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病友(味道征文·散文)

编辑推荐 【流年】病友(味道征文·散文)


作者:平淡是真 探花,13358.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00发表时间:2014-09-12 19:38:13

【流年】病友(味道征文·散文) 前几天大姐陪着母亲去医院复查,被告知去年十月因为手指骨折做手术打进去的钢板,现在需要拆除出来。听到大夫的“宣判”,母亲很消沉,她很憷头去医院住一周,我则安慰说:没事,正好可以让你四个丫头轮流伺候你去,你再当一次老佛爷。母亲笑了,但眉宇间依然带着一丝愁苦,我知道,她担心的不是她的疼痛,而是我们的辛苦。
   小时候进一次药房就很罕见了,人到中年,最大的变化就是去医院的次数越来越多了,尤其八年前患了甲亢,固定每隔两个月去一次的频率一直持续到现在。对于医院,我真是爱恨交织。此刻回想,记忆深刻的反倒不是自己曾经受过的苦,而是那些形形色色的病友。在医院里,人被疾病折磨,显露出来的,都是最真实的情感,袒露出的都是最真实的人性。
   一、母亲的病友
   母亲住过两次院,第一次因为肺感染,第二次因为手指骨折,我印象最深的是肺感染那次。肺感染的罪魁祸首其实就是普通的感冒,但对于已经年过六十的母亲来说,并不是一件小事。她原本没有吃药,以为可以扛过去的,但疾病却在几天内重击了她的身体。
   其实,真正打击到母亲的是她的意志。那年舅舅心脏病突发去世,刚刚过了四个月,舅妈就被查出肺癌晚期,舅妈的表现就是咳嗽、憋气。而同样咳嗽、憋气的母亲,竟然也认为自己患了同样严重的不治之症。
   我们先带母亲去市医院,找了专家看检查结果,说肺纤维化,不严重,只能静养。回到家的母亲突然感觉心慌、气短,我们又赶紧将她送到中心医院。在等候办理住院手续时,母亲虚弱地依靠在我身上,那一刻,我感觉母亲的弱小,也感觉自己的成长。母亲入院之后,治疗效果不错,心理略微放松之余,我开始观察她的病友。
   母亲是靠窗的18床,中间床是17床,靠门一边的是16床。因为这个病区有熟人,所以住的是心内科。母亲是肺感染,其他两个人都是准备做心脏支架手术的。
   16床的人因为隔了一张床,看的不多,17床的男病人,一直是我观察的对象。
   看上去他大约七十岁。稀疏的白发,瘦削的脸,无神的眼睛,没有血色的嘴唇,以及不能独自站立的身体,让我感觉到他病情的严重性。听他老伴说,他这是第二次做支架,之前做的地方还好,现在其他的地方又堵塞了,必须再做一次。现在就等着他血糖降低下来才能做,还有他持续保持很高的血压,也是手术的障碍。
   17床的病人姓赵,赵伯伯看上去像个读书人,起码曾经是一个文职工作者,虽然病情击垮了他的健康,但他的那一份儒雅还在。他的老伴赵姨照顾他真是无微不至。有时赵伯伯身体难受,发脾气,赵姨会像哄孩子一样地哄他。赵伯伯血糖高,只能吃粗粮,但他不喜欢吃。赵姨就会搭配上精心做好的凉拌小菜,将菜和掰成小块的窝头放到小勺里,喂他吃。一口饭菜,一口鸡蛋汤。等赵伯伯吃好了,赵姨才会将赵伯伯吃剩下的,都吃掉,即便凉了也舍不得扔掉。
   有时赵伯伯睡着了,我就问,赵伯伯脾气这样不好,赵姨你一天不管他,他就听话了。赵姨听到我的话,她知道我是在调侃。在医院这样压抑的环境中,大家如果都正经八板的,会感觉时间更加难熬。
   赵姨一边帮赵伯伯按摩腿,一边说:你赵伯伯对我有恩呀!我到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赵姨还讲述她和赵伯伯的过去,听过之后,我陷入了沉思。
   赵姨是山西人,赵伯伯是地质勘探队的,他在赵姨生活的村子驻扎了两年,认识了赵姨,并在当地人的撮合下喜结连理。之后赵伯伯转去其他地方,而赵姨则守在家里,自己带孩子,照顾老人。
   直到十年后,赵伯伯在城市安家,才将赵姨和女儿接过来。没有文化的赵姨只能当家庭主妇,而赵伯伯此刻已经是勘察设计院的设计师,地位很高,颇受人尊重。很多人都认为,赵姨生的是女儿,又是农村人,赵伯伯一定会想办法跟她分手。但赵伯伯却没有那样,而是托人给赵姨找了一个在绿化带种草的工作。
   这样既能照顾孩子,还可以用上她之前种地的经验。每次下班后,遇到赵姨加班,赵伯伯就会带着女儿一起去帮赵姨种草。一直画设计图的他,也像很多工人一样,松土,施肥,种草。
   赵姨说,就是因为他曾经那样对待她,她就要一辈子都感恩他的好。
   赵姨对赵伯伯的好,看在我的眼里,也看在母亲的眼里。母亲偷偷跟我说:你父亲当年也是如此呢!听到母亲这样一说,我突然想到,跟随父亲来到这个城市的母亲,当年也是在公园种花种草,打扫卫生,而父亲也是经常去帮忙。这些被遗忘的往事,突然这样冒出来,让我对父母的爱情,有了更深的了解。我在想,这就是幸福吧,即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依然可以品味得到。
   赵姨和女儿轮流照顾赵伯伯,女儿的孩子也需要照顾,所以,有时女婿会来陪伴赵伯伯过夜。那天正好我也陪伴母亲过夜。当我看到他女婿的表现后,我很诧异:女婿来了之后,问候了一下,赵伯伯说都好。然后女婿就窝在陪伴椅上玩手机,累了就睡觉。一点都没有管赵伯伯。
   第二天,天刚亮,赵姨就来了。赵伯伯才说要小便,要喝水。而在赵姨照顾他的空隙,女婿一声不吭地就走了。
   我没有对赵姨说女婿的表现,只是善意地提醒:赵姨,能多陪还是多陪一下,赵伯伯最喜欢你在这儿呢!别看他老指责你,但他也在背后表扬你呢!
   赵姨听过,若有所思,叹了一口气。
   母亲住院半个月出院时,赵伯伯的心脏支架手术已经做好,非常成功。说再住半个月就可以出院了。我看到手术后的赵伯伯的脸色一天天地红润起来,我真切地希望,这个善良的老人,可以健康,幸福。
   回家之后母亲对我说:我真是好命呀,不仅仅老伴、女儿待我好,连姑爷都那么贴心。好命呀!我知道,这是母亲在感叹,也是在知足。
   时间过去了两年多,再也没有见过赵伯伯赵姨,他们还好吗?
  
