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梧桐文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梧桐散文】卖报纸的人

精品 【梧桐散文】卖报纸的人


作者:青山如黛 秀才,1125.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29发表时间:2014-09-12 22:39:17
摘要:往事旧忆

今天和您聊聊记忆中的一个人,一个四十多岁卖报纸的男人。我和此人并不相识,只因他每天下午都在街头卖报纸,除了礼拜天我不上学以外,几乎是天天见面,所以印象颇深。当时许多卖报纸的人都属于生活困难的人,就这份活也需要得到街道办事处首肯,给您开好证明才能和邮局联系,一天给您多少份报纸卖完为止。就和街道上推小轱辘车卖冰棍一样,自取自卖。拿时下的词语来说,报纸属于平面媒体。此人每天下午卖报纸,而且只卖一种报纸——北京晚报。
   卖报纸的人每天下午就在西外大街十路口西北角的马路边安全护栏旁卖报纸,离买油盐酱醋的小铺北聚丰就有几步之遥,为什么要选择此地界哪?您看这就是眼光了。马路南基本上没什么买卖家,就有一座西外照相馆,光明理发观,宝泉无线电料行和外加西外银行。路北则不同,元长厚茶叶铺,珍泰饭馆,修理钟表铺,烧饼铺子,杂货铺,粮店,饽饽铺子,西外浴池,旅馆,街道工厂,七路,十五路、无轨电车一零七,一零五都在不远处的车站,最最重要的是它是去西直门火车站的必经之路。客流量多,报纸自然好卖。虽然那个年代人们的收入不高,但挡不住人们爱学习爱求知的欲望。之所以重提北聚丰,就是给许多曾经住在西外的网友们提供一个大家熟知的方位感。
   早先马路边的安全护栏是水泥制作的,十字路口的四个方向都有一段呈半圆形护栏,护栏柱体呈正方形四面刻有简单的线条,部分埋入地下离地面有一米多高紧挨着马路牙子,两方柱中间有粗铁练相连接自然下垂,形成一道圆弧。许多附近住的小孩,有时会坐在铁链上来回晃荡着玩。
   报纸是何时传入中国的?中国何时有自己的报纸?我不知道,青山不是文史资料员。您知道大清朝时有个四大奇案,前几个奇案离咱们这个年代过于久远,知者甚少,民间也是说不清道不明的。而离咱们最近的就是杨乃武和小白菜的奇案了,由于是慈禧最后拍板定案,所以清史及地方史中记载的格外的详细。也为后人了解此案留下了翔实的资料,其实也不尽然。坊间传闻:杨乃武和小白菜的冤情得以昭雪,就和当时的报纸揭露黑幕,报道真相,公正评论有极大的关系。也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报纸,杨乃武和小白菜就会含冤而死。
   当时的新闻工作者敏锐的捕捉到了官场的黑幕,每天的报纸都有此案的进展的消息,挖掘资料,介绍官员之间的关系,猛批黑金政治,罔顾法律戕害人民,在舆论上占得先机,博的人民的同情与支持。当时许多报纸都是洋人出资办的,那些贪官污吏干瞪眼一点办法也没有。他想封报馆,可没那个胆量。
   记得儿时常去小铺买油盐酱醋,也听到过他叫卖报纸那熟悉的吆喝声,当时听了也就听了跟本没往心里去。学童嘛,囊中羞涩没有银子买报纸。但我知道,这是一份很艰辛很琐碎的工作。不说风里雨里,就每天取报纸,卖报纸,临了要数那一大堆白花花的碎银子。碎银子去银行换成大团结,再去邮局批报纸,您总不能给人家一大堆叮当乱响的钢鏰儿吧。顺便说一下,那时的钢鏰儿都是一分二分五分的。钢镚儿,是北京人的俗语,官称;硬币。稍远的是铜钱儿,角子,银元,再再远的就是黄金,白银,铜钱,上古时代就用贝壳了。
   上中学后每天都要从西外大街走过,此时兜里也有钱了。父亲和舅舅每人每月个给我一块钱,作为笔墨纸,班费等支出的开销,您甭看就区区二块钱,那在当时就很了不起了。每天下午放学后常常看到他在高声的吆喝:晚报,北京晚报,二分一份。声音宏亮,且不停的吆喝。他不像电影中的报童那样高声喊道:桃色新闻,XX影星和老板私奔。上海滩黑帮因白面大火拼,死伤无数,警察视而不见,搞一些耸人听闻的噱头,吸引眼球,提高报纸的发行量。而他只是平静的高声吆喝,“晚报,北京晚报”。即便报纸上有了重大的新闻,他也不吆喝。估计可能有规定。那时下的新词讲,就是一位淡定哥。
   一辆旧自行车两个褪色的大帆布袋,里面装满报纸散发着淡淡的油墨的清香。右手姆指,食指套着胶皮指套以利抽去报纸。“老X来张晚报。”熟悉的人这样亲切的说。“来张晚报”,“晚报”不熟悉的人都这样说。“好了”他应和着并熟练的从一大摞报纸迅速的抽出一张就手对折交给买报人,然后收钱找钱干净利索。一张晚报二分钱,我不知道他一下午能卖多少张报纸?更不知那一下午他要吆喝多少声“晚报,北京晚报。”
   夏日,太阳落的晚,下午四点多气温还是挺高的。他骑车一到就立刻围上了许多等着卖报纸的人。其实晚报可以到邮局预定有邮递员送报上门,这些人不订报纸每天就聚在一起聊上几句也是一乐,还有另一层意思,照顾此人的买卖。惟见卖报人头顶旧草帽,身着圆领白背心蓝裤子,脚穿一双旧圆口布鞋,立在自行车旁高声吆喝。他忙碌起来,和顔悦色说着“您拿好报纸”,“找您的零钱”快速敏捷的拿报、递报、收钱、找钱。渐渐地买报的人少了,他抽空拿起搭在自行车大梁上的白毛巾擦了擦头上汗水,就手拿起车筐内的玻璃罐头瓶,里面装满了白开水,拧开盖儿仰着头美美地了几大口白开水,随后宁上盖放回到车筐中,又高声的吆喝起来,“晚报,北京晚报。”
   我不记得是那一年的冬天,一个下雪的傍晚,天上密集的下着大片的雪花,我上完晚自习出学校的大门时已经快七点了,再从新街口走到西外大街的路上估计得有七点多了。雪下得很大地上已经有了一层厚厚的白色积雪,走在积雪之中脚下有柔柔的感觉。由于下大雪街面上行人稀少也显得格外的冷清,商店里也是冷清无人的。由于下雪路边街灯的光亮在雪夜中只看到一团昏暗的光晕。
   出了城门洞走到月墙时,大雪中传来微弱熟悉的吆喝声:“晚报,北京晚报”寒冷中有一种苍凉的感觉。渐渐地走近了,看到雪中的卖报人虽然穿着厚厚的棉衣棉裤棉鞋,仍然抵御不了寒冷的侵袭,双手虽然带着棉手套,双脚不停的在地上轻轻跺着,好像只有这样可以感到暖和些。每当有人从远处走来,他都会高声吆喝着,希望能买走一份报纸。路过时我偷偷地瞥了一眼,帆布包里好像没有几张报纸了,估计也就能卖一毛多钱,可就是这一毛多钱令他不知要等多久才能卖完,也不知在飞雪飘落的寒冷中要坚守多久。一毛多钱,那绝不是不一毛多钱,而是一个男人对生活的渴望,对家庭的责任,也是对家人的爱。为了这份爱,他不知还要等多久卖完报纸才能回家。
   寒夜中苍凉的吆喝声引得我心中有些淡淡地酸楚,此刻我完全明白了生活之路的艰辛,可就是这样一条路,每个人都要艰难的走过。有的人走得是顺风顺路,而有的人则是坎坷多艰。我慢慢的走过了,离它也都有十几步的距离,不知何故我产生了买一张报纸的念头,我摸了模秋衣兜中的那几枚有着体温的钢蹦儿,毅然转身。“师傅,买张晚报”。他抬头看了我一眼没说话,递给我一张裹着冰冷寒气的晚报,收到了一枚有着体温的二分钢鏰儿。
   雪仍然在下,密集的下着,我感觉更加寒冷了。我已经走得很远了,身背后传来了微弱的吆喝声:“北京晚报,二分一份。”
   十几年后我从兵团回京后,有一段时间仍然住在西外,每逢下班路过此地就会买一张晚报。卖报人仍然是此人,不过他已显得很苍老了,背也驼了。仍然声音宏亮的吆喝着:北京晚报,二分一份。后来报纸也涨钱了,从二分,五分,一毛,一毛五,两毛。有一天他没按时来卖报纸,几天后仍然没来,从此,他再也没来过......
   就写到这里,收工!壬辰年十一月,一蓑烟雨任平生

