她问:“小杏子她奶奶,我家小杏子好吗?”
   金花姐的家婆抱着圆脸大眼的两岁小杏,紧步上前,对着水莲姐回道:
   “小杏子她很好,你莫挂心,保佑她快长快大就是了。”
   “嗯,小杏子快长快大,以后好好孝敬你奶奶啊!”
   随金花姐家婆之后,隔壁六叔婆又凑到水莲姐跟前,虔诚地问到:“福贵,你过得好吗,够吃够穿够用吗?”
   福贵是六叔婆的老伴,已过世多年,据说生前跟六叔婆很是恩爱,只是我没亲眼见到,在我出生之前他就过世了。
   此时,水莲姐的声音又变成了六叔公福贵的:
   “玉姣,我钱够用了,就是吃的穿的不太够,清明时多烧两件衣服,多供点肉菜给我。”
   “哦,晓得了,清明时候,我喊你的儿孙阿强、阿建给你多烧几件衣服,多敬点酒菜,你要好好保佑他们!”
   对话完毕,六叔婆现出如释重负的神情,挤出人圈,水莲姐的跟前立刻又站了另一个人。
   在水莲姐化身乡邻故去的亲人与不同的乡邻接二连三地对话时,她的母亲也忙得不可开交,一一化身为乡邻故去的亲人,与健在的亲人或深情或凄婉地对话。
   这样的对话,一直持续到刘二婶母女神智恢复正常,或说身上的仙气消失,过程大约两小时。
   眼见母女俩双膝的抖动渐渐减慢,杠同婆便赶紧对她们施行原先的魔法:洒柚叶水,念咒语。在念解除咒语的过程中,刘二婶母女抖动的双腿,渐渐停了下来。据说她们化身为乡邻故去的亲人与健在的亲人对话时,很耗元气和体力,故每次时间不可过久,这全由杠同婆见机行事。
   刘二婶母女醒过来后,举止、神态和说话,一切如常,而且并不记得自己原先做了什么,说了什么。
   过去,我总认为这样的风俗活动,充满了迷信色彩。今天看来,它神秘的色彩背后,却多少具有积极的含义,它反映了活着的人对故去者的深切怀念,而刘二婶母女则充当了阴阳二届沟通的桥梁或媒介,满足了一众姐妹的心理与情感需求。而前边写到的打斗,则反映了乡亲们对娱乐的想望。
   不过,这两个习俗在我故里已失传多年,那个会念咒语的神奇的巫师爷、杠同婆,以及寡妇刘二婶,也同我父亲一样,辞世多年了。
  

共 284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刻画了三个与中秋节相关的画面,不仅结构清晰,一目了然,而且描写形象生动,栩栩如生,给人亲临其境之感。作者的文字功底很棒,营造氛围的能力很强,把这篇中秋绝作完成得韵味十足。文章感情丰富,字里行间不仅流露出感动、温情和坦然,还带有些许的遗憾、伤感,以及对故人的深深思念。文章的结尾虽然只有一句话,但是这简单的一句话却把文中的三个画面串联起来,使文章结构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还成功地将读者带入到对过往和已故亲人的怀念中。真是一篇令人回味悠长的好文章!欣赏佳作!推荐共赏!【编辑:黑木崖】【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09083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黑木崖        2014-09-07 23:20:58
  欣赏朋友佳作!感谢赐稿笔尖!祝中秋节快乐!
我只想做泰山巅峰的一块石头!
回复1 楼        文友:晨梦        2014-09-08 08:45:23
  谢谢黑木崖编辑的懂,感谢您精到、鼓励的按!也祝中秋节快乐!
2 楼        文友:辽宁冷玫瑰        2014-09-08 16:13:42
  欣赏美文,问好晨梦,祝中秋快乐!
以文会友,以文结缘,景在路上,边走边玩。
回复2 楼        文友:晨梦        2014-09-08 17:45:48
  祝玫瑰文友中秋节更加快乐!
3 楼        文友:怡馨盈盈        2014-12-06 15:00:35
  文章构思好,层次分明,内容充实,文笔凝练,中秋节在作者的笔下,充满了乐趣而神秘,调动了读者的阅读欲望。
怡馨盈盈
回复3 楼        文友:晨梦        2014-12-08 18:41:02
  谢谢您的高评!祝好!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