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水神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山水】又是天涯共此时(散文)

编辑推荐 【山水】又是天涯共此时(散文)


作者:郭永涤 进士,6115.0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41发表时间:2014-09-11 10:55:02
摘要:“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值此中秋佳节,衷心祝愿普天之下家家团圆,人人团圆。把酒问月,祝远方游子一帆风顺,鹏程万里;居家中人心想事成,事业蓬勃;网坛博友万事如意,身健笔健,合家和悦,平安幸福。

年年月圆,月月月圆,难得人心团圆,何必月圆月缺圆月半;
   时时事繁,事事事繁,倘或因缘一线,管它事大事小繁事牵。
   —— 题记
  
   碧空如洗,金桂飘香,一个美丽的节日――中秋在人们的殷情期待中如约而至!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唐书·太宗记》:“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明清以降,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中秋节是远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据《周礼·春官》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汉代,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赐以雄粗饼。晋时亦有中秋赏月之举,不过不太普遍;直到唐代将中秋与储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起,使之充满浪漫色彩,玩月之风方才大兴。此外,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因此有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之一说。我国自古就有中秋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供奉。《西湖游览志余》称:“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至唐,中秋赏月、玩月尤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明清以降,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还演绎出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一轮明月转清波,飞镜又重磨”,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据说此与方国珍占领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此外在香港,过了中秋兴犹未尽,还要在十六夜再狂欢一次。名为“追月”。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祖国不少成语典故风景名胜等都与月亮联系起来,如“千江有水千江月”、“吴牛喘月”、“黄山邀月”、“石湖串月”、“洞庭秋月”、“二潭映月”、“三潭印月”等等,等等。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文明的民族,祖国各地风景名胜之地大都建有供游人休闲游览的亭台轩榭,并多有与月亮有关的建筑,及历代文人骚客题写的咏月联,如——
   杭州西湖水月亭联:“水凭冷暖,溪间休寻何处来源,咏曲驻斜阳,湖边风景随人可;月自圆缺,亭畔莫问当年初照,举杯邀今夕,天上嫦娥认我不?”此联典雅明丽,想象旖旎。
   扬州瘦西湖月观联:“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作者郑燮。 西湖北端有一徐园。与徐园隔山相对的是小金山,实为湖中一小岛。岛上东端有“月观”,坐西朝东,是待月佳处;西头设有“吹台”,十分别致,俗称钓鱼台,相传清乾隆南巡时曾在此钓过鱼。
   上海豫园得月楼联楼:“高但任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 作者清代两江总督陶澍。联语楼虽然高,但不会阻碍云的飞过,池虽然小,也能够把月亮倒映进来。它阐明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与“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有异曲同工之妙。
   杭州浙江贡院联:“下笔千言,正桂子香时槐花黄后;出门一眺,看西湖月满东海潮来。”贡院科考不忘借桂子飘香时节,饱览西湖月满潮来景色。
   “月下有楼皆博饼,天涯无客不思家。”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每当中秋月亮冉冉升起,于庭中院落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亲情无限,温馨无限……中秋节是最具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文明的节日。
   “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值此中秋佳节,衷心祝愿普天之下家家团圆,人人团圆。把酒问月,祝远方游子一帆风顺,鹏程万里;居家中人心想事成,事业蓬勃;网坛博友万事如意,身健笔健,合家和悦,平安幸福。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共 217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又是天涯共此时】“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又至中秋,家家团圆,户户起欢欣。作者一篇《又是天涯共此时》恰恰表达了一种心境与祝愿。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作者围绕中秋节的流传沿袭及来历,为读者从魏晋时的记载到古书的描写,逐一精确解答中秋节起源。并从节日引伸到了咏月之联。最后,作者以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佳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为结尾,表达心中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及对亲朋好友的祝福。此文引古论今,解析通透。对咏月之诗词、联语信手拈来,品之有味,读之余韵回绕。问好作者,推荐赏读!【山水神韵编辑:竹儿】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竹儿        2014-09-11 10:57:52
  问好老师,此文读着是一种享受,
   特别是中秋咏月之诗词、联语,很值得品味学习。
   老师对古往今来的各派词语联句是颇有研究,
   信手拈来,解析透彻,让人佩服。
  
   祝老师在山水写作愉快!
以文艺的情怀,书写安静的文字!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