共 294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卖报人为了一家的生计,不管是打风下雨,抑或是大雪纷飞,都坚持把报纸卖完才回家,而很多民众为了支持卖报人的生意,不去邮局订报,直接找卖报人买报,这反映了那个时代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体现了一个男人对家庭的爱和责任,也传颂了人世间始终存在的爱和温暖。“ 寒夜中苍凉的吆喝声引得我心中有些淡淡地酸楚,此刻我完全明白了生活之路的艰辛,可就是这样一条路,每个人都要艰难的走过。有的人走得是顺风顺路,而有的人则是坎坷多艰。”这是一句富含哲理、寓意深刻的话,不仅道出了生活之路、人生之路的艰辛,也写出了人生百态,在人生的旅途中,有的人走得顺利一些,有的人则走得十分艰难,卖报人就是后者中的典型,但是,卖报人毫无抱怨,他只是用自己的坚毅默默地走完这条坎坷艰辛的人生之路。文章语言朴实,情感真挚,主题积极向上,是一篇能够引人思考、鼓舞人心、传递正能量的好文章。欣赏佳作!推荐共赏!【编辑:黑木崖】【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09133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黑木崖        2014-09-12 22:42:26
  欣赏青山如黛老师发自心灵的声音,我很感动!欣赏佳作!
我只想做泰山巅峰的一块石头!
2 楼        文友:彩石桥畔        2014-09-12 23:25:44
  欣赏老师秀美的文字,欢迎赐稿梧桐文苑,遥祝愉快!
3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4-09-13 19:53:51
  祝贺青山如黛老师喜摘一精,恭喜、恭喜。问好,祝创作愉快!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