   二、丈夫的病友
   八年前丈夫意外受伤入院,手术之后,住了半月多。他住的是一个大房间,一共八个人。其他的我都记不清了,只有他对面床的那一个,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他的胳膊、胯骨、大腿、小腿都骨折了,看到伤情如此严重的他,我们都没有好意思多问原因。而他却主动说,他这是捡了一条命。喝多酒的他骑着摩托车,快到家时,前面的车拐弯,他没刹车就直接撞上去了。他的摩托车整个变成零部件,前面的小轿车竟然被撞报废了。可见其相撞的力度有多大。
   被送到医院的他,已经连续接受了好几台手术。现在是因为手术伤到神经,他的脚始终酸痛,必须时时刻刻热敷才能缓解。
   这个人瘦瘦的,头发很长,很乱。看上去像四十多的,有一个女孩子经常过来照顾他,我以为是他的女儿。但他却主动说:这是他妻子,比他小15岁。现在他们还没有孩子。
   他姓高,我们叫他老高。老高只要脚难受起来,就会忍不住地发脾气,手边有什么就摔什么,有一次他摔碎的玻璃渣,都跳到我丈夫的病床上,让我非常害怕。赶紧去找护士,让她帮我们换病房。
   护士来了,老高却一改刚刚的愤怒,变得楚楚可怜,他声泪俱下地说,他疼呀,真是想死的心都有。
   只要老高媳妇一来,她就会将塑料袋的奶泡到热水中,等奶袋热了,就敷到他脚上。等疼痛缓解了,他就会很开心,说很多笑话,有荤有素。也算缓解了那个十分压抑的氛围。
   但看他,我却总是感觉哪里缺了些什么。四十岁的男人,二十五岁的妻子,没有任何家人来探望,这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呢?时间久了,还是老高主动说:媳妇是外地人,他去旅游,正好是媳妇带的团队,两个人竟然一见钟情,然后他们不仅相爱了,还将她带到他的城市。
   代价是妻子的家人和她断绝所有关系。
   但妻子就是无怨无悔。
   这是老高的说法。
   有一次我跟老高媳妇一起洗衣服,刚刚被发脾气的老高训斥一顿的老高媳妇说:哎,真想走,真想走呀,这日子什么是头。不等我问,老高媳妇就像发泄一样说出他们的过往:是,他们认识在一次旅行当中,她是导游,他是游客。她被其他游客欺负,老高挺身而出,让老高媳妇感恩不已。
   之后老高就一直粘着她,说爱她。还说自己有很好的工作,很优越的家庭,让她一定要跟他走,到时可以吃香喝辣,过少奶奶一样的生活。
   因为一份感恩,老高媳妇跟着老高来到这里,可是却发现老高不仅没有工作,没有住房,还是一个游手好闲的地痞。她不敢回家,怕父母笑话她有眼无珠,于是她重操旧业,继续做导游,盼着那一天老高开恩了,可以放她回家。
   听到这些,我特别想说,你走吧,有什么可怕的,父母再生气,也会原谅你的。但又想,有古话说: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还是沉默吧!
   紧接着,我又发现,老高虽然暴躁,但待媳妇非常好。有好吃的,肯定让媳妇先吃,自己才吃,她出门带团时,往回打电话,他为了不让她担心也从来不说自己不好,即便那个时候他难受得呲牙咧嘴的。每每看到他这个样子,我就在想,或许这就是老高媳妇想走却不肯走的原因吧!
   也许,这也是一种爱情,即便我们不能理解,但却依然在夹缝中存在。
   之后过了好几年,很意外地遇到老高一家。老高媳妇抱着一个小男孩,已经不用拄拐的老高,喜滋滋的,看上去很幸福。
  
