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江南散文】梁祝化蝶,翩翩千年

编辑推荐 【江南散文】梁祝化蝶,翩翩千年


作者:古月银河 进士,8970.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109发表时间:2009-05-09 02:05:50

一曲梁祝,千古绝唱。潸落了多少悲楚的泪水,激溅起无数凄美的情悸。流传千年为广大的善男信女津津乐道,顶膜崇拜;主导过中国民间情感舞台的千年辉煌。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留下了壮丽灿烂的诗章。
  
   ??梁祝传说之一
  
   ??传说浙江上虞祝家庄有个女孩名祝英台,小名九妹,她一心想到杭州求学,其父祝公远拗不过爱女的要求,同意英台女扮男装,并由丫环银心扮作书童相随从,来到杭州草桥门外,邂逅来杭求学的会稽青年书生梁山伯与其书童四九,梁祝两人谈得投机,当场结拜为兄弟。
   ??两人来杭州就读于万松岭的万松书院,同窗三年,山伯始终不知英台为女性。后来,英台接到家信促其速归。英台钟情于山伯,但又不便明言,只好将白玉扇坠请师母转交山伯,作为爱情信物。别时,山伯送行,一路上英台有18次向山伯暗示自己的情意,但忠厚老实的梁山伯始终未悟。两人行经凤凰山时,祝英台表示家有小九妹,愿为山伯做媒,望他早来祝家。
   ??山伯后从师母处得到玉扇坠并获悉真情,急忙赶去祝家庄,但这时英台已被其父许配给太守之子马文才。英台据理抗婚,至死不从,并与山伯在绣楼中相会,表明心愿。山伯突遭此打击,气急而病,一病而亡,英台闻噩耗拼死到梁家吊孝。后马家前来娶亲,英台浑身缟素,要求途经山伯之坟一祭,祝父无奈只好应允。轿至山伯坟前,英台下轿祭奠痛哭,霎时雷电大作,风雨交加,霹雳一声坟头开裂,英台纵身跃入坟中。瞬间阴云四散,雨过天晴,一对美丽的彩蝶自由地在一碧长空中翩翩起舞,这就是梁祝精灵的化身,表示了生不能成婚匹配,死也要成双结对的强烈愿望。
   ??
   ??梁祝传说之二
  
   ??西晋时,汝南郡南30公里梁庄有一青年叫梁山伯,遵父母之命到红罗山书院求学,路过一个叫曹桥的地方,就在路边的亭子里休息。离梁庄东十八里有个祝庄,庄上祝员外家有一女儿叫祝英台,十分聪明,一心求学,说服了父母,女扮男装,化名祝九弟,也前往红罗山书院求学。二人相遇在曹桥亭,互问了家乡、年庚,结拜为弟兄,同赴红罗山书院求学。
   ??红罗山学校四面环水,景色宜人,一次,梁山伯、祝英台和同学们一块玩耍,用石头砸水中嬉戏的鸳鸯。祝英台在扔石头的时候腰闪了一下,同学叫道:“祝九弟象女人一样”。祝英台顿时满脸飞红。师娘心细,发现了英台的女儿身,就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床中间立了块界牌。梁山伯生性憨厚,不知其意,同窗三载也没想到祝九弟是个女的。
   ??英台回家看母,山伯相送十八里。一路上英台作了许多比喻,梁山伯仍是不解其意。最后,祝英台说家中九妹尚未婚嫁,想说与山伯,山伯答应了。来到祝家,英台让山伯在客厅等候,说让九妹出来献茶。英台换上女儿服装端着茶走了出来。梁山伯诧异地说:“你不是祝九弟吗?”英台说:“九弟即九妹,九妹即九弟。”二人遂私约终身。
   ??北马庄有一秀才马文才,姥娘家是祝庄的,祝员外有心为女儿找一个门当户对的人家成亲,就托马文才的姥娘说媒,许英台于马家,英台无奈,违心应允。
   ??山伯如约前来议婚,英台泪告已晚。山伯气得当场吐血,归家后一病身亡。家人遵嘱将其埋在马乡官路的西沿,碑刻梁、祝姓名,黑红两色。
   ??马文才迎娶祝英台,花轿至马乡村后,突起旋风挡路,祝英台下轿哭祭山伯,墓忽然裂开,英台扑入墓中,墓随即合上。从墓中飞金黄、雪白两只蝴蝶,在天空中翩翩起舞。
   ??
   ??作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梁祝”,目前虽有宜兴、绍兴、济宁、驻马店、抗州、宁波等版本故事,但其核心内容相仿,故事情节基本是一致的。
   ??
   ??梁祝产生的社会基础
  
