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新雀之巢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雀巢散文】漫话节日之“八月中秋”

精品 【雀巢散文】漫话节日之“八月中秋”


作者:林之林之 秀才,1181.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86发表时间:2014-09-08 00:10:40
摘要:什么时候,我们每人都能分到一只月亮那样又大又完整的月饼呢?这就是我少年时代赏月的“最高情怀”,只是现在、事隔若干年之后才好意思说出来。

吃完晚饭,母亲把碗筷收拾进屋,饭桌仍然留在院子里。一家人也都原地坐着。
   若在往日,饭吃到最后,院子里早就空了。父亲去队屋记工或开会,我们则早就疯到街上去玩了。可是今天不同,今天是中秋节,等一会儿,一年中最圆的月亮就要出来了。月亮出来,就有一年里最美味儿的月饼要吃。所以,谁都坐着不动。
   这可是个神圣的时刻。我们都懂。
   月亮还没出来,西边的落霞刚刚褪尽,有些许清辉在院子里氤氲,像晨光,却又朦胧。父亲的纸烟着,偶尔发出“滋滋”的燃烧声;母亲脸仰望着天宇,手却拍着抱在怀里的小弟;小弟不动,像是睡了。三妹、四妹像两只小鼠似地在细语,窃窃了一阵,看别人都不说话,也就知趣地闭了嘴。姐姐坐在离桌子远一点的地方,双手托着腮帮看天空;我的眼睛转了一圈,没处可去,只好也把它停在深奥的天幕上。
   天空湖水一样深幽,深幽得有些清冷,又似乎有些说不出来的伤感。
   中秋节,天生不是个热闹的节日。
   父亲和母亲说话了。
   他们的的话题总也没有离了土地、庄稼和秋收。
   过了中秋节,就该忙了。
   嗯。
   秋地瓜,看样子是收了。
   嗯。
   咱家的棚子太小了,怕搁不下呢。
   那就多晒点瓜干吧。
   瓜干,总不如鲜地瓜,孩子们都不愿意吃——要不,咱也挖个地窖吧——
   挖地窖?……嗯。地窖能存住呢……
   他们有一搭无一搭地说着,我们有一搭无一搭地听着,不是为了说话,只是闷坐着,时间会过得更慢。我偷眼瞅瞅东方,好像比刚才亮了一些,但月亮还没有露出来:今晚这月亮,怎么这么慢腾呀?
   父亲吸完两袋烟,对母亲说了句什么,就起身回屋了。出来时,提了那包月饼。
   月饼是父亲前天从乡供销社买回的,买回来就被母亲藏到了什么地方。可是,就像灯笼无法藏住自已的光线一样,月饼也无法藏起自已的香味。它诱人的甜香充盈了整个屋子,弄得每个人进门就不由自主地吸鼻子、咽口水、四处巡睃,这可真让人有点儿难为情。所以,每个人都盼着中秋节的脚步能快一点,再快一点……
   父亲把月饼放上饭桌的那一刻,薄暝里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先是饭桌被谁的膝盖顶了个趔趄,后是谁屁股下的小杌子“吱忸”了一声,好像已睡着了的小弟,霍然把一只雪白的耦臂从母亲怀中直直伸出,但立即被母亲狠狠摁了回去。
   我只觉得嗓子发干发紧,心也紧了,抑制着咽了口唾沫,竟发出很响的“咕咕”声,我感觉每个人都听到了,脸在黑暗里发起烧来。偷眼看姐姐,姐姐还在托腮看着天空,便更觉自己不堪,便再次屏气用力去看天空。可是,我的眼角还是看到了桌上的月饼。
   包里的月饼油很大,洇得很厉害,厚板纸变成了油光纸,写着“中秋月饼”的红纸片成了黑纸片,松松打了8字结的纸捻子也洇湿了——我真担心,油出多了,月饼就不那么好吃了吧。
   香气更缭乱。
   今晚的月亮怎么这么磨蹭?
   小弟又在母亲怀中挣扎了,他不哭不叫,他只把他的白胖胳臂抡来抡去。母亲又哄又吓又给他哼儿歌:月亮呀,出来吧,你是个灯笼吗?小弟弟,找你哪,要把你拿在手里耍。小弟却抡着小手说,不要灯笼,要饼饼。四妹的小凳子在向桌子一寸寸地挪动,挪到桌边上的时候,小手便出击了,触了一下月饼,迅速放进嘴里——待再伸过去时,被三妹打了回去。
   姐姐还在正襟危坐。还在看着天空。
   真可恶,谁规定月亮出来才能吃月饼?
   天空终于澄澈起来,澄澈得有些狡黠。月亮像个装扮良久的新娘,袅袅婷婷移出了东天,先是半遮半掩地在梧桐树后踌蹰了一阵,而后,才雍容华贵地步入天庭。
   月亮出来了!月亮出来了!吃月饼喽!吃月饼喽!我们真是憋坏了!!!
   我相信,在那一刻,这样欢呼雀跃的肯定不只我们一家。
   母亲放弟弟在板凳上,上前解开纸包——我们的呼吸就一齐停在月饼上。
   月饼是四只,一斤。仍是花生冰糖馅的——那时候我们不知道月饼还会有别的内容,我们以为月饼就是花生冰糖的,而且觉得花生冰糖馅的月饼已是世间少有的美味,世上怎么还会有比花生冰糖月饼还要美妙的美味呢?——我们心情澎湃!……
   母亲开始分月饼了。
   一只,分我们姐妹四个,每人一角。一只,一分为二,父亲一半,小弟一半。其余两个,又被母亲包好,准备拿回屋里去了。母亲呢?……
   在我们这个七口之家,很自然地形成三个等级。父亲是家中的顶梁柱,小弟是未来的顶梁柱,是一级。因为有母亲垫底,我们四姐妹就是无可争议的二级。按理说,负责定级的是母亲,她完全可以把自已定高些,但那样,似乎就不是一个母亲了。至少不是我们的母亲了。
   等级差别最显著的标志就是吃,就像眼下这月饼,一级的吃一半,二级的吃一角,三级的?……
   平日里,我们都严格恪守自已“阶级”的责任与义务,如果父亲食不下咽,悄悄把属于他那个阶级的美食掰成小块分给我们,我们总是毫不犹豫慷慨奉回,并迅速地扒空饭碗,凛然走开。可是,到了节日,我们就没有那么“懂事”了,我们会变得“匪”性十足,会不管不顾、瞬间把桌上的好饭好菜扫荡一空。分到我们名下的美食,我们也享用得心安理得。
   节日,实在是个奇妙的日子,我们无法不热爱它!
   月饼一到手,我们就迫不及待地消受开了。
   母亲分完了月饼,有事要走开,她总是在这时候有事走开。可是被父亲的一声低吼喊住了,父亲已将他自己的“一级”待遇一分为二,将一角推到母亲面前:吃完你这一份!并做出余怒未消的样子,冷着脸吩咐我们:看着你娘!让她吃了!……母亲笑了,笑得有些惭愧似地顺从坐下了,捂着嘴吃起了她的那一份。
   可是,我知道,第二天,母亲的那一份往往还在,只是蹭去了些边角。
   食不下咽,已经成为母亲的一种习惯!
   月饼只有一角,一口就能吞掉,可是,我们谁也没有那样吃。盼它盼了那么久,等它等得那样苦,月亮刚刚升起,就囵囫吞下,岂不是太辜负这一年一度只有这一次的美食?……因此,我们吃得很慢,先是用牙一点点“切”,切完它香酥的皮,再切它的馅。待吃到差不多了,指间只剩圆溜溜一块精华,才下了决心猛地扔进嘴里,大口嚼,大口咽,体会一次它香甜满口的感觉。如果谁的运气好,碰到一块冰糖,大的总有食指尖那么大,那你吃月饼的时间和幸福可就大大延长了,别人吃完了,你还可以在众目睽睽下将冰糖化得“嗄啦嘎啦”满天响……
   月饼吃完了,口腔中的香甜在渐渐消逝,我们这才分出心思去看天空的月——那月亮,硕大、饱满、金黄,像极了一只放大的月饼!
   什么时候,我们每人都能分到一只月亮那样又大又完整的月饼呢?这就是我少年时代赏月的“最高情怀”,只是现在、事隔若干年之后才好意思说出来。
  
  

共 266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恬淡、清幽,亲切、隽永。这是我读完这篇文章的第一感觉。晚饭吃完了,谁都没离开饭桌,等着月亮出来。今天是中秋节,一年中最圆的月亮出来时我们将吃到一年里最美味儿的月饼。姐姐双手托着腮帮看天空,三妹、四妹像两只小鼠似地在细语,父亲和母亲有一搭无一搭地说着话,“我”想:今晚这月亮,怎么这么慢腾呀?这些精致的细节描摩很有画面感。“我的眼睛转了一圈,没处可去,只好也把它停在深奥的天幕上。”是我认为最出彩的一笔。好!吃月饼的过程不再赘述,各位看官自己读吧。还是那感觉:恬淡、清幽,亲切、隽永。推荐阅读。编辑:大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09082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4-09-08 01:51:44
  恬淡、清幽,亲切、隽永。——大慰的评点如此到位,真让我们这些看官无从下笔了!
   那就捡最打动我的地方说吧,我最喜欢的是中秋节父亲和母亲在月亮没出来前的对话,很简洁的一问一答,却蕴含着庄户人家一年辛苦劳作的期盼。毕竟秋天到了,这是收获的季节,一家七口全指着它过日子呢!而孩子们只是惦记着一年一度才能吃到的月饼,甚至跟月亮也没啥关系......
   如此生动自然而又隽永耐读的文字,果然招人喜欢!
“小鸟虽小,可它玩的却是整个天空。”——致江山新雀之巢
回复1 楼        文友:林之林之        2014-09-10 07:58:06
  也谢谢天山鹰,您的话同样有一种温暖的气息,我感受到了。
2 楼        文友:天山鹰        2014-09-08 09:37:38
  暖暖的文字,道出那真切的亲情、母爱的味道,接地气的文字比说理更让人感动,谢谢作者!
做一个诚实守信而以文交友,以文为乐的人。
3 楼        文友:林之林之        2014-09-10 07:40:50
  大慰老师的八个字:“恬淡、清幽,亲切、隽永”像是给了这些浅显稚嫩的文字一幅雅致精美的画框,眼看着,就升华了,上了档次,引人注目了。正应了“人是衣服马是鞍”。真的感谢老师的用心……,
4 楼        文友:林之林之        2014-09-10 07:56:19
  因是庄户人家的女儿,是从土地里冒出来的柴禾妞子,是伴着玉米地瓜花生长大的,我的乡村情结已成血液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了,文字中自也处处散发着浓浓的泥土味和小农意识。也所以,很艳慕月楼大姐气势恢宏的胸襟与文笔,每拜读,每向往——正所谓,缺什么,想什么……
5 楼        文友:落霞与天使齐飞        2014-09-28 11:46:45
  感谢林之林之老师赐稿,您的此篇文章已被新雀之巢文学社团的微信公众账号选择推送给文友共赏,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账号“quezhichaorongshuxia”后在可“查看历史消息”中查看。
   您在微信-通讯录-添加朋友-查找公众账号-输入“quezhichaorongshuxia”或“雀之巢—榕树下”,点击“关注”即可经常看见自己和文友的文章,感谢常来雀之巢赐稿。
   。
仁者乐山山如画,智者乐水水无涯,从从容容一杯酒,平平淡淡一杯茶。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