   三、大树的病友
   我的儿子大树,四年级时突发阑尾炎而入院手术。手术后,我衣不解带地照顾了五天。大树很乖巧,自从恢复意识就没有喊过一句疼,输完液还会让我问他同学作业,会在两个摞着的奶箱子上写作业。
   看到他如此,我心里很欣慰,生病不能选择,但我们同样可以在其中成长。
   大树的临床是一个女性,跟我同龄,孩子比大树大两岁。她是做恶性甲状腺肿瘤手术,并且是第二次。第一次的伤疤依然在,颈部的前半部分,几乎被横切。距离上次手术仅仅三年,就再次复发,必须重新手术。二次手术需要在原来手术的伤疤上继续开刀,这让我听到就浑身起鸡皮疙瘩。这要多疼呀!
   同时,也因为我是甲亢患者,对于甲状腺疾病有种说不出的敏感,仿佛听到的,看到的,是自己将来逃不过的一天似的。
   那个人姓崔,我叫她崔姐。崔姐人很乐观,丈夫是跑出租的,因为现在是前期准备,他依然去跑活,用崔姐的话说,多干点活,好准备手术的花销。
   记得当时崔姐自己去做各项检查,B超,胸透,包括大小便都是自己挪到护士台。输液时,别人都有家属陪伴,但她需要自己照顾自己。有时她上厕所,我就去帮忙,她则非常不好意思,总说感谢的话。
   而我则有一种感觉,像现在的我在照顾未来的我,我对她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却不能说出来。
   崔姐是一个身材匀称,皮肤白皙,眉眼很漂亮的爱美的女人。纵然没有人照顾,她的衣服总是穿得非常得体,还总是会照镜子,她会左看右看自己颈部的伤疤,我想,在她的心里,惧怕手术的疼痛,不如惧怕伤疤的增大来得厉害。
   终于,手术进行了,并且顺利结束。当她被推回来时,已经恢复了些许的意识,她让丈夫拿着镜子帮她照,当看到颈部厚厚的纱布和石膏时,她流下了眼泪。
   看到她如此,我也忍不住哭了。之后我慢慢了解到,甲状腺肿瘤和甲亢都是甲状腺疾病,但截然不同,甲状腺肿瘤分为恶性和良性的,只要大到一定程度,就必须做手术。甲状腺恶性肿瘤,也就是甲状腺癌,是唯一一种不会扩散也不用化疗的癌症,但却具有一定比例的复发可能。
   前不久单位体检,很多同事被查出甲状腺肿瘤,并都做了手术。再去探望,想到了崔姐,将近五年了,现在好吗?那道颈部和心里的伤疤是否已经平复了呢?
  