   ??西晋时期,儒、佛、道盛行于世。上至统治集团,下至庶民百姓都被一种前所未有的教仪道德所惑然窒闷。男子被束缚只能低头读书,正所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要求女子的典范是足不出户,精工女红。男女婚姻应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人们的情感因素被长久地压抑禁锢,形成了一谭死水般的沉积蓄淀。当偶然出了个梁祝的“叛逆”故事,让人们窒息许久的情感有了释放的借喻。同时梁祝的出现符合了人们希望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良好祝愿心态,爱情的花蕊是在说不清的甜蜜与苦涩夹着淡淡哀怨及无尽缠绵悱恻中牵肠挂肚地盛开,人们便用心中的天秤从人类最美好最真挚的情感中幻化成就了梁祝生不能同床、死同穴,做人不能如愿化蝶也要双双飞的动人情感。这里的寓意精髓所在:一、梁祝是人们反抗封建社会制度、鞭挞统治集团无视民心需求、渴求自由幸福向往的借口。二、梁祝的出现扩展了人们长期被禁锢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注入了新鲜生动的活力。由此梁祝的出现正好符合了人们的需要,成为了人们饭余茶后、街前巷尾议论的话题。
   ??
   ??梁祝在历史中的作用
  
   ??后来人们经过了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直至现代,通过诗、词、歌、赋、戏曲等形式不断完善、充实、升华梁祝的意义。爱情永远是人民文化生活中永恒的主题,是与中华民族崇尚美德、祈望幸福密不可分的。梁祝化蝶,是那么自由,那么高洁,那么美丽,又出入于花间,给人的美感是欢愉的,轻松的,流动的,清纯而又漂亮的。而且,祝在前边走,梁在后边送,而后祝的等待,梁的懊悔,祝的委屈,梁的嘱托,祝的投墓,一系列的情节本身都像蝴蝶觅踪寻偶的生活习性;赋予了人们一种忘我的美感享受,成为了人们企望纯洁、美丽、深情的寄托。在新中国建立以前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庶民百姓无权过问政治,文化生活就成了人们消遣愁恹、寄托情思的唯一曲径。梁祝的爱情故事正因如此被人们广为传诵,经久不衰,受吟长新。
   ??
   ??梁祝的音乐影响
  
   ??现在流传在世的有关梁祝的音乐曲子,可谓铺天盖地,从戏曲到影视,从古老的二胡曲、古筝曲到新近才听聆过的萨克斯,风味各异,但都不泛苍凉忧伤的荡气回肠。
   ??我比较喜欢的是陈钢与何占豪作于1958年的小提琴独奏。它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依照剧情发展精心构思布局,采用奏鸣曲式结构,单乐章。它先叙述梁祝爱情主题,然后是快乐的学校生活,接著十八相送。祝英台回家抗婚不成,楼台会,哭灵。最后一段则是化蝶,可说是整曲再现。
   ??曲子开始几声拨弦声接著长笛,好像在云端的感觉,以此来揭开序幕,有如从天上俯瞰人间,拨开云层,人物景象由模糊慢慢变得清楚。首先由小提琴奏出主题,绵绵长长,幽幽远远,仿佛祝英台在身旁说著昔日的故事。
   ??管弦乐总奏主题。大提琴代表的梁山伯的出现,两人情意绵绵,大小提琴和鸣奏著主题,渐渐的小提琴主导旋律并引进管弦乐再强调一次。等乐音渐歇,木管接续旋律慢慢落下。小提琴独奏深情舒缓带点内省的音色,表示祝英台对将来疑虑不安,但还是坚定相信自己。勇敢去爱吧!情绪轻快,笛声嘹亮,大提琴也婆娑起舞,有如风光明媚三月天春游在二人忘我的意境。小提琴展现技巧,风华绝代。
   ??相聚虽好总有分别,快乐情绪之后就是离情依依十八相送。将主题变奏缓缓奏出,有如迈不开的步履,却终究不得不离去。大小提琴二重奏,紧密结合难分难舍。在这段末尾由弦乐第一次奏出哭调主题,预言悲剧结局,如此构成了全曲的重心部分“相爱”主题。
   ??再如大浪涌来的管弦乐声代表祝父的反对,连续几个小节下行乐句,好像在说:不可以!不可以!小提琴则猛烈与之抗衡,两者冲突渐渐上升,最后全体合奏梁祝主题表示恋情曝光,一波波涌来浪潮终将这主题给淹没。
   ??楼台会小提琴委婉的诉说情意,大提琴拨奏聆听。轮到大提琴倾诉爱意,小提琴一旁随和。突然,音乐急转而下,运用越剧中嚣板的“紧打慢唱”手法,梁山伯因过度悲伤绝望而病逝。
   ??祝英台在被迎娶过门途中,停在梁山伯坟前哭灵,小提琴以凄厉声调哭出:梁兄呀!碎奏、断奏哀痛欲绝的旋律,有哭声,有跪行,其中还有些回忆片段。渐渐的泪眼开了,哭声歇了,心意已决,在悲愤低音锣声中,纵身投入爆开坟墓中……音乐同时推向最高潮。
   ??乐曲的最终部份是再现部“化蝶”,在轻盈飘逸的弦乐衬托下,爱情主体再现,梁山伯与祝英台从坟墓中化为一对蝴蝶,在花间欢娱自由飞舞,永不分离。
   ??这是一曲罕闻的艺术瑰宝,震憾过无数人心的摇荡。
   ??
   ??梁祝传说的思考
  