   四、婆婆的病友
   两年前,婆婆因为腘窝囊肿入院手术治疗。腘窝是膝盖的内侧,囊肿是摸上去类似一个鸡蛋大小的肿物。长了很多年,一直不疼不痒,婆婆从来不放在心上。当时囊肿突然长得很大,并且压迫腿部神经,造成腰酸,无可奈何下,婆婆才来做手术。
   手术很成功,婆婆很坚强。婆婆住的是一个双人病房,临床是一个七十岁的老年妇女,听在那个病区当护士的小姑子说,她患的是胃癌,此次手术,切除了三分之二个胃,还需要放化疗才可以。
   老人姓孙。很健谈。她主动找婆婆聊天,说有病了要放宽心呀,你看,我这是胃溃疡,居然还要做手术,现在的医生真是大题小做。听到孙老太太这样说,婆婆连声附和,是呢,是呢,我这也是,原本不碍事,长就长呗,孩子们非常来做。你看,他们都守在一边,多耽误事情呀!
   孙老太太已经手术十天了,因为她不能吃东西,一直输营养药。这天护士又来找她女儿说事,正在楼道透气的我,听了一个满眼。
   护士的意思是说,现在老太太能吃,只是她不敢吃,若再这样下去,老太太的胃会萎缩的,必须得吃。否则就这样用一辈子营养药,贵不说,还会影响生命质量。
   听到护士这样说,老太太的女儿一直流眼泪。昂贵的医药费,谁会不担心呢!但看到母亲拒绝吃,她们又怎么能说,必须吃,不吃就要花钱输液你?

共 742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人们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言外之意则是,健康是人生存活动的首要条件,有个健康的身体,比啥都重要。这篇散文取材于医院,作者用舒缓的笔调描述了几个病友的故事。这些病友于作者来说,都是陌生人——源于自己的亲人住院,进而遇到的同一病房的病友。作者有一双善于的眼睛,更有一颗善良而美好的心灵。病友的痛苦,病友的乐观,病友的顽强,作者都看在眼里,感动于心里。那个心怀感恩的中年妻子,那个战战兢兢的年轻妻子,那个经历手术却仍乐观的爱美女子,那个痛在其心泪流满面的女儿,这些人为生病的爱人、亲人无怨无悔地付出很多,爱情和亲情在病房里同样奏响最美的旋律。病房里上演着悲喜剧,生命难以承受之痛在这里得以更加真实的体现。拥有万贯家财,拥有权势和地位,远远不及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拥有健康才是享受生命的保障。在这个凡尘里,个人是渺小的,不可能什么都拥有,只有珍惜已经拥有的一切,哪怕只是健康的身体,清淡如水的日子,也该知足常乐,正所谓平淡是真,健康是福。散文通过细腻刻画医院里几位病友和其亲人的悲喜故事,以及自己生病以来的心路历程,道出了生活的本真,生命的意义,旨在唤醒更多人的健康意识,以及生活的最终追求结果。一篇取材别致的散文,很有现实意义,佳作,倾情推荐。【编辑:晓文】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晓文        2014-09-12 19:40:28
  真真一直一直写,我要一直一直审
   突然觉得在真真的家长里短的生活里也满是诗意的味道
   真神,抱抱哈,感染你的乐观,感染你的善良,更感染你的小女子的慧心
恰好你来,恰好我在。
回复1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14-09-12 20:42:51
  抱抱晓文,饭都不吃,帮我看文章,这种暖,就是我一直书写的力量。有你,真好!
2 楼        文友:蓝璎珞        2014-09-14 16:27:17
  看着真真的平淡文字里的种种深情,我的喉头一次次哽咽。患难见真情,病房最能见证一个人的家庭温暖。有人因陪伴而少了一份病痛,有人因孤单而故作坚强,病痛增倍,这些都被真真细腻描述出来,让读者深思,自己可做好了最重要的陪护?病房里种种生命形态的反思,令人深思,透支生命的意义何在?我记起最亲爱的婆婆患着肺癌在病床上翻来覆去呻吟,煎熬了数月凄然离世的日子;记起了肝硬化的父亲这几年一直卧在病榻,无法吞食呕吐不止的痛苦;记起糖尿病二十年的母亲愈来愈瘦,每次盯着大家吃西瓜糖果时的渴望神情……病着的人,最需要的就是心灵呵护,真真想要说的,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愿众生珍重,别透支生命,让疾病衰离我们远一些更远一些吧!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回复2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14-09-15 11:12:15
  很多时候,真实的文字,会触动各自的委屈,很多认为已经埋藏的记忆会翻搅出来,让我们再次品味到生活的五味。
   其实挺好,因为这样我们会更加珍惜此刻的拥有。
   真好,祝福!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