   ??梁祝的故事对于今天人来说,几乎除了凄美悲楚之外,再难找到共识之点。特别是当今生活在繁华都市里承受着生活快节奏压抑的年轻人,更是让情感脱变成为了快餐式的流水方程。中华民族几千年积聚的民族丰富、浪漫、挚诚、动人情感受到了空前的挑战和考验。重温、剖析梁祝故事,让我们引申出无限的思考。
   ??一、途识知已,义结金兰。梁祝的途中邂逅,诚挚相待,正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阅历中锤炼出来的对乐善真美充满期盼向往的真实写照。今天的人们住进了高楼大厦,快节奏的生存压力,也让人们处于虽能鸡犬声相闻,却老死不相往来的尴尬。更不用说匆匆的步履遗忘了人与人之间真诚的问侯、关怀和惦念。空虚、郁闷、烦乱便成了今天人们工作之余的主色调。
   ??二、同床共枕三年,不知英台女儿身。这也许是作者有意刻划了梁山伯的木讷憨呆,增强故事的渲染力度。但从另一侧面充分反映了古代人们交往的真诚、宽容、理解与不拘小节。与现代人们的结朋识友更多了一层纯朴、谦和、礼让的优美品味。
   ??三、十八相送,十八暗喻。祝英台的良苦用心揭示了远古女子渴求婚姻自主的強烈愿望,在与封建婚姻制度的抗争中,女子的毅力与决心都顽强地体现了出来。在今天社会和意识都相对开放的状态下,不少的青年人(特别是女性)却仍在羞羞答答中保持着所谓的“矜持”,让一段美好的邂逅流失于羞涩。徒添无尽的烦恼与忧伤。
   ??四、生不相偎,化蝶也要双双飞。这是中华民族对待爱情至死不渝、崇高追求的生动写照。在今天许多人将婚姻、家庭当作人生流程的形式,缺泛爱的抚熨、遗留的只是婚姻的空壳。更有难耐寂寞者的偷腥拈花,影响了家庭及社会的安定。与当今构建和谐大同格格不入、背道而驰,更玷辱了中华民族几千年艰辛努力积累的灿烂文化文明。

共 404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知道梁祝故事的人,听过梁祝音乐的人,都永远会为这种千古传咏的爱情故事所深深撼动,爱情就是这样,它是两情相悦两厢倾慕两性向往生死相随之最完美体现。而更让人永世不忘的就是那感人心魄的绝唱。梁祝的化身,就是那翩翩起舞紧密相随的蝴蝶,在云南民间传说中是指美凤蝶。从它诞生以来,就一直成为世人的爱情楷模和民族伟大情操的典范,它深刻蕴育着民族精神和忠贞理想,中国人民深深喜爱梁祝,世界人民也同样是喜爱梁祝!人民用不同的音乐形式来表达这种情愫,在其中赋予着高尚的精神寄托..... 问好作者 【责任编辑:孤独浪人】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半张酒票        2009-05-09 08:28:00
  借古喻今,作者严肃的主题在提示: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书读远山千棵柳,笔将岁月细心